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可继发于躯体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精神疾病等。本症是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失眠的所谓原发性失眠症。其症状特点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早醒、多梦,醒后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或社会功能。
失眠的危害:
睡眠是维持生命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犹如水、食物一样对人必不可少。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尽管长时间不眠对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只要很好地补上一觉就容易恢复。
对个人来说,失眠主要影响健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无法正常地工作和学习。失眠还会引起感觉变化,如视野改变、幻视、发音平淡。失眠回使人的决策判断能力降低,记忆力下降,涉及灵活性、创造性思维、预测和语言连贯的大脑功能均受损。失眠还会使情绪失控,行为放肆、偏执,不能认识和承认错误。失眠会降低人的注意力,机械操作能力(如驾驶)下降,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降低。
经常失眠缺乏睡眠与精神错乱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不良的睡眠习惯容易引起感冒、抑郁症、糖尿病、肥胖、中风、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英国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上夜班者心脏的危险是正常人的3倍,同样道理,睡眠不足也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几乎与饮酒引起的交通事故一样多。
睡眠不足的直接影响,短期内表现为白天昏昏欲睡,思路不清楚,不能明确表示自己的意思,注意力无法集中,动作无法协调,情绪不稳定,易怒,莫名其妙的发脾气……人们过去关注较多的只是睡眠不足造成的这些短期影响,认为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好好睡上一觉就会恢复正常,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不足的影响累加起来,最终危害人们的健康,乃至寿命。
睡眠时有呼吸暂停现象的人患中风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3倍,患心脏病的危险已大大增加,如果持续两个晚上不睡觉或睡不好觉,血压就会出现大幅度的升高,如每天晚上只睡4小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减少,仅在一周内,这就可以令健康的年轻人出现糖尿病的前驱症状。
网上有这样的说法,睡眠质量比较差的人患肾结石的风险会升高,睡不好觉可能会伤肾……真的有这样的说法吗?睡不好到底有多大危害?如何才能降低睡眠差带来的健康风险?我们又应该如何通过改善睡眠来维护全身的健康呢?
1
长期睡不好
身体会发生这些变化
首先,睡不好觉和肾结石之间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肾结石的病因当中并没有睡不好觉的因素。如果有肾结石,会影响睡眠问题,比如肾结石会经常出现腹痛,会影响到睡眠,出现入睡困难或睡眠当中反复觉醒。
但睡眠不好对肾脏的影响还是比较严重的,肾脏本身有内分泌的功能,同时又有排尿的功能,如果睡眠不好会造成肾脏本身内分泌功能出现紊乱,容易出现高血压、尿的排量出现异常,出现夜尿增多的现象。
长期睡不够或睡眠质量不高,身体还会发生以下变化:
1、扰乱内分泌
有很多重要的激素会在睡眠期间分泌,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褪黑素。
此外,睡不够会引起身体应激反应,使机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分泌更多的皮质醇激素,容易引起血糖调节障碍、血糖增高,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2、损伤大脑
应激诱导的高皮质醇释放水平与海马体体积减少有关。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人体认知功能受损,睡眠障碍会造成健忘、恍惚、难以集中精神等问题。
3、心脑血管受伤
有研究显示,以6小时至9小时为“合适睡眠区间”,睡眠时长不在此区间内,排除危险因素后,睡眠不足或睡太多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4、降低免疫力
伤口一般在睡觉的时候愈合,红肿炎症等也是在睡觉时消褪的,很少是在白天。
睡眠不足会降低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免疫系统无法工作,身体就无法对细菌、病毒、癌细胞等进行抵抗,导致疾病趁虚而入。
5、阻碍机体代谢
睡眠状态下,吞噬细胞会主动吞噬坏死组织,进行新陈代谢,将坏死的组织、毒素、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让白天酸痛的关节、肌肉得到休息。
6、诱发心理疾病
睡眠时长太短或过长易导致焦虑、抑郁等,长此以往还可能诱发心理疾病,还会因为压力过大导致脱发(斑秃)。
当有以下几个表现,说明身体正在提醒你,需要好好睡觉了:
总感觉饿、体重增加、易冲动、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变差、运动技能下降、经常生病、看不清、皮肤变差、白天打盹。
2
睡不好
运动可抵消部分危害
睡眠不足、运动量不够,是威胁心血管健康和人体代谢的重要因素,还会大大拉升癌症风险。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子刊《运动医学》上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补救方案:运动抵消法——那些睡眠质量比较差的人,如果能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可以抵消不良睡眠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
结果发现,与高运动水平+高睡眠质量的人相比,不运动+睡眠差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升高了57%,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升高67%,因癌症死亡风险升高45%(其中因肺癌死亡风险升高91%)。
而那些睡眠质量不佳、但能保持高水平运动量的人,死于癌症的风险几乎没有因睡眠差而增加。
3
两种运动
助眠效果佳
适宜的运动能让人睡得更香,特别是竞技性运动和有氧运动。
这些运动会使人产生疲劳感,并能使神经兴奋与抑制过程交替进行,从而有助于睡眠。
发表在《临床睡眠医学》期刊上的研究也显示,多做有氧运动有助于减轻失眠问题,建议通过运动改善睡眠要坚持16周。
有氧运动:低强度、能长时间进行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慢骑自行车、有氧操等。
竞技性运动:网球、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则多属于竞技性运动。
可以根据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1、青壮年
可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等体力消耗较大的竞技性球类运动;
中等强度的运动有游泳、交际舞;高强度运动有跑步、负重远足、有氧操、快速骑车等。
2、老年人
可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
中到高强度运动有步行、跳舞、游泳、骑车、高尔夫球等。
3、儿童
中等强度运动有轮滑、骑自行车;
高强度运动有跳绳、各种球类、游泳、武术等。
孩子可以多参加游泳、爬山等,这些运动可集中人的注意力,加速神经转换,运动后容易入睡。
运动强度有不同的衡量方法,快走、跑步等耐力运动,一般采用目标靶心率作为衡量强度的标准:以最大心率(220减去年龄)为基础,中高强度有氧运动靶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的60%~80%。
增强心肺耐力时,高强度运动至少持续20分钟,每周进行3天~5天。
睡前别做强度过大的活动,以免引起过度兴奋,影响睡眠。
4
除了运动
还可以如何改善睡眠?
晚上入睡难、早上醒得早、半夜容易醒、睡眠质量差……对付常见的睡不好,除了多运动外,还可以试试以下方法改善。
1、晚上入睡难
很难睡着,躺下半小时后还保持清醒。
建议:将晚饭时间安排在18点~19点,吃得不要过多,好让胃部尽早完成消化任务,交感神经放松下来。
睡前1小时不要玩电脑、手机,不把手机带到床上去。
每日坚持同样的上、下床时间,有助于培养睡眠节律。失眠者可在23点左右上床,早上6点左右下床。待失眠改善2周后,逐渐延长卧床时间。一般每周延长15分钟。
如果这也不管用,可稍稍推迟睡眠时间,等你真觉得累了再上床睡觉,但不能超过12点。
2、半夜容易醒
睡着了,但难以维持睡眠状态,觉醒5分钟以上的情况大于2次。
建议:睡前别喝太多水,减少起夜。
避免摄入影响睡眠的物质,如酒精、咖啡因、烟草。
如果只是偶尔出现问题,不妨下床做一些放松活动,如看书、冥想,但不要玩电脑。
3、早上醒得早
晚上入睡正常,但凌晨三四点就会醒,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
建议: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睡前最好不要再想事情,卧室不要放过于芳香的花草。
关好门窗,拉上窗帘,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
睡前可洗个热水澡或热水泡脚;枕头高低、软硬合适,被子薄厚适当。
多晒太阳,有助于刺激褪黑素的分泌,提高夜间的睡眠质量。
4、睡眠质量差
睡眠比较浅,白天总是昏昏沉沉,影响日间行为或工作。
建议:将室温控制在稍低水平,如16℃~24℃。
打呼噜的人,睡觉时最好侧卧,或在背后放两三个枕头。
注意:如果上述方法试过都无效,要及时到心身医学科、睡眠中心或神经内科就诊。
健康指南
1、当有以下几个表现,说明你需要好好睡觉了:
总感觉饿、体重增加、易冲动、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变差、运动技能下降、经常生病、看不清、皮肤变差、白天打盹。
2、睡不好,运动可抵消部分危害,特别是竞技性运动和有氧运动。
3、除了多运动外,还可以试试以下方法改善:
晚上入睡难:提前吃晚饭、睡前1小时不要玩电子产品、培养睡眠节律。
半夜容易醒:别喝太多水、避免摄入影响睡眠的物质。
早上醒得早: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多晒太阳、睡前可洗个热水澡或热水泡脚。
睡眠质量差:将室温控制在稍低水平、睡觉时最好侧卧。
失眠会让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生长与发育。失眠可使患者的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昏脑胀、耳鸣、健忘、神经衰弱等。还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老年性痴呆等症,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严重者形成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等。
一个人一般需要有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带来不便。长期失眠对人体的危害也是非常的多,患者及家属有必要了解长期失眠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1、失眠会使身体免疫力和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其他疾病会毫无抵抗力地发作,这就容易引起其他疾病。
2、失眠会导致儿童睡眠质量下降,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生长发育。
3、失眠危害很大,会使人体抵抗力下降,降低身体素质,加速衰老,导致多种疾病,缩短寿命。
4、发生失眠、饥饿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耳鸣、健忘、神经衰弱等。
5、如果长期失眠,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老年痴呆症等。
6、长期失眠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失眠、焦虑、精神紧张等情绪、大脑皮质功能障碍,导致自主神经紊乱,严重的精神病、神经症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