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由大人扶抱或俯卧位,家长以手掌蘸少许生姜汁沿脊柱两侧膀胱经,用大鱼际着力推搓背,腰部,以红热为度。
(2)、家长以双手拇指在背部风门、肺俞穴分别按揉1分钟。
(3)、患儿仰卧位,家长以双手拇指推鼻翼两侧各20~30次,然后推印堂、攒竹穴,再向左右分抹额部,抹到太阳穴后用拇指按揉法。如此反复数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4)、家长以拇指先点后揉曲池、合谷穴各1~3分钟。
2、随证加减
(1)、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2)、风热感冒: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拿肩井3~5次。
(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4)、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两手拇指自印堂穴开始,交替上推至前发际30次,然后,自额中分抹至两侧太阳穴30次,按揉双侧太阳穴1~3分钟。
(2)、揉一窝风穴1~3分钟。
(3)、揉迎香穴15~20次。
(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掌横擦肩背部,以透热为度。
(5)、家长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揉上下肢部肌肉并做掌擦每部位3~5次。
2、随证加减
(1)、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③、多揉太阳穴。
(2)、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③、搓擦涌泉300次。
(3)、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生活调理
(1)、患儿在感冒期间要注意让其卧床休息。患儿的居室要保证空气新鲜湿润,以防空气干燥。因为尘土飞扬刺激患儿的鼻子和咽喉,可引起咳嗽。
(2)、患儿发病期间,要给吃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稀小米粥、鸡蛋汤等,不给油腻的食品,并注意让患儿多喝水,多给患儿吃青菜、水果。
(3)、感冒与流感在发病过程中,都可因继发细菌感染而合并其他疾病,如肺炎、中耳炎等,发现这些并发症后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一般感冒(37.5℃~39℃)发烧推拿方法: ①平肝10分钟,从少儿食指指根推到指尖。
平肝能够发散外邪。感冒,中医认为是风寒或风热邪气侵袭体表皮肤,通过推拿这个穴位,能够将入侵身体的风寒、风热邪气发散出体外以治愈疾病。
② 清肺10分钟,从少儿无名指指根推到指尖。
中医认为肺合皮毛,外邪侵袭皮肤,肺部就 会受到影响进而积热,用清肺的方法就能清除肺热,防止感冒咳嗽,并 且能促进皮肤排除邪气。
③ 推天河水15分钟。从少儿腕横纹均匀推到肘横纹。
推天河水能退热,普通感冒发热症状用推天河水的方式就能够解决了。
④掐五指节2~3遍。
掐五指节可以用于伤风感冒,调和气血。
简简单单四步,妈妈只要找准穴位坚持做完相应时间,就一定会起到效果,很多高烧儿童的体温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就能降下来。
发热重的感冒(39℃~40℃)发烧推拿方法: ①平肝、清肺各5分钟
平肝以发散外邪,清肺以清除肺热、解表
②推六腑15分钟
六腑,为凉穴,推之以清除壮热,清热作用比推天河水更强。
③掐五指节2~3遍
掐五指节可以调和气血,抵抗病邪,快速治愈。
④鼻塞严重者,揉阳池10分钟
阳池穴可以治疗头部一切疾病包括鼻塞,且头痛不论寒热虚实皆可以用。
⑤咳嗽重者,加八卦10分钟
八卦主治胸腹气机不畅导致的咳嗽痰喘、胸闷、食积等。
注意:6个月~2岁婴儿高烧若超过40度可能会引发惊厥,请尽快就医。
小儿推拿的基本要求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概括起来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因为宝宝的肌肤非常娇嫩,很容易被擦破,所以操作起来的时候,不能用很大的力气,要求动作一定要轻。
用的力气小了,动作就要快,这样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穴位造成足够的 *** 。比如推法,一般针对成年人的操作频率是120-160次/分钟,而针对小儿,就需要160-200次/分钟。
另外,操作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不能力气一会大、一会小,速度一会快一会慢。只有操作手法规范了,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