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目录1拼音2概述 2.1肺创伤2.2肺挫伤2.3肺撕裂和肺血肿2.4气管和支气管裂伤 3胸部术后改变4放射性肺炎5临床表现 1拼音 fèi sǔn shāng xìng jí bìng
2概述 肺损伤性疾病主要包括由外界暴力引起的肺创伤、胸部手术引起的胸部改变及胸部放射线照射造成的放射性肺炎。
3胸部术后改变 胸部手术后的X线检查和随访观察,可以明确地提供术后胸部的情况、术后恢复是否顺利和有无并发症。切开胸膜进入胸腔的各种手术,术后数天以内,常可见到少量的胸壁皮下气肿、气胸和胸腔积液。少量的皮下气肿在胸壁切口的周围或腋下软组织内可显示为少许小泡或线条状透亮阴影。这些改变一般在术后7~10天左右就可消失。剖胸术后,肺的膨胀程度是临床上很关心的问题。膨胀不全的肺,外围可为气胸、胸腔积液或液气胸。膨胀良好的肺,可见充气的肺野直达胸壁内缘。胸部手术后的胸腔积液,如胸腔引流效果良好,一般积液量少,可于短期内完全吸收。如并发肺炎、肺不张或胸腔感染时,积液量往往较多。手术后胸腔积液如合并粘连可形成限局性积液、限局性液气胸或叶间积液。术后早期有时因胸膜于手术中受摩擦 *** 而引起胸膜面的模糊阴影,多见于中、下肺野,通常称为胸膜反应。术后胸膜反应于数星期内逐渐吸收减少,可完全吸收或于肋膈角区留下少量胸膜增厚。
肺叶或肺段切除后,往往引起同侧余肺的相应代偿性肺气肿。全肺切除术后,术侧胸腔内为空气及渗液所充填,气体吸收后全部为渗液所代替,并有横膈抬高、纵隔向术侧移位。积液逐渐机化后,由于纤维组织的收缩,纵隔移位更为明显,对侧肺产生代偿性肺气肿。过于膨胀的肺可在胸骨后、越过气管、主动脉和心脏之前,进入术侧胸腔内,称为肺纵隔疝。肺切除术后可见肋骨残缺,一般作第5或第6肋骨切除。再生的肋骨较细并呈畸形。胸廓改形术后,可见多根肋骨残缺,胸壁塌陷,内方见不同充气成分的肺野。应注意有无胸壁或胸腔残腔存在。
纵隔手术后的表现可根据不同的手术情况而异,如纵隔的手术为经胸腔切开进入者,其表现除上述剖胸所见之外,通常尚可见少量的纵隔渗液,使两侧纵隔阴影增宽。术后数日内可见少量纵隔积气,在纵隔胸膜下可见透亮的阴影。纵隔积液和积气吸收后,纵隔恢复原来的形态或留下少许纵隔胸膜增厚。心脏手术后,除纵隔内有少量积液使纵隔阴影增宽外,心包内的积液可使心脏轮廓增大。心包积液吸收后心脏轮廓又恢复到术前所见。食管癌作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左侧胸腔内往往出现大的胃泡壁及液平,不要将其误认为气胸或液气胸。必要时可服钡剂检查。结肠代食管手术后,在前纵隔可以看到充气的结肠阴影,尤其在侧位上更明显。
4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是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改变,是在对胸部进行放射线照射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在照射面积较大和照射剂量大于4000rad时可招致这种损伤。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物理 *** 因素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其改变与放射引起的表皮或粘膜炎性改变基本一致,但由于肺部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因此反应比较显著。在接受大剂量照射的肺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围及肺泡内有纤维浆液性渗出,肺泡上皮肿胀、脱落、间质水肿,病变区与正常肺组织的分界往往很清楚。随后逐渐发展,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收缩,引起肺不张及代偿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以及胸膜增厚和收缩,这些改变可因附加的感染而更加严重。总之,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早期以渗出为主,晚期以纤维化为主。
急性放射性肺炎可在放射治疗开始后不久即发生,但大多见于放射治疗结束后。临床上有干咳、低热(一般在38℃左右),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严重者可有气促、呼吸困难及紫绀,若无继发感染,血中白细胞计数都不高。慢性纤维改变的症状多在放射治疗结束后一个较长时期才出现,早期症状较轻微,如咳嗽、吐白色泡沫痰,但可逐渐加重,并可出现肺功能不全的症状,如气短、呼吸困难等。急性放射性肺炎的X线表现,相当于肺野受照射部位呈现一片密度较高的模糊阴影,仔细观察中间有网状阴影,类似支气管性及间质性肺炎,但其轮廓完全与照射野的边缘相一致,同正常肺野有明显分界(X片42)。
慢性放射性肺炎可由急性期的肺部病变部分吸收并发生纤维化逐渐演变而来,亦可为开始时即呈慢性变化过程。X线表现在放射野出现纤细的或网状的纤维索条阴影,近肺门处较明显。约一个月后纤维索条影增多,密度增高,可互相融合呈致密块状阴影,近中心区密度高,边缘处可见许多绒毛状尖刺伸出。在放射治疗后4~6个月是纤维变化形态上发展的高峰。以后纤维收缩,病变范围较前缩小,病灶边缘有粗索条状阴影,边缘锐利,界线分明,同侧正常肺野呈代偿性气肿,气管和心脏被牵引,以及同侧横膈上移。由于病变区肺组织的大量纤维性改变,其中的支气管可有扭曲扩张。肺功能明显减退者,可见肺动脉段凸出或右心肥大。这些病人一般容易发生继发感染,使纤维化更加增多。如无并发感染则在一年左右病变渐趋稳定。
5临床表现 肺创伤即肺存在着一定损伤的情况,在临床上它往往是属于一种胸外科的疾病。与人体的其他脏器相比较而言,肺实质上具有很好的修复能力,这主要是因为肺脏对那些相应的穿透性损伤相对来说往往比较容易耐受,因而,除非机体的肺门结构已经发生了受损,否则一般如果出现肺组织的漏气或是出血的情况,由于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种出血情况都会很快就停止,因此一般发生在肺部周围部分的实质损伤往往在临床上很少需要切除。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虽然钝性的肺损伤对机体往往只会造成较小程度的局部损伤,但是由于该类多发性损伤的继发反应性往往会发生改变,因而在临床上它后能可能导致较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人们同样需要给予这类损伤一定的重视。
一般来讲,在临床上发生的肺损伤存在有各中各样的不同表现,其中局部肺挫伤是肺损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该种类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咯血。但是由于其仅仅只是一个孤立的损伤,因而并无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其不同,肺实质撕裂则是能够使得机体的血管和支气管发生破裂的一种肺部的损伤,一般来说血气胸在穿透性损伤时常见,而钝性损伤所造成的肺实质撕裂多位于深部。
而与肺挫伤后因支气管被血液堵塞后并发的肺实变不同,肺血肿则主要是由于肺实质撕裂所产生的淤血积聚形成。由于肺血肿所处的特殊地位,从而往往会使得人们认为钝性损伤引起的肺血肿,是由于反作用力机制在肺实质深部产生剪切力造成。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肺组织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各种损伤的反应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其结果都有可能终造成肺间质纤维性变。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往往会引起呼吸衰竭甚至严重者致死的情况发生,因此在临床上往往采取的治疗方式是通过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体征的变化,终决定开始和停止使用相应的呼吸治疗。
目录1拼音2概述3新鲜创口的处理4感染伤口的处理5创面并发症的处理6内治 1拼音 kāi fàng xìng sǔn shāng
2概述 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造成皮肉破裂、筋脉或骨胳断裂以致出血及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周礼》卷九称“金疡”,《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称“金疮”,《刘涓子鬼遗方》称“金创”,此外还有金伤、金刃伤等。《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开放性损伤并发破伤风,《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对金疮危证有所认识:“凡金疮伤天窻眉角脑户,臂里跳脉,髀内阴股,两乳上下心,鸠尾小肠及五脏六腑输,此皆是死处,不可疗也。”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尤其是战时均可发生开放性损伤。
按外伤的性质、暴力的轻重、外伤的器械、受伤的部位、伤后的情况等不同而可分为擦伤、撕裂伤、切割伤、穿刺伤、挤轧伤、火器伤、开放性骨折或脱位等。
创伤一般都有创口、出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常因失血、疼痛而导致气虚血脱。①创口: 按创口情况,可判断其损伤的性质。如创缘不整齐多为钝器伤,边缘整齐多为利器伤,创口小而深为锐器刺伤,创口周围有褐色灼伤现象多属火器伤。②出血: 动脉出血涌出急促、色鲜红、呈搏动性喷射状。静脉出血则血液流出缓慢、色黯红。创伤轻微,仅有毛细血管破损者,出血少。创伤严重而致血管破裂者,可造成大量出血。若失血较多者,可出现肤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烦口渴、眩晕神倦、胸闷呕恶、脉快尿少等症。③疼痛: 疼痛的轻重与受伤部位、精神状态、损伤速度有关,如指尖、 *** 、唇舌等部位,受伤后是比较疼痛的。当精神集中在某一方面时,在受伤的瞬间往往不感到疼痛,而伤后或发现流血后才感疼痛。损伤的过程越快,感觉疼痛越轻。创口在初期较疼痛,以后逐渐减轻,若疼痛持续加重,则可能是创口并发感染,如为剧烈的胀裂痛,须考虑有厌氧性细菌感染存在。④功能障碍: 由于组织损伤,剧烈疼痛,患者采取各种体态以保护其受伤部位,而致正常动作受到限制。开放性骨折或脱位的功能障碍更为明显。⑤脉象: 多因疼痛而出现弦脉,失血过多则出现芤脉。脉虚、细、沉、小者为顺症,浮、洪、数、大、促者为逆症。
对开放性损伤宜采取及时合理而有效的急救,如止血、止痛、防治气血双脱、固定患肢等,待病情稳定后再处理伤口。
3新鲜创口的处理 外伤后的时间较短,毒邪尚未走散,在伤后6~8小时以内的可争取进行清创术,把创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清除干净,使污染的创口变为洁净的创口,随即可进行早期缝合,以尽快闭合创口,消灭创面。创口在8~24小时之间仍可进行清创术,而缝合与否应根据创口情况决定。一般创口经24小时后都已有感染,但亦有部分创口因能得到严格保护,虽超过24小时,而创口仍然清洁者,则可考虑作清创,并试行缝合。对创口或创面有渗血者,撒上三七粉、云南白药之类止血粉,厚层敷料覆盖绷带缠裹之,或可用烧烙止血法,但对较大的血管损伤时应予以结扎,对主要的动脉,应争取修补缝合,以免结扎后而致肢体坏死。神经或肌腱断裂者,尽可能予以缝接,一时无法修补者,可用缝线将断端固定在周围软组织,以免收缩,亦便于以后修复时寻找。骨折者可按《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出的:“凡伤损重者,大概要拔伸捺正,或取开捺正。”“凡皮破骨出差爻,拔伸不入,撙捺相近,争一二分,用快刀割些捺入骨,不须割肉。”的方法,即行复位,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内固定或外固定。如有碎骨片,应尽量放回原来骨折部位,以免引起骨缺损。
4感染伤口的处理 一方面根据伤口和全身反应情况,以内服药物作全身治疗; 另一方面需要进行伤口换药。对伤口小而局部症状较轻的,可用四黄散煎水外洗或湿敷。如伤口深而脓液多,或化脓趋势明显的,多因引流不畅所致,应改善引流,并用清热解毒、化腐排脓之中药如四黄散加白芥子、王不留行等煎水泡浸伤口或在伤口内置入胶管进行冲洗。清除伤口坏死组织或异物后,再放置九一丹化腐药条,外贴红油膏。如脓液排尽,伤口已长出健康肉芽,颜色鲜红,比较坚实,触之易出血,此时创面可先掺生肌八宝丹,外敷薄层的象皮膏或生肌象皮膏,或用凡士林纱块覆盖。若肉芽生长过快,高出创缘时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可用剪刀除去,再用生理盐水湿敷。如突出的肉芽颜色淡红而水肿,可用高渗盐水(3~5%)湿敷。如肉芽生长慢或肉芽组织苍白,此多因体虚贫血、营养不良所致,必要时结合内服补托之剂,如人参养荣汤之类。创面过大,而肉芽生长良好,又无感染,为缩短愈合时间可考虑植皮术。如已感染的开放性骨折,除须注意已感染的创口治疗原则外,还须兼顾骨折的治疗原则。若创口已化脓,必须引流通畅,然后用夹板或托板固定,或作持续骨牵引,并抬高患肢。良好的引流和确实有效的固定可有利于控制感染的蔓延和减轻肿胀及疼痛。
5创面并发症的处理 ①若发生胬肉,见新生肉芽组织颗粒大、软、色淡、脓清而稀、触之不痛,如不去净,则上皮不长,影响愈合。可沿创缘四周正常皮肤上涂一薄层生肌象皮膏,以保护正常皮肤不受腐蚀,再从边缘向中央撒少量降丹白灵药,逐日加量,以不痛为宜。将胬肉腐蚀掉,使其低于正常皮肤。待肉芽较硬而色鲜时,用生肌散(痛时用珠母粉),外敷生肌象皮膏。②创缘湿疹是由于正常皮肤长期被脓液浸沤而起皮疹、瘙痒,破后流黄水,轻者除创面用药外,创缘可用皮肤灵药粉与地榆炭粉等量以香油调成糊,涂伤口的四周。如瘙痒严重,大量津水浸淫于创口内,因而创面肉芽色淡而水肿者,则创面暂停用祛腐药物,只撒以少量珠母粉外敷生肌象皮膏,四周撒皮肤灵药粉,待创缘湿疹好转,再用其他药物收敛创口。③对外露肌腱一般可用祛腐生肌药物,使坏死部分脱落,未坏死部分还能生长,不必剪断。大面积创伤、软组织坏死而骨质外露者,常因缺乏营养而坏死。④经过一定时间,死骨下有肉芽生出,在死骨最薄部分有时出现米粒大小之融骨现象,肉芽自该处突出,扣击该部有空音是死骨完全分离之表现,即可将该死骨取掉,其下面即为肉芽,可撒生肌散,外用生肌象皮膏。如死骨分离不完善,撬之不动,不可强行凿掉。否则因肉芽尚未形成,死骨强行凿掉,露出之骨质常因无软组织覆盖而又感染坏死。
6内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