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肝硬化的中医辨治

时间: 2023-11-02 13:37:06

临床主要表现

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满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2.本病常由病毒性肝炎所致。饮酒过多也可导致。

3.肝功能、B超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中医分型

1.水湿困脾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2.水热蕴结 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3.瘀结水留 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结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见赤丝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痣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紫斑,脉细涩。

4.阳虚水盛 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5.阴虚水停 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治疗方法

1.汤药

①水湿困脾:实脾饮加减。白术10克,苍术10克,附子6克,干姜10克,厚朴10克,木香10克,草果6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

②水热蕴结: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茵陈10克,金钱草15克,山栀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砂仁6克,大黄6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0克,滑石15克。

③瘀结水留:调营饮加减。当归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鳖甲10克,大腹皮10克,马鞭草10克,益母草10克,泽兰10克,泽泻15克,茯苓10克。

④阳虚水盛:附子理苓汤加减。附子6克,干姜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胡芦巴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陈葫芦10克,车前子10克。

⑤阴虚水停: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山萸肉10克,枸杞子10克,楮实子10克,猪苓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玉米须10克。

2.中成药 大黄zhé虫丸1丸,或血府逐瘀口服液10毫升,每日2次。

3.药膳 鲤鱼500克,生黄芪3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水煮,少放盐,吃鱼喝汤。

生活养护

1.肝硬化日久,应注意排除肿瘤等恶性病变。

2.应禁止食用粗硬食物,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下肢肿甚,小便量少时,则应忌盐。

3.若是出现大出血、少尿或无尿、神志异常或谵妄等病重表现,应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

中医治疗肝硬化的偏方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治疗肝硬化的偏方有哪些?哪些中医偏方能治疗肝硬化?接下来我和你一起了解肝硬化的相关治疗偏方吧。

肝硬化的病例 1.【病例验证】陈某,男,38 岁,干部。患者半年前因腹胀,食少,右胁下疼,经某医院诊为?慢性肝炎?,间断服用肌苷、齐敦果酸片等西药无效,自觉腹部隆起,食后腹胀更甚,倦怠乏力、大便稀、小便量少。体检: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帝白,巩膜皮肤无黄染,颈部有蜘蛛痣二枚,腹部膨大,腹壁青筋显露,肝脾斛,肝在右肋下2厘米可触及,脾在左肋下2厘米可触及,质硬,移动性浊音(++),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SGPT68单位,TTT16单位,TFT(++),黄胆指数6单位,蛋白倒置 A/G=2.8/3.6。超声波检查:腹水(+)。X线食道钡造影示:食道下段静脉曲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属脾肾阳虚型。服基础方20剂后,腹水基本消退,精神、食欲好转,余症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再按基础方服10剂,复查肝功能基本正常,蛋白已不倒置。

2.【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 32例,结果:治愈8例(腹水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血浆总蛋白上升达6.OOg/dl以上,白蛋白达3.80g/dl以上,A/G比值≧1.5:1,停药后3个月内无反复者);显效14例(腹水消退,自觉症状缓解,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上升接近正常,原A/G比值例置转为正常,停药后3个月内有轻度反复者);有效7例(腹水部分消退,自觉症状减轻,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均有上升,A/G比值有一定改善者);无效3例(腹水不减,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血浆总蛋白、白蛋白、A/G比值均无改善者)。

3.【病例验证】夏某,男,44 岁。腹部胀满、四肢浮肿一月为主诉而入院。腹围89.5厘米,面色晦暗,左侧面颊及胸部可见蜘蛛痣4~5处,腹部静脉曲张明显,腹水征阳性,舌黯红、苔白腻,脉弦细。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先服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每次各服25毫克,每天3次,3天后开始服食甲鱼炖大蒜,共服食13次。痊愈出院,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中医治疗肝硬化的偏方 1.紫河车地鳖虫治肝硬化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化瘀消症。主治早期肝硬变。证见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或肝肿大,胁痛定点不移,伴有脘闷腹胀,消瘦乏力,面色晦滞,红丝血缕或朱砂掌,舌暗红或瘀斑,脉象弦涩或弦细。

【偏方组成】紫河车、红参须、炙地鳖虫、炮甲片、片姜黄、广郁金、生鸡内金各60克。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水泛为丸。每服3克,1日3次,食后开水送下。1个月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9例患者,其中临床痊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8%。

2.芒硝牛肉治肝硬化

【功能主治】泻热、润燥、软坚。主治早期肝硬化腹水。

【偏方组成】芒硝30克,生牛肉150克。

【用法用量】文火炖至肉酥烂。饮汤食肉,每周1剂。腹水消失即停药。

【宜忌】脾胃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病例验证】周某,男,42岁。患肝硬化初次腹水,腹胀如鼓,二便不利。按上方服用4次,腹水全消,饮食大增。继以健脾丸、济生肾气丸以巩固疗效,每日早晚各服1丸,月余痊愈。随访5年仍健在。

3.当归鸡内金治肝硬化

【功能主治】逐水化瘀,补益脾肾,养血疏肝。主治肝硬化腹水。

【偏方组成】当归10克,泽泻10克,鸡内金10克,白芍20克,淮山药20克,丹参20克,姜黄20克,茵陈20克,板蓝根20克,茯苓15克,三七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加减】脾肾阳虚型,加太子参、焦术、河车粉;湿热蕴结型,去淮山药、白芍,加焦山桅、碧玉散、田基黄、大黄、金钱草、二丑;肝郁气滞型,加柴胡、青皮、枳实、川楝杞、延胡;瘀血阴滞型,加川芎、甲珠、鳖甲、二丑、猪苓、泽兰;寒湿困脾型,加制附片、厚朴、苍白术;肝肾阴虚型,加生地、女贞子、麦冬、山楂肉;便血、衄血者,加地榆炭、丹皮、犀角粉;腹水消后患者,加白术、黄芪;神志错迷者,加安宫牛黄丸;有黄染者,加田基黄、金钱草。

4.五参四皮汤治肝硬化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利水消胀。主治肝硬化腹水。证见腹膨胀痛,时有潮热,舌深红,脉弦细,证属阴虚气弱、内热水停者。

【偏方组成】丹参、党参、苦参、玄参、沙参、丹皮、黄芪皮、地骨皮、青皮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5.甲鱼炖大蒜治肝硬化

【功能主治】主治肝硬化腹水。

【偏方组成】甲鱼1只(500克左右),独头大蒜150克。

【用法用量】将甲鱼宰杀后洗净、去内脏,同去皮大蒜清炖(勿放盐),炖至烂熟,即可食用。2天1次,15次为1疗程。

【加减】呕吐不能进食者,加人生姜10克;气滞腹胀甚者,加人白萝卜200克;大量腹水者,配合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每次各服25毫克,每天3次。

中医治疗肝硬化

北京四惠西区医院刘教授团队钟伟主任说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更有优势吗?答案是肯定的,肝硬化在中医上属于“积聚”“臌胀”病的范畴,中医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以服药为主,虽然中医对肝硬化的治疗更偏向于保健,但如果能坚持治疗将对肝硬化的痊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中医中药,在肝硬化治疗中至少可以达到以下六方面的功效:

第一、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肝硬化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胁痛、腹泻、疲劳、皮肤瘙痒、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状。

比如,面色黧黑、白蛋白低的肝硬化患者可用健脾养血的中药治疗改善面色,又比如柴胡可行气止痛、穿山甲可活血通络止痛等。

第二、明确改善肝功。

一些顽固性黄疸、肝功能衰竭患者加用中药后,不但能缩短病程,且可减少治疗费用。而且很多中药有较好的保肝降酶作用,比如垂盆草、五味子等,而中药茵陈、大黄等有明确退黄抗炎作用,甘草对迅速改善肝脏炎症也十分有效,更别说临床退黄疸中药方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均可明显改善肝功。

第三,抗纤维化、抗肝硬化。

除了中药,还有中成药,例如鳖甲煎丸、扶正化瘀胶囊等均有一定抗纤维化、肝硬化作用,甚至可以逆转或减轻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改善肝硬化分级积分,改善肝脏的组织病理。

第四,治疗肝硬化并发症。

有些患者并非肝硬化本身严重,而是肝硬化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例如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等,就可以用中药治疗。

第五,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中药抗病毒效果不用多说,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金银花、连翘等,除此之外,苦参、白花蛇草、败酱草、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抗炎病毒作用。

第六,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

肝硬化患者中有3%左右患者会合并肝癌。具有抗肿瘤、防癌作用的中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减少了肝癌的发生,有些肝癌患者服用中药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生存期得以显著延长。

酒精性肝硬化 中医如何治?

在《景岳全书》中就有“凡饮酒致伤者,以酒湿伤脾,致生痰逆呕吐,胸膈痞满,饮食减少”的记载,一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可按伤酒、胁痛论治。而酒精性肝硬化则属于酒癖、酒臌等病症。

酒精性肝病按病因病机延边划分为初期 酒精性脂肪肝、中期酒精性肝炎、后期酒精性肝硬化、肝癌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理气健脾、化痰散结,中医当清热利湿、解毒疏肝,后期理气活血、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

(一) 早期(酒精性脂肪肝)

过量饮酒后,又吃了辛辣油腻的食物,导致酒热湿毒之邪蕴结中焦,伤及脾胃,肝失条达,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混,气机升降失调,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停于腹部则会出现胃病,结于胁下就会出现胁痛等伤酒之证。

常见于腹胀满胀痛、食欲不佳、或胁下有积块。痞气停积,乘于脾胃,胃得痞气不能消化,所以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口臭等症。

治疗上以理气健脾,化痰散结为主,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汤有疏透和清泄的作用,肝胃兼调,并佐以苍术、厚朴、陈皮、苏梗、苦参、姜黄以助疏透清泄之力。

(二) 中期(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病延日久,或者治疗方法不当等种种原因,导致了病情的加重。以致酒湿浊毒,蕴而不化聚而为痰,而酒湿痰浊又会进一步阻滞气血运行。

若气、血、痰与湿热酒毒相互搏结,结为痞块,停于胁下,而为酒癖。通常是因为邪气渐盛,正气衰弱所引起。

其病位再脾,常见与两胁胀痛,食量减少,周身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等。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疏肝为主。常选用茵陈、藿香、金钱草、海金沙利水渗湿,鸡内金、生柴胡、炒黄芩、炒山栀、姜半夏、生大黄、车前草等,或清热利胆,或健脾消胀。

(三) 后期(相当于酒精性肝硬化、肝癌)

酒精性肝病患者病程迁延不愈,再加上纵酒不节,气、血、水日久不化,肝脾不调,久则及肾。肝脾肾俱损,三焦气化不利,津液疏布失常湿聚水生,水液潴留,终致腹部日渐胀大,遂成酒臌之证。

此时正虚邪恋,本虚标实。常见症状脾大、腹水 、两胁胀痛,面色萎黄或黧黑,四肢明显消瘦等。

这时常因瘀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瘀热不去,病邪日深,反应在皮肤上就会出现蜘蛛痣、鱼掌;或由于酒毒湿热之邪蕴而化火灼伤血络,或肝不藏血,或脾不统血,血不循常道,溢于脉外就会出现皮肤有瘀点、牙龈出血,甚则大量吐血、黑便,从而危及生命。

酒精性肝硬化到了后期,气滞、血瘀、水停,正虚交织错杂,故理气活血应贯穿始终,攻补兼施,照顾兼证。

酒臌者多用鳖甲、丹参、五灵脂、赤芍、白术茯苓、泽泻、益母草等活血化瘀,散结利水;酒癖者则以膈下逐瘀汤或鳖甲煎丸以行气化瘀。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