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副伤寒的发病机制(猪副伤寒的治疗)

时间: 2023-11-02 14:23:01

病原菌产生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较重要的作用。病菌在小肠内增殖,穿过肠黏膜上皮细胞到达肠壁固有层。部分病原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胞质内繁殖。部分进入淋巴结并在其中生长繁殖,然后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病原菌可反复多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反复发作。病菌向全身扩散,侵入肝、胆、脾、肾、骨髓等器官组织,释放内毒素。内毒素可增强局部病灶的炎症反应,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使之产生及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加重炎症。

副伤寒甲、乙的病理变化大致与伤寒相同,肠出血或穿孔少出现,但胃肠炎型患者的肠道病变显著而广泛,且多侵及结肠。副伤寒丙的肠道病变不显著,肠壁可无溃疡形成,但常引起化脓症。败血症副伤寒常有骨、关节、脑膜、心包、软组织等处化脓性迁延性病灶。

猪副伤寒的治疗

当发现本病时,应立即隔离消毒,病死猪应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防治病菌扩散和人的食物中毒。
症状严重的猪,应及时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增加开支而又难以治愈。症状较轻的,应隔离治疗。治疗原则是选择对细菌药效作用大的药物,大剂量应用于病的早期。
首选药物为氯霉素,其口服剂量为30千克的猪每天3克,分2~3次内服。肌注剂量为30千克的猪每天0.9克,分2~3次注射,连用4~6天。土霉素口服剂量同上。
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啶都有较好疗效,初次剂量30千克重的猪每次6克。维持量减半,1日2次。同时添加磺胺增效剂,30千克体重的猪每次120毫克,疗效更好,连用7~10日。
呋喃唑酮(痢特灵),口服剂量30千克重的猪每次1.2克,每日2次,使用3~5日后,剂量减半,再继续服3~5日。
大蒜5~25克,捣成蒜泥或制成大蒜酊内服,1日3次,连服3~4天。

副伤寒的意思副伤寒的意思是什么

副伤寒的词语解释是: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副伤寒杆菌。症状较伤寒轻,病程比伤寒短。
副伤寒的词语解释是: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副伤寒杆菌。症状较伤寒轻,病程比伤寒短。注音是:ㄈㄨ_ㄕㄤㄏㄢ_。词性是:名词。拼音是:fùshānghán。结构是:副(左右结构)伤(左右结构)寒(上下结构)。
副伤寒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副伤寒杆菌。症状较伤寒轻,病程比伤寒短。
二、网络解释
副伤寒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副伤寒甲、乙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病情更轻、病程较短,副伤寒丙的临床表现较为特殊,可表现为轻型伤寒、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
关于副伤寒的成语
名实相副名实难副遍体鳞伤行不副言
关于副伤寒的词语
名不副实力不副心遍体鳞伤散伤丑害行不副言名实不副一副急泪盛名难副不伤脾胃谷贱伤农
关于副伤寒的造句
1、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2、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伤寒、副伤寒也为流行季节,该病表现为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等。
3、研制了抗鸡新城疫大肠杆菌病副伤寒三联血清。
4、鉴于人们开始反对使用一线和二线抗生素治疗伤寒肠热病,因此抗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沙门氏杆菌的二价疫苗将有利于控制这种疾病。
5、目的观察伤寒药茶治疗伤寒、副伤寒的临床疗效。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副伤寒的详细信息

比较鸡的白痢与黄痢,伤寒与副伤寒区别?

白痢 鸡排出去的是白色稀便 黄痢 鸡排出去的是黄色稀便鸡伤寒是发生于成年鸡和青年鸡的败血性传染病,以肝、脾等实质器官的病变和下痢为特征。本病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 【症状】 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上的青年鸡及成年鸡,病鸡所表现的症状是,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头下垂,不吃料。较有特征的症状是,腹泻,排淡黄色至绿色稀粪,粘污肛门周围的羽毛,频频饮水,如发生腹膜炎,呈企鹅样的站立姿势。慢性病鸡消瘦、贫血、冠及肉髯苍白色。 【剖检】 肝、脾肿大2-4倍,肝表面呈黄色或古铜色,肝和心肌上有白色或淡黄色的坏死点。胆囊扩张,充满绿色油状胆汁。有时可见心包膜与心脏粘连。 【诊断要点】 (1)3周龄以上的青年鸡或成年鸡,病鸡贫血,冠及肉髯苍白。 (2)排黄绿色稀粪;肝、脾肿大2-4倍,肝呈古铜色。 【防治】 (1)重病鸡及时淘汰处理,轻病鸡隔离治疗,鸡舍及场地要彻底消毒。 (2)预防药物用痢特灵,按0.02-0.04%比例混饲料。雏鸡每天每只在饮水中饮服链霉素0.01克,也有较好的效果。 本病为各种家畜、家禽和人的共患病,对人引起食物中毒,广义称为禽副伤寒。对家禽而言,主要危害雏鸡与火鸡,常造成严重的损失,成年鸡与火鸡常不出现症状,但长期带菌和排菌。由于本病是慢性感染并难于消灭,常使受精率、孵化率和产蛋量下降,病愈鸡生长也受到阻滞而发育不良。机体衰弱,降低其对各种疫病的抵抗力。因此,鸡副伤寒所引起的经济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病因/病原】 除鸡白痢和禽伤寒沙门氏菌外,还有许多沙门氏菌能引起鸡副伤寒,称为鸡副伤寒沙门氏菌, 目前已分离出150多种,均对禽具有致病性。这些细菌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和荚膜、有鞭毛、能运动,对外界抵抗力中等。一般消毒药可将其杀灭。在自然条件下很易生存和繁殖,成为本病易于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垫料、饲料中副伤寒菌可生存数月、数年。 【病因附图】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各种家畜、家禽、幼禽均易感。幼禽多发,而成年畜禽多为隐性或慢性感染。 2.发病年龄 雏鸡副伤寒在胚胎期和出雏器内感染的,常在4~5日龄发病。接触感染的雏鸡,常在10~12日龄发病,死亡高峰在10~20日龄,病死率在10%~20%不等,严重的达80%以上,1月龄以上对其有较强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成年鸡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 3.传播途径 很少垂直感染,主要在出雏器内传染,鸡通过消化道感染本病。由于本病为畜禽共患病,在鸡舍内,老鼠、苍蝇、麻雀、猫、狗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而传播本病。成年鸡病原菌均在消化道内,因此种蛋带菌主要在蛋壳表面。 病鸡和其他带菌动物是传染来源,经粪便排出病原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带病菌的飞沫可经呼吸道传播。 本病属于人和畜、禽共患病。人和畜或其他禽类都能相互传染,鼠类、苍蝇也能成为传递因素。雏鸡最易感,常暴发流行。4—5日龄和10—12日龄易感多发,死亡高峰可延长到20日龄。 鸡场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差,如温度忽高忽低,拥挤,空气污秽,营养不足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 【病理学】 最急性死亡的,完全没有病变。10日龄以后发病,与鸡白痢相似,消瘦、失水、卵黄凝固,脾、肝充血,并有条纹状出血,肺,肾出血,心包与心粘连,肠有出血性肠炎。成年鸡有肠粘膜溃疡或坏死灶,肝、脾、肾有不同程度的肿大,母鸡卵巢也有白痢病变。 急性死亡者病理变化不明显。发病过程稍缓和的可见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充血,出血性炎症,肠壁增厚,肠淋巴滤泡肿大;肝脾大,、充血和出血性条纹,并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灰白色坏死小点;脾脏肿大;胆囊肿大并充满胆汁;心包炎,心包膜和心外膜粘连,心包液增多;肾脏充血,肿大;有的见肺炎病灶。成年鸡表现为消瘦,肠炎,肠黏膜坏死溃疡,腹腔积水,输卵管炎,卵巢炎,肝、脾、肾脏肿大,心肌有坏死性小结节,有时可见关节炎。 【病理学图】 【症状】 雏鸡:经带菌卵或出雏器感染,或者以接触方式感染本病的雏鸡,以急性败血症为主,往往不见任何症状而死亡,随日龄增大,10日龄以后发病的出现嗜睡、呆立、垂头、两翅下垂、羽毛松乱、不食、喜饮水,病鸡排水样稀粪,肛门粘有粪便,怕冷而相互拥挤或靠近热源,病程约1~4天,有时表现为流泪、流鼻液,病程较长,死亡率低。 成年鸡,无明显症状,有时轻度腹泻,消瘦,产蛋减少,急性症状少见,有时出现水样下痢,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羽毛松乱等症状。 4—5日龄雏鸡多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有时不见症状而死亡。10日龄以上雏鸡症状明显表现精神不振,低头、缩颈、垂翅,怕冷,拥挤成堆,食欲降低或废绝,渴欲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下痢、排水样粪便,污染肛门周围羽毛;有时表现眼结膜炎、流泪;有时可见呼吸困难。病雏多于1~2天内死亡。随着日龄增大,症状缓和,病程稍长,但体质下降,群势不佳。结膜炎、鼻炎、肠炎,下痢,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粪便等仍然存在。 成年鸡常呈隐性或慢性经过,是危险的带菌者,症状轻微,主要症状是消瘦,下痢,结膜炎,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 【症状图】 【诊断】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实验室分离培养病原,雏鸡必须采取肝、脾、心脏、肺、十二指肠和盲肠病料分离培养该菌以确诊。 【治疗】 所用药物与鸡白痢、鸡伤寒相似,可以控制该病发展。 【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加强平时的卫生管理和消毒隔离措施,此病系人、畜、禽共患病,故应尽量避免人、畜、禽频繁接触,以防人中毒感染。做好种蛋的收集和保存工作,有污染的种蛋不能用来孵化,对种蛋孵化器、育雏器应进行消毒处理,对于血清学阳性种鸡予以淘汰。 加强种鸡场卫生管理,使种鸡健康;种蛋人孵前要彻底消毒;孵化室、孵化器、出雏器要保持清洁;防止鼠类、野禽和闲杂人员人舍;加强育雏期饲养与卫生管理,饲料营养全价,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新鲜,环境卫生好,合理使用预防药物;发现病情要及时治疗,金霉素、土霉素或四环素按0.4%拌料喂服,疗效较好。如食欲不振,可适当增加拌料浓度。0.04%呋喃唑酮拌料喂服7天,长效磺胺0.5%拌料连喂5天,氨苄青霉素每只每天口服500国际单位,连用3天,也很理想。如喂服不行,则可肌肉注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只每次2毫克,每天2次,连用3天。 本病病原体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之一。因此,本病肉尸和蛋要无害化处理后,小心食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