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因素多种多样,有受其他病症影响,如:咳喘、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等等。慢性失眠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
1、原发性失眠:是一种无法解释的、长期或终生存在的频繁的睡眠中断、短睡伴日间疲劳、紧张、压抑和困倦。除外其他内在原因和环境干扰的因素,部分患者可能有失眠的家族史。病因不详但最多渐渐慢性精神心理失眠。
2、继发性失眠:由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夜尿多、心绞痛和其他的躯体疲劳和症状引起的失眠。许多新陈代谢疾病可以引起睡眠结构的改变,干扰正常的睡眠。
失眠患者应该:
(1)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因为你不是孤单的。
(2)睡前喝点热牛奶可有助于睡眠。
(3)早上起来最好做些适宜的运动。
(4)结合药物治疗,吃点谷味素,加点维生素B1。
失眠分为6种类型
1、梦多、睡不踏实。
表现:整晚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不能集中有时候;还会心慌。
调理:多吃蛋类豆制品等;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主要以提升气血的食物为主多吃红枣、枸杞、动物肝脏。
2、入睡困难。
表现:有时候胸闷;身体有一种胀疼感。
调理:调养精神;睡前泡泡脚;缓解紧张情绪;消除一些生活上的顾虑。
3、醒得早、醒后很迷糊。
表现:伴有咽干口干;晚上睡觉时盗汗;睡觉时总迷迷糊糊。
长痔疮、或者长痔疮。
调理:多吃一些降火清热的食物;按一下内关穴、神门穴位;忌口辛辣食物不要抽烟喝酒;多吃苦瓜、莲藕、绿豆等食物。
4、睡不着、整夜睡不着。
表现:有黑眼圈;有时候便秘;心悸、失眠、多梦;脾气急躁、易怒、口苦、口干。
调理:可以多按压这两个穴位;可以多用菊花、桑叶、枸杞泡泡茶。
5、夜间睡不安稳。
表现:厌食;口腻告千;鼻翼两侧经常发红;有时候腹泻、或者便便不成型。
调理:注意腹部保暖;可以做做瑜伽;做做慢跑等有氧运动。
6、睡着了但感觉总醒着。
表现:心烦;身体纵欲过度。
调理:多吃黑色食物;例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等。
1、短暂性失眠(小于一周)
大部分的人在经验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生病时;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的工作等)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 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
短暂性失眠主要治疗原则为间歇性使用低剂量镇静安眠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忧郁剂和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2、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个月)
严重或持续性压力,如重大身体疾病或开刀、亲朋好友的过世、严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会导致短期性失眠。这种失眠与压力有明显的相关性。
治疗原则为短期使用低量之镇静安眠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忧郁剂和行为治疗(如肌肉放松法等)。短期性失眠如果处理不适当也会导致慢性失眠。
3、慢性失眠(大于一个月)
慢性失眠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且较难去发现许多的慢性失眠是多种原因合在一起所造成的。
二、每个人在一生中间都会出现,所以说不要惊扰也不要过度的关注。如果说出现了失眠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及时就医要明确生理、心理、环境、精神疾病、躯体疾病与药物导致等等引起的失眠;其次尽量要做到不熬夜、饮食要合理;第三要保持规律的生活;第四要注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第五如果说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按医嘱规律的服药治疗。
每当夜深人静时,不知有多少人在数羊,在数数,却仍然无法安然入睡。有人安眠药的剂量已服到快中毒的剂量,仍是彻夜不眠。失眠的痛苦,唯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个中滋味。
失眠一症,病因繁多,临床上最常见的为情志刺激,“志致病,肝郁为首”,情志为病, 无不伤肝。肝气郁结,以致形成“ 气 ” 、“ 血 ” 、“ 痰 ” 、“ 火 ” 等,扰乱神明,魂不安藏,病发不寐。 白天人的气和血营养五脏六 腑,心、肝、脾、肺、肾、大 肠、小肠,三焦; 晚上一部分的气和血营养全身的器官,一部分的气和血归藏于肝。 临床验证从肝辩治者颇多, 且收效良好。
治疗失眠应分型医治,大致分为以下8种:肝郁气滞型、阴虚燥热神魂不安型、气滞血瘀型、气痰郁阻型、肝火炽盛型、 枢失转运阳不交阴型、肝血不足血不涵魂型、气阳不足、魂不守舍型。
(1)肝郁气滞型
肝主疏泄主谋虑,性喜达。若七情过激,情志所伤,稍有不遂,便生郁闷,肝郁气滞或数谋不决,肝气壅遏,气机不畅或阻滞气血,转枢不利,欲伸而不达,内扰神志,魂不安藏而病不寐。 本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思虑辗 转难以入眠,即使入睡也是乱梦纷纭,少时即醒,烦躁易怒,肋痛难忍,胸脘痞闷,舌苔薄白,脉弦。
(2)阴虚燥热 神魂不安型
肝喜柔润而恶燥,润则肝体柔和,肝魂内藏,若外感温热病邪耗 伤阴夜,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进一步耗伤肝阴,或劳欲过度,阴精亏损,水不涵木,肝阴亏虚,阴虚火旺,内扰神魂,神魂不安而致不寐。本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头晕目眩、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口舌干燥,两肋隐痛或肢体麻木,烦躁易怒,或燥热颧红,盗汗,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3)气滞血瘀型
情志不遂、精神抑郁、疏泄不利,血运受阻,或久病失眠,气血滞淤或跌打损伤,脉络瘀阻,气滞血瘀,肝血瘀阻,魂不归藏而至不寐。本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失眠,即使入睡也乱梦纷纭,胸肋胀痛,情郁太息。妇女经行不畅或痛经,面色暗滞。舌尖赤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4)气痰郁阻型
情志不悦或精神刺激,致使肝郁结,气郁生痰,或肝气横逆,克伐脾土,脾虚生痰,痰气郁阻,痰郁化热,痰热内扰神魂而病发不寐。本症主要临床表现为: 失眠惊悸,烦躁不宁,或睡则多噩梦,且易惊醒,头重昏懵,胸脘痞闷,情绪抑郁,两肋胀痛或呕恶痰涎,口苦咽干,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5)肝火炽盛型
肝为刚脏内寄相火,素体阳热过盛,相火亦旺,或五志过极,日久化火:或感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郁久化火,或恣食肥甘,嗜酒过度,日久积热,火热蕴结肝经,肝热炽盛,冲扰神魂,魂不为舍,则病不寐。 本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头痛眩晕,耳鸣目赤,或胁肋灼 痛,小便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6)枢失转运 阳不交阴型
肝胆互为表里,肝胆并连, 在病理上若肝疏泄功能失常会影响肝的功能,反之胆的功能失常亦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故肝胆往往同病,胆主少阳,肝为气血之枢,“ 枢 ”可司表里之开合,任气机之出入,主气血之升降, 掌阴阳之运转。若邪中少阳,气血枢转紊乱,阴阳失调,入夜阳气应由动而静入阴,反而阳不入 静( 阳不交阴 )而致不寐。或患者常负疾苦,思则气结,肝失疏泄,则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表里开合无度,邪荡于阴阳之间,枢失运转,阳不交阴。本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易怒、烦躁不安、胸肋闷痛、耳鸣目眩、口苦欲呕、舌苔白脉 弦。
(7)肝血不足血不涵魂型
人卧血为肝,魂亦随之归于肝,潜藏涵养于血中。若年老正虚或素禀肝血不足,或久病失血,肝血亏损,血亏气郁,夜卧则血难归肝,魂不归藏,而病寐。 本证主要临床表现为: 不寐多梦,头晕目眩或终日困倦而难入眠,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或肢麻筋缩,爪甲不华,妇人月经闭止,或少腹疼痛,舌质淡脉细涩。
(8)气阳不足 魂不守舍型
肝气可称为肝的精气,肝阳是肝的阳气。肝的阳气功能有升发疏散的功能,若因久病肝的阳气虚衰或年老体衰,肝的阳气不足,或疏泄太过,损伤肝的阳气,或素体禀赋不足,肝的阳气虚弱,其升发疏泄载轮不足,功能减弱,以致气血郁滞,夜卧魂不能至肝而病不寐。本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不耐疲劳,头昏且重,肢倦畏寒或筋脉挛缩乏力,腰膝小腹冷痛,四肢厥逆,舌暗淡苔白滑,脉虚或沉细。
您好,失眠是分等级的,一般有轻度、中度、重度3种,还可以根据病程分为:(1)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2)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个月;(3)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下面这篇文章有详细介绍是失眠的诊断标准:
(一)失眠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轻者人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
3.经各系统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原发性失眠的诊断标准:
1、睡眠脑电图:仪器观察显示患者睡眠情况,有时会发现患者失眠主诉与睡眠效果相悖。
2、情绪变化:有些患者失眠同时可伴有焦虑抑郁情况,但多继发于失眠症状,且严重程度不足以诊断为焦虑症或抑郁症。
3、睡眠状况:感觉是因为过度疲劳或紧张造成的失眠,但当这些相应的刺激因素得到改善之后,自己的睡眠情况依然没有好转。
(二)失眠轻重分级标准
依据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失眠)标准如下:
1.轻度:睡眠时常竟醒或睡而不稳,晨醒过早,但不影响工作;
2.中度:睡眠不足4小时,但尚能整持工作;
3.深度:彻夜不寐,难以坚持工作。
(三)纳入标准
1.经确诊为有失眠的典型症状,以睡眠障碍为惟一症状,其他症状都继发于失眠者,年龄在18-86岁之间,病程在1个月一30年之间;
2.能按计划坚持治疗者,并配合本课题研究者。
(四)排除标准
1.符合纳入标准者;
2.不合作者,包括不能坚持治疗或加用其他治疗,影响资料收集和疗效评定者;
3.孕妇、病情危笃或疾病晚期患者。
(五)疗效评定标准
失眠疗效指标: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治愈:针刺2个疗程后,睡眠正常,伴随症状消失,随访一个月无复发;
2.好转:治疗2个疗程后,睡眠时间延长,伴随症状改善;
3.见效:患者精神状祝及伴随症状有改善;
4.无效:症状无改变。
临床特征:
1)诉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
2)种睡眠紊乱每周发生至少三次并持续一月以上;
3)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4)眠的质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六)失眠的分类
1)按照病程的长短,失眠可大体上分为两类,即短暂性失眠(<1周)和慢性失眠(>1个月)。一般而言,连续超过1周的失眠即具有慢性化的趋势。
短暂性失眠:若不属于倒时差或倒班引起,就属于调节性失眠。这种失眠有明确的诱发因素,为急性应激因子诱导觉醒状态突然增高所致。常见应激因素包括:应激性生活事件,如痛失亲人、离异、失业、住院;睡眠环境改变,如在不熟悉的环境中睡眠。
慢性失眠:人群中约10%的人口患慢性失眠。典型的慢性失眠患者早期是偶发失眠,后来变为频繁失眠,最后才演变为每日失眠。失眠当日的睡眠时间也是逐渐缩短的。有些慢性失眠患者症状还呈现周期性特点。这类患者虽然可以是原发性失眠,但大多数是继发或伴发于其他原因的失眠。
美国睡眠研究协会制定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2)中提出,原发性失眠包括:
1)心理生理性失眠。
2)主观感觉性失眠。
3)特发性失眠
(七)观察指标
1、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
此量表适用于筛选不同人群中有睡眠问题者,也可用于睡眠问题者治疗前后评定效果对比研究。
希望您能释放压力,睡个好觉!当然我也是在失眠中进行百度答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