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时间: 2023-11-20 02:29:30

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由一般化脓细菌引起,常见于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约2:1。骨髓炎中以化脓性占多数,且下颌骨远较上颌骨多见,约5~10:1。且下颌骨病情也比上颌骨严重。这是由于下颌骨比上颌骨致密;周围肌肉及筋膜较厚,因此脓液不易引流;下颌骨血运比上颌骨差。一旦引起感染易使血管发生栓塞,形成大块死骨。

一、发病原因和病理过程

发病原因多见牙源性感染,多由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牙齿感染的牙槽脓肿、牙周感染及间隙感染所致。也可由各种外伤引起的外伤性颌骨骨髓炎,或血源怀感染引起。

病理过程为最初骨髓表面充血和渗出。然后化脓。炎症如穿出骨皮质,流出体外,不向周围骨质扩散,炎症就局限,为局限性骨髓炎。如果炎症在骨内扩散,引起骨髓腔的压力增加,可以由于血管的栓塞感染,导致骨的营养障碍,发生骨坏死。

二、临床表现

急性期起病急聚,可出现高烧、白细胞增高,可出现核左移。全身有明显中毒现象,且伴全身不适、头疼、食欲下降等症状。患者可出现牙疼,并可很快波及邻牙,且疼痛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短期内可出现多个牙松动,牙周袋流脓,下齿槽神经受到炎症的损害可出现下唇麻木。由于炎症向周围扩散因而可出现颌面肿胀,如感染波及咀嚼肌又可出现牙关紧闭。如感染不及时控制可迅速向眶下、颞下、翼腭凹及经下颌孔引起翼颌间隙感染。全身并发症如败血症、颅内感染等也可能发生。

三、治疗方法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病程经过,一般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由发病到死骨开始形成以前可统称为急性期,一般约3~4周。如感染未能在急性期得到彻底控制,则进入慢性期。为了能在急性期控制感染,必须采用足量及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选用药物多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混合感染的抗生素,另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择有效抗生素。在感染初期,亦可配合理疗治疗。

当感染进入化脓期,应及早行切开引流。待病情稍为缓解,张口度稍有改善后,应及早拔牙,使脓液从牙槽窝得到引流,防止感染在骨内扩散。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来势急、病情重,可引起血行及颅脑并发症,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早用相应急诊处理。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疾病分类 4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 4.1 血源性 4.2 外伤性 4.3 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 4.4 骨髓炎的发生条件 5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改变 6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7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 7.1 诊断要点 7.2 病史 7.3 体检 7.4 局部骨膜下穿刺抽液(脓)检查及X线检查 7.5 辅助检查 7.6 需要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鉴别的疾病 8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案 8.1 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 8.2 急性期的治疗 8.3 制动 8.4 手术治疗 9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预防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中成药 1 拼音 jí xìng huà nóng xìng gǔ suǐ yán

2 概述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则少见。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三:1、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2、外伤性 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3、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3 疾病分类 骨与创伤科

4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 创伤史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则少见。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三:

4.1 血源性

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

4.2 外伤性

外伤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4.3 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

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4.4 骨髓炎的发生条件

骨髓炎的发生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即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同时存在。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侵入人体是外在因素,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内在因素。以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为例说明其发生过程。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时有少数细菌侵入,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而被消灭,如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从病灶进入血液,机体未能将其全部消灭,细菌随循环可侵入骨骼。是否发生感染,要看当时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条件决定。从解剖学上看,在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的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较慢,利于细菌繁殖。细菌积聚愈多,毒力愈大,则消灭愈难,发生骨髓炎的机会也就增加。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积聚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可形成栓塞,使该血管的末端阻塞,使局部组织坏死,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临床上骨髓炎的发生常和外伤(扭伤、挫伤等)有关,局部损伤常为诱因,有利于细菌生长。

5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改变 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时有少数细菌侵入,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而被消灭,如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从病灶进入血液,机体未能将其全部消灭,细菌随循环可侵入骨骼。是否发生感染,要看当时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条件决定。从解剖学上看,在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的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较慢,利于细菌繁殖。细菌积聚愈多,毒力愈大,则消灭愈难,发生骨髓炎的机会也就增加。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积聚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可形成栓塞,使该血管的末端阻塞,使局部组织坏死,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临床上骨髓炎的发生常和外伤(扭伤、挫伤等)有关,局部损伤常为诱因,有利于细菌生长。

6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皮肤发红、肿胀、压痛、关节功能受限。

7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

7.1 诊断要点

1.好发于儿童,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1]。血源性骨髓炎常突然发病,寒战、高热,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重者出现昏迷和感染性休克[1]。

2.早期骨端有疼痛、发热及压痛,数天后骨膜下脓肿形成,肿胀及疼痛加剧[1]。脓肿破人软组织后疼痛减轻,但局部红、肿、热、压痛都更为明显,有波动感。脓肿破溃可形成窦道[1]。

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和CRP增快;早期血培养常为阳性[1]。分层穿刺对早期诊断及明确病原菌有益[1]。

4.X线检查在发病14天后可出现干骺端模糊、骨膜反应等;以后逐渐出现骨质破坏、死骨及新生骨[1]。

5.CT扫描及同位素骨扫描有助于早期诊断[1]。

7.2 病史

注意有无创伤史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如疖肿、扁桃体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无急性全身症状如畏寒、高热、脉速等。

7.3 体检

注意有无全身中毒症状,患部有无皮肤发红、肿胀、压痛、关节功能受限等。

7.4 局部骨膜下穿刺抽液(脓)检查及X线检查

如抽刺液作细菌学检查、血液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测定。同时进行X线摄片检查。

7.5 辅助检查

有条件者可行MRI及ECT检查。

7.6 需要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鉴别的疾病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注意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软组织感染及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8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案

8.1 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

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中毒症状明显者可给予少量多次输血、降温、止痛等治疗。

8.2 急性期的治疗

急性期主张尽早静脉给予足量抗生素,通常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使用,并根据药敏试验进行调整。

早期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是本病治疗的关键[1]。首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如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静脉滴注,成人每次1~2g,一日2~4次;儿童每日50~100mg/kg,分2~4次);常需要联合用药,一种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另一种则为广谱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每次0.5g一日1次,本品儿童不宜使用)[1]。根据实际效果或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1]。病情稳定后(一般在用药后2周),抗菌药物应连续使用3~6周[1]。

转诊:耐药菌的日益增多,基本药物可能无法满足治疗需求,而且患者多为儿童,建议转送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1]。

8.3 制动

用石膏、夹板、皮牵引等行患肢抬高和制动。

8.4 手术治疗

应用大剂量抗生素48h后高热仍不退者或骨膜下穿刺有脓时应手术治疗,包括骨膜切开、鉆孔或开窗。如已形成骨膜下脓肿,则应早期切开引流,髓腔内放置两根硅胶管进行抗生素溶液灌注冲洗。

9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预防 积极控制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

对急性骨髓炎的预防首先应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机体受到细菌侵袭。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营养,增强对疾病的认识能力。诸如疖、痈、急性扁桃腺炎已经发生,就应及早治疗,阻断细菌进入血液循环。

药物预防:

1、外敷药物用金黄膏或露王膏外敷;也可用太乙膏掺红灵丹外贴。

2、西药用红霉素软膏外涂。

根据感染的原因及病变特点,临床将化脓性骨髓炎分为两种类型,即( )

【答案】:C
根据感染的原因及病变的特点,临床上将化脓性骨髓炎分为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和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有牙源性感染、血行性感染和损伤性感染。并非是化脓性骨髓炎的分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C。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