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肺气肿”,它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总体患者人数近1亿。然而,由于慢阻肺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不少患者直到急性加重发作后才就医治疗,又因缺乏科学管理导致急性加重反复发作,甚至因此死亡。专家认为,预防急性加重是治疗慢阻肺的关键,对中重度患者而言,规范三联用药可起到理想的控制病情作用。
认识“沉默的杀手”慢阻肺 频繁急性加重推高死亡率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慢阻肺极其常见,尤其在4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平均每7人就有一人患慢阻肺。这惊人的数据或许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怎么我身边就没发现慢阻肺的患者呢?”
广东省慢阻肺联盟主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子文教授解释道,这与慢阻肺的症状不明显有关,也是慢阻肺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原因,“慢阻肺前期无明显症状,往往易被患者忽视。临床上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是因为出现了急性加重,这时候患者肺功能已损失近半,不仅预后情况不理想,后续带来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也将相当沉重。”
赵子文教授
目前,我国慢阻肺患者平均每年急性加重发作2次,约1000万患者每年因此需住院一次,这不仅导致医疗资源的大量消耗,还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慢阻肺急性加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包括对患者肺功能的不可逆的损伤,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数据显示,慢阻肺患者一旦因急性加重首次住院,到出院7.7年后,死亡率将达到可怕的75%。
因此,赵子文教授指出,对待慢阻肺要做到早防早治,倡导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对已确诊的患者而言,应进行规范化的吸入性药物治疗,预防急性加重发作,“建议40岁以上的人、有吸烟史的人、特殊工种从业者、长期在重度空气污染地区生活的人群以及有呼吸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都建议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而一旦确诊,则应根据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控制病情。”
如何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规范药物治疗必不可少
除了要对慢阻肺早诊断和早发现,患者还要重视慢阻肺稳定期的规范治疗,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生。
对此,赵子文教授认为患者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可由感冒、细菌感染和空气污染诱发,因此每到冬春季节,各大医院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患者就会剧增。对应预防的措施是避免患上感冒和避免空气污染,患者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戒烟,当然更必不可少的是稳定期的规范用药。”
目前,吸入疗法是慢阻肺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案,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可选择单种药物、双联药物以及三联药物的治疗。赵子文教授告诉祝由编辑,规范地应用吸入疗法可明显降低患者急性发作的频率,但如何提高患者依从性,让其坚持按时按量用药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界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
“吸入疗法传统上有两种制剂装置,一种是气雾剂(pMDI),一种是粉雾剂(DpI)。前者容易导致患者吸入药物不均匀,后者对患者吸力有要求,部分患者可能无法吸入足够多的药物从而影响疗效。同时,对需要应用三联药物的患者而言,往往需使用两个装置分两次用药,很容易导致漏服情况的出现。”
针对这一现状,作为慢阻肺治疗的三联吸入创新药物,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倍择瑞®令畅®)2019年12月通过优先审评通道在中国获批,并于1月18日在广州举行中国南区上市会。
上市会现场
据悉,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联合递送布地奈德(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格隆溴铵(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富马酸福莫特罗(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三种药物成分,并采用了先进的“共悬浮技术”,使得药物可均匀、有效地被患者吸入,能够进一步帮助提高患者用药效能,让药物真正有效的沉积在病灶部位,持续改善患者肺功能。
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装置
“过去,有30%慢阻肺患者无法控制病情,导致反复急性加重、反复入院,这不仅消耗了医疗资源,还极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还会因此丧命。若这部分重症患者规范应用三联药物,其中近半可做到控制病情,不必反复发作住院,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赵子文教授强调,慢阻肺患者一旦确诊,就需要坚持终身服药控制病情,若能通过规范服药预防急性加重的发作,对患者本人、家庭乃至社会而言都是有正面意义的。
本文指导医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擅长疾病:呼吸危重症、疑难病的诊治和经支气管镜微创...[详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