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天花的发病机制(16岁得水痘正常吗?会不会传染给同学?)

时间: 2023-11-02 16:52:46

通过呼吸道吸入是天花的主要传播途径。天花病毒吸附于易感者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表面并入侵,迅速到达局部淋巴结及扁桃体等淋巴组织,大量复制后入血,形成第一次短暂的病毒血症。通过血流,感染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并在其内继续复制及释放入血,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通过血循环,病毒更广泛地播散到全身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组织。此时患者发生高热、全身不适。经过2~3天的前驱症状后,出现天花痘疹。

由于天花病毒不耐热,故患者发热后,病毒血症仅维持短暂的时期。发热的次日,患者血中一般难以再检出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皮肤等温度较低的组织中。天花病毒入侵皮肤组织细胞后,先在真皮层增生,使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胞质出现空泡,核浓缩、消失,临床上出现斑疹;随后,病毒侵入表皮层细胞大量增生,使局部肿胀,皮层增厚,出现丘疹。此后细胞变性、坏死。细胞间有液体渗出,形成疱疹。破坏不全的细胞在疱疹中成为分隔,形成许多小房;由于深层细胞壁的牵引,使天花的疱疹中央部凹下成脐状。显微镜下观察,疱疹周围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可见周界清晰的包涵体,呈圆形,直径1~4&crom。当大量炎症细胞渗入水疱内,即成脓疱疹。脓疱疹内的液体吸收后,则形成硬痂。因破溃及搔抓,脓疱疹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使局部皮肤深层病损恶化,亦使全身的中毒性症状加重。脓疱疹期,肝脾可肿大。

若口腔、鼻咽部发生继发感染,可导致颈淋巴结肿大。若脓疱只侵及表皮层,脱痂后的瘢痕不甚明显;倘若累及真皮层或有继发感染,则形成遗留终身的凹陷性瘢痕。由于缺乏角质层,黏膜病损的破裂比皮肤破损更快,黏膜的病变很易形成深浅不同的溃疡,而不形成疱疹。病毒易于从溃疡处大量排出;所以,在患者早期的传染性上,黏膜病损起着重要作用。呼吸道、消化管、泌尿道、阴道等处黏膜均可受累。由于溃疡周围显着的炎症反应,可导致严重的症状。倘若波及角膜,可引起角膜混浊、溃疡,或继发细菌性感染,致使患者失明。

16岁得水痘正常吗?会不会传染给同学?

16岁得水痘正常,但多见于儿童,中老年人也可出现此症。一般得过后终生免疫。传染性极强,建议入院治疗。不用担心,经过正规治疗很快痊愈的。祝你早日康复!
以下是关于水痘的医学知识:

水痘(chickenpox,varicella)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疾病。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全身症状轻微。
【病因】本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水痘病毒与带状疱疹病毒在形态学、免疫学或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分析方面均无法鉴别。水痘可能是易感者的原发反应,而带状疱疹则是已有部份免疫者的潜在感染受外因激活所致。外因包括:应激、创伤、恶性病或放射线等。一次感染本病可获终身免疫,但在免疫功能受损者或已接受过水痘疫苗者,也可有第2次感染,症状轻微。
【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在冬未、初春季节。90%患儿年龄在10岁以下,高峰为6~9岁,但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潜伏期11~21天,一般14天左右。
【发病机制和病理】水痘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上呼吸道增殖,然后侵入血中,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肤及内膜损害而发病。如果病毒侵入血中为间歇性,临床表现为分批出现的皮疹。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受抑制者可发生全身性播散性水痘。
水痘疱疹病变仅限于皮肤的表皮层,疱疹基底有多核巨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周围有清楚的晕圈与核膜分开。炎症亦可深入累及真皮,因水痘死亡的患者在身体其他组织如神经系统、胃、肠、唾液腺、血管内膜中均可见到水痘核内包涵体,脑内静脉周围有神经脱髓鞘及神经细胞坏死等改变。
【临床表现】
(一)典型水痘 皮疹出现前24小时可见前驱症状如低热、不适、厌食,亦可见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前驱疹,但很快消失。幼儿常无前驱期。皮疹特点,①成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型、泪滴状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水疱易破溃,疱疹持续3~4天,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在疾病高峰期可见到丘疹,早、晚期水疱和结痂等同时存在;②皮疹分布呈向心性,集中在皮肤受压或易受刺激处,开始为躯干,以后至面部、头皮、四肢远端较少,瘙痒感重;③粘膜皮疹可出现在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浅溃疡。
(二)重症水痘 多发生在恶性病或免疫功能受损伤儿,出疹1周后体温仍可高达40~41℃,皮损常呈离心性分布,四肢多,水疱疹有脐眼,偶为出血性,暴发性紫癜可发生在第1周未,伴有坏疽。
(三)先天性水痘 孕妇患水痘时可累及胎儿,在妊娠早期感染,可致多发性先天性畸形,特点是:肢体萎缩,皮肤瘢痕,皮层萎缩,小头常见;自主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括约肌控制困难,肠梗阻或Horner综合征;眼异常包括白内障、小眼球、脉络膜视网膜炎。病儿常在1年内死亡,存活者留有严重神经系统伤残。
【并发症】
(一)皮肤继发感染 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
(二)血小板减少 常有皮肤、粘膜出血,严重者有内脏出血,包括肾上腺出血,预后不良。
(三)水痘肺炎 儿童不常见,临床恢复迅速,X线改变常持续6~12周,偶有死亡报道。
(四)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及睾丸炎均有少数病例报道;喉部损伤可引起水肿,严重者致呼吸窘迫。
(五)神经系统 脑炎常在出疹后数日出现,呈现小脑症状者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颤抖等较出现惊厥及昏迷等脑症状者预后为好。存活者中15%有癫痫、智能低下及行为障碍等后遗症。其他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格-巴综合征、横断性脊髓炎、面神经瘫痪、伴暂时性视力丧失的视神经炎和下丘脑综合征等。Reye综合征在水痘后发生者占10%。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偶有轻度白细胞增加,大部分均正常。
(二)病毒分离 水痘疱疹液接种人胎羊膜组织培养可分离病毒,但阳性率不高,对诊断帮助不大。使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抗原,敏感性高于传统培养法。
(三)血清学检验 补体结合试验法最简单易行,出疹1~4天后即出现,2~3周后滴度增加可确诊,但敏感性差。用抗膜抗原荧光试验(FAMA)、免疫粘附血凝试验(IAHA)及酶联兔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结果更敏感、可靠。
(四)新鲜水疱底部刮取物 用瑞氏染色找到多核巨细胞与核内包涵体,可供快速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水痘接触史、季节、典型皮疹、分布部位及同时出现各期皮疹的特点,诊断并不困难,且易与丘疹样荨麻疹、脓疱疮及带状疱疹等鉴别。
【治疗】无合并症的水痘不需特殊处理,仅需对症治疗:如剪短病儿指甲,戴连指手套,以防抓伤;勤换内衣,消毒水洗浴,减少继发感染;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因有报道使用水杨酸制剂后Reye综合征发生率增加,故可用其他退热剂替代。
水痘肺炎或免疫功能受损者患水痘时可给无环鸟昔:静脉注射,每次500rng/m2,8小时1次,1小时内滴人,可预防肺炎或其他内脏侵犯;口服每次20mg/kg,每日4次,共5天;在潜伏期服用可减轻病情,继发细菌感染时给抗生素治疗。
【预防】
(一)对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功能受损和恶性病者,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可给予水痘一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125~625U/kg,可以起到顶防作用。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水痘者亦应给予VzIG被动免疫,如患水痘,则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母亲在分娩前5天或后2天内患水痘的新生儿,亦推荐使用VZIG,但效果尚不能确定。
(二)水痘减毒活疫苗已在日本开始使用,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可以预防,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故对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接触水痘后应予以注射。
(三)控制传染源,隔离病儿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孩子生水痘,全身痒的厉害怎么办?

其实你们不用着急,小孩子出水痘是很常见的,特别是现在病毒变异快,有的孩子小时候虽然种过疫苗,但后来如果遇到比较厉害的疱诊病毒,还是会出,所以首先不能着急。先带孩子到医院就诊,遵从医嘱;到学校给孩子请个假,在家休息,也避免传染给其他孩子;适当让孩子卧床,不要吃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可以吃豆腐;衣物每天勤换,但不要洗澡,不要让孩子用手去挠那些水泡,被褥可以晒晒,多喝水;大概一周左右等到水泡自然干燥结痂以后就可以去上学了。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疮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原发感染为水痘,潜伏再发则表现为带状疤疹。水痘的临床特征是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水痘滞状疮疹病毒属。疤疹病毒亚科,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在外界抵抗力弱,不耐热、不耐酸、对乙醚敏感,在痂皮中不能存活。水痘病毒经上呼吸道侵入机体,在呼吸道粘膜细胞中复制,而后进入血流,到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释放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而发病。水痘的皮疹分批出现与病毒间歇性播散有关。水痘的皮损为表皮棘细胞气球样变性、肿胀,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形成,临近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继而有组织液渗出形成单房性水泡。泡液内含大量病毒。由于病变浅表,愈后不留疤痕。二、流行病学: 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儿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及疱疹液中,经飞沫 和直接接触传播。出疹前l日至疮疹全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且传染性很强。易感儿(一般为1~6岁)接触后90%发病。感染水痘后多可获得持久免疫,一但可以发生带状病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高。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4~16日,有时达3周。1.前驱期 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年长儿可有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本期持续l~2天。2.出疹期 皮疹以红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顺序演变。疮疹椭圆形,3~5mm大小,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混浊,壁薄易破,常伴痛痒,愈后多不留疤痕。皮疹连续分批出现,每批历时l~6日,同一时间可见不同性状的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首发于躯干,后至脸、肩、四肢。部分患儿疱疹亦可发生于口腔、咽喉、结膜和阴道粘膜,破溃后形成溃疡。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0日左右自愈。少数不典型病例表现为播散型水痘,新生儿水痘,病死率高。先天性水痘能引起胎儿畸形。水痘患儿可继发皮肤细菌感染、继发性肺炎、水痘脑炎一般于出疹后1周左右发生。水痘应注意与天花、丘疹样荨麻疹鉴别。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偶有轻度增高,疱疹刮片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或做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检查。也可使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抗原。四、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对免疫功能受损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应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五、常见护理诊断: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水痘病毒和继发细菌感染有关。2.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3.有传播感染的可能 与呼吸道及疱液排出病毒有关。六、护理措施:1.皮肤的护理 室内温度适宜,衣服宽大柔软、被褥整洁不宜过厚、勤换洗,以免造成患儿不适增加痒感。保持手的清洁,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疤痕。一般无合并症的水痘皮疹,不需做特殊处理,仅对症治疗。皮肤瘙痒吵闹时,设法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或口服抗组胺药物。疱疹破溃时涂1%甲紫,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有报道用麻疹减毒活疫苗0.3~lml皮下注射1次,48小时内疱疹全部结痴,不再出现新疹,疗效明显。皮疹处用治疗仪照射有止痒、防止继发感染、加速疱疹干涸及结痂脱落的效果。2.降低体温 患儿多仅有中、低度发热,不必用降温药物,可控制室温、多饮水、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止。同时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做好口腔护理。3.病情观察水痘临床过程一般顺利,偶可发生播散性水痘、并发肺炎及脑炎,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及护理。4.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激素类软膏) 因可使病毒在体内增殖和扩散,使病情恶化。应用激素治疗其他疾病的患儿一旦接触了水痘病人,应立即肌注较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0.lml/kg,以期减轻病情。如已发生水痘,应争取在短期内递减,逐渐停药。5.预防感染的传播 采取呼吸道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托幼机构直采用紫外线消毒。避免与易感儿接触。对高危人群的接触者可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注。近年来国外试用水痘-带状疮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来免疫易感者。6.家庭护理 一般无并发症者可在家治疗护理。护士应上门做好隔离消毒、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以及病情观察的指导,并提醒家属,病程中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小儿水痘的护理小儿水痘的护理,首先是加强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及粘膜的清洁,严禁孩子用手搔抓。皮疹瘙痒厉害时,可涂炉甘石洗剂。如果疱疹已被抓破出现糜烂,可用1%-2%的龙胆紫液涂擦,如无感染一般不需涂药,可让其自行愈合,其次要给孩子常洗脸、清洁口腔、勤换内衣裤和尿布,勤修指甲,勤晒被褥。孩子在发热和出疹期间,要多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吃容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品。水痘在立春后好发,传染性很强,病孩的口腔分泌物、血液及皮疹内的水痘病毒,可以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呼管制飞沫直接传染给别人,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具、玩具、衣服、尿布等间接传染。所以水痘病儿从开始发病到全部痘疹脱痂为止,都要予以隔离,不与其他孩子接触。当然病孩也不应该到托儿所去了。 [护理] :(1)避免小孩因痕痒难耐而抓破水泡,引致发炎,同时细菌亦会蔓延至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2)若婴儿染上水痘,可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响视力。(3)水痘的症状之一,是温和的发烧。水痘扩散期间开始发烧,水痘消失时便退烧。发烧期间,不要服用阿斯匹灵来退烧,因为这样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容易引起一种脑炎,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4)用温水(不是热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小儿水痘的护理,首先是加强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及粘膜的清洁,严禁孩子用手搔抓。皮疹瘙痒厉害时,可涂炉甘石洗剂。如果疱疹已被抓破出现糜烂,可用1%-2%的龙胆紫液涂擦,如无感染一般不需涂药,可让其自行愈合,其次要给孩子常洗脸、清洁口腔、勤换内衣裤和尿布,勤修指甲,勤晒被褥。孩子在发热和出疹期间,要多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吃容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品[治法]:疏风,清热利湿,凉血金银花10 薄菏6 桔梗9 滑石12 牛蒡子8 生地12 蒲公英10丹皮8 赤芍9 川连4 芦根12 薏苡仁12 夏枯草12 甘草4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