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糖尿病运动疗法

时间: 2023-11-02 22:44:16

早在1300年以前,我国的医学家就注意到进行适度而有节制的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通过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等途径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通过运动,可有效提高肌肉脂蛋白酶活性,促进肌肉更多利用脂肪酸,有益于防止动脉硬化。运动还可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身体,提高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因而对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可以有效减轻体重;而对于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采用药物加运动疗法使病情好转后,可增加体重,增强体质。

另外,运动锻炼能增强体力,振作精神,培养生活情趣,消除焦虑,恢复心理平衡,加强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由于运动使体质增强和精神因素好转,二者相得益彰,对防治糖尿病是十分有利的。

1.运动前的准备

(1)首先作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心肝肾肺功能、眼底、神经系统、周围血管等。

(2)选择合适的运动鞋、棉袜和运动装。

(3)寻找合适的运动伙伴,让他们了解您的病情,了解出现意外要如何处置。

2.运动形式:应是耗氧式(轻度的抗阻力)运动(如行走、慢跑、骑车、上下楼、游泳、打太极拳、广播操、划船、老年迪斯科等),而不是等长式(如举重等)运动。

3.运动时间:应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每周至少保证在3~5次以上,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一般不应超过1小时,最好每天运动20~40分钟。

4.运动强度:可以用心率来确定适当的运动强度。

最大安全运动心率(次/分)=220-年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般要求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安全运动心率的60%~70%左右为宜,计算公式如下:

运动后心率(次/分)=170-年龄

如果情况良好,方可逐渐增加运动量。应以身体能否耐受,有无不良反应,

达到健康锻炼为度。譬如,患者年龄50岁,则运动心率达120次/分时不可再继续

增加运动强度,在此心率下持续运动30分钟即可。

5.合理安排整个运动过程:运动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过程中要遵照运动三部曲来安排。

(1)运动前热身:在正式运动前先做15秒钟的热身,一般在运动前伸伸脚,弯弯腰,慢走,使肌肉先活动起来,心率慢慢快起来,以免受伤。

(2)运动过程:初起运动时间掌握在5~10分钟,后逐渐加量,延长至20~30分钟。身体条件允许,可加至1小时以上。

(3)运动后恢复:运动结束后不要突然停下来,最好要慢慢走一走,压腿弯腰,让心率慢慢地慢下来,放松10分钟,再坐下休息。

9周散步法

按照每分钟60~70步或80~90步的频率,每天散步30~60分钟。

第1周在30分钟内完成2400米路程;第二周在30分钟内完成2800米路程;第三周在30分钟内完成3200米路程;第四周在45分钟内完成4200米路程;第五周在45分钟内完成4600米路程;第六周在45分钟内完成5000米路程;第七周在60分钟内完成6000米路程;第八周在60分钟内完成6400米路程;第九周在60分钟内完成6800米路程。

快速步行法

按照每小时步行5000~7000米的速度,每次锻炼30~60分钟,每日1次。注意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120次/分钟以下。

医疗步行法

在30°斜坡的路上散步100米,以后渐增至在50°斜坡的路上散步2000米,或沿30°~50°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钟,接着在平地上散步15分钟。

短距离慢跑法

跑步速度为每40秒跑100米。跑步距离从50米开始,适应后增加至50米、100米、150米、200米、250米、300米、350米、400米。

每天1次,体质较弱或年龄稍大者可每隔2~3天进行1次。

慢速长跑法

跑步距离从1000米开始。适应后,每周或每2周增加1000米,一般可增至3000~6000米,速度可掌握在6~8分钟跑1000米。

每天1次或隔日1次。适合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进行。

跑行锻炼法

跑30步,步行60步,以减轻心脏负担,这样反复跑行20~30次,总时间30~45分钟。每日1次。这种跑行运动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者。

墙壁辅助健身操

(1)散步:快慢交替行走,步幅要大,每次15分钟。

在进行第二、三、四节体操时必须配合呼吸,伸展时吸气,屈曲时呼气。

(2)双臂支撑:取站立位,面朝墙壁,离墙壁一臂距离。平举双上肢,用双手扶墙,随着身体的前倾、复原进行双臂屈伸运动,连续重复20~30次。

(3)下蹲:取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半蹲或全蹲,连续重复20~30次。

(4)脊柱屈伸:取站立位,背对墙壁约一臂距离。身体前屈时双手下垂,手指尽量接近地面或足背。身体后仰时双手上举,手指尽量接触到墙壁,连续重复10~20次。

(5)展臂深呼吸:取站立位.在双手上举外展的同时缓慢深呼吸,还原时呼气,连续重复8~10次。

五势健身操

(1)并腿下蹲:取站立位,双腿并拢,深下蹲并吸气,站立还原并呼气,连续重复6~8次。

(2)侧身运动:取站位,腰、背挺直,两臂侧平举,右手上举时上半身向左侧屈曲,还原后左手上举,上半身向右侧屈曲,连续重复5~6次。

(3)屈体运动:坐在垫子上,两腿分开,上半身缓慢向右侧屈体,双手尽量碰触右踝,同时呼气,还原时吸气,再向左侧屈体。两侧交替,重复4~5次。

(4)转腿运动:取仰卧位,双腿并拢,两手置于体侧,上举右腿,直腿向内外两侧做环绕旋转运动,还原后,上举左腿进行练习。两侧交替,重复5~6次。

(5)提臀靠膝:取俯卧位,两臂、双膝撑地,提臀,上半身后移,腰腹部下垂,并使腹部紧靠膝部,状如猫耸。还原后重复8~10次。

健身体操

(1)扩胸运动:立正,两臂胸前屈,掌心向下。两臂经前向后摆动,还原成立正姿势。如此共做8次。

(2)振臂运动:立正,左臂上举,同时右臂向后摆动。左臂经前向下,向后摆动,右臂经前上举。如此上下振臂16~20次。

(3)踢腿运动:立正,两手叉腰。左脚前踢,与上体约成90°,还原。换右腿,左右交替踢腿16~20次。

(4)体侧运动:立正,左脚侧出一步,脚尖点地,两臂侧举。左臂弯曲至背后,前臂贴于腰际;同时右臂上举,身体向左侧屈2次,还原。换右侧,动作相同,共做8次。

(5)腹背运动:立正,两臂经体前上举,掌心向前,抬头,体后屈,然后体前屈,手指尽量触地;上体伸直,屈膝半蹲,同时两臂前举,掌心向下。还原成直立。连续做16~20次。

(6)原地跳跃:立正,两脚向两侧跳开,同时两臂侧举,再跳成立正,同时两手叉腰。连续跳20~30次。

(7)原地踏步:两臂自然放松,随踏步前后摆动。连续踏步30次左右。

以上体操,每日2次.每次练l遍。

家庭简易健身操

(1)踞脚尖:将手扶在椅背上踞脚尖(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钟。

(2)爬楼梯:上楼梯时,背部要伸直,速度要依体力而定。

(3)坐椅运动:屈肘,两手叉腰,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复进行,时间以自己体力而定。

(4)抗衡运动:双手支撑在墙壁上,双脚并拢使上体前倾,以增加肌肉张力,每次支撑15秒左右,做3~5次。

(5)床上运动:平躺床上,将脚抬高(可用棉被或枕头将脚部垫高),等脚发麻时再慢慢坐起来,如此反复。以上5种运动形式,可任选其一,也可交替进行。运动强度应控制在中等。适当的运动量应是全身出汗,心率在130次/分以下,每次持续20~30分钟,逐渐延长至1小时。使全身的肌肉都得到锻炼。

游泳疗法

游泳的时间最好在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游泳时以不觉吃力或感觉吃力尚能坚持为宜。游泳速度不宜过快,游泳过程中注意监测脉搏变化。我国正常人安静状态时脉搏为60~80次/分钟,经常游泳者脉搏为50~60次/分钟,锻炼有素者脉率还要低一些。每次游泳后,其脉率增加10次/分钟为小运动量,脉率达到90~110次/分钟为中运动量,脉率达到120~140次/分钟为大运动量。选择运动量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年轻力壮者.每周大运动量锻炼不宜超过2次;中年人宜中运动量,不要或少行大运动量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或中等偏小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柔和缓慢,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以“棚、捋、挤、按、瘛、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 。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

练习太极拳,要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分为许多流派。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24式简化太极拳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修习。

简化太极拳的动作相对于前面介绍的运动方法来说比较复杂,只有用心研习方可熟练掌握。由于深受人们欢迎,其挂图和书籍发行量很大,各个书店均可买到。另外,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多处太极拳辅导站,也经常举办太极拳训练班。具体拳法本书不作介绍。

注意

1.下述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适合采用运动疗法

(1)病情控制稳定的Ⅱ型糖尿病。

(2)体重超重的Ⅱ型糖尿病为最佳适应症。

(3)稳定期的Ⅰ型糖尿病。

(4)稳定期的妊娠糖尿病。

2.具有下述表现的糖尿病患者不可采用运动疗法

(1)合并各种急性感染。

(2)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并且活动后加重。

(3)严重糖尿病肾病。

(4)糖尿病足。

(5)严重的眼底病变。

(6)新近发生血栓。

(7)有明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8)血糖控制不佳。

3.并发其他疾病更要引起重视:并发高血压的想者,不应举重屏气;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应“走—休息—走”交替进行;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不可举重与潜水,运动过程中头不要低于腰;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想者应避免过度伸展,不可负重。

4.应密切注意运动前、中、后的血糖变化:如运动前血糖较低,应先加餐,当血糖高于14mmol/L时,不要运动。

5.运动要有规律,强度应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在运动中如发生腿痛、胸痛、胸闷、憋气、眩晕、视物模糊、恶心等症状应停止运动,在原地休息,并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每天坚持洗脚并检查双脚,以便及时发现双脚有尤磨破、感染、红肿、青紫、水疱或血疱,这些都是糖尿病足的发病基础,一旦发现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可自己擅自处理。

6.锻炼前多饮水: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软饮料、葡萄干,以备出现低血糖情况下食用。

7.运动时应佩戴写有自己健康状况和家人联系电话的胸卡:还要穿着舒适合脚的鞋,并注意足部护理。

8.应适当控制饮食:运动能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强,会使血糖增高。

9.每周减体重400g为宜:运动减体重亦应缓慢进行,每周减重400g为宜。

10.餐后1~3小时之间活动为佳:避开药物作用高峰,以免发生低血糖。

怎么运动能降低血糖?

1.注意运动强度

高强度运动会加强升糖激素的作用,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甚至加速脂肪的分解,导致大量酮体积聚在体内,诱发酮症酸中毒。

2.注意运动时间

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晨起空腹运动,因为容易引发低血糖,而且早上空气质量较差,会引发呼吸道感染。建议三餐后半小时再运动,可以避免低血糖,也能缓解餐后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不要突击运动,应该选择适宜的运动并且长期坚持,才能起到改善血糖的作用。

3.注意观察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关注血糖情况,运动时最好有人陪伴,并随身携带血糖仪。运动前测血糖,如果血糖过低就不要运动,运动中如果有头晕、恍惚等症状,应当停下测血糖并及时补充能量,等血糖恢复再运动,运动后要测血糖,如果低血糖要及时进食饼干等糖类。

4.注意准备工作

糖尿病患者要选择舒适的鞋子和宽松的衣服,并且做好准备运动,有助于放松肌肉避免受伤,要准备好血糖仪、糖类食物、水、健康卡,方便急救时用。

5.注意身体状况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有糖尿病并发症就不要运动,避免产生反效果,加重病情。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运动保健是什么?

体力活动减少及体重增加是发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育运动疗法也是降低血糖的主要措施之一。
活动方式有多种,如慢跑、行走、散步、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爬山等,每天可活动1~3次,活动时间和运动量大小可根据个人体力而定。对于大部分患者,散步是比较安全的。
运动量应根据各个患者的体力、心脏情况、血压及并发症的程度而定。运动负荷量由轻量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由短时间逐渐延长。运动时间长的患者,应随身携带碳水化合物食品,以防止低血糖。对于血糖控制很不稳定、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的神经病变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糖尿病患者,不宜进行负荷量较大的运动。①型糖尿病患者或重度②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严重不足,经体育运动,肝糖输出量显著增多,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血糖升高,病情加重,故不适于体育疗法。还应注意:有严重心血管合并症者、在各种药物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者、合并急性感染者、空腹及饭前均不应使用运动疗法。对于肥胖的患者,尤需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利减轻体重。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取得下列效果:
(1)体育运动疗法可增加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数量,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和血脂。轻型糖尿病患者,不用药物就可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疗法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一般每天可节省胰岛素用量4~16单位。
(2)在控制饮食的情况下,进行体育运动疗法能减轻体重,使体重维持在理想范围。
(3)运动可降低血循环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与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及胰岛素水平,因此有利于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4)增强患者的工作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

运送患者的注意事项,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提起运送患者的注意事项,大家都知道,有人问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搬动患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糖尿病患者运动有什么注意事项?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送患者的注意事项

1、运送患者的注意事项: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血压波动:表现为运动中血压升高,运动后有发生性低血压;(2)血糖波动:如低血糖症,尤其容易发生在运动量过大又没有及时加餐的时候,有时还可能发生应急性血糖增高;(3)心肌缺血加重,甚至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或者心力衰竭;(4)微血管并发症的加重,如尿蛋白增多,视网膜等情况可能发生;(5)运动病变加重,如退行性关节病以及下肢溃疡的发生或加重等.当然,对于运动可能带来的这些问题,只要是掌握好适应症,加强体育锻炼的指导和监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运送患者的注意事项:搬动患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运送患者的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运动有什么注意事项? ①严格按运动进行,既不保守也不激进?同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②活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活动后通过整理活动充分放松,避免运动突然开始或突然停止?患者搬运的注意事项。

③如果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④随身携带等急救药品,出现心绞痛等症状时,可及时服用?

⑤不要进行爆发性或过于的运动,尤其是不要参加竞争性强的比赛或运动?

⑥饭前?饭后不要立即运动?阴天?闷热或寒冷天气时,应减少活动量或暂停活动?运动后不要立即洗热水浴,应休息20多分钟后进行温水淋浴?救护车转运病人的注意事项。

⑦体育运动不能完全取代,因此不要自行变更心的使用剂量或方法?

⑧改变的生活方式,养成有益于心康复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酒?饮食清淡?生活规律?情绪稳定等?

病情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除了必要的检查和外,还可以开始适当的康复运动?由于此时患者病情较重,康复运动应在专科医生的下进行?病情相对稳定出院后,在继续的同时,康复运动也不应中断?高铁怎么申请运送病人。

刚出院时,患者应维持住院时的运动水平,不可盲目增加活动量?如果病情有变化,应随时到医院就诊?即使病情没有变化,前三个月内也应每隔1~2个星期找专科医生复诊?

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应选择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宜小,进度要相对慢些?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宜短,可在内分几次活动?若患者因病情需要使用了抗凝血的,在运动中更应该小心,避免磕碰伤,以防?

4、运送患者的注意事项:搬运病人时注意那些问题? 搬运转送病人担架运送病人的注意事项。

当身边有人受到伤害或患急重症时,除在现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外,还要尽快准备好运载工具,将病人送至医院救治。把病人从发病现场搬至担架,或从担架搬至救护车、船、飞机,然后搬下车、船、飞机,用担架送到医院内,这个过程就是搬运。搬运的过程虽短暂,但关系到病人途中的安全,处理不当会前功尽弃。如脑的病人搬运不当可使加重形成脑疝死亡;脊椎损伤者,随便抱扶行走,可以导致损伤脊髓

一)对搬运转送病人的要求

首先必须妥善处理好病人(如外伤病人的止血、止痛、包扎、固定),才能扭动。除非立即有生命危险或救护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赶到,都应等救护人员先处理病情稳定后再转送医院。搬运患者时的注意事项。

在人员、器材未准备妥当时,切忌搬运病人,尤其是搬运体重过重和神志不清者。否则,途中可能因疲劳而发生滚落、摔伤等意外。

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表现,如气色、呼吸等,注意保暖,但也不要将头面部包盖太严,影响呼吸。

糖尿病患者运动有什么注意事项?

在火灾现场浓烟中搬运病人,应匍匐前进,离地面约30厘米以内,这里烟雾稀薄,否则容易被浓烟呛住。

二)常用的搬运方法

担架搬运法最常用,适于病情重和运送远途的病人。现在常用的有走轮担架、帆布担架,也可用替代品(绳索、被服)制成结实的担架。担架搬运时的具体方法是,由3~4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病人头部在后,脚在前,抬担架的人脚步、行动要一致,向低处抬时(下楼),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在水平状态,上台阶时则相反,走在担架后面的人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图21)。脊柱损伤病人要用硬板担架,并将病人身体固定在担架上,搬运时注意脊柱的稳定(图22)。患者转运注意事项。

徒手搬运法病情轻、路途近又找不到担架时用。可用背负、抱持、托举等方法搬运。环形缠绕两謵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有些错误的搬运方法导致了病人,主要是脊椎骨折病人病情的恶化(图23)。因此,在救护现场,切忌对脊椎受伤的病人随意搬动。

以上就是与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的分享。看完运送患者的注意事项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