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肾阴亏损虚火内生型流行性出血热

时间: 2023-11-02 20:24:17

症状:极度衰竭,精神萎靡,嗜睡腰酸,小便涩少,口干咽燥,心烦失眠,舌红苔干,脉细数。

治则治法:滋肾生津,滋阴降火。

中成药:①知柏地黄浓缩丸,口服,1次8粒,1日3次;②大补阴丸,口服,1次1丸,1日2次。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0g,黄柏10g,熟地黄10g,山药20g,茯苓15g,牡丹皮10g,泽泻10g,山茱萸10g,麦冬10g,白茅根15g。加减:血尿,加赤芍15g,白茅根30g以凉血止血。

求舌头所相对应人体部位的疾病的分析

舌诊主要有望舌质,望舌苔二部分,舌质反映五脏精气的盛衰,舌苔反映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望舌诊主要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

望舌苔主要包括舌苔的性质和舌苔的颜色。

以上舌象的状况反映患者正气盛衰,病邪深浅,病邪性质,病情进退,可以作为判断症状的转归,预后,以便作为指导处方用药的参考根据。

2.1.3.1.望舌质
1) 望舌神

望舌神主要判断有神舌或无神舌。

a. 有神舌

无论什么舌色,都是“活色”,而无神舌,不管舌色怎样,都为“死舌”。

舌象:舌质鲜活,红润,有光泽,活动灵敏自如。

辩证:有神舌证明五脏正常,正气未损,精气充盈,气血荣润。

b. 无神舌

舌象:舌质晦暗,干涸,呆板而一无生气,运动呆滞。

症状:无神舌,正气大伤,五脏功能衰竭,胃气耗竭,病势危重。

2) 望舌色

望舌色时望舌质的颜色,除淡红色舌是正常的无病舌色,其余淡白、红、绛、紫、青都是病色。

a. 淡红舌

舌象:舌色淡红,红润鲜活。

症状:脏腑机能正常,或患病轻浅,包括温症,实症,热症,虚症均系轻浅。

b. 淡白舌

舌象:舌色淡白,重者苍白无血色。

症状:淡白舌为虚寒,气血不足,为气血两虚之象。现代医学病症的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
淡白瘦薄舌

舌象:舌色淡白,舌体瘦薄,舌苔薄白。

症状:气血两虚,脏腑失养,疲困乏力,心悸自汗,头晕目眩。

治疗:补益气血,康泰脾阳、肾阳宝。
淡白肥嫩齿痕舌

舌象:舌色淡白,舌体胖嫩,舌缘有齿痕,舌上白腻水滑。

症状:脾肾阳虚,畏寒怕冷,腹泻腹胀,口汽清水。

治疗:健脾利湿,补肾阳。
淡白舌,白腻苔

舌象:舌色淡白,苔白干裂,中间有两条厚腻苔。

症状:阳气亏损,湿阻中焦,津液不能上承。

治疗:康泰脾阳或十全,肺阴。
淡白夹红舌

舌象:舌色底色淡白,舌象尖部红,苔为黄腻薄苔,润泽。

症状:脾虚湿滞化热。

治疗:健脾益气,清热利湿,康泰脾阳或辩证后兼有脾阴辅肺阳或肺阴。
淡白光莹舌

舌象:舌色淡白,一无生气,舌苔尽剥,似剥皮的鸡肉。

症状:阳气已尽,气血亏耗,危重病症。

治疗:温补阳气,补益气血,辩证后康泰脾阳、肾阳或辅十全。

c. 红舌

舌色比正常舌红,舌体愈红,热邪愈重。
舌缘尖红

舌象:舌色基本色为淡红,舌边缘尖部赤红,苔白左边较厚(从大夫的位置论)。

症状:温病袭表,邪气在表,伴有恶风寒、发热头痛、咽喉痛、咳嗽、脉浮数。

治疗:辛凉解表,康泰肺阴、肾阴宝。
舌红黄厚干苔

舌象:舌色赤红,黄厚干裂苔,少津液。

症状:邪热炽盛,此舌象在外感病和内伤皆有,要从辩证分析,不论外感或内伤都为邪气炽盛,正邪相争,脏腑出现阳热征象,临床多见发热、汗出、面红目赤、心烦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脉数有力。

治疗:清热生津,如外感阳明病,当以康泰肺阴、康泰肾阴、康泰阳明调理之,如内伤心肝肺当以康泰肝阳或辩证辅肝阴、心阴、清胃、阳明、肾阴调理之。
舌红焦黄,灰黑苔

舌象:舌红焦黄灰黑苔,舌质苍老,干燥裂纹。

症状:胃肠热壅,气血瘀滞,三焦实热,燥屎内结,神昏谵语。

高热不退,烦燥汗出,脉沉实有力,此一舌象为上一舌象发展加重而来的。

治疗:康泰阳明、康泰肾阴、康泰肺阴调理之,急下存阴,清热养津。
舌红黄腻苔

舌象:舌质色红,苔黄腻。

症状:由热邪炽盛炼液成痰,凡属痰热症,经常现此舌象,如痰火所致的中风、眩晕、咳喘以及肝胆、脾胃、大肠、膀胱等脏腑的湿热症(炎症)。

治疗:清热化痰,清热利湿,因根据病情辩证,施以康泰肺阴、阳明或肾阴、肝阳、肝阴调理之,并酌虚实之情,适当康泰肾阳或康泰脾阳。
舌红无苔

舌象:舌质色红,舌体瘦削,无苔。

症状:此为虚热阴虚舌象,在外感温病中多为热邪初退,津液大伤,内伤症为心、肝、脾、胃、肺、肾阴虚热之症。

治疗:养阴清热,外感病应康泰肺阴、肾阴,阴虚内伤症为辩证分别对阴虚之脏腑调理,如肝阴、心阴等等。

d. 绛舌

舌质深红,主病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病为热邪入营分,内份病为阴虚火旺。
红绛光莹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面无苔光亮如镜面。

症状:胃阴亡失,如外感热灼耗伤或慢性内伤病,此舌象为危重病象。

治疗:滋补胃阴,康泰胃阴。
红绛晦暗枯瘦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体枯瘦,干瘪,舌面无苔少津,舌体颤动。

症状:这种舌象系从红绛少苔发展而来,如见此舌象无论外感内伤,标志着肝肾之阴枯竭,属危重疾象,舌象为危重舌象。

治疗:滋阴熄风,辩证滋阴相关脏腑经脉。

e. 青紫舌

青舌,紫舌与前述各类舌象不同,它主要反映性质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症—寒症与热症。

寒症为青紫舌以青为主,兼有紫色,舌苔多湿润。

热症为绛紫、深紫,是从红绛舌发展而来,舌面多为干燥。
淡白青紫舌

舌象:舌质淡白基础上略见青紫,也见舌淡有瘀点斑,舌上润泽。症状:寒凝血瘀,舌象由淡白舌发展而来,血遇寒则凝,血液运行淤滞,现此舌象。

治疗:散寒化痹,康泰肾阳、脾阳或辩证辅以十全。
紫绛舌

舌象:全舌紫绛,实热证多为黄、灰、黑干燥苔,虚热证则苔少或无苔。

症状:血分热毒深重,是从红绛舌发展而来,是外感湿病发展到最严重阶段,临床常有神昏、谵语、动血、动风(惊厥抽搐)。

治疗:凉血散血(散血:滋阴活血),辩证对动血,动风脏腑滋阴活血。

3) 望舌形

舌形常见有苍老舌、娇嫩舌、胖大舌、肿胀舌、瘦薄舌、裂纹舌、齿痕舌等。它们也是内在脏腑气血发生寒热,虚实病理变化的反应,与望舌神、舌色一样,它们都是各自角度了解全身整体症状的方法,但更应注重舌色、舌苔的变化,这里对舌形简略介绍之。

a. 苍老舌

舌象:舌质苍老,纹理粗糙,舌色深暗,舌上起刺或裂纹。

症状:苍老舌无论舌苔是什么颜色,病属实证,热证,亦会出现芒刺,纹理不细腻,主病邪气亢盛。

治疗:祛邪扶正。

b. 娇嫩舌

舌象: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

症状:舌色不论是什么颜色,娇嫩舌多主虚证,临床表现为一系列虚弱,衰退,不足的症候,舌质在娇嫩的基础上可见色红和娇艳。

治疗:补益阳气,滋阴降火,康泰脾肾阳、康泰肺阴、康泰肾阴、康泰肝阴、康泰心阴,视辩证相关而治。

c. 胖大舌

舌象:舌色淡白,舌体胖嫩,舌上多津水滑。

症状: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治疗: 补益脾肾阳虚,化气利湿,康泰脾肾阳、康泰肺阴、康泰肝阳。

d. 肿胀舌

舌体肿胀,与胖大舌不同,它多由邪热炽盛和中毒所致。
鲜红肿胀舌

舌象:舌肿胀、灼热、疼痛,舌色红绛鲜艳。

症状:有此舌象多为心脾积热,气血上扰,如神志不清,热入心里,心火上炎,气滞血壅,多为湿热蕴毒上泛。

治疗:倾泻心脾积热,清热利湿,解毒。
青紫肿胀舌

舌象:舌紫而肿或发黯发青,口唇肿大青紫。

症状:这种舌多见于中毒,酒精、食物、药物中毒。

治疗:解毒、化瘀。

e. 瘦薄舌

舌体瘦小而薄,瘦薄舌主病气血两虚,阴血不足。
淡白瘦薄舌

舌象:舌形瘦薄,舌色淡白。

症状:舌体无气血濡养,属气血亏耗,主要见严重的贫血,长期的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

治疗:补益气血,康泰脾肾、康泰肺阴、康泰肝阴。
红绛瘦薄舌

舌象:舌色红绛,舌形瘦薄。

症状:此种舌象多为外感热病的后期,热伤营阴或内伤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医为阴虚火旺的疾病,如结核病、癌症、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心肾疾患。

治疗:滋阴降火。

f. 裂纹舌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 裂沟,多少不等,统称裂纹舌,多属气血阴液亏损,主要见于心火,胃火炽盛可见此舌象。
红绛少苔裂纹舌

舌象:舌色红绛,舌有裂纹。

症状:常见于外感热病后期热盛伤阴,内伤病杂病阴虚火旺。

治疗:滋阴降火润燥,辩证根据相关脏腑施以康泰肺阴、康泰肾阴、康泰肝阴、康泰阳明、康泰肝阳等。
淡白裂纹舌

舌象:舌色淡白,舌有裂纹,有些舌象胖嫩淡白兼有裂纹。

症状:前者由于气血不足,气血亏虚失于濡养,后者则为脾胃气虚,脾虚湿寝。

治疗:养血润燥,康泰肾阴、肝阴,健脾利湿,康泰脾阳。

g. 齿痕舌

舌象:舌体的边缘有牙齿的痕迹,舌多胖大,也有正常舌和瘦薄者。

症状:此舌象多见于水肿、贫血,脾虚水湿内停,慢性心肾疾患者。

治疗:健脾利湿,补益气血,康泰脾阳、康泰肺阴、康泰肝阳或酌情补益气血,康泰脾阳、康泰肾阳。

2.1.3.2.望舌苔
1) 望苔质

苔质主要指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偏色、剥落、滑长、有根无根等。

a. 厚薄

舌象:舌苔的厚薄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凡舌苔不能遮底的称“薄苔”,而舌苔遮掩不能见底的为“厚苔”。

以舌苔的厚薄来判断病邪的轻重,是“厚薄”的临诊定义标准,凡舌苔薄的,病情多轻,予后较好;反之,凡舌苔厚的,病情多重。另外,舌苔的厚薄变化,也可反应病势的进退。一般,舌苔由薄变厚,说明邪气渐盛,为病进,舌苔由厚变薄,说明正气胜邪,为病退。

治疗:解表、清里。根据舌苔厚薄判断自己过去的诊断治疗是否切合病症,切合者由厚变薄,不切者,由薄变厚。

b. 润滑燥糙

舌象:舌面润泽,不干不湿为“润舌”。舌面水液过多,伸舌欲滴,流口水,为滑苔。舌面无津,燥干无液,为“燥苔”,舌面粗糙,干裂如砂,为“糙苔”。

症状:润苔说明无大病,病为轻证,滑苔为寒湿重证。三焦阳气衰微,脾肾阳虚,水湿痰饮内停。

燥苔为二种原因,其一,感受温燥邪气,高热,大汗,吐泻,致出燥苔。其二,痰饮水湿阻遏蒸化津液,故见燥苔,糙苔由燥苔发展而来,成为热盛伤津。

治疗:白滑苔,外感应辛温解表,畏寒者,康泰肾阳,脾阳,阳虚火热者补康泰肺阴、康泰肾阴。内伤病脾肾阳虚应温补渗湿,康泰脾阳、康泰肺阴,黄滑苔,宜健脾渗湿,燥苔,糙苔则用清热生津。

c. 剥落

舌象:舌苔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称为“剥苔”或“花剥苔”。

症状:久病,重病导致胃气,胃阴不足,或气血两虚,不能上承续生新苔,舌苔就出现剥落,其中犹以阴虚舌红苔剥最为常见。

治疗:滋补胃阴,补益气血,康泰胃阴辅以康泰脾阳、康泰肾阳。

d. 有根,无根

舌象:临诊观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为“有根苔”,若舌苔不着实,似浮涂于舌上,刮之即去,为“无根舌”。

症状:临诊观舌之有根或无根苔,有重要的临诊意义,有根之苔,无论厚薄,均为正气未衰,而无根苔则不论厚薄都为正气衰竭,多见脾胃肾的气阴大伤,必为虚证。

2) 望苔色

望苔色在中医临诊中占有较重的位置,主病的苔色有白、黄、灰、黑四色,在病程发展中,还有兼色,如黄白苔、灰黑苔,白苔者,病在表;黄苔者,病在里;灰黑苔,病在肾;苔色由白而黄,由黄而黑者,病日进;苔色由黑而黄,由黄而白者,病退;看舌苔颜色,用于辨别病邪的轻重、表里、进退。

a. 白苔

白苔在一般临诊中,表示病情不太严重,予后尚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白苔也见于热症,如:一些急烈性传染病,内脏的化脓性感染,另外,邪热入里迅速,都有白苔、白糙苔、白粉苔出现,在临诊中,除对白苔的主表主寒之外,也要注意特殊情况下的热症感染病情。
薄白苔

舌象:舌质如常或略淡,苔白色,薄白而润,舌之本色可略见或不见,外感中风或伤寒证者,舌质略干。

症状:外感表证或内伤杂证,但病情尚浅。

治疗:解表,对证施治,康泰肺阴、康泰十全或对证辩证施治。
白厚苔

舌象:苔白,不见舌质之底。

症状:风寒邪盛,寒邪有化火入里的趋势,如为内伤杂证说明寒湿,痰食邪气正盛,如舌质色红或较红,表示正气尚盛,正邪相争正需医助。

治疗:辛温散寒,温里利湿,表证为康泰十全、康泰肺阴,内伤杂证为对证辩证施治,相关康泰调理。
白腻苔

舌象:苔色白,苔质细腻颗粒密致,粘生舌面,刮之不退,白腻苔易出黄泛。

症状:湿邪即可出于外感,又可由于内生,为湿邪内停阳气被遏之象。

治疗:健脾利湿,辩证虚实,以康泰脾阳或康泰脾阴调治。
白腻干苔

舌象:与白腻苔相同,但舌苔较干燥。

症状:湿邪痰饮可阻遏津液的传呈输布,上下达口舌。“生湿不生津” ,故现白腻干苔。

治疗:化湿生津,康泰脾阳、康泰肺阴或对证调理脾阳。
白如积粉苔

舌象:舌上满布白苔,厚腻如白粉积聚,舌质略红

症状:外感温湿病,热毒内盛,夹有湿邪所致。

治疗:清瘟泄热。
雪花苔

舌象:舌苔白如雪花,积于舌面,舌质淡白。

症状:脾阳衰弱,寒湿凝滞中焦,属危重病象。

治疗:温暖脾阳。

b. 黄苔

黄苔乃外邪入里化热,主里证,热证,黄苔多与红降舌同现。

黄苔虽主里证,热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表证,虚寒证,风热,暑邪在表,也能出现薄黄苔,由阳虚寒湿,痰饮等停滞,郁久化热也可见到黄滑苔。

另外,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色中配黄,脾胃多为现代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肝炎、胆囊炎等,在苔上为黄。
薄黄苔

舌象:舌苔在淡白之上兼有浅黄色。

症状: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未甚。

治疗:表证当解表,表证已清,方宜清里。表证当以康泰肺阴、康泰肾阴或见证康泰肺阴、康泰十全,清里则见证辩证施治。
黄厚苔

舌象:舌苔黄而干涩,颗粒粗而疏松,满舌厚积,舌质红绛。

症状:实热津伤,此舌象为里热亢盛,热盛伤津之象。

治疗:清热生津,苦寒攻下,辩证施治分别酌情,康泰阳明、康泰肺阴、康泰肝阳、康泰肝阴、康泰心阴、康泰肾阴。
焦黄苔

舌象:苔色黄灰黑相兼,苔质如烧焦烤糊的锅巴,舌质色红。

症状:肠胃热结(阳明腑实证),邪热太盛,胃肠津伤,热邪与肠中粘尿互结成团,大便秘结,人体好像个密闭之大烤炉,舌苔之焦黄色。

治疗:苦寒直析,急下存阴,康泰阳明急下,酌情辅以康泰肺阴、康泰肾阴等急下。
黄腻苔

舌象: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

症状: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故黄腻苔主湿热交结,痰热交结,食滞化湿等证。

治疗:清热化湿祛痰,酌情辩证施治,分别康泰阳明、康泰脾阳、康泰肝阳、康泰肝阴、康泰肺阴等。
淡黄滑苔

舌象:舌苔淡黄,舌质淡白胖嫩,有裂纹。

症状:脾肾阳虚,湿郁化热。

治疗:温阳化饮,兼以清热,康泰脾阳、康泰肝阴等。

c. 灰黑苔

舌象呈灰黑是病重之象,为里证,无表证,黑苔是热极或寒盛之象。如舌苔黑而且水滑,是阳虚寒盛,它是从淡白水滑舌苔发展过来的,由红绛干黄苔演变而来的灰黑苔并干燥糙裂,此象是热极之证。
腻灰黑苔

舌象:舌苔温滑,舌质淡白胖嫩,舌缘尖为白腻苔,舌中根部渐显灰黑苔。

症状:脾肾阳虚,寒湿水饮内停。

治疗:温中散寒,康泰脾阳、康泰肾阳。
焦黑干燥苔

舌象:苔质焦黑,舌质色红,边缘光剥。

症状:热极津伤,苔黑燥裂,舌质红绛,芒刺满布,为热极之象。

治疗:清热生津,苦寒攻下,辩证酌情施治,康泰肺阴、康泰阳明、康泰肾阴,黑苔只要舌是有神舌,就不是危重之象,只是寒盛或热极之象。

女生尿血尿痛尿频 怎么回事怎样治疗?高悬赏再追加300分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血尿”的问题。
尿液中红细胞增多或肉眼见到红色尿,称为血尿。肉眼能看到尿呈红色或洗肉水样色,称为肉眼血尿;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看到微量的红细胞,称为显微镜血尿或微血尿。
中医学上对血尿而伴疼痛感觉者称“血淋”,无疼痛感觉者,称尿血。产生血尿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如肾结核、肾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尿路肿瘤等。
1)相关疾病
1. 血尿同时伴有较长期的尿频、尿急、尿痛者,以肾结核的可能性较大。
2. 如血尿伴眼睑、面部或全身浮肿,血压增高及发热等症状,可能是急性肾炎。
3. 如血尿伴剧烈的尿频、尿急、尿痛者,大多为急性膀胱炎。
4. 血尿伴腰痛症状者,有时发生剧烈的阵发性腰痛--肾绞痛者,可能为肾或输尿管结石。
5. 年龄在40岁以上,无明显症状和疼痛的血尿,可能有泌尿系统肿瘤。
6. 血尿、腰痛与体位及日常活动有明显关系者,如症状在卧床休息后好转,体力活动增加后加重,则肾下垂的可能性较大。
……
5)治疗注意
1. 血尿病人,特别有肉眼血尿的病人,应该绝对卧床休息。如系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的血尿伴肾绞痛者,可在原地做蹦跳动作,通过上下震动,可促使结石排出,疼痛和血尿也随之减轻。
2. 血尿病人必须大量饮水或吃西瓜等,以增加尿量,防止形成血块,阻塞尿道。
3. 如果确定是肾脏、膀胱、尿道出血,在腰部、下腹部、会阴部放置冰袋或敷冷水毛巾,有利于止血,减轻、减缓出血。
4. 血尿病人忌吃一切辛辣刺激性食品,如白糖、韭菜、芥末、辣椒等。少吃烤脍肥腻食品、海腥发物和温热性食物。注意吃一些有凉血、止血作用的食品,如马兰头、荠菜、鲜藕、荸荠、冬瓜、西瓜、蚕豆、柿饼、莲子、绿豆、赤豆等。苹果、梨、橘子等含维生素C和P较多的果品亦可多吃。
6)食疗药膳
1. 取山荠菜花100--200克。煮熟饮服,日服2次,对一般血尿和乳糜血尿均有效。
2. 用莲子50克,藕汁1/2杯。莲子煮熟后,用藕汁冲服。日服2次,对血尿有效。
7)验方、偏方
1. 取鲜苋菜根30克,车前草25克。水煎服,每日2--3次,连服数日,对尿路感染血尿有效。
2. 用芭蕉根、旱莲草各25--50克。水煎服,每日3次,连服3日,尿血可好转。
8)预防措施
1. 平时养成多饮水习惯。
2. 少抽烟或不抽烟。
3. 少吃刺激性食物,忌服:腥辣水产品,(虾蟹)辣椒、蒜、生葱、香菜、狗肉、马肉、驴肉等。
4. 积极治疗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等疾病。
5. 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不能经常使膀胱高度充盈,感觉有尿意,即要去排尿,以减少尿液在膀胱存留时间过长。
6.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
……
10)爱心提示
1. 血尿是泌尿系统许多种病的一种共同表现。为不致贻误病情诊治,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原因,对症治疗,不可忽视、大意,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2. 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云实有什么功效?云实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有很多种类型,比如有比较常见的植物药,还有一些动物药以及矿物药等等,但是植物药其实是有很多种类型的,除了说按照我们比较常见的植物分类之外,还可以按照功效作用进行分类,而云实主要就有行气之功。那么,一般云实都有哪些功效呢?
1、别名异名
员实、天豆(《吴普本草》),云英(《名医别录》),草云母(《唐本草》),臭草、马豆、羊石f草(《本草图经》),杉刺(、《本草纲目》),老虎刺尖(《滇南本草》)。
2、药理作用
1、止咳祛痰与平喘,小鼠腹腔注射其水煎液2克/公斤能明显延长咳嗽潜伏期,诸暨产后效果很差(二氧化硫引咳法)。小鼠口服其水煎液60克/公斤或腹腔注射2克/公斤能显著增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诸暨产者不论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无效。豚鼠口服水煎剂60克/公斤无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2、抑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同属植物大托叶云实Caesalpiniabouducella的酒精提取物对麻醉狗有降压作用,水提取物在同剂量时则无影响,前者对在位蛙心有抑制作用并减少收缩幅度,后者作用相似但较弱。二者对化脓性球菌,大肠杆菌,某些痢疾杆菌有抗菌作用。
3、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
2、《雷公炮炙论》:“凡使云实,采得后粗捣,相对拌浑颗橡实,蒸一日后出用。”
4、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大肠二经。
5、功效主治
1、有行气止痛之功。可用于痢疾,腹痛。
2、如《神农本草经》曰:“去邪恶结气,除寒热。”故具有截疟之效。如《本草图经》曰:“治疟药中多用之。”
3、止消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肾阴亏损则虚火内生,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阴虚阳盛,肾之开合失司固摄失权,则水谷精微直趋下泄故尿多味甜,或混浊如脂膏。云实味辛能润,如《名医别录》曰:“主消渴。”三消之证,下消多用。
4、鉴别应用,木香与云实,皆有行气止痛功效。喜行胃肠结气。主治脘腹胀满,泻痢腹痛。但木香兼有健脾消食之功。而云实具有截疟,止消渴之长。
6、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或入丸剂。
7、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燥热重者慎用。
【配伍应用】
1、配本香,木香辛苦性温,香气浓郁,入脾、胃、大肠经。善行肠胃结气而消胀止痛,兼有健脾消食之效。云实味辛性温、辛散行气,温可通,具有行气止痛之功,长于清热除湿。二药伍用,共奏行气止痛之效,适用于肠胃结气,气滞腹痛等。
2、配沙参,沙参甘寒、入肺、胃二经,以养阴清热为功。入肺则清肺热,养肺阴,润肺燥,益肺气,入胃则养胃阴。生胃津,适用于热病伤阴,胃燥咽干口渴等。云实,《名医别录》:“主消渴。”味辛能润,故可用治消渴之证。二药相伍,相使相助,生津止渴力量倍增。
3、配青蒿,青蒿苦寒芳香,入肝、胆二经。苦寒清热,芳香而透散,长于清泄肝胆和血分之热,可使阴分伏热外透而出,使邪热由阴分透出阳分;云实味辛可散,有驱散疟邪之效。如《本经》曰:“除寒热。”二药伍用,治疟疾寒热最为适宜。
8、方剂制剂
1、治蜃下不止方(《补缺肘后方》):乌头、女萎、云实,密丸如桐子,水服五丸,一日三服。
2、治痢疾方(《贵州草药》):阎王刺种子三钱炒焦,红糖五钱。水煎服。
9、中药解酒方剂
(1)竹茹
性甘微寒,有清热化痰止呕作用。竹茹10~15克水煎饮服,可治饮酒后头痛、呕吐等症。
(2)高良姜
性味辛热,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之功。高良姜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
(3)苦参
性味苦燥湿,有祛风杀虫、利尿作用。苦参10~12克煎汤饮服,有益醒酒。
(4)葛花
为葛藤的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葛花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等症。
(5)五味子
性味酸、甘、温,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五味子10~12克水煎饮服可解酒。
(6)肉豆蔻
味辛温,有收敛止泻,温中行气、消食之功。取肉豆蔻10~12克煎水饮服,可治醉酒后脘腹饱胀,呕吐等症。
(7)乌梅
性味酸、涩、平,有敛肺、涩肠、生津之功效。取乌梅30克水煎服,可解醉酒后烦渴。
(8)桑葚
性味甘微寒,具有滋阴补血、润肠作用。解酒时可取鲜桑葚150克捣汁饮用。
(9)白豆蔻
性味辛温,具有化湿健胃,温中止呕,行气宽满的功效。取白豆蔻10~12克水煎饮服,可除醉酒引起的呕吐。
(10)白茅根
性味甘寒,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作用。取白茅根15~30克水煎服,可解酒毒。
酒本身也是一味中药,饮之能助气血运行,但饮酒过量,正气发散太过就易生病。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过量饮酒对人体的危害,这是人尽皆知的常识。另外,酒后易误事,如果发生意外,就得不偿失了。虽然这些药物效能解酒,但酒这一物,还是少喝为妙。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