鼻息肉是由于鼻窦细菌感染或过敏引起。对于过敏引起的息肉在切除息肉的同时,口服或鼻腔用抗过敏的药物,可防止息肉复发。感染引起的息肉,多是鼻窦炎引起,在切除息肉的同时,还要清除感染灶,否则息肉极容易复发。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确定炎症范围和程度,然后运用鼻窦窥镜将息肉、炎症组织清除,并使鼻窦与鼻腔形成通畅的引流,细菌就失去了生长繁殖的条件。术后按要求定期换药、复查,确定鼻窦开口是否通畅、有无鼻腔粘连,才能防止复发。
本病有复发倾向,故现多主张综合治疗
1、类固醇激素疗法 该疗法适用于
(1)初发息肉:当息肉较小时,以皮质激素类气雾剂(如倍氯米松)鼻内喷雾,每日3—4次,每次50—l00μg,可阻止息肉生长甚至消失。
(2)堵塞总鼻道的大体积息肉:为便于手术摘除。先口服强地松。每日30—60mg,连服2周,可使息肉体积明显缩小。
(3)鼻息肉术后:术后以类固醇激素气雾剂喷入鼻腔,每日2次,坚持1—2月,可防止和延续息肉复发。
2、手术摘除 对于明显引起鼻塞或对鼻周造成侵袭性损害的大息肉,在以类固醇激素控制2周后可手术摘除鼻腔及鼻窦内的息肉组织,在鼻内窥镜下行筛窦开放彻底清除窦内病变粘膜,对防止息肉复发十分重要。
用药安全
中医认为鼻息肉多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致,所以在饮食营养治疗方面宜清肺宣气,泻湿散结。另外由于鼻息肉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鼻窦炎关系密切,所以要预防鼻息肉发生,就要积极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减少发生的几率。在饮食预防方面,应多吃些能治疗上述疾病的食物,少吃油腻肥厚之物,避免过食生冷、鱼虾等腥荤之物,戒除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食物。
预防与护理
1、本病大多为各种鼻病的继发症或并发症,故要积极治疗各种原发鼻病。
2、工作生活环境应保持空气新鲜。
3、平时在鼻腔少用薄荷、冰片制剂。
4、忌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品。
5、鼻腔清洗介入疗法。
治疗原则应是解除鼻塞,防止复发,视具体情况可采取如下治疗措施:
一.内科疗法
由于鼻息肉是鼻呼吸粘膜长期炎性反应的结果,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皮质激素不仅可使息肉体积变小甚至消失,而且手术后应用还可延迟或防止息肉复发。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全身和鼻内两种给药途径。如果无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症,全身应用适合下列情况:①息肉体积较大,手术时器械引入鼻腔较为不便;②初诊病例,患者愿意接受内科治疗。方法是每日口服强的松30mg,连服7天,以后每日递减5mg,整个疗程不超过两周。这种短期突击疗法在临床上不会引起明显全身性副作用。一般经上法治疗,息肉体积均可明显缩小。有的在口服几天后鼻塞便有减轻,且嗅觉改善也明显。此时可手术摘除或改为鼻内局部应用。
鼻内局部应用皮质激素的优点是既可避免皮质激素全身副作用,又可保持药物在局部的有效浓度。局部应用适用于:①初诊时息肉体积较小,未超越中鼻甲下缘者;②口服强的松后反应较好,患者愿意继续内科治疗者;③手术摘除后为防复发者。肾上腺皮质激素鼻内应用的剂型以气雾剂最普遍,因使用方便,患者无须取一定的体位。此外还有滴鼻剂,使用时要求患者采取正确滴鼻体位,但药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是其优点。鼻内应用的皮质激素主要为二丙酸氯地米松、flunisolide和budesonide。这类皮质激素的特点是不易被鼻粘膜吸收入血而产生全身副作用。近年来Johansen(1993)对budesonide的气雾剂和滴鼻剂治疗鼻息肉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种剂型疗效相同。作者等(1995)应用0.1%醋酸曲安缩松滴鼻剂也取得较好疗效。下述情况可显著影响鼻内用药的疗效:①鼻息肉过大,药液无法进入鼻内,此时应先行手术治疗,然后再行鼻内给药以预防复发。②同时存在鼻和鼻窦的混合感染,此时应行抗生素治疗或鼻窦清理术。③息肉本身处于活跃阶段,生长过快,此时可以行皮质类固醇的突击性全身应用疗法。
二.手术治疗
对鼻腔大部或完全被堵塞,严重影响生理功能者,应先行手术治疗。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全身检查,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哮喘发作期等,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单纯鼻息肉切除术和鼻内筛窦切除术两种。
1.单纯鼻息肉切除术
用于根蒂清除,以前无鼻息肉切除术史者。在局麻下,以鼻息肉圈套器套住息肉要蒂部,勒紧后自鼻内向外用力急速拉出,使息肉连同根蒂一并摘除。如有根蒂残留,可将其钳取干净。拉出息肉有时可使筛窦开放,此时若筛内粘膜已息肉样变,应同时行鼻内筛窦切除术。
2.鼻内筛窦切除术
主要适用于筛窦粘膜已为息肉组织所替代,有多次鼻息肉切除术史者。术中充分开放筛房,将窦内息肉完全摘除。手术彻底可明显降低息肉复发率。近年来开展的鼻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为筛窦切除术提供了一种精细、准确和有效的方法,使鼻息肉术后的复发率明显降低。文献报告可使复发率降到20%以下。
总之,鼻息肉的治疗应参照下述原则:
1.对初诊患者,如息肉较大,严重影响鼻功能,应先行外科治疗;息肉较小,鼻塞症状较轻者,可行内科治疗,1个月后疗效不佳者再行手术治疗。
2.对伴有鼻窦感染者,宜先抗感染,或行鼻息肉摘除,以利开放鼻窦引流。
3.对复发性鼻息肉,应行筛窦切除术,术后鼻内应用皮质类固醇1~2
有不懂可向我咨询
【概述】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粘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鼻道形成息肉为临床特征。息肉可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发病,但多数为多发性及双侧性。该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多见于成年人,男女比例约为2:1。本病病程长,单纯内治效果不理想,可尽早行鼻息肉摘除术,术后有复发倾向,不易恶变。
中医学对鼻息肉的记载较早,鼻息肉病名,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若鼻息肉不通”,是指以鼻塞为主,鼻内可见光滑柔软,状如葡萄或鲜荔枝肉样的赘生物为特征的鼻病。本病的发生乃寒湿凝聚,留结鼻窍和湿热蕴积蒸结鼻窍所致。
【治疗】1.寒湿凝聚证【症状】鼻塞、嗅觉障碍及头痛等症状进行性加重,鼻流清稀或白粘涕;检查可见鼻腔内单个或多个表面光滑质软,半透明,灰白色或淡黄色,状如葡萄或鲜荔枝肉样的新生物,无触痛,触之不易出血;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腻,脉虚滑。【方一】①参苓白术散合②玉屏风散【来源】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②《丹溪心法》【组成】①炒扁豆3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怀山药15克,莲子肉12克,薏苡仁20克,砂仁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②黄芪15克,防风10克,白术9克。
【功效】温肺健脾,祛湿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山药、莲子肉补益肺脾之气;白术、茯苓、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防风走表祛风;桔梗载药上行,宣肺利气;砂仁和胃醒脾,甘草益气和中,诸药共奏健脾益肺,祛湿通窍之功。
【按语】如鼻塞重加辛夷、苍耳子等宣通鼻窍;喷嚏流涕者加五味子、乌梅等收敛止涕。【方二】温肺止流丹【来源】《辨证录》【组成】人参10克,荆芥10克,细辛3克,诃子1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鱼脑石15克。
【功效】温化寒湿,散邪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人参、甘草、诃子补肺敛气;细辛、荆芥疏散风寒;桔梗、鱼脑石散结除涕。
【按语】湿邪明显者,加羌活、白术加强驱风除湿之功。
2.湿热蕴积证【症状】鼻塞、嗅觉障碍及头痛等症状进行性加重,鼻流黄涕,质稠;检查见鼻肌膜色红,息肉色淡色,鼻道见脓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方一】辛夷清肺饮【来源】《医宗金鉴》【组成】辛荑花12克,生甘草6克,石膏15克,知母12克,栀子12克,黄芩10克,枇杷叶10克,升麻10克,百合10克,麦冬12克。
【功效】清热利湿,祛浊散结。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芩、栀子清宣肺热;石膏、知母清利脾胃之热;辛夷、枇杷叶宣肺通窍;甘草、升麻解毒驱邪;百合、麦冬养阴生津。
【按语】息肉大者,可加车前子、浙贝母、海藻等助祛湿散结;脓涕多者加桔梗、鱼腥草、败酱草等。
一、 药物规范治疗:
1、抗炎药物
1)糖皮质激素
(1)鼻内激素:抗炎、抗水肿。
内舒拿、辅舒良、伯克纳等喷鼻剂,任选一种,疗程>12周。
(2)全身激素:用于严重、复发性鼻息肉。
泼尼松0.5mg/kg.d(也就是每天每公斤体重用量0.5毫克) ,晨起空腹顿服,疗程5-10天,最长14天。
2)大环内酯类(14元环)药物
推荐:克拉霉素,小剂量(常规抗菌剂量的1/2)长期口服,疗程>12周。
2、抗菌药物
用于鼻窦炎急性发作以抗感染治疗,常规剂量,疗程<2周;不推荐局部使用抗生素。
3、其它药物
1)减充血剂(如1%呋麻滴鼻液等等):不推荐使用,鼻塞严重者可短期使用(<7天)。
2)黏液促排剂(如吉诺通、沐舒坦): 推荐使用, 可稀化黏液并改善纤毛活性。
3)全身抗组胺药: 适用于伴有变态反应症状的患者,可口服第二代或新型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等)。
4)中药: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用药,而且还有很多种中成药(如:通窍鼻炎片、千柏鼻炎片、鼻窦炎口服液、鼻渊舒......等等)。
5)鼻腔冲洗: 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2%-3%)。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