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以心悸咳喘、尿少浮肿、痰多质稀或泡沫样痰为主症,舌淡暗,苔白滑,脉弦滑。
治则治法:温肺化痰。
中成药:①复方蛤青片,口服,1次3片,1日3次;②咳喘胶囊,口服,1次2~4粒,1日2次。
方药: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麻黄5g,法半夏9g,赤芍12g,干姜10g,桂枝10g,五味子10g,细辛3g,葶苈子(包煎)15g。加减:动则气短咳甚,加党参12g,山药15g,黄芪30g以补肺益气;畏寒肢冷,加附子(先煎)10g以温阳散寒;痰湿偏重,咳吐痰涎,加桑白皮12g,杏仁9g以宣肺化痰止咳。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慢性支气管炎 4.1病因和发病机制4.2病理变化4.3临床病理联系 5肺气肿 5.1病因和发病机制5.2类型及其病变特点5.3病理变化5.4临床病理联系 6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 6.1典型症状6.2体征6.3诊断6.4临床分级6.5临床分期 7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方案 7.1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治疗的方案7.2支气管舒张剂 7.2.1沙丁胺醇7.2.2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气雾剂7.2.3氨茶堿 7.3糖皮质激素7.4祛痰药7.5抗菌药物7.6住院标准 8参考资料附:1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关药物2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成药 1拼音 màn xìng zǔ sāi xìng fèi bìng
2英文参考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P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1],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可以预防和治疗[1]。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1]。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为慢阻肺[1]。
慢阻肺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1]。
4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40岁以上男性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为特征,且症状每年持续约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病情进展,常常并发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慢性病。
图1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粘膜纤毛上皮出现较多杯状细胞,部分呈磷状上皮化生
图2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较多杯状细胞,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内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呈粘液化
5肺气肿 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是指呼吸细支气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而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在成人尸检例中,约50%可发现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其中约6.5%的患得因此病死亡。
1.阻塞性 通气障碍慢性细支气管炎时,由于小气道的狭窄、阻塞或塌陷,导致了阻塞性通气障碍,使肺泡内残气量增多,而且,细支气管周围的炎症,使肺泡壁破坏、弹性减弱,更影响到肺的排气能力,末梢肺组织则因残气量不断增多而发生扩张,肺泡孔扩大,肺泡间隔也断裂,扩张的肺泡互相融合形成气肿囊腔。
此外,细支气闭塞时,吸入的空气可经存在于细支气管和肺泡之间的Lambert孔进入闭塞远端的肺泡内(即肺泡侧流通气),而呼气时,Lambert孔闭合,空气不能排出,也是导致肺泡内储气量增多、肺泡内压增高的因素。
2.弹性蛋白酶增多、活性增高与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内源性蛋白酶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的弹性蛋白酶。此酶能降解肺组织中的弹性硬蛋白、结缔组织基质中的胶原和蛋白多糖,破坏肺泡壁结构。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感染、尤其是吸烟者,肺组织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较多,可释放多量弹性蛋白酶。同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还可生成大量氧自由基,能氧化α1抗胰蛋白酶活性中心的蛋氨酸使之失活。α1抗胰蛋白酶乃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物,失活后则增强了弹性蛋白酶的损伤作用。
α1抗胰蛋白酶由肝细胞产生,是一种分子量为45000~56000的糖蛋白,它能抑制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胶原酶等多种水解酶的活性。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是引起原发性肺气肿的原因,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的家族,肺气肿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15倍,主要是全腺泡型肺气肿。但是,在我国因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的原发性肺气肿非常罕见,并不重要。而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继发性肺气肿)。
1.弥漫性肺气肿
(1)腺泡中央型肺气肿:腺泡中央型肺气肿(centriacinar emphysema)病变累及肺腺泡的中央部分,呼吸细支气管病变最明显,呈囊状扩张(图3)。而肺泡管、肺泡囊变化则不明显。
(2)全腺泡型肺气肿:全腺泡型肺气肿(panacinar emphysema)病变累及肺腺泡的各个部位,从终末呼吸细支气管直至肺泡囊和肺泡均呈弥漫性扩张,遍布于肺小叶内(图4)。如果肺泡间隔破坏较严重,气肿囊腔可融合成直径超过1cm的大囊泡,形成大泡性肺气肿(图5)。
图3 腺泡中央型肺气肿
呼吸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伴行肺动脉(径80μm)管壁增厚,其分支内膜增厚,管腔极度狭窄
图4 全腺泡型肺气肿
末梢呼吸道弥漫性扩张,呈小囊状遍布于肺小叶内(径>200μm)
图5 左肺下叶大泡性肺气肿
在全腺泡型肺气肿基础上,胖有直径超过1cm的大囊泡
(3)腺泡周围型肺气肿:腺泡周围型肺气肿(periacinar emphysema)也称隔旁肺气肿(paraseptal emphysema),病变主要累及肺腺泡远端部位的肺泡囊,而近端部位的呼吸细支气管和肺泡管基本正常。常合并有腺泡中央型和全腺泡型肺气肿。
2.局限性肺气肿
(1)不规则型肺气肿:不规则型肺气肿(irregular emphysema)也称瘢痕旁肺气肿(paracicatricial emphysema),病变主要发生在瘢痕附近的肺组织,肺腺泡不规则受累,确切部位不定,一般是发生在呼吸细支气管远侧端,肺泡囊有时也受累。
(2)肺大泡:肺大泡(bullae of lung)病变特点是局灶性肺泡破坏,小叶间隔也遭破坏,往往形成直径超过2cm的大囊泡,常为单个孤立位于脏层胸膜下。而其余肺结构可正常。
间质性肺气肿(interstitial emphysema)是由于肺泡壁或细支气壁破裂,气体逸入肺间质内,在小叶间隔与肺膜连接处形成串珠状小气泡,呈网状分布于肺膜下。
镜下:肺泡扩张,间隔变窄,肺泡孔扩大,肺泡间隔断裂,扩张的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肺毛细血管床明显减少,肺小动脉内膜呈纤维性增厚。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可见慢性炎症。腺泡中央型肺气肿的气肿囊泡为扩张的呼吸细支气管,在近端囊壁上常可见呼吸上皮(柱状或低柱状上皮)及平滑肌束的残迹。全腺泡型肺气肿的气肿囊泡主要是扩张变圆的肺泡管和肺泡囊,有时还可见到囊泡壁上残留的平滑肌束片断,在较大的气肿囊腔内有时还可见含有小血管的悬梁。
肺气肿的严重后果有①肺源性心脏病及衰竭。②肺大泡破裂后引起自发性气胸,并可导致大面积肺萎陷。③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PaO2<8kPa(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6.67kPa(50mmHg)的病理过程,称为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呼吸衰竭时发生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会引起各系统的代谢功能严重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愈是高级部位敏感性愈高。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可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系统功能障碍,由开始的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而后转入抑制状态。病人表现由烦燥不安、视力和智力的轻度减退,逐渐发展为定向和记忆障碍,精神错乱,嗜睡,惊厥以至意识丧失。迅速发生的CO2潴留也能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病人常出现头痛、头晕、烦燥不安、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以及嗜睡、昏迷、呼吸抑制等“二氧化碳麻醉”症状。由呼吸衰竭造成的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称为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可能是由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酸堿平衡紊乱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血管扩张、脑水肿、灶性出血、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形成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6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
②气短或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1];
③全身性症状,包括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1]。
慢阻肺的分级和稳定期的推荐治疗方案[1]
分级
特征
推荐治疗方案
Ⅰ级(轻度)
FEV1/FVC<70%,FEV1占预计
值百分比≥80%
避免危险因素;接种流感疫苗;按需使
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
Ⅱ级(中度)
FEV1/FVC<70%,50%≤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80%
在上一级治疗基础上,规律应用一种
或多种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康复治疗
Ⅲ级(重度)
FEV1/FVC<70%,30%≤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50%
在上一级治疗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
可吸入糖皮质激素
Ⅳ级(极重度)
FEV1/FVC<70%,FEV1占预计
值百分比<30%,或伴有慢性
呼吸衰竭
在上一级治疗基础上,如有呼吸衰竭,
长期氧疗,可考虑外科治疗
(2)稳定期: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1]。
7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方案
慢阻肺的分级和稳定期的推荐治疗方案[1]
分级
特征
推荐治疗方案
Ⅰ级(轻度)
FEV1/FVC<70%,FEV1占预计
值百分比≥80%
避免危险因素;接种流感疫苗;按需使
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
Ⅱ级(中度)
FEV1/FVC<70%,50%≤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80%
在上一级治疗基础上,规律应用一种
或多种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康复治疗
Ⅲ级(重度)
FEV1/FVC<70%,30%≤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50%
在上一级治疗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
可吸入糖皮质激素
Ⅳ级(极重度)
FEV1/FVC<70%,FEV1占预计
值百分比<30%,或伴有慢性
呼吸衰竭
在上一级治疗基础上,如有呼吸衰竭,
长期氧疗,可考虑外科治疗
主要的支气管舒张剂有:
7.2.1沙丁胺醇 沙丁胺醇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按需使用[1]。沙丁胺醇为短效定量雾化吸入剂,数分钟内开始起效,15~30分钟达到峰值,持续疗效4~5小时[1]。每次剂量100~200μg(每喷100μg),24小时内不超过8~12喷[1]。
沙丁胺醇使用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肌肉震颤、心悸等,过量可致心律失常,24小时内不超过8~12喷[1]。
7.2.2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气雾剂 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气雾剂为抗胆堿药物,可阻断M胆堿受体[1]。
定量吸入时,开始作用时间比沙丁胺醇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慢,但持续时间长,30~90分钟达最大效果[1]。维持6~8小时,剂量为40~80μg(每揿40μg)一日3~4次[1]。
该药副作用小,长期吸入可改善慢阻肺患者健康状况[1]。长期吸入可增加深吸气量(IC),减低呼吸末肺容积(EELV),进而改善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也可减少急性加重频率[1]。对于轻症患者效果可能会更好[1]。
异丙托溴铵对于妊娠早期妇女和患有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应慎用[1]。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7.2.3氨茶堿 茶堿类药物可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广泛用于慢阻肺的治疗[1]。
口服剂量为0.1g,一日3次[1]。
静脉用药一次0.25~0.5g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后缓慢滴注[1]。静脉给药极量:一次0.5g,一日1g[1]。
氨茶堿过量会引起中毒,吸烟、饮酒、服用抗惊厥药、利福平等可缩短茶堿半衰期;老人、持续发热、心力衰竭和肝功能明显障碍者,同时应用西咪替丁、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等)和口服避孕药等都可能使茶堿血药浓度增加[1]。
联合吸入激素和β2激动剂,比各自单用效果好,对于 FEV1<60%预计值的患者,联合给药可以延缓肺功能的下降速率[1]。具体方法:丙酸倍氯米松100~200μg(每揿50μg)吸入,一日3~4次[1]。可与沙丁胺醇联合使用[1]。
慢阻肺患者不推荐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
对加重期患者,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病情缓解和肺功能的恢复,可考虑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mg,一日2次,用5~7天后逐渐减量[1]。
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并发高血糖、骨质疏松、高血压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口服剂量较大或疗程长达2周以上者,易出现反跳现象,建议逐步减少剂量。需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者,泼尼松用量每日少于10mg[1]。
常用药物有氨溴索30mg,一日3次口服,或溴己新8~16mg,一日3次口服[1]。
急性加重期常见病原体以呼吸道病毒、流感嗜血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如考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选择大剂量青霉素(400万单位,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头孢呋辛(2.25g,一日2次)静脉滴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曲松(2.0g,一日1次)静脉滴注,或头孢他啶(1.0~2.0g,一日2~3次),或左氧氟沙星(0.5g,一日1次),或阿米卡星(0.4g,一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5~7天。临床症状改善3天后可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序贯治疗。[1]
①症状显著加剧,如突然出现的静息状况下呼吸困难;
②出现新的体征或原有体征加重(如发绀、外周水肿);
③新近发生的心律失常;
④有严重的伴随疾病;
⑤初始治疗方案失败;
⑥高龄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
⑦诊断不明确;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