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与没患有抑郁症的老人相比,患有抑郁症的老人行走速度较为缓慢。
步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体能、关节活动度、肌肉骨骼健康程度和心理健康状况等。伦敦大学学院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系的学者选取了4,581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参与者,在6年内分析了他们的抑郁症症状和步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与步速处于平均水平的老人相比,步速缓慢的老人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会增加;抑郁症的症状与步速缓慢之间也存在直接关系。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在身体健康和移动功能方面会出现衰退,这些因素会降低步行速度和对体能形成限制,最终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有可能导致抑郁症。其次,随着抑郁症症状的增加,老人的身体活动能力也会受到影响,疼痛感增加,疲劳感恶化,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会降低步行速度。
不仅如此,走廊不仅仅能看出你受否忧郁,还能影响寿命。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走路步态,但你知道吗,这其中可能蕴藏着一些有关健康的秘密。以下总结了6种走路步态,可为您提供一些健康预警信号。
线索一:踮着脚尖走路
预警:大脑可能有损伤
双脚踮着脚尖走路,与肌肉紧张有关,而当脊柱或大脑受到损伤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的是,刚学走路的小孩多会暂时出现这种步态,不需要担心,如果一直如此,可带孩子到儿科就诊,进行排查。
线索二:走路时手臂不摇
预警:后背下方存在问题
生理学家认为,走路左腿向前迈时,脊柱会向右旋转,右臂也会随之摆动。如果有人在行走时手臂不怎么摇摆,可能意味着他后背的移动性受到了限制,易引起后背疼痛和受伤。
线索三:脚掌先拍打地面
预警:椎间盘突出或中风
美国足病协会前主席认为,健康人迈步时,首先是脚后跟接触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时是脚掌先拍打地面,多由于其肌肉控制力量较弱,这意味着,可能是中风发作或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了肌肉神经功能受损。
线索四:步幅小
预警:膝盖骨骼退化
脚后跟接触地面的一刹那,膝盖应该保持笔直。如果不是这样,则意味着可能是膝盖骨的移动能力或臀部的伸展能力受限,这种功能退化可通过按摩推拿来解决。
线索五:罗圈腿
预警:骨关节炎
整形外科专家认为这种步态通常是由于膝关节炎造成的,人群中有高达85%的人或多或少患有这种骨科疾病,通常是由于年龄增长造成骨骼损耗引起的,如果严重,可通过支架纠正。
线索六:内八字
预警:风湿性关节炎
这种炎症会造成内八字的步态,有85%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表现出这种特征。它在医学上被称为膝外翻或者外翻足,表现为小腿无法伸直,向外侧弯曲。这种步态非常与众不同,看上去笨拙,双膝并拢在一起,而踝关节外翻。
开篇,先问大伙儿一个问题:
同样年龄的两个人,一个走路健步如飞,一个步履蹒跚。你觉得哪个人的身体更好?
答案不言而喻。
走路虽然是一件十分寻常的事情,但走路的状态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的身体状况。不仅如此,从走路的速度,还能看出一个人能否长寿。
走路快慢能看出寿命长短?
这是有可能的。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几项研究证实了这点。
1.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492名成年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研究,发现在这9年中:
行走速度快(约1.11米/秒)的人有27%去世; 行走速度慢(约0.67米/秒)的人有77%去世。 2.他们的另一项涉及3.5万名65岁以上老人的研究发现:
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死亡危险就会下降12%。
3.此外,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
那些走路速度≥0.8米/秒的老人,实际寿命往往比平均预期寿命更长。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研究中,确实得出了「走路速度快慢可预测寿命长短」的结论,并且走路速度快的人的寿命往往长于走路速度慢的人。
为什么步速可以看出寿命长短?
走路虽然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但要完成这个动作,需要:
调动人体60~70%的肌群; 消耗大量的能量; 包括骨骼、神经、呼吸等系统在内的参与和密切配合。 在身体的这些系统的支持下,人才会走起来,并且身体会自动调节步伐,让走路的速度与自身系统相适应。
若身体系统受损,比如有骨质疏松、三高、下肢动脉硬化等,走路的速度势必会受到影响。而这些可引起身体系统受损的因素,都会对寿命长短造成影响。
所以,走路的速度,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而对寿命的长短起着预示作用。
刻意走快能长寿吗?
遗憾的是——并不能。
要注意,是因为身体本身的状态好,所以才能走的快。
若只是刻意快走,改变的只是“表面功夫”,身体本身的情况没有变化,又如何增加寿命呢?况且,走路的速度是和自身系统相适应的,刻意快走有可能会增加身体负担,反而有受伤的风险。
总之,刻意快走并不能更长寿,只有逐渐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才能在不自觉中提高步速,进而才有可能长寿。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经常走路确实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方式:
可以增强心肺功能; 改善血管条件; 增强肌肉力量、预防骨质疏松; 改善精神状态,缓解精神压力; 有助于控制三高、改善脂肪肝等。 那么路要怎么走才有利身体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版)指出:
每天的活动量达到6000步有效步数,就有益于保持身体健康。
这6000步,可不是每天瞎溜达、手机显示步数6000步就完成目标了。手机步数 ≠ 有效步数。
有效步数不能看手机,要看心率,必须达到中等运动强度才行。
不同年龄段要达到中等运动强度的心率,可参考下图:
心率,可以通过摸一分钟脉搏来测,也可以佩戴心率带、心率表、手环等配合手机App来测。
要想走得好,还要注意2点!
1.姿势:
抬头挺胸、收紧小腹,使身体重心往上移,肩膀与地面平行; 摆臂,小臂与上臂呈直角状,摆动幅度尽量大一些,摆动的速度越快,步子就会越快; 脚落地时是后脚跟先着地,再到前脚掌。 2.装备:
应选轻便、柔软、底子较厚、有弹性的鞋,最简单的就是买一双专门的慢跑鞋; 一件宽松、吸汗、纯棉的日常服; 一个适合携带的水壶。
总之,
走路速度可以反映身体状况,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寿命。
然而,刻意快走是不能提高寿命的!
做到老生常谈的这三点:
保持规律的作息、不熬夜、不抽烟喝酒;
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
均衡饮食,少油少盐少糖。
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好了,步伐轻快了,
寿命自然也得到了延长~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着工作学习,没有时间去锻炼,其实日常生活中多走走路也是很好的一种锻炼方式。这是最为常见也最简单可行的一种运动方法。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上了一定年龄之后,本来就不太适合一些高强度激烈的运动。走路就成为他们最喜欢的一种锻炼方式。
但其实一个人走路速度的快与慢,对于自身健康和寿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在美国有一所大学多年研究总结出结论。走路快慢与寿命长短有一定关系。走路速度影响健康?60岁后的老年人,每天走多少步比较好?
走路快慢会影响寿命?60岁后的老年人,每天走多少步比较好
可能有一些人并不理解。这是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走路的速度大概是0.9米每秒,就是走路速度低于0.6米,每秒的话也会增加身体损伤的一个可能性,超过一米每秒的话,人的寿命往往是比较长的。之所以这样说也是有一定依据的,这是我们人体在行走的时候有近60%以上的肌肉群都会参与其中。所以说我们要消耗很多的能量,神经,肌肉呼吸都是要相互协调支持的。
那么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怎样的走路速度比较合适呢?
在人生的速度较快的人,其实他的心肺功能也是比较好的,关节之间的协调性,相对的稳定,对于60岁之后的老年人而言,也能够在侧面的反映出他大脑的一个协调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和听力视力。所以说相对来说,走路速度稍快的老年人身体也相应的更加健康一些。要比走路更加缓慢的人有着一定的长寿潜质。
国外有研究显示一个人走路速度每增快0.1米每秒,他的死亡风险就会下降10%。当然这也是有一定区域的,举个例子来说,80岁左右的女性,若是他的走路速度大于1.4米每秒的话,那么10年的生存率可以高达90%以上,他说走路速度特别的慢,只有0.4米每秒的话,十年的生存几率只会有30%。
对于成年人来说,当然它的步速是相对比较快的,基本上是在1.3米每秒,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身体内的机能受到一定影响,所以说老年人正常步速在0.8米每秒也是比较合适的,但也要排除一些疾病基础的人群,但如果身体比较健康,并没有什么疾病,问题不低于0.6米每秒的话也是比较慢了。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打卡步数
有些人甚至会每天强迫自己走满1万步,其实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说自身所适合的运动量也是不一样弱势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味的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运动的话也很容易会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损伤自身健康,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每天锻炼不要超过40分钟,走路步数差不多在5000步左右就可以了。
不知道大家在平时是否喜欢走路运动锻炼对此问题,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在下方提出来,我们一起交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