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布氏杆菌病的诊断要点(布氏杆菌病简介)

时间: 2023-11-03 00:15:21

布氏杆菌病又称马尔他热或波浪热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是一种家畜及人共患的地区性流行病。这种病应该如何诊断呢?

如何诊断布氏杆菌病

1、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在1:80以上。

2、有在流行区居住及来往史或接触牛、羊史。

3、骨关节的疼痛,尤以腰痛剧烈与X线所见不太相符。

4、病变的组织学检查及脓液的细菌培养对诊断有帮助。

5、有过间歇性发烧,多汗,头痛,肝脾大,乏力等全身症状或目前仍有这些症状。

布氏杆菌病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疾病别名4疾病分类5疾病概述6疾病描述7症状体征8疾病病因9病理生理10诊断检查11治疗方案12预后及预防13特别提示附:1治疗布氏杆菌病的中成药2布氏杆菌病相关药物 1拼音 bù shì gǎn jun1 bìng

2英文参考 brucellosis

3疾病别名 波浪热,马尔他热

4疾病分类 感染科

5疾病概述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牛、羊和猪是主要传染源,母畜感染后可引起流产?,人因接触病畜或食用受染牛奶或奶制品而感染。潜伏期1~3周,临床特点是缓慢起病,长期发热、多汗、虚弱、全身痛和关节痛,急性期症状多在3~6月内消退。慢性布氏杆菌病尤为牛型病例,常因众多含糊主诉误诊为神经衰弱。本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细菌和毒素繁殖成为原发病灶。当大量病原菌冲破淋巴屏障进入血流则成为菌血症。本病所累及的组织器官很广泛,但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血和骨髓培养分离到布氏杆菌可确诊,血清凝集试验若效价在1∶100以上亦有辅助诊断意义,布氏杆菌素皮内试验常用于回顾性诊断。治疗首选四环素或联合应用链霉素,疗程?3周,复发病例可重复疗程。预防和控制家畜布氏杆菌病是预防人患此病的关键。

布氏杆菌

6疾病描述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病。

7症状体征 (一)急性期:多缓慢起病,少数突然发病。

1、发热:热型不一,以不规则多见,典型的波浪热已不多见。不同菌种感染,热型不同。羊种菌感染法热明显,牛种菌感染低热者多。患者高热时可无明显不适,但体温下降后自觉症状加重,这种发热与其他症状相矛盾的现象有一定诊断意义。此外尚可存在脉搏体温分离,呈相对缓脉现象。

2、多汗: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发热或不发热,亦有多汗。大量出汗后可发生虚脱。

3、关节疼痛:为关节炎所致,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者。多发生于大关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关节炎可分两类;一类为感染性,常累计一个关节,滑囊液中可以分理处布氏杆菌。另一类为反应性。常为多关节炎。腾头性质初为游走性,枕刺样疼痛,以后头痛固定在某些关节。除关节炎外,可有滑膜炎、腱鞘炎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

4、神经系统症状:以神经痛多见,常有坐骨神经痛和腰骶神经痛。少数可发生脑膜脑炎,脊髓炎等。

5、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可发生睾丸炎、副囊炎、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尚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表现为乳腺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此外稍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等。

6、肝、脾及淋巴结重大: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肝肿大和肝区疼痛。牛种菌感染者肝损害为非特异性肝炎或肉牙肿,未经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猪种菌感染则常引起肝化脓性变。脾多为轻度肿大。淋巴结肿大与感染方式由于,经口感染者颈部、咽后壁和颌下淋巴结肿大为主,接触性传染者多发生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有时腹腔或胸腔淋巴就亦可受累。肿大的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疼痛,可自行消散,亦有发生化脓,破溃而形成瘘管者。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抗菌治疗后,约有10%以上复发。复发常法身于急性感染后数月,亦有发生于治疗后2年者。这可能是寄生于细胞内的细菌,逃脱了抗生素和宿主免疫功能的清除。在流行区,有时复发与再感染不易区别。

(二)慢性期:病程长于1年者为慢性期。

本期可由急性期没有适当治疗发展而来,也可无明显急性病史发现时已为慢性。主要表现疲乏无力,有固定或反复发作的关节和肌肉腾头,可存在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此外厂有精神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慢性期可分两型:1、慢性活动型:体温正常或有低热,症状和体征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血清学检查阳性;2、慢性相对稳定型:体温正常,体征和症状因气侯变化或劳累过度而加重者。

8疾病病因 1、传染源:主要为病畜,包括绵阳、山羊、黄牛、水牛、奶牛及猪。其他动物如狗、鹿、马、骆驼等亦可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体,如接产羊羔、屠宰病畜、剥皮、挤奶等接触;此外亦可经消化道,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吸入被布氏菌污染尘埃而感染的气溶胶传播亦为传播途径之一。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

9病理生理 本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细菌和毒素繁殖成为原发病灶。当大量病原菌冲破淋巴屏障进入血流则成为菌血症。在血流中生长繁殖的布氏菌,受机体多种免疫因素作用,如CD4和CD8细胞及其所产生的细胞因子α干扰素、细胞溶解素等,使菌体破坏释放出内毒素和其他物质,导致毒血症的出现。部分病原菌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后可在其中繁殖,并随血流播散至全身各部位(主要是肝、脾、骨髓和肾等处)进一步繁殖,引起组织细胞的变形、坏死。病原菌可以多次进入血流引起临床症状反复加重;当病灶部位的T淋巴细胞被细菌致敏并再次接触抗原后,能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和激活巨噬细胞聚集于布氏菌周围,不断吞噬和杀灭布氏菌,形成包裹感染灶的肉牙肿被巨噬细胞清除的布氏菌可以寄生于单核—巨噬细胞内,在一定情况下大量繁殖,并再次冲破所寄生细胞,引起复发。

本病所累及的组织器官很广泛,但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初期为衍性渗出,组织细胞变形、坏死。亚急性和慢性期为组织细胞增生,肝、脾脏、淋巴结等处能增殖性结节和肉牙肿。慢性期部分病人肉牙组织发生纤维硬化性变,临床则出现后遗症。

10诊断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或单核细胞增多。部分患者有血小板减少。

(二)病原菌培养??主要取血或骨髓作培养,后者为阳性率高于前者。淋巴腺组织、脓性物或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培养亦常有阳性结果。本菌培养需特殊配音及。此外细菌生长缓慢,需10日以上方可获阳性结果。新近有报告应用BACTEC240血培养系统作血液骨髓培养来分氏杆菌,阳性率各自为82.6%和81.2%?,且4—7天内能获结果。

(叁)血清学检查

1、凝集试验??标准的是试管法(STA)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主要检测特异性IgM和IgG。后者操作简便,常用于普查。前者常用于诊断。滴度≥1:160有意义。

2、ELISA法??检查各类1g抗体,敏感性强。包括Dags—ELISA等。

3、其他免疫学试验??包括免疫荧光抗体检测、2—疏基乙醇试验(2—ME)?,抗人球蛋白试验、RIA等。

以上血清学试验,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其他细菌感染的交叉反应,如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土拉伦菌及耶尔森菌等感染。因此诊断时应注意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史进行分析。

(四)PCR技术

近年来开展CR检测布氏族杆菌DNA,能快速、准备做出诊断。有报告应用牛种菌16SαRNA序列作引物,其敏感性大于31KD编码基因和外膜蛋白编码基因。

二、诊断

1、流行病学史??包括流行地区有接触羊、猪、牛等家畜或其皮毛、引用未消毒的羊奶、牛奶等流行病史,对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2、临床表现??急性期有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神经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慢性期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骨、关节系统损害症状。

3、实验室检查??血、骨髓或其他体液等培养阳性或PCR阳性可以确诊。血清学检查阳性,结合病史和体征亦可做出诊断。

11治疗方案 (一)急性期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和水分。高热患者应用物理降温。头痛、关节疼痛剧烈者应用镇痛及;中毒症状明显和睾丸炎严重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病原治疗??布氏杆菌为细胞内细菌,因此病原治疗的抗原药物应选择能进入细胞内的药物。为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和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一般采取联合用要和多疗程疗法。

WHO推荐多西环素200mg/d和利福平600—900mg/d联用,疗程6周。亦有认为多西环素200mg/d周加氨基糖甙类链霉素1g/d肌注2周,效果亦佳。此外喹诺酮类,有很好的细胞内渗透作用,亦可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能渗透到细胞内,对急性患者退热较快。常用剂量翁每日4—6片(每片含TMP?80mg,SMZ?400mg),分2次口服。连服4—6周。布氏杆菌脑膜炎患者可以应用头孢曲松与利福平联用。

(二)慢性期

治疗较为复杂,应包括病原治疗、脱敏治疗及对症治疗。

1、病原治疗??急性发作型、慢性发作型、慢性活动型、具有局部病灶或细菌培养阳性的慢性患者,均需病原治疗。方法同急性期。

2、菌苗疗法??目前被布氏杆菌致敏的T淋巴细胞是引起机体损害的基础。少量多次注射布氏菌抗原使致敏T细胞少量多次释放细胞因子,可以避免激烈的组织损伤而又消耗致敏T细胞。

临床上对静止型一般应用布氏杆菌菌体菌苗、溶菌素和水解素,布氏菌酚不溶性组分或去除部分内毒素的布氏菌菌苗,用于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反应较大。有神经、心肌、肝、肾损害忌用。

3、对症治疗??包括理疗和中医治疗等。

12预后及预防 包括隔离病人、治疗病畜。加快畜产品的卫生监督。做好个人防护和职业人群防护。对有可能感染本病的易感者进行菌苗预防接种。家畜亦可进行菌苗免疫。目前国外已进行DNA疫苗研究。预后?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即使不经治疗亦有自愈倾向。未经抗生素治疗者一般1—3个月内可康复,但易复发。及时治疗者病程大为缩短。死亡原因主要是心内膜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少数病例可遗留关节病变和肌肉痉挛,使肢体活动受限。

13特别提示 布氏杆菌病(brucelosis)又称马尔他热(Molta?fever)或波浪热(undulant?fever)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等。病菌为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按生化和血清学反应分为马尔他布鲁菌(羊型)、流产布鲁菌(牛型)、猪布鲁菌(猪型),另外还有森林鼠型、绵羊附睾型和犬型。感染人者主要为羊、牛和猪型。其致病力以羊型最强,次为猪型,牛型最弱。传染源是患病的羊、牛、猪,病原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产道分泌物、羊水,胎盘及羊盖体内。接触受染,也可通过消化、呼吸道传染。

1、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流产胎盖应加生石灰深埋。

2、患者应及时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阳性。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

3、疫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保护水源。

治疗布氏杆菌病的中成药 化虫丸 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牛型布氏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作用次之,高浓度对人...

枳实消痞丸 杆菌、霍乱弧菌、链球菌、百日咳杆菌、大肠杆菌、布氏杆菌、肺炎杆菌也有抑制效果,对结核杆菌和钩端螺旋体...

麻子仁丸 作用,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此外对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这对产妇、产褥热所致各种感染性...

玉真散 胞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对布氏杆菌和部分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其水煎剂对变形杆菌、枯...

川芎茶调散 。羌活对上述大部分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布氏杆菌也有抑制作用。防风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

更多治疗布氏杆菌病的中成药
布氏杆菌病相关药物 氨芐西林栓

如果得了布氏杆菌病,会有什么症状

急性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患者一般都有发热症状,慢性稳定型的患者很少有发热,布病是全身性疾病,损害多系统,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发热、寒战、多汗、乏力、头晕、头痛外还有各关节疼痛、红肿、滑膜腔积液增多、肌肉痛、肋间神经痛、胸痛感觉、坐骨神经痛、呼吸运动受限,咳嗽,咳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胸闷、心悸、脱发、眼花、尿痛、尿频、尿少、浮肿。女性患者乳房肿痛、小腹痛、月经不调、闭经、早产、流产。男性患者睾丸疼痛、肿大、萎缩,小腹痛、阳痿、性功能减退等等。
临床体征还有出现皮疹、出血点、淤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口腔溃疡,关节畸形、脓肿,滑囊炎,腱鞘囊肿,肌肉萎缩,脑膜炎、脑膜脑炎、脊髓炎、神经官能症,眼部视网膜血栓性静脉炎、葡萄膜炎、虹膜炎、角膜炎、乳腺炎等等。
布病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接触史-有没有接触牛羊2.临床症状及体征3.实验室检查阳性

如何区别布氏杆菌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等几种猪繁殖障碍病?

猪繁殖障碍病在临床上都共同表现为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公猪发生睾丸炎,但是各种病的病原体与传播方式不一样,所以病猪在临床表现上各有其典型的发病特征。

(1)布氏杆菌病 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第一胎母猪发生流产,妊娠1~3个月流产者多见,最早2~3周,最晚接近分娩流产。公猪发生睾丸炎,两侧或单侧睾丸明显肿大,后期睾丸萎缩,甚至阳痿。有的出现关节炎、后肢跛行或者麻痹。

(2)细小病毒病 其病原体为细小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初产母猪。母猪表现不孕、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即使胎儿不死,仔猪产下后,也很难成活。公猪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此病与布氏杆菌病不同的是,公猪睾丸不发生炎症、不肿大,不发生关节炎与后肢跛行,体温正常。

(3)伪狂犬病 其病毒属于疱疹病毒。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喘气,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加快,有的呕吐和腹泻,部分猪有瘙痒感,颈部、前后肢尾根等处毛完全脱落,裸露污秽的红色创面。有的猪有神经症状,初期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特征。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有的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公猪发生睾丸炎。本病与布氏杆菌病、细小病毒病的区别要点是,上述两种病体温不高,无神经症状,无呕吐、瘙痒感,前后肢及尾部无脱毛等临床症状。

(4)猪蓝耳病 主要表现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或弱仔增多,大批仔猪死于哺乳期和断奶后,即使不死也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很难长到成猪。断奶后母猪不发情,难以配种,公猪性欲下降,精液质量严重下降,精液减少,畸形精子增多,病猪的耳尖或后躯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紫斑,过后又消失。仔猪出现衰弱、精神委顿、腹泻、消瘦,在耳部、肛门周围、小母猪外阴部、小公猪的包皮附近有出血点或紫斑。死亡率高达30%~80%,有的可达100%。成年猪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厌食与腹泻等,耳及全身各处出现蓝紫斑,死亡率可达30%以上。此病与布氏杆菌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的区别要点是上述三种病在临床上不出现皮肤紫斑。不表现呼吸困难,死亡率也没有蓝耳病高。

以上四种繁殖障碍病虽然可以通过临床的特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但最后确诊还要通过实验室诊断。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