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百病皆生于气也”痫病临床上,常见的有气虚、气滞、气逆等。
1、气虚证
神情恍惚,精神萎靡,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心悸,怔忡,头晕,耳鸣,倦怠无力,食少,大便溏薄,小便清或频,脉虚弱或虚大等。
病因病机:多见于癫痫发作日久或先天禀赋不足者。其病机主要由于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故出现少气、懒言、倦怠无力。卫气虚弱,失其固摄肌表的功能,故自汗;气虚不能营于上,则头晕目眩;气虚鼓动自行之力不足,故脉虚弱无力;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
2、气怯证
辨证要点:易惊易恐,惊惕不安,惊悸怔忡,孤独离群,情感淡漠,多疑敏感,沉默寡言,夜难入寐,胸闷太息,口苦呕恶、舌淡,苔白腻,脉无力。
病因病机:此多见于痫病脾虚痰阻表现为惊痫者。中气不足,脾虚生痰,影响肝胆疏泄,志意怯弱而致。
3、气陷证
辨证要点: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或伴有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质淡、苔白,脉弱无力。
病因病机:癫痫病日久,气虚机能衰减,故见少气倦怠,清阳之气不能升举,则见头目眩晕;气陷于下,以致诸脏器失其升举之力,故见腹部坠胀,脱肛或子宫脱垂等。
4、气郁证
辨证要点:癫痫发作前后常有闷胀、疼痛不适。平素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悲观厌世,悲忧欲哭,失眠或心烦懊恼,纳呆腹胀,脉沉弦,舌质紫暗。
病因病机:此多由情志内郁,气机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成。气滞多责之于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感受外邪,或用力努伤、闪挫等因素引起。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常引起局部闷胀、闪痛。疼痛发作时轻时重,或窜动作痛,且多在嗳气或矢气后减轻,并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5、气逆证
辨证要点:胃气上逆时,可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升发太过,则可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肺气上逆时,可见咳嗽、喘息等。气逆扰乱神明则烦乱而发狂,行为冲动,脉行不定。
病因病机:此多由肺胃之气上逆以及肝气升发太过,气逆乱上,乱及神明所致。尤以狂痫多见。胃寒积饮,或痰食阻滞气机,或外邪侵犯胃腑,胃气失其和降而上逆,故见呃逆、嗳气、呕吐、恶心等;郁怒伤肝,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甚至呕血;感受外邪,或痰浊壅滞,使肺气上逆,故见咳嗽。
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国对癫痫病早有认识。《黄帝内经》中对癫痫二字有过确切的定义,“癫”即癫狂,表示发作时的意识障碍;“痫”即抽搐,表示发作时的痉挛状态。中医治疗癫痫由来已经,癫痫在发作期,首先要急则治标,控制其发作,尽快解除病人昏厥和抽搐的危急状态,宜以豁痰开窍、熄风止痉为治法,选治疗效快而作用强的,采用不同的治疗途径。在休止期或缓解期,病情趋于缓和,此时则以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认真细致地辨证,认清其病位、病性,分别予以治之,整体上以健脾化痰、补益肝肾、养心安神为治法,除其痰、风之源,以治其本,防止本病的复发。同时根据临床综合表现辨证论治,邪实者,以攻邪为主;有虚象者,予以扶正。攻邪常用熄风、泻火、活血、涤痰等法,扶正多用滋肝、健脾、养心、补益等法。但有邪实而正虚,在攻邪的同时,要兼顾扶正,在正虚的同时兼有外邪,则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达到祛邪平癫的最终目的。根据中医理论常采用以下方法:
1.定痫熄风:
2.豁痰开窍:
3.清心泻火:如牛黄,橄榄,硼砂等。
4.活血化瘀:
5.育阴潜阳:
6.扶正固本: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