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病初愈或体质虚弱
大病后以及体质虚弱的病人往往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等现象,此时看中医比较好。因为中医注重整体调理,能使病后虚弱者较快恢复生理平衡。
2.妇科疾病
妇女的痛经、月经失调、功能性出血、不孕、更年期综合征、妊娠期和产后疾患如严重的妊娠反应、产后无乳、回乳等可看中医。因为中医医治妇科病用药谨慎,可以避免不良用药副作用给孕产妇、婴儿带来的危害。
3.疑难杂症
各种肿瘤手术、化疗后及癌症晚期患者,中医治疗可协助恢复或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阳痿、遗精、少精、死精、女性不孕、阴冷、神经官能症、面瘫、麻痹、脱发、牛皮癣、白癜风等疑难病,若看中医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4.有病难诊
许多人自觉有病,但经检查诊断后又无器质性疾病时,宜看中医。如有气虚、盗汗、耳鸣、肢麻、肢冷、腹账、便秘、溏泻、小便频数、口渴、烦躁、忧郁、精神萎靡、身倦无力、头昏、眼花、失眠健忘等症状时适合看中医。
●引发疾病的原因中华传统医学把引发疾病的原因归结于“正气”和“邪气”相争的结果。“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和抵抗疾病入侵的能力,“邪气”就是指引发疾病的所有因素(包括病毒和细菌),而这些因素又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1)外因人体感染外部疾病的原因即外感“六淫”,自然界的“寒、暑、风、燥、湿、火”中医称作“六气”,“六气”正常则对人的健康有利,“六气”失常,如严寒、高温酷暑、狂风、暴雨、潮湿等则对人的健康有害,成为人类患病的外部因素。失常的“六气”就是“六淫”,外感“六淫”即是指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成为致病因素。
(2)内因内因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发生变化,或者因为饮食、劳倦、纵欲等主观因素引发的疾病,即“内伤七情”,包括“喜、怒、惊、恐、忧、思,悲”七种情态。
人体的抗病能力和治病的因素是一个动态平衡,人体“正气”旺盛,抗病能力就强,则不宜患病;反之,“正气”虚衰,“七情”均可成为致病的因素,如过喜、过悲、暴饮暴食、饮食不节、房事过度、惊恐过度等,都可成为致病的诱因。
●四诊传统中医诊断疾病主要靠望、闻、问、切四种方法,要正确诊断疾病,必须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诊断。现代医学的检验手段,如仪器检查、化验等也是现代中医的诊断方法之一。
(1)望诊望诊是指对病人的观察,包括精、气、神、舌苔、舌质,以了解病人的病性、病变部位、正邪消长的情况。如病人面色苍白、目光暗淡、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言语没有力,表明病人正气已伤,病情较重。病人目光有神、精神正常、则正气未伤,病情不重。舌苔白者多属虚寒症,舌苔黄者多属热症,面色赤红者多属实症,面色苍白者多属寒症。
(2)问诊问诊是指对病人及其家属的询问,了解发病时间、过程、既往病史情况。问询的内容包括饮食、寒热、大小便、睡眠起居,女性月经、白带情况,家庭病史等。
(3)闻诊闻诊是指听病人的语声、呼吸来了解病情的方法,如语声高亢有力为实证,语声低微细弱为虚症,气促痰喘为实症、热症。
(4)切诊切诊是用食指、中指、没有名指三个手指放在病人的手腕桡动脉搏动处,通过不同手指下的脉搏波动变化诊断疾病的方法。通过切脉可了解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盛衰。正常脉象搏动适中,缓和有力,脉搏整齐有节奏,一次呼吸之间搏动4、5次。而出现不同的异常脉象则表明发生了不同的疾病。
●八纲八纲是用“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个字做提纲,分析临床症状表现并进行诊断的方法。通过四诊了解的症状和体征,运用八纲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判断。
(1)表里表里是用而言明疾病所在部位的相对深浅的,如病在皮肤、肌肉、经络,则是病在表面;病在脏腑器官,则是病在里;病在经脉,则是病在里;病在络脉,则是病在表。
凡外感“六淫”,出现头痛、鼻塞、四肢关节酸痛、发汗、发冷、发烧等外感症状均属表症。要用解表法治疗。
表症未能及时治疗则可能转化为里症,表现为病邪由体表沿经络向体内传入,使脏腑受到侵害,如感冒发烧引发肺炎。
(2)虚实虚实是指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强弱而言。虚症是指机体的所有生理功能低下所致的一些征候,多系所有慢性病之后、久病之躯表现出来的症状,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乏力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腹痛喜按、没有舌苔、脉细没有力等症侯,年老体弱者多表现为虚症。虚症宜用补法治疗。
实症是指病邪过盛所引发的征候。因为邪气入侵,正邪相争,表现出如高烧、兴奋、面红耳赤、声音高亢、腹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博宏大有力、舌苔厚等症状。同时还有呕吐、伤食、水肿、瘀血等病邪过盛的表现。青壮年人、新患病者多属实症。实症宜用泄法治之。
(3)寒热寒热是指病因和征候的性质。因为机体的机能过度低下或外感寒邪引起的征候属寒症,宜用温法治之,如畏寒怕冷,口渴喜饮,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小便清淡,大便稀溏,苔白质淡,脉搏沉迟。热症是因为机体抵御外邪侵入时功能过度亢进所表现出来的征候,如面色潮红,身热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宏大有力,搏动加快。热症宜用清热法治之。
(4)阴阳阴阳是八纲的总纲,在临床治疗中,首先要分清阴阳,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面色暗淡,身体倦怠,语音低微没有力,四肢发冷,气短少言,舌淡,脉沉细者属阴症,宜选调补气血的穴位以补法进行按摩。而精神亢奋,多言躁动,身热气粗,舌苔黄,脉宏大者属阳症,以选退热、清火、安神的穴位以泄法进行按摩治疗。
春生,是指万物萌生。人在春季养生就要特别讲究。春季养生中应注意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即主体和客体,身体内部的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达到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养生目的。除加强体质的锻炼外,饮食调养也至关重要。
春季养生宜进补,是因为春天到来时,人的肌体的各个机能开始处于活跃旺盛的阶段,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增多,适时增加饮食营养和应时补品是大有裨益的。所以说,春天是体质投资的最佳季节。对一般人来说主要是搞好饮食调养,宜选用清淡温和、扶助正气、补益元气、养以脾胃的食物。
谚语曰:“百草出芽,百病发作”。食疗是春季养生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未患或患有各种疾病的人,用食疗方法将病防治在岁之首季实为一年之大计。春季极易发生感冒、流感、流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腮腺炎、猩红热、红眼病等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和中风、冠心病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高发期,一些陈年旧疾也易复发,因此可吃些预防春季疾病的药膳。
扁豆粥可预防流脑;清补菜鸭不仅能滋补五脏,安和六腑,而且能预防水痘和流脑;枸杞银耳羹预防流脑及猩红热;荸荠、箩卜汁预防百日咳、白喉等;枸杞蛇肉汤防止麻疹、水痘等。用板兰根、鲜荸荠、甘蔗等煎水代茶服对预防春瘟有较好的效果。
对症食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例如鸡肝粥可治老年人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和流泪;鸡肝蒸天麻治疗老年人肢体麻木;葱、姜、韭菜祛溼辟秽浊,促进血液回圈,兴奋大脑以解除“春困”等。春天桃红柳绿的时候,有花粉过敏易得季节性皮炎的人除少到鲜花盛开的地方,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新鲜绿叶蔬菜、禽蛋和动物肝脏。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在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对干性面板和“桃花癣”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是理想的食疗食品。
《云芨七签》中说:“春气温,宜食麦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吃热物。”所以春季养生要少吃过于辛温燥辣的食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