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述

时间: 2023-11-02 17:21:0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寒冷地区、高原地区、农村患病率高。其原发病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最常见。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肺、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主要是: 肺原发性疾病的症状,肺气肿和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及肺性脑病等。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诊断。治疗以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合理氧疗为主,必要时可应用利尿、扩血管药或慎用小量强心剂。

什么是肺心病?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好?

肺心病的全称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它的症状表现依据原发病的发展与加重,最后发展成肺心病,可能分以下五个阶段:
1、咳嗽、咳痰、气喘:肺心病的原发疾病大多是慢性肺部疾病,早期这些疾病可能仅仅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单纯性支气管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这些疾病的突出临床症状是咳嗽、排痰、气喘。
2、咳嗽、咳痰伴气喘反复发作:急性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反复发作,就发展成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
3、活动后气喘:又称劳力性气喘。慢性肺部疾病反复发作,一旦临床出现活动后气喘,通常提示疾病进一步发展有不同程度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此时平静状态下呼吸功能正常,活动后由于气道阻力增加、肺气肿导致肺内残气量增加、有效肺泡通气减少,活动状态下呼吸功能不全,气不够用,临床出现气喘、呼吸急促,并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常态。依据肺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严重呼吸功能不全,会导致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
4、活动后气喘加重伴口唇紫绀、心悸:慢性呼吸功能不全进一步发展,引起不同程度缺氧,患者会出现唇紫绀;慢性缺氧持续,会引起肺动脉高压,并逐渐波及心脏,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疾病一旦发展至这个阶段,患者会出现活动后气喘加重伴心悸。这些临床症状与体征出现,通常提示疾病已经发展成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能。
5、颈静脉怒张伴下肢浮肿:肺心病形成并进一步发展,到失代偿期就会出现体循环瘀血的临床症状,如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同时还会有不同程度肝脏瘀血性肿大、胃肠道功能不全,严重者会出现胸水、腹水等这些都是肺心病终末期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资料显示,60%肺心病患者可能合并冠心病。肺心病有体循环瘀血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托拉塞米片、呋塞米片等利尿剂治疗。
得了肺心病怎么治疗好?
复方甘草细辛汤是将传统中医学与现代生物免疫学有机结合,在探明肺心病病因的基础上,采用独家多年传承经典中药验方,以中医固本、免疫调节、活肺健脾等辨证方法多管齐下,调节正气亏虚、机体内环境失衡和免疫调节功能失常,促使脾、肾功能恢复,提高肺活性,进而达到消炎、止咳、化痰、停喘、提高免疫功能等,实现控制症状,减轻痛苦,康复疾病目标。

试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的联系

本病为长期慢性经过,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体检有明显肺气肿体征,由于胸膜腔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弱,呼吸音减低,呼气延长,肺底听到哮鸣音及湿音,心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肝浊音界下降,肝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反流阳性,水肿和腹腔积液等,常见下肢水肿,午后明显,次晨消失。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提示有右心室肥大。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缘明显地下移,应与右心衰竭的肝淤血征相鉴别。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或有心力衰竭。(1)呼吸衰竭 常见诱因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多为通气障碍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同时存在。低氧血症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头痛、乏力及腹胀等。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出现明显发绀。缺氧严重者出现躁动不安、昏迷或抽搐,此时忌用镇静或催眠药,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发生肺性脑病。高碳酸血症表现为皮肤温湿多汗、浅表静脉扩张、洪脉、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甚至眼球突出、两手扑翼样震颤、头昏、头痛、嗜睡及昏迷。这是因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结果。当严重呼吸衰竭伴有精神神经障碍,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称为肺性脑病。(2)心力衰竭 肺心病在功能代偿期只有肺动脉高压及右室肥厚等征象,而无心力衰竭表现。失代偿期出现右心衰竭、心慌、气短、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甚至全身水肿及腹腔积液,少数患者还可伴有左心衰竭,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