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脉诊不应只以迟数分寒热

时间: 2023-11-02 14:15:42

中医四诊切是指什么?

中医学四诊:望闻问切中的“切”是什么意思?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用手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及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脉诊又称“切脉”
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分别指什么?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中医的望具体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注: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解释就是:眼睛的毛病就是肝有问题,舌头有问题就是心脏不好,口腔问题就是脾不好,鼻子的问题就是肺不好,耳朵有问题就是肾不好。但是在眼睛和舌头又有细分,在眼睛里面还具体分为瞳孔和眼白,瞳孔反映的是肝的问题,比如近视、眼神恍惚都是肝的问题,通过养肝是可以治好的,现在就很多通过养肝治好近视的(这在西医是基本不能治疗的)。眼白对应的是心肺,眼白如果红了,则说明心火热了,引起眼白的毛细血管发炎充血。舌头边沿反应的是心脏问题,舌头红了说明心火热,要降火和养心。舌苔则反映的是脾胃的问题,舌苔黄,脾胃火大,舌苔白了,说明脾胃寒了,要养胃养脾。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真正的中医只问大小二便(性状、次数等),不会问什么病,问什么病的基本只配做大夫(西医医生),不配叫中医。 张景岳创“十问歌”,提出问诊的要领颇具规范性,但临证不可刻板对待。应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的主要症状、体征,深入查询其特点,及可能发生的兼症,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特别要理解中医问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辨证,不同于西医学的完全辨病。如问寒热,要问清是恶寒发热及寒热的轻重主次,还是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或寒热往来,发热是壮热还是潮热、身热不扬等,以辨病位、病性。问疼痛要问清是胀痛、走窜痛、刺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空痛及拒按、喜按等。以辨寒热气血虚实,从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同时还须注重内外环境、气候、居住地区、生活及饮食嗜好、性格情绪、体质类型等与疾病的关系,针对妇女、小儿等不同对象,详察细辨。 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中医中望闻问切,具体指什么内容?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four diagnostic methods)。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指询问症状;通过问诊了解既径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指摸脉象。望闻问切,合称四诊。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借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藉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望闻问切四诊法指什么
望:就是看,看面色,看走路,看形体,看营养状态等等;闻:就是嗅,嗅气味,嗅呼吸,嗅体味,嗅分泌液的气味等等;问:就是问诊,问病史,问症状,问病情发展情况等;切:就是切脉、诊脉的意思,老百姓叫做“号脉”。

快速学会中医脉诊(摘自明轩老师)

一、指法:

诊脉的指法很简单,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中指定关,(腕后高骨即为关)三指分别排开,同时根据人之体型合理布指。高大者指宜疏,瘦小者指宜紧。

二、腕脉各主脏腑及常脉

中医秉持易之原则:“知常达变”。这一观念一定要明记在心。只有知常,以常态为尺度,才能知道不正常的表现。

左寸口主心,心脉常态为浮大。

左关上主肝胆,此脉以长弦为常态。

右寸口主肺,肺脉常态为浮涩短。

右关上主脾胃,此脉以缓大为常态。

左右尺中属肾,此脉宜沉软。

三、脉之基础

对于初学者来说,诊脉是道门坎儿。是一件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的事情,在一般人看来,不就是用手摸脉吗?或者说所有的脉都是跳动的呀。其实脉里乾坤大有学问!

首先从诊脉不难说起。知道怎么定位,这就是小小的一个入门,至少你知道怎么把脉了。

然后要了解的就是脉的至数,也就是正常脉的跳动次数。古代没有钟表,不可能以分钟来计脉搏跳动次数,而是以一息为准。何为一息?就是正常情况下的一呼一吸。标准是什么呢?一息四至为平脉。就是说一呼一吸间,脉搏跳动四次,这是正常的。比此慢或快于此,皆为病脉。

一息四至号和平,更加一至无大疴,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即云殂,

六至为数七至极,八脱九险十危急。

1、浮脉

浮脉属阳脉,主表。那么什么叫浮脉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浮在皮肤上的脉,用手指轻轻的搭在皮肤上就能感觉到脉的跳动。从外感的角度来看,此时外邪尚未入里。一般外感初起,易现浮脉(体质虚弱正气不足者除外)。

主病: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外感多以浮迟、浮数、浮紧、浮缓为特征,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值得注意的是人迎脉的把握。

左手人迎脉一盛,便是风寒暑湿症,恶寒发热更无殊,四脉四症要审定。

浮而无力是伤风,浮而有力伤寒症,浮而虚者暑伤心,浮而缓者湿之病,

发散渗利不可差,用药和平保元命。

2、沉脉

沉脉属阴脉,需要重重地按下去才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主病: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畜,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一些体质虚弱的人,感冒也会有沉脉表现。因此在临床上,不能拘于方书所言,应随证化裁,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3、迟脉

迟脉属阴脉,一息三至为迟,是阳不胜阴的表现。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为败,浮大而耍为虚。

主病: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4、数脉

?  数脉属阳脉,一息六至,此为阴不胜阳之表现。临床就分清虚实表里。

主病: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注意儿童的脉不在此列。

诊? 脉? 六? 法

心 脉

切脉下指先看心,心脉浮大为正形。浮而有力心经热,热主舌破小便疼。

感冒风寒弦又紧,头疼寒热数难平。惊悸怔忡沉细弱。上焦蓄热洪大应。

肝 脉

次看肝脏弦又长,总然有病也无妨。忽然浮大风为患,紧带洪兮疟痢当。

微涩原来阴血少。数为着怒缓为尫。有余因实知肝火。沉细为虚亦是常。

肾 脉

若逢肾脉沉无病,洪大须知阴火生。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为妊。

弦紧极虚芤下血。痛连腰胁现微沉。五心烦热洪无力。犯着房劳数不宁。

肺 脉

右寸诊之浮短涩,肺家清净病无干。邪气上冲多发嗽,洪大分明仔细看。

弦紧必然咽燥破。数时胸府热难安。浮而有力风外感。沉主生痈滑生痰。

脾 脉

脾家性燥宜迟缓,倘逢滑数知伤食。洪大原来胃火炽,弦紧定遭 疟疾。

虚汗泄泻腹膨膨。嗳气吞酸是数热。土不制水肢浮肿,沉细而微见肾脉。

命 门 脉

命门相火只宜静,虽然沉细未为病。若逢盛旺反成殃,阴虚盗汗肌消甚。

浮洪呕血梦遗精。滑数昏花耳聋症。迟缓多缘下部寒。女子旺时应有孕。

注:初学中医,自以为诊脉为一道门坎。很多人被拒之门外。就一般人来说,谁的脉都跳啊,不跳就死了。很多人不得门路,只能望脉兴叹。其实就初学者来说,只要能分清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就行了。其它的脉,在临床中一点一点的感悟就是了。况且其它脉也都是从这四种脉衍生出来的。就养生调理来说,能体会这四种脉就足够了。
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 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

?有时分不清就说患者头上有问题。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的病。

?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 ? ?

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

匀乱,10种。

1 、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看,多简便呀!)

2 、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 、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太简便了吧?)? ?

4 、脉浮沉。主管表里。(亦可说阴阳)脉浮是表症,脉沉是里症。(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

5 、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太直观了吧!)?

?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

?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不用你出声,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是不是好玩?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

?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