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脓肿,是由多种化脓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肺实质化脓性炎症。含病原菌的口、鼻、咽腔分泌物吸入肺内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积极去除和治疗口腔、鼻、咽腔的慢性感染源,如龋齿,扁桃体炎,鼻旁窦炎,齿槽溢脓等。避免过量使用镇静、催眠、麻醉药及酗酒。对上呼吸道手术及昏迷、全身麻醉者应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治疗应早期使用强有力的抗生素,痰液引流亦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本病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可获痊愈。对慢性肺脓肿,尤其是抗生素治疗3个月后,仍有厚壁空洞或反复大咯血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治疗。
如何有效防范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
医学科属。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传染病科,小儿科等等等。 内科问诊 呼吸内科:包括的疾病有感冒、肺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哮喘、肺癌、肺心病、呼吸衰竭、慢性支气管炎、气胸、肺脓肿、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疾病。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如何有效防范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知识,欢迎阅读。
1. 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1.1技术方面。新护士业务知识不扎实、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护士间协作能力不强可能导致静脉穿刺不成功,红灯接应不及时,各种处置不及时等。再者,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也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1.2管理方面。
1.2.1人员调配不合理。传统的排班模式已不能适用日新月异的发展的需要。旧的排班模式所暴露的问题主要在于忙时段红灯接应不及时;治疗与护理分组进行,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及病情进展不了解;晚夜班护士工作压力大,尤其是心理压力。
1.2.2安全管理制度不全、反馈不及时,出现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或及时总结,同一类的差错或事故反复出现,护理书写、消毒隔离、危重患者安全护理、基础护理未分类整理并持续改进,护理安全教育不完善。
1.3环境方面。
1.3.1病房环境方面。呼吸内科慢性疾病患者居多,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及家属担心受凉感冒,不愿开窗通风,加之有些患者床上大小便、随意排痰等,可能造成室内有异味、空气细菌菌落数超标,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机率,不益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1.3.2安全防护方面。躁动、行动不便的患者未及时使用防护栏,易造成坠床;跌倒、坠床、压疮标示牌不醒目,床旁呼叫器未放置在病人易取用之处,地面水迹未及时擦干,通道有障碍物、座椅不稳均可致病人摔倒,跌倒或发生意外时,不能及时呼叫;厕所灯、地灯运行不正常时,未及时维修;设备带上使用电器,如手机充电器、电脑、电饭锅等,干扰医疗仪器的正常运行。
1.4护士方面。
1.4.1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特别是在病人工作忙的情况下不能将三查八对的内容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如执行医嘱时错抄、漏抄医嘱,有疑问时不请示不报告,在注射发药中张冠李戴,给错药或未按时发药。[2]
1.4.2护士工作责任心差,疏忽大意,未认真履行职责,未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巡视病房不及时,观察病情不仔细等。
1.4.3缺乏法律知识,自我维权意识不强,自身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
1.5患者方面。
1.5.1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较少。患者下床活动不方便,卧床休息期间长,且多为高龄患者,因而极易泌尿道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为此在并发症增加、活动长期受限及医疗费用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加上患者对病情了解较少,极易对护理工作人员产生抵触或不信任情绪,导致医患纠纷等不良后果[3]。
1.5.2一些症状不明的患者常不遵守、不配合医院规章制度,私自离院外出或请假后未按时返回;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期望值过高,对病情恶化不理解、不接受等。
2. 防范措施
2.1技术方面。
制订完善分层培训方案,经常性的进行专业技术理论培训,定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抢救技能、良好的同事协作关系及较高的应激能力。因此管理者应给护士提供学习进修的条件,不断满足护士工作中对新业务、新技术知识的需求,同时对人际沟通方面的技能也要作相应的.培训。
2.2管理方面。
2.2.1弹性排班。当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超负荷工作时,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化,出现角色的冲突,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科对排班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实行弹性排班,充实忙时段的人力配备,白班实行扁平化管理,及分组管理,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晚夜班改为双人值班以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得以明显改善,同时也减轻了护士上晚夜班的心理压力。
2.2.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把安全防事故教育作为经常性教育工作来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第一安全?的思想观念。[4]我科每月进行1次护理安全会议;挑选四个核心质控组长,分管护理书写、消毒隔离、危重患者安全护理、基础护理,核心组长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并整理记录,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奖励不良事件上报,并对不良事件进行个案分析讨论,避免同一类的差错或事故反复出现;对护理安全管理中好的做法及个人进行表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2.3环境方面。
2.3.1指导病人及家属适时开窗通风、定期使用负离子消毒机消毒,减少室内空气细菌,降低院感的发生机率。
2.3.2躁动、行动不便的患者及时上好两侧护栏;有跌倒、坠床、压疮高危时,在床头翻好高危标示牌;告知患者呼叫器的用法,无陪人且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放置于其易取之处;在配餐间、卫生间等放置防滑标示牌,及时督促卫生员拖干地面水渍,及时清除通道有障碍物;定期检查座椅,如有松动及时送修;厕所内放置防滑垫并设有扶手;每月定期检查厕所灯、地灯运行状况,不正常的及时维修;查房时检查电插板、插座等,及时制止其他电器的使用。
2.4护士方面。
2.4.1严格落实三查八对制度。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认真理解好三查八对的内容,严格落实,三查八对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挂药或换药时采取两种以上的方法(如床头卡、患者应答、腕带、身份证等)识别患者身份,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4.2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对工作经常疏忽大意的护士进行单独谈话,加强护士履行各自职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的督查力度,强调护士必须按操作规程完成护理工作,坚守岗位,按分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观察病情等,以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4.3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依法管理。2012年我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法律知识,从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使护
士在执业中知法、学法、懂法,在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尽职尽责的为患者服务。
2.5患者方面。
2.5.1加强并发症及患者心理的护理[3]。患者因气促等影响需卧床休息,日常活动或多或少均有所受限。因此其出现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情绪也随之不稳,除了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还需制定强化措施加以防范。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在工作间隙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有焦虑不安、情绪抑郁的患者可正确引导其宣泄,使其情绪尽快稳定下来。
2.5.2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工作,患者应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外出或请假后一定要按时返回,否则按自动出院处理;责任护士应非常熟悉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做好解释和告知工作。
3. 总结
护理服务行业是一种技术性较高、风险性很大的行业,护理风险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过程中,是客观永恒的。因此,我们要牢记护理安全文化的八个观点: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安全超前,安全是效益,安全是质量,安全也是生产力,风险最小化和安全管理科学化[5]。我们每一位护士都应行动起来,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观念,从临床工作环节及管理上查找原因,不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相对应的措施,为医疗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
每个人对于身体的健康都非常看重,因为当下生活中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极高,所以平时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想要预防,就需要进行的了解,比如脓胸。很多人对于这种疾病都并不是很了解。那么,什么是脓胸?
病菌侵入胸膜腔,产生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称为脓胸;脓胸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按照致病菌则可分为化脓性、结核性和特殊病原性脓胸;按照波及的范围又可分为全脓胸和局限性脓胸;如肺炎的感染,细菌经过肺部进入胸腔,或结核菌感染造成的结核性脓胸,也可能是由淋巴管道、血液循环的通路进入胸腔,还有一些是腹腔的感染,经过膈肌的通道进入胸腔,导致胸腔内化脓,引起脓胸。
急性脓胸
高热、胸痛、气促、咳嗽、伴支气管胸膜瘘者有体位性咳痰;患侧胸部呼吸受限,胸廓饱满,气管移向对侧,肋间隙增宽,叩诊浊音或实音(脓气胸叩诊上部鼓音,下部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慢性脓胸
反复发热(低热)、食欲不振、胸部隐痛,气促、咳嗽、伴支气管胸膜瘘者咳大量脓痰;慢性消耗性病容、消瘦、贫血、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患侧胸壁塌陷,气管向患侧移位,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受限,叩诊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脊柱侧弯,杵状指(趾)。
1.使用敏感的抗菌药,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
2.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尽早、充分的将脓液引流出胸腔。
3.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脓胸即胸腔的化脓性感染,本身可引起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比如高热、乏力、食欲差等,局部还会有明显的胸痛;如果胸腔脓量较大,压迫肺组织,还可引起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症,一般通常会继发于肺炎,尤其是老年人。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