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调饮食结构让身体远离湿邪

时间: 2023-11-27 07:37:36

调饮食结构让身体远离湿邪

生活方式不健康,湿邪就容易入侵。它无孔不入,而且从来不孤军作战,总要与体外的邪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湿气遇寒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如何判断我们身体里是否有湿?看看是否收到身体发出的5个求救信号,就能做出判断:

1、总觉得身体沉重,浑身不清爽,腿像灌了铅;

2、满面油光,毛孔粗大;

3、舌苔很厚;

4、大便黏腻,马桶总冲不干净;

5、体型肥胖,大腹便便。

以上这些信号都与湿邪的特点有关。湿性重浊,所以感受湿邪后,会觉得全身非常沉重,好像被什么东西捆住一样,不清爽。又因湿性趋下,容易侵犯人体下部,故双腿沉重尤为明显。湿性黏滞,停滞于大肠,则大便总是很黏腻。

湿邪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人之所以会感受湿邪,跟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也就是后天修为毁坏了我们的体质:

一是“病从口入”,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了过多的高热量食品,比如洋快餐、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酗酒等,且三餐分配不合理,晚餐过于丰盛。

二是体力活动明显不足,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坐着,上班坐在桌前,下班以车代步。很多人常说“我一天到晚都很忙,哪有时间去锻炼”。殊不知,腾不出时间锻炼的人,早晚要腾出时间看病。

三是人和大自然越来越疏离,尤其是夏天空调的使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不利。夏天出汗本是一个散湿的重要途径,可一进到空调房间,汗给收了,该出的汗出不来,该消耗的消耗不掉,身体里势必堆满了垃圾,堆满了湿邪。此外,有些年轻人觉得淋着雨漫步是件非常浪漫的事,不经意间湿邪也会入侵。

怎样才能让身体远离湿邪?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在饮食的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认为每天大鱼大肉才是富足的标志,其实,这是不符合中国人体质的。所以,要防湿邪,首先饮食结构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可常喝薏米红豆粥健脾利湿;其次,身体越懒越要动,以利于祛除湿邪;再次,夏天别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要适量出汗,给湿邪以出路;最后,避免淋雨和趟水,不让湿邪乘虚而入。

叶振宇:“春困”都是湿邪惹的祸!健脾去湿推荐这些饮食疗法

春天到来,气温升高,人的身体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需求增加,血管舒张弛缓,大脑处于氧气相对不足的状态,而大脑对冬天充足供氧的依赖性一下子还扭转不过来,所以人们自然就困乏疲倦、昏昏欲睡,这种状态即通常人们说的“ 春困 ”。

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是由于体内湿邪为患,伤及阳气,性质重浊所致。

春困在南方更为多见,因为“回南天”是自然界湿气最重的场景。

回南天,湿邪从外侵袭人体停留各脏腑组织,著而为病。

“痰蒙清窍,困遏清阳则头重如裹”,表现为晨起时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东西在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有东西包裹着身体,让人懒得动弹;湿邪停留中焦脾胃影响运化,则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等,这些症状都是明显的“春困”表现。

“春困”如何调理?

脾虚湿困时,饮食调理最宜健脾去湿 ,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使邪有出路,不再阻碍脏腑气机,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

岭南食疗常常选用 “清补凉” 一类食材,大多温和力缓,既健脾有渗(利湿),特别适合广东人素体脾胃虚弱,不耐寒热性质特别明显食材的特点。

广东清补凉配方不一 ,多为 淮山、莲子、茨实、薏米、百合以健脾去湿 ,或放入 沙参、玉竹、等润肺去燥 的材料,煮成汤、熬成粥,均为常用的祛“春困”湿盛之法。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薏米一物。

薏米为祛湿最常用之品,在中药里称“薏苡仁”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 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薏米有良好的利尿祛湿的功效,“春困”祛湿功效最著。但是薏米是“清补凉”中药性最偏寒凉,对于偏热性体质的人吃了无碍,但是对于偏寒性体质的人来说,经常吃薏米,无异于雪上加霜,多出现胃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出现这些情况,可考虑 薏米炒黄 为用,制约寒性。 炒薏米是取净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黄色、鼓起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即可。



“春困”有什么食疗方?

1.绵茵陈煲鲫鱼

绵茵陈

鲫鱼


食材 :绵茵陈30克、鲫鱼 500g、姜 3片、蜜枣 2个。

做法 :绵茵陈浸泡后洗净,洗净的绵茵陈用纱布或煲汤袋包起,汤锅放适量的清水,放姜,蜜枣,两面煎好鲫鱼,与绵茵陈同放进汤锅煲,煲1.5小时即可,可放适量盐调味。

适用人群 :疲倦乏力、纳呆、口苦,小便黄赤等中下焦湿热证。


2.火炭毛(母)煲蜜枣水

火炭毛(母)

蜜枣

食材和做法 :火炭毛(母)30克,蜜枣3至4个,同煎水,代茶喝。

适用人群 :脾胃湿热。


推荐常用祛湿饮食疗法

1.健脾祛湿汤

淮山

土茯苓

溪黄草

材料 :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 :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脷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2.和中化湿汤

图片说明

炒扁豆

瘦肉

材料 :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 :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3.红豆薏米粥

红豆

薏米

材料 :红豆、薏米(1:1)

做法 :红豆、薏米洗净,放入开水泡上,浸泡4小时以上,煮熟后食用。

适合湿盛明显人群。


4.清热祛湿汤

赤小豆

粉葛

扁豆

材料 :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 :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医生

叶振宇

主任中医师


简介

现在广州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任职,广州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至2013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 科技 进步奖一项,广东省抗非三等功,广州市抗非先进分子荣誉。


擅长

专业擅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对慢性咳嗽,哮喘,支气管扩张,特发性肺纤维化以及肺部肿瘤疾病治疗尤有心得。


出诊时间

周四、周日上午,固生堂广州海珠宝岗分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