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搅沧海
舌在口腔上、下齿龈外周从左向右,从右向左各转动10次,产生津液分3口缓缓咽下。
2、摩脘腹
双掌相叠,置于神阙穴,即脐眼,先逆时针,从小到大摩脘腹30圈,然后再顺时针,从大到小摩动30圈。
3、荡胃腑
坐或卧位,以右手掌按置于中脘穴(脐上正中4寸处,剑突与肚脐之正中)上,先用掌根稍用力将胃脘向左推荡,继之再以五指将胃脘稍用力推荡向右,往返计作10次。
4、振中脘
坐或仰卧,双掌相叠于中脘穴处,以振动手法操作1分钟。
5、分阴阳
坐或仰卧,两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中指相对于剑突下,全掌紧按皮肤,然后,自内向外,沿肋弓向胁肋处分推,并逐渐向小腹移动,共操作10次。
6、疏肋间
坐位,两手掌横置两腋下,手指张开,指距与肋间的间隙等宽,先用右掌向左分推至胸骨,再用左掌向右分推至胸骨,由上而下,交替分推至脐水平,重复10次。注意手指应紧贴肋间,用力宜均匀,以胸肋有温热感为好。
7、理三焦
坐或卧位,两手十指相交叉,横置按于膻中穴(胸上,两乳头连线中点),两掌根按置胸内侧,自上而下,稍用力推至腹尽处,计推20次。
脾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脾俞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缓解治疗消化性溃疡、脘腹胀痛粑颇岔鲷、 胃下垂、胃炎、胃出血、消化不良斤舻浑趸、泄泻、痢疾、肝炎等。
2.缓解治疗胸胁支满、呕吐噎膈、便血、带下、糖尿病、贫血、月经不调、肾炎等。 脾俞穴人体穴位配伍:脾俞穴配足三里穴治腹脱 、便秘。 脾俞穴穴义: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脾俞穴名解:脾,脾脏也。俞,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脾俞穴的功效: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温馨提示】
针刺脾俞穴的方法:脾俞穴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腰间。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艾灸脾俞穴的方法:脾俞穴艾炷灸5~7壮,脾俞穴艾条温灸10~15分钟。
【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
主要穴位:脾俞穴、肝俞穴、肾俞穴、膻淘篱跬翎中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百会穴 配伍穴位:配太白穴、三阴交穴治疗脾气不足者;配神门穴、照海穴,治疗失眠;配四神聪穴、水沟嫁缓赆频穴,治疗健忘者;配太冲穴,治疗肝气郁结。
【治疗虚证哮喘】
主要穴位:肺俞穴、膏肓穴、肾俞穴、太渊穴、太溪穴、足三里穴、定喘穴 配伍穴位:配气海穴、脾俞穴,治疗肺气不足;配关元穴,治疗肺肾两虚;配天突穴,治疗喘甚。
【慢性泄泻】
主要穴位:天枢穴、大肠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配伍穴位:配脾俞穴、太白穴,治疗脾胃虚弱;配期门穴、太冲穴,治疗肝气郁滞;配肾俞穴、命门穴、关元穴,治疗肾阳虚衰;配公孙穴,治疗腹胀;
脾胃不好的人首先要注意调整饮食,放松心情。此外,还可通过揉按穴位来调理。
经络连接着人体的各个脏器,通过揉按经络上的特定穴位,可以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以下介绍5个常用穴位。
神 阙 穴
位置:脐中部,属任脉。
功用主治: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揉按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为主,每次时间为5至10分钟,每日2至3次。对脾胃虚弱,不能耐受寒凉的胃部疼痛及便秘、腹泻等患者都有良好疗效,临床上此穴也常用灸法,以达到温中健脾、散寒止泻的作用。
中 脘 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位于脐中上4寸,属任脉。
功用主治:温中健脾、和胃消胀。
揉按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为主,每次时间为5至10分钟,每日2至3次。对胃痛、恶心、呕吐、泛酸等消化道症状都有良好疗效。此穴也是灸法常用穴位。
足 三 里 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在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由胫骨旁量1横指即为该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功用主治: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揉按手法:一般以拇指揉按为主,每次时间为3至5分钟,每日2至3次。俗话有“肚腹三里留”,揉按此穴对各种消化系统疾病都有良好疗效。
合 谷 穴
位置: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对侧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功用主治:升清降浊、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疏风清热。
揉按手法:右手掌心放于左手背侧,大拇指来回环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左右各50次,不仅可以缓解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同时还能防治晕车。
太 冲 穴
位置: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是肝经上的原穴。
功用主治:疏肝和胃、清肝降浊。
揉按手法:一般用拇指揉按,每次时间为3至5分钟,每日2至3次。揉按太冲穴能够促进肝经的气血通畅,恢复肝的疏泄功能,保持气机畅达,对脾胃病伴有情绪抑郁及焦虑的患者有明显疗效。
揉按此穴不但能调理肝胃,还可以消解怒气,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降压效果。
以上穴位的揉按常联合应用,长期坚持可起到健脾养胃、强身健体的效果。
1 足三里 胃腑疾病者保健的要穴。位置是在外膝眼下四横指处,因能治疗腹腔上中下部的不适而得名。按摩此处还有补气的效果,有类似山药、红枣等食材的功效;还有暖胃通肠功效,与山楂、黄耆等中药相同。
2 三阴交 位于脚踝内上量四指处、因为是肾、脾与肝脏三阴经交会处而得名。中医常说「肾藏精、脾统血、肝藏血,经血相生」,常常按摩此处有健脾、补血的作用,与阿胶、当归等药物有相似功效,能够活血化瘀。
3 注意事项 按摩穴位的手法有分补法与泻法,补法是比较轻柔的按摩手法;泻法则是针对穴道施与力度较大的手法,有些中医学派主张可用指关节按摩穴位。虽然按摩与针灸是很好的保健方法,在中医临床中也很常使用,但是如果有身体上的不适,是无法以按摩治疗,还是要尽速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