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北京市新确诊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有共同暴露于患病禽类的病史,其中一例于4月8日死亡,目前相关部门已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截至目前,北京市今年已报告5例人感染H7N9病例。H7N9禽流感由来已久,是近几年令人谈之色变的严重感染病之一,那么H7N9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临床表现?该如何预防呢?
H7N9是什么?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百余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它于2013年3月底在中国上海和安徽两地首先发现。
临床表现是什么?
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 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哪些属于高危易感染人群?
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及在发病前一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以外,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如何预防H7N9?
减少与活禽接触、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禽流感十分重要。到有疫情报告地区的活禽市场时,应避免直接接触活动物和动物接触过的表面;如果有家养的猪、鸡等动物,应确保儿童不要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还要尽量将不同种类的动物隔离开;动物患病或死亡后,应立即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不应宰杀和食用患病或死亡动物。
对于H7N9来说,早预防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平时要注意清洁、与动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被感染的几率还是极微小的。出现头疼发热也不要急,尽早到医院找专业医师进行确诊。
还能吃家禽吗?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因此,完全熟透的家禽/猪肉等是可以食用的。但是病毒在较低温下可存活1周,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因此最好尽量减少购买、处理活禽或生鲜禽肉等情况。
1.目前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现况?
据各省市卫生部门统计,截至2013年5月29日10时,全国已确诊131人,37人死亡,76人痊愈,分布于北京(2例)、上海(33例,死亡13例)、江苏(27例、死亡8例)、浙江(46例、死亡7例)、安徽(4例,死亡2例)、山东(2例)、河南(4例)、江西(5例、死亡1例)、福建(5例)、湖南(2例)、台湾(1例)共11省市。
2.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3.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
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但截至目前,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
4.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发病情况?
目前确诊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中,均没有发现类似病例。
5.目前有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吗?
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国家卫生和计生委正在组织对H7N9禽流感的疫苗研究。一般疫苗研发期需要6-8个月,但对于全新认识的禽流感病毒,可能需要更长的研发时间。
6.目前的治疗方法?
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
如果出现感冒类症状,尤其是接触过禽鸟类的病人,要及时就医,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轻度感冒病人通常局限在上呼吸道,一般可自愈;对于有肺炎症状的要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及时住院干预;对于危重度的应进行重症监护。
7.公众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目前,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数病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根据目前有限证据推测,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
8.医务人员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目前尚无H7N9人传人的确切证据,3例确诊病例接诊的医务人员中均未发现感染病例,但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预防。
9.目前各地医疗机构对H7N9禽流感这一新发疾病的诊疗能力如何?
病例出现后,国家卫生计生委迅速组织专家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疗方案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指南,并于4月2日对全国省级和部分地市级医务人员开展了诊疗技术培训,规范指导临床一线做好病例发现、诊断和治疗。
10.目前我国对禽流感病毒的检测能力如何?
目前我国对禽流感病毒的检测能力有很大提高,检测试剂已经在31个省份派发到位。
11.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采取的行动?
病例出现后,当地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病人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送检、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并加强了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此次疫情高度重视,接到重症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专家工作组,指导当地开展患者的救治和调查工作,召开多部门会商会,对疫情性质进行分析研判,并安排部署了相关调查、防控和应对准备工作。国家卫生和计生委成立了防控领导小组,迅速组织专家,于4月3日出台了3个专业技术方案,即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诊疗方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坚持依法科学防控,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和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等防控工作,做好信息报送和发布工作。
国家疾控中心接到病例报告和送检标本后,及时开展了疫情风险研判和实验室检测研究,在短时间内做出了病例的病原学诊断,在全球首次发现和确认了新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导致的人类感染病例,并对新病毒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中国大陆H7N9流感疫情趋缓,不过相隔21天之后,北京市昨新增1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为了加强落实疫情监测,6月起港澳以外的大陆省市,全面列入疫区,流感潜伏期从10天修正为14天;虽然警戒范围扩大,不过除了有新增病例的北京市,旅游警戒维持在第二级,其余8省1市调降为第一级。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6月起港澳以外的大陆省市,全面列入H7N9流感疫区,加强监测从这些地区入境且出现肺炎症状者。
针对肺炎患进行通报与检测
疫情中心指挥官张峰义表示,依据传染病咨询委员会流感防治组第27次会议决议,预定6月起修订H7N9流感病例定义。2个月的监测经验显示,H7N9流感确诊病例很少有轻症,且初期采检的敏感度低,因此临床条件将修正为「需符合肺炎表现」,也就是只针对肺炎患者,进行疑似病例通报与检测。
大陆H7N9流感病例发生地区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江西省、福建省与湖南省,累积确定病例数为131例、其中37例死亡。
扩大将大陆各省市列为疫区
虽然近期没有扩散到其余省市,不过指挥中心宣布,疫情流行地区扩大为「中国大陆各省市,不含港澳」,流行病学条件修正为「曾有禽鸟接触史或至禽鸟相关场所」,「潜伏期」也增加为14天。
疾管局疫情中心主任庄人祥说明,考量大陆H7N9流感的感染分布不够清楚,且禽鸟走向难以预期,因此扩大疫区定义,将港澳之外的大陆各省市均列入。潜伏期修正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文件建议,指挥中心指出,虽然研究显示H7N9流感没有比较长,但世卫建议采比较宽的数据,我国于是跟进,做法与国际同步。
北京市旅游警戒维持第二级
也由于扩大疫区,同步将大陆各省市全数纳入旅游疫情建议第一级「注意」;至于曾出现病例、目前属第二级「警示」的8省2市,除北京市外,其余省市旅游警戒均调降为第一级。
指挥中心指出,未来只要大陆有省市出现新增病例,就会对该省市调升为旅游警戒第二级,相对来说,北京市若未来28天没有新增病例,也会将旅游警戒调降为第一级。
国内禽鸟不带有H7N9病毒
农委会指出至5月26日止,计采样监测鸡394场次、鸭178场次、鹅61场次、宠物鸟496件、养猪场39场次、土鸡活禽摊商监测75场次及候鸟排遗2,497件,均未检出H7N9亚型禽流感抗体或病毒。
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这种疾病因而被更名为禽流感。随后,这种疾病在其他欧洲国家、南美及东南亚、美国和苏联也有局部发生,现在几乎已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爆发日趋频繁。
1997年5月,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个养鸡场出现了这一区域首例禽流感病例。经专家认定,导致香港特区家禽大规模死亡的罪魁祸首是A/H5N1型禽流感病毒。然而,这种历来只威胁家禽生命的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并能够传染给哺乳动物甚至是人类。1997年8月,一名3岁的男童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这是全球首宗人类感染A/H5N1的个案。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共有18个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6人死亡。为了阻止A/H5N1禽流感病毒进一步向人类传播,香港特区政府宰杀了130万只家鸡。这是目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禽流感爆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