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
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
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于是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属于常见天气系统中的”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相遇后,在二者间会形成一个交界面,称之为锋面。暖气团由于其密度较小,会沿锋面向上爬升,高度增加,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成云。最终可能导致降水。根据锋面两侧冷暖的强弱关系可将锋面系统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就是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导致锋面及降水长时间在此区域徘徊的天气系统。
准静止锋的形成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方可形成,以保证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每年的三四月份,西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开始形成,并促使太平洋的暖湿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六月份,暖湿空气与北方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形成准静止锋。
这种特定时间——6月(不冷不热的时间),特定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南不北的地点)恰好促成了冷暖气团势力的相当,在该地区形成了长达近1个月的降水天气。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梅雨的形成与江淮准静止锋有直接关系,而该锋面的形成原因见下:
①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②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
梅雨连绵,一般都是表现在南方,每年的梅雨季节来临的时候,就会有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会出现连绵的阴雨天,那么梅雨的形成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呢,持续的是多久,形成的原因以及所覆盖的范围又有哪些地区和城市呢。
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2、若冷空气势力比较强,云雨区将随着冷空气向南移动;若暖空气比较强,云雨区则会随着暖空气向北移动。所以,它们都不会在一个地区停滞下来。在初夏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方面暖湿空气已经相当活跃,另一方面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有一定的力量,特别是在靠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常有一小股的冷空气南下。这样,冷、暖空气就在这个地区对峙,形成一条稳定的降雨带。这条雨带南北只有二、三百公里,东西长却可达二千公里左右,横贯在长江中下游,向东一直可以伸展到日本。
6月下旬降水量为全年最多一旬的城市还有:江苏苏州、常州,安徽芜湖、安庆、黄山,江西景德镇、庐山,湖北黄石,湖南常德、桑植等。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每年6月初,当大气环流的形势产生比较大的调整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跳到北纬20°以北,就开始人梅。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进一步北跳,越过北纬25°时,梅雨期结束,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期。
伏旱是因为在副热带反气旋长期控制下造成的。
在伏天出现的旱,称为伏(夏)旱。
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
我国长江流域等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晴热少雨,
伏旱的发生比较频繁,高达50%。
其他地区有些年份也出现伏(夏)旱。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