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夏季养生方法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睡个好觉舌苔会变薄,证明湿气减少,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和午休。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内衣以天然纤维、棉麻、丝绸等宽松舒适、透气性好为宜。湿热体质的人,不可憋尿憋大便,要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湿热积聚。
2、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
平时要保证居住环境的干燥,经常通风。不要住在潮湿低洼的环境中。如果是盛夏暑湿的气候应该减少户外活动。
3、饮食清淡
调养应以健脾去湿、疏肝利胆为主。饮食上宜食清淡去湿之物,如冬瓜、苦瓜、绿豆、薏米、海带等。粥汤类即容易消化,也可以补充夏季高温流失的津液,鸭肉、猪骨、羊肾、海带、玉竹、沙参、绿豆、藕、丝瓜、枸杞都可以用来煲汤,有滋阴之效。
同时湿热质容易上火,要多吃些符合此节气养生之道的苦味食物,以平抑过旺的心火,可以改善失眠多梦、口舌生疮等问题,如苦瓜、穿心莲、莲子芯、苦菜等。
4、少吃冰镇食物
不要饭后立即喝冰镇饮料、吃瓜果,容易引发上吐下泻的问题。不要吃辛辣甘酸滋腻的食物,也不要吃辛温助热的食物。不要吸烟,不要喝酒。
5、吹空调要注意
使用空调,要适可而止,把温度控制在25°以上,过低的温度除了对身体的排汗不利以外,对能源也是无谓消耗。而“以热除热”是夏季比较好的养生方法,用温热毛巾擦脸,擦身,不仅可以擦掉汗水,还能促使皮肤透气,有利于降温。
6、克制自己的情绪
湿热体质的人性格多急躁易怒,爱发脾气。应保持平衡的心态,遇事不急不躁,冷静处理棘手的事。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学会克制感情上的冲动。根据情况分别采用节制、疏泄、转移等不同的方法,使不良情绪得到化解和释放。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法、养花等。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高温和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大暑期间饮食要特别注意。这时市民可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品。
所谓“天生万物以养民”。大暑期间,市民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感到精力旺盛。如果你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那么吃南瓜就最好不过。
南瓜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而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含量很低,多吃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另外,南瓜还能排毒养颜,爱美的女士当然不能错过。如果觉得炖汤麻烦,那不妨尝试下这款清汤,三两下就能煲(“滚”)出来。胡萝卜、红枣等红色食物对心脏还很有益。除此之外,不知道市民还知道什么养生之道?(采访:多吃时令水果,苹果、雪梨等)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姜有助于驱除体内寒气,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但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
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民间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童子鸡,是指还不会打鸣,生长刚成熟但未配育过的小公鸡;或饲育期在三个月内体重达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过的小公鸡,后来也有专门的品种称为童子鸡。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鸭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禽。每100克鸭肉含蛋白质16.5克,脂肪7.5克,还含有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尤其是经过一个冬春摄食的老鸭,骨骼更健壮,肌肉更丰满。可主治水肿胀满、阴虚失眠、疮毒、惊痫等症。《名医别录》中称鸭肉为“妙药”和滋补上品。民间亦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老鸭炖食时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食用,能补虚损、消暑滋阳。加配芡实、薏苡仁同炖汤,滋阳效果更佳,能健脾化湿、增进食欲。
鸽肉性平,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祛风解毒的功效,可气血双补,还有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者进补。
仙草(Mesonachinensis),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为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大暑节气巧养生
昨天,我们正式进入大暑节气。中医认为:大暑时节,人体容易被暑、湿、邪所侵,故而要吃热性食物以祛除暑湿,这恰合“冬病夏治”、“寒病夏治”之医理。例如,三伏天去拔火罐、贴“伏帖”能祛除体内的寒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宜吃当季蔬菜
大暑期间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大暑时节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缺乏。而淮山药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药这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等症状,使人精力旺盛。
适当多吃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姜有助于祛除体内寒气,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虽然夏天多吃姜好,但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家禽肉是进补上品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
高血压患者多吃南瓜
如果你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那么吃南瓜就最好不过。南瓜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而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含量很低,多吃有助于降低血糖、血脂和血压。
大暑养生重于“清” 常饮“度暑粥”安度盛夏
大暑是什么时候?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22日是大暑,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专家提醒,大暑养生重在一个“清”字,在注重饮食“清洁”、机体“清热”的前提下,进行“清补”,以补充营养,调理体质,防治心血管疾病。
大暑天补水不要等到渴了才喝
大暑天往往闷热、潮湿,就算是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因此很容易中暑。大暑的炎热还会使身体更易出汗,导致流失水分。对此,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专家朱凌云教授提醒市民在大暑天要记得经常喝水,做到每次量少,但频率高。朱教授特别强调,在夏季补水时要注意一个“误区”:千万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当人感到口感上口渴时,人体往往已经失水10%,这时候再通过喝水来补充体内的水分已经晚了。另外,专家还提醒,在感到口渴时,更不要大杯大杯地猛喝,这样会打破机体的水平衡,也就是“水中毒”。只有经常地补充机体水分,才能合理地维持体内水平衡,同时也有益于保持细胞的良好状态和活力。
大暑养生应遵循“健脾养胃、清暑化湿”的清补原则。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伤及肠胃道功能。像山药、莲藕等,都是进补的佳品,绿豆清暑、薏仁祛湿,特别是绿豆薏仁粥,可供大暑之季清热祛湿。暑天容易让湿邪入侵,为了散发体内的湿气,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稍低时散步,或打太极等强度不大的活动。大暑养生尤其还要避开“桑拿天”,在闷热天尽量减少出门或活动。
盛夏慢生活“心理纳凉”养护心脏
盛夏酷暑炎热,人们容易闷热不安、困倦烦躁。火暴脾气容易因燥生热,导致心火内生,也就是“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都很大,特别是对年老体弱者以及心脏病患者。心脏病等一直以来都是在冬季高发,但陈兆善博士提醒,大暑来临意味着高温、低压和大湿度的酷暑来临,这一季节同样也是引发心脏类疾病的高发期。盛夏时节心脏代谢相对而言更加旺盛,这样一来容易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氧、心跳加速,稍有大意就会引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类疾病。
为此,大暑时节,对于心脏病患者如何做好养生保健,专家建议,现代人生活和工作节奏都太快,每天充满了忙碌,他主张通过慢生活来放慢生活节奏,才能更好应付、减轻心脏压力。在饮食上,专家倡导一个“度”字,做到少量多餐、控制油腻和甜食摄入。另外,暑天还应做到“静心”,心情过度起伏或波动都可能诱发心脏病,心脏保健要学会管理情绪,学习笑口常开,心静自然凉,不管天气多闷热,要保持心情的平静,可以试试“心理纳凉法”来调整情绪,多想一些美好的、有助心情平复的事,避免负面因素刺激。
注重饮食“清洁” “清热祛火”消暑
高温天食物容易变质,造成腹泻,甚至肠胃道紊乱。夏天饮食卫生是重中之重,要保持饮食清洁。开启过的饮料、食品等要注意密封、冷藏。除此之外还要关注食品保质期,不食不洁或变质食品。
除了“清洁”,大暑积极“清热”也很重要。暑天酷热,出汗较多,人易中暑,在及时补水的同时也要注意清热祛火。选择清暑佳品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西瓜,西瓜确实具有清暑、解热、补水的功效。但针对夏季较为脆弱的肠胃,朱凌云提醒,夏天多吃西瓜也要注意避免伤及肠胃。一是不要一次吃太多,二是尽量不要贪一时之凉吃冰西瓜。他建议,吃西瓜时可以吐渣,既可清热祛暑,也可减少肠胃损伤。除水果外,清热祛火还可尝试一些祛暑的粥品。
酷夏“度暑粥”:
1、绿豆粳米粥:
配料:绿豆6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绿豆放入温水中浸泡2个小时,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
功效: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热毒、止烦渴、消水肿的作用,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
2、苦瓜菊花粥:
配料: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
做法: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粳米和菊花洗净,二者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水开后,将苦瓜块、冰糖加入锅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
功效:此粥可清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下痢等症的辅助食疗,忌同时食用湿燥、麻辣、厚腻的食物。
3、西瓜皮粥:
配料: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
做法: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
功效: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4、薏米小豆粥:
配料: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
做法: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煮成粥。
功效:此粥能健脾渗湿、清热消暑。
5、绿豆南瓜汤:
配料: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盐少许。
做法: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气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盖上锅盖,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绿豆甘凉,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气。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大暑养生吃很有讲究,希望以上介绍的这些给大家带来帮助,学会正确养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俗话说,湿邪乃万病之源。然而夏季雨水偏多,由于炎热的气候人们往往又特别“贪凉”。因此,夏季虽是阳气最旺盛的时节,人体反而更容易受到寒湿的入侵。那么,如何抵御湿邪才可事半功倍?
一、找准人体“排湿口”,夏季 养生 成功一半。
人体几大“排湿口”,也叫“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人就会少生病,不生病,其实这些排污口很好找,他们都“窝”在关节的部位。
【腋下】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
【肘窝】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失眠多梦等问题,可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 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膝窝】
膝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如果这里不通畅,可能会导致关节炎,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 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有助于排湿。
【阴陵泉】
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用手指按揉这里10分钟可以健脾除湿。
二、养元补气、滋阴培阳相得益彰。
对人体以下几个穴位按压,增加阳气,除湿效果更佳还能驱寒排毒。
【承山穴】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湿热体质者一定要注意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天枢穴】
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三个手指的位置,属于胃经,又联系大肠,最能通肠道、排宿便每天至少敲打两次,每次5到10分钟,敲至小腹发热为止。
【劳宫穴】
劳宫穴是火穴,有温养的效果。经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发热,不但可以有效地驱寒暖腹,还能养元补气、滋阴培阳。
这么多穴位,每天每个10分钟,时间还是不少的,何况有的穴位还要按出各种“效果”显现在表皮,其实真的挺费力的,不如来一套针灸或者拔罐,同时作用还是省时省力。但是外边去做花钱多,炎炎夏日还要奔波,实在叫人望而却步......智能拔罐器——自动探穴、针灸、拔罐,三合一;特有的“针罐”功能,即使您中医零基础,操作手残党,也能在家自由DIY享受专业的中医理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