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鼠疫是鼠疫的最致命和极少见的类型。通常肺鼠疫是由最初腺鼠疫晚期感染的继发性传播引起的。原发性肺鼠疫是由吸入烟雾状传染性飞沫造成的,并可在没有跳蚤或动物卷入的情况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未经治疗的肺鼠疫具有极高的病死率。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临床以腺鼠疫最多见,而肺鼠疫病死率更高。
1、鼠疫潜伏期症状
鼠疫轻型仅表现为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压痛,无出血现象;重者会休克、继发败血症或肺炎而死亡。一般有呼吸道症状或发热者,就应该接受医疗观察。
腺型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
2、容易感染鼠疫的人群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预防接种使易感性降低,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流行季节与鼠类活动(黄鼠与旱獭能带菌冬眠)和鼠蚤繁殖有关,南方多始于春而终于夏,北方则多起于夏秋而延及冬季。肺鼠疫以冬季为多。
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3、感染鼠疫菌的主要途径
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肺鼠疫病人传播,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腺鼠疫可并发败血症而导致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杆菌可借飞沫或气溶胶以「人-人」的方式传播,造成人鼠疫的大流行。
扩展资料:
鼠疫的预防
1、严格控制传染源
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死亡应火葬或深埋。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以防空气传播。
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2、切断传播途径
消灭跳蚤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3、保护易感者
保护接触者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应用适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都要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或氯霉素。
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目前的疫苗仍不能对腺鼠疫和肺鼠疫产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
-鼠疫
人接触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容易感染鼠疫,因为鼠疫主要依靠飞沫传播。鼠疫潜伏期短,感染者有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道感染特有症状。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一、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
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
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二、 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扩展资料
鼠疫的危害和预防办法
一、鼠疫的危害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二、预防办法
1、减少疫区活动区域
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
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戴口罩,勤洗手。
3、采取防虫措施
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人民网—北京确认接诊2名鼠疫患者 目前已得到妥善救治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就是由野生动物将病体传播到人的,是人畜共患的病。很多野生啮齿类动物,如黄鼠、旱獭带有鼠疫杆菌,经鼠蚤叮咬传播可造成鼠间鼠疫,此时并不威胁人类。当鼠间鼠疫蔓延到家鼠,家鼠大批死亡后,鼠蚤离开死鼠另找宿主。此时人如被叮咬,就会感染鼠疫,这就是有名的鼠—蚤—人传播,是人鼠疫的主要感染途径。另外,肺鼠疫可通过呼吸道排菌,借飞沫以人—人的方式传播鼠疫,这种传播易造成大流行。直接接触患者的痰和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吸入污染了鼠疫菌的尘土,吃未煮熟的病兽肉,也可感染鼠疫,但被病兽咬伤而感染鼠疫的很少见。人感染鼠疫杆菌后平均潜伏3~5天发病,预防接种后感染可9~12天发病。
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有相似的毒血症状及出血现象,但轻重不一,主要是毒素进入血液造成。表现为起病急,发烧达39℃~40℃,伴寒战、畏寒、疲乏、头晕、头痛及全身剧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皮肤、黏膜充血、出血、内脏器官也有出血、坏死,有的可出现咯血、吐血、便血、肝脾肿大、脉搏呼吸加快、血压下降、休克,重者几小时至几天死亡。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