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尿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人通过尿液将体内一些物质代谢出去。因为尿是在人体循环一周之后的排泄物,所以对身体健康特别是肾脏健康是很有发言权的。有一些人有疑惑的是尿量多是代表肾不好吗?有哪些信号能说明肾不好呢?
尿多就是肾不好 真真假假你要分清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尿量是多变的,比如天气热出汗多,尿自然会减少,但要是水喝多了,尿也就会增加。 而且,肾不好更多的表现恰恰是尿少。至于尿多,经常是只在一些急性肾功能损伤的过程中会短暂出现。 当尿少到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抽血检查就会发现肾功能异常,如果一直少下去,甚至可能发生尿毒症。 当然,确实还有些疾病会让尿变多,但不一定是肾病,比如如糖尿病、尿崩症等。
正常人每天排多少尿
一般情况来说,我们人体的尿量,每天应该是1500毫升到2000毫升的样子。也就是3到4瓶矿泉水那么多。如果在24小时之内,尿量少于400毫升,就是装不到一瓶矿泉水的样子,叫做少尿。如果少于100毫升,则称为无尿。后两者是比较明确的疾病指征。
七个信号说明肾不好
肾脏损伤的症状并不会很明显,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注意到,但是到那个时候才发现已经是有点严重了!那么,肾不好会有哪些信号呢?
1、没劲儿
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往,会出现精神不振、疲惫、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肾脏有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肾脏漏出,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也会有没劲儿的表现。有些患者会以为是过于劳累,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忽视了肾脏题目。
2、不想吃
不想吃饭、厌食,甚至恶心、呕吐,也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有些患者总是先往到消化科或者肝病科,看看是不是得了胃病或肝病,一看没胃病和肝病,就搁置不管了,忘了看肾病医生,结果耽误了病情。
3、尿有泡沫
尿里有泡沫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假如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里,尿就会起很多泡沫。
4、腰痛
肾脏的位置在腰部的脊柱两侧,所以肾脏有病时,会感到腰痛。
5、尿多尿少
健康的人天天排尿次数大约4—6次,尿量约800—2000毫升,假如排尿次数和尿量过多或过少,就要留意了。
6、水肿
饮水太多,或者是睡眠时间过长、过于肥胖等,眼睑、脸部、小腿等部位可以出现稍微的水肿,假如不是这样,就要怀疑是不是肾脏有了题目。
7、尿蛋白和尿潜血
尿里有蛋白或者潜血,是肾脏有病的重要指征,查一查尿常规就可以明确。但有时非肾病专业的医生会忽视这一点,建议最好找肾病专业医师咨询。
引发肾功能不全的原因 你注意了吗
肾脏疾病
如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化学毒物和生物性毒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变性、坏死,肾脏肿瘤和先天性肾脏疾病等。
肾外疾病
如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休克、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全身代谢障碍(如糖尿病)以及尿路疾患(尿路结石、肿瘤压迫)等。
当一个人频繁小便,或刚喝完水就想尿,往往会认为是不是肾不好。在很多人眼中,尿频尿多就是肾不好。使得,肾不好确实会引起尿多,但此外,还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发出的信号。
肾虚是很常见的现象,而且它的表现也挺多的,不过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肾不好到底会有哪些症状,从而无法及时的知道自己肾不好。那么哪些信号预示男人肾不好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症状,如果刚好有这些症状,此时就要多注意下,自己是否有出现肾虚的情况,以免耽搁病情。
01 面色比较黑,看上去没有任何的光泽度,如果男性朋友平时面色不是很好,而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面色看上去越来越黑,此时就需要额外注意,很有可能就是肾虚。对于男性朋友来说,平时最好多注意下自己的面色。
02 经常打哈欠,如果男性朋友这段时间发现自己经常打哈欠,此时就要注意自己很有可能就会出现肾虚的情况,一般来说就是肾阳虚证,不仅会有打哈欠的现象,还会有疲劳等症状,并且脸色看上去比较白,吃的比较少,还会出现腹胀等情况。或者还能看下自己的舌头,一般肾虚的话还会出现舌苔比较白和淡等现象。
03 畏寒和怕冷,如果男性朋友老是觉得畏寒,同时经常还是觉得精神情况不是很好,另外还会出现阳痿和早泄等情况,这就很有可能是肾阳虚而导致的,对于男性朋友来说,要是有出现畏寒和怕冷的情况,此时就要注意下自己是不是有肾虚了。
04 不知不觉感觉自己老是口咸,对于有肾虚的朋友来说,经常都会觉得口咸,很想要去喝水,并且还会出现头昏耳鸣和失眠多梦等情况,此时同样可以去看下自己的舌头,如果有出现舌苔比较薄和红,就意味着有肾虚的症状。
05 身上有股难闻的气味,如果男性朋友身上有股难闻的气味,这个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很有可能就是身体出现肾虚的情况。因为要是有腐臭味的话,就是因为肾出现问题,特别是糖尿病的人,他们身上的味道都不是很好。而且要是身上是有腐臭味,此时就意味着肾病已经很严重了。
06 老是打喷嚏,如果男性朋友要是经常出现打喷嚏的情况,而且好久时间都无法治疗好,同时自己还老是觉得有出现腰膝酸软等情况,而且还有出现怕冷或者手足不是很暖等,这样就意味着很有可能出现肾虚了。如果是由于肾虚而引起的老是打喷嚏,这种情况想要完全治愈比较困难,应该先补肾,保证了肾的健康,就能增强自身抵抗力,从而缓解打喷嚏的情况。
07 不知不觉有出现恐惧感,这里的恐惧所表达的就是,自己明明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害怕的现象,其实这很有可能就是由于肾虚导致的,不仅会出现恐惧感,还有可能会出现健康和头脑发空等现象。
08 尿频,尿频是很常见的现象,如果男性朋友每天小便的次数比较多,然而尿液量并没有多少,此时就要注意自己很有可能是尿道或者膀胱出现问题。当然要是小便次数多,同时尿液量也比较多,此时就要注意自己很有可能是多尿症,如果这个时候去医院进行检查,要是测试出来的尿蛋白含量比较高,这时就要注意,很有可能是肾虚了。
3月9日是世界肾脏日。慢性肾脏病具有一定隐匿性,尿液或血压异常时,可能是肾脏病释放的早期信号。
其实身体出现这些表现,可能是有肾脏病了!
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
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去,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这时候可以做做肾脏功能的检查。
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肾脏出现问题,那么也会导致肠胃出现问题,所以很多肾脏不健康的人都会出现胃口不良的状况,这种肠胃问题往往表现为饱腹、不思饮食等比较常见的现象。
泡沫尿
若尿液表面漂浮着细小泡沫状,不易消失,应警惕蛋白尿;若泡沫较大,消失得非常快,应警惕是否尿糖升高。
夜尿增多
正常人入睡后代谢缓慢,夜间应不排尿或仅排1次,夜尿量约为24小时总量的1/4~1/3。如果经常夜间排尿超过3次以上,夜尿多于白天尿量,可能预示肾功能不全。
血尿
多数在显微镜下才发现尿中有红细胞增多(称为镜下血尿),少数肉眼即可发现(肉眼血尿),可见于肾炎或尿路感染、肾结石、肾结核和肿瘤等
眼睑或下肢浮肿
肾病会导致水电解质调节功能受损,引起体内水钠增多。水分常积聚在最疏松的组织或身体最低部位,如眼睑或下肢。
尿量异常
排尿量也是肾脏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按照健康的标准来说,成年人一天应该排尿四到六次,才是正常的表现。如果次数不够的话,或者排尿量太少的话,就代表健康出了问题。
痛风、高尿酸血症
这两种疾病都是由于血液尿酸高而引发,而尿酸排不出与肾脏功能有关,同时沉积在肾脏的尿酸还会导致肾脏健康进一步受损。
肾脏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过滤车间:
主要是处理我们血液中的废物,多余的液体,废物来自于身体的代谢过程,我们摄入食物也会有废物产生,
人的身体需要食物提供能量,从食物中吸收所需的物质。剩余的废物全部被运送到血液当中,血液向肾单位滤过的时候,发生复杂的化学交换过程,过滤的过程,从血液中去除废物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然后在到膀胱,最后以尿的形式排出,
此外肾脏还可以调节水源,电解质还有内分泌的一些功能。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养肾?
少盐少糖,均衡饮食,戒烟戒酒,睡眠充足
平均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不应超过 5 克。此外,食用味精、鸡精、酱油、大酱等含钠较多的调味品,以及咸菜、腌菜、泡菜等食品也要少吃。每晚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
多喝水,不憋尿
每天喝水至少 1500~1700 毫升。足够的水才能让肾脏保持正常工作,及时排除有害的代谢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尽量不要憋尿,因为憋尿容易导致尿液上行返流,尿路感染的同时也对肾脏有影响。
维持理想的体重(BMI)
理想的体重范围其实因人而异,但大致标准是 BMI 18.5~24.0。建议大家保持每周至少 5 次,每次 30 分钟的锻炼量。
谨慎用药、规范用药
一定要按医嘱服药,切记不要自己擅自加药、换药。也不要吃来路不明的药物、补品。
望我们能够从此刻起,从今天起,多关心自己,觉察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因为拥有健康快乐的身心,才能感受更大的世界!
以下是一些可能是肾脏出问题的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尿量和颜色的改变:如果您的尿量突然减少,尤其是尿液变得深黄色或浑浊,这可能意味着肾脏出现问题。
脸部和脚部肿胀:肾脏是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器官,如果肾脏功能受损,就可能导致水分潴留,导致脸部和脚部肿胀。
疲劳和乏力:肾脏问题会导致身体内毒素积聚,使您感到疲劳和乏力。
频繁尿意:肾脏问题可能导致您频繁地感到需要排尿,而且有时尿量很少。
血压升高:肾脏有助于调节血压,如果肾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腰痛:肾脏问题也可能导致腰痛,尤其是在肾脏周围区域出现隐痛或不适。
如果您出现了上述任何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保健,也有助于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