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指睡眠困难,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症状如感觉疲劳、烦躁、情绪失调、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等,常常表现为不能入睡,睡不稳、早醒和睡醒后不能恢复精神。失眠症的病因多种多样,可由精神、心理和身体疾病所引起,入睡困难或起始性失眠往往常伴有焦虑、恐惧或抑郁等情绪障碍。我国失眠的发生率高达45。4%,而意识到自己患失眠的人群只有25。9%。根据失眠时间的长短,失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失眠的类型:
1、短暂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少于一周。
2、短期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在一星期与一个月之间。
3、慢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在一个月以上。慢性失眠症又叫做长期性失眠,患者的典型症状就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并且白天精神不振,头晕头痛,健忘,当这些症状至少持续一个月以上,就肯定患上了慢性失眠症。部分慢性失眠患者由暂时性失眠延续而来,另一些是由于躯体化焦虑状态所致,如忧虑、不安、过度警惕、反复思量等。慢性失眠症是健康的大敌,高质量的睡眠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慢性失眠者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往往降低,生活质量随之下降。同时,患者越想睡就越难以入睡,越发变得对失眠过分关心和忧虑,于是加重其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习惯饮用咖啡、浓茶等都可导致慢性失眠的发生。有许多人错误认为失眠障碍不会影响人的健康而延误治疗,殊不知长期失眠会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
失眠的表现:
1、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
2、记忆力减退、头痛失眠后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头晕脑涨,耳鸣。导致健忘、神经衰弱。
3、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失眠往往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紧张易怒,与周围人相处不融洽,抑郁、烦闷,严重的还会导致悲观厌世。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长期失眠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产生抑郁、焦虑、精神紧张的情绪,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严重者会形成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等。
5、儿童睡眠质量下降会直接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每当夜深人静时,不知有多少人在数羊,在数数,却仍然无法安然入睡。有人安眠药的剂量已服到快中毒的剂量,仍是彻夜不眠。失眠的痛苦,唯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个中滋味。
失眠一症,病因繁多,临床上最常见的为情志刺激,“志致病,肝郁为首”,情志为病, 无不伤肝。肝气郁结,以致形成“ 气 ” 、“ 血 ” 、“ 痰 ” 、“ 火 ” 等,扰乱神明,魂不安藏,病发不寐。 白天人的气和血营养五脏六 腑,心、肝、脾、肺、肾、大 肠、小肠,三焦; 晚上一部分的气和血营养全身的器官,一部分的气和血归藏于肝。 临床验证从肝辩治者颇多, 且收效良好。
治疗失眠应分型医治,大致分为以下8种:肝郁气滞型、阴虚燥热神魂不安型、气滞血瘀型、气痰郁阻型、肝火炽盛型、 枢失转运阳不交阴型、肝血不足血不涵魂型、气阳不足、魂不守舍型。
(1)肝郁气滞型
肝主疏泄主谋虑,性喜达。若七情过激,情志所伤,稍有不遂,便生郁闷,肝郁气滞或数谋不决,肝气壅遏,气机不畅或阻滞气血,转枢不利,欲伸而不达,内扰神志,魂不安藏而病不寐。 本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思虑辗 转难以入眠,即使入睡也是乱梦纷纭,少时即醒,烦躁易怒,肋痛难忍,胸脘痞闷,舌苔薄白,脉弦。
(2)阴虚燥热 神魂不安型
肝喜柔润而恶燥,润则肝体柔和,肝魂内藏,若外感温热病邪耗 伤阴夜,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进一步耗伤肝阴,或劳欲过度,阴精亏损,水不涵木,肝阴亏虚,阴虚火旺,内扰神魂,神魂不安而致不寐。本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头晕目眩、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口舌干燥,两肋隐痛或肢体麻木,烦躁易怒,或燥热颧红,盗汗,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3)气滞血瘀型
情志不遂、精神抑郁、疏泄不利,血运受阻,或久病失眠,气血滞淤或跌打损伤,脉络瘀阻,气滞血瘀,肝血瘀阻,魂不归藏而至不寐。本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失眠,即使入睡也乱梦纷纭,胸肋胀痛,情郁太息。妇女经行不畅或痛经,面色暗滞。舌尖赤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4)气痰郁阻型
情志不悦或精神刺激,致使肝郁结,气郁生痰,或肝气横逆,克伐脾土,脾虚生痰,痰气郁阻,痰郁化热,痰热内扰神魂而病发不寐。本症主要临床表现为: 失眠惊悸,烦躁不宁,或睡则多噩梦,且易惊醒,头重昏懵,胸脘痞闷,情绪抑郁,两肋胀痛或呕恶痰涎,口苦咽干,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5)肝火炽盛型
肝为刚脏内寄相火,素体阳热过盛,相火亦旺,或五志过极,日久化火:或感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郁久化火,或恣食肥甘,嗜酒过度,日久积热,火热蕴结肝经,肝热炽盛,冲扰神魂,魂不为舍,则病不寐。 本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头痛眩晕,耳鸣目赤,或胁肋灼 痛,小便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6)枢失转运 阳不交阴型
肝胆互为表里,肝胆并连, 在病理上若肝疏泄功能失常会影响肝的功能,反之胆的功能失常亦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故肝胆往往同病,胆主少阳,肝为气血之枢,“ 枢 ”可司表里之开合,任气机之出入,主气血之升降, 掌阴阳之运转。若邪中少阳,气血枢转紊乱,阴阳失调,入夜阳气应由动而静入阴,反而阳不入 静( 阳不交阴 )而致不寐。或患者常负疾苦,思则气结,肝失疏泄,则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表里开合无度,邪荡于阴阳之间,枢失运转,阳不交阴。本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易怒、烦躁不安、胸肋闷痛、耳鸣目眩、口苦欲呕、舌苔白脉 弦。
(7)肝血不足血不涵魂型
人卧血为肝,魂亦随之归于肝,潜藏涵养于血中。若年老正虚或素禀肝血不足,或久病失血,肝血亏损,血亏气郁,夜卧则血难归肝,魂不归藏,而病寐。 本证主要临床表现为: 不寐多梦,头晕目眩或终日困倦而难入眠,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或肢麻筋缩,爪甲不华,妇人月经闭止,或少腹疼痛,舌质淡脉细涩。
(8)气阳不足 魂不守舍型
肝气可称为肝的精气,肝阳是肝的阳气。肝的阳气功能有升发疏散的功能,若因久病肝的阳气虚衰或年老体衰,肝的阳气不足,或疏泄太过,损伤肝的阳气,或素体禀赋不足,肝的阳气虚弱,其升发疏泄载轮不足,功能减弱,以致气血郁滞,夜卧魂不能至肝而病不寐。本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不耐疲劳,头昏且重,肢倦畏寒或筋脉挛缩乏力,腰膝小腹冷痛,四肢厥逆,舌暗淡苔白滑,脉虚或沉细。
失眠的表现形式有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失眠往往引起患者白天不同程度地感到未能充分休息和恢复精力,因而躯体困乏,精神萎靡,注意力减退,思考困难,反应迟钝。由于失眠带来的上述不适以及对失眠的担心常常引起情绪沮丧,焦虑不安。使得失眠?担心?焦虑?失眠的连锁反应不断循环,反复强化迁延难愈。
失眠又称睡眠障碍,其表现为:入睡困难甚至彻夜不眠、头昏眼花、头痛耳鸣、心慌心悸、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做事易出错,有的还可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传统医学认为:正气不足(虚弱)是人体致病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失眠就是由于正气虚衰形成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导致阴阳失衡表现出的症状之一。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