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克山病有哪些类型(张家口克山病区)

时间: 2023-11-03 00:22:30

克山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于193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因而命名克山病。克山病是一种流行于荒僻的山岳、高原及草原地带的以心肌病为主的疾病。

急型:起病突然,进展迅速。表现为胸闷、恶心、呕吐,呕吐常极为频繁、顽固、可有头晕、气急、咳嗽、心悸、不安、口渴、浮肿等,严重者可出现昏厥、抽搐或心原性休克。检查可见四肢厥冷、体温下降、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并有冷汗,但意识清醒。心脏扩大,听诊可闻及一系列改变,下肢可有凹陷性水肿。

慢型:起病缓慢,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心悸、下肢浮肿。检查可见呼吸急促,多采取端坐位,心脏明显扩大,听诊可闻及一系列改变。潜在型:多无自觉症状,少数在劳动时出现轻度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心脏轻度或中度扩大,可伴有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可呈现多种改变。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治疗在于抢救心原性休克,减轻心脏负担,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可用大剂量维生素C。慢型、潜在型可试用卤碱。

张家口克山病区

(一)人体低硒与克山病

张家口重—中—非病村人群发硒(平均)依次为0.191~0.211~0.237μg/g。按不同样品类型重新统计后的发硒水平和特点列于表6-11中。由表中可看出:①病人与非病人发硒无显著差异;另据测试病人血清硒0.0495μg/ml,健康人0.0435μg/ml,二者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甚至健康人群还略低于病人群。②在健康人群中,存在30%的低发硒样品,而且本区最低值出现在该人群中;③病区人群与非病区人群硒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但它们中仍然各自存在一定比例的低发硒人群和高发硒人群,而且本区发硒的最高值和最低值都落入病村样品中。

表6-11 张家口人发硒含量统计表

以上统计特征表明,无论病村还是非病村,病人还是非病人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发硒判定标准能将它们截然分开。特别是病村中的病人发硒>0.20μg/g样品占47%,而且本区发硒最高值也出现在病人中,这就从反面证明人体低硒并不一定导致克山病的发生。因此,虽然补充足量的硒可以抑制克山病发生,但是人体低硒也并不一定会发生克山病。这是因为抑制克山病发生的条件比较复杂;除了硒之外,Mo、Zn、Mg、Vc,以及膳食营养、身体免疫功能等都能起到抑制克山病的作用。近几年,环境硒变化不大,但病区发病率自然减退的现象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二)人体低硒与克山病暴发流行

我们在第一章中就曾指出克山病暴发流行是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某一干扰因素引发人群系统的突发事件,主要表现为急型和亚急型这种病程短,发病急的特殊症状。而低硒环境和人体硒状况是一种长期作用因素,不符合系统干扰条件。因此似乎应该对急型和亚急型克山病暴发流行原因与人体低硒分离开来,虽然它是克山病发病的一种控制因素。致于是何种干扰因素诱发了张家口克山病的暴发,有人提出是气候方面的原因(张家口地方病防治所研究报告),但由于缺乏当时与克山病暴发有关的环境硒和其它资料数据的记录,还难以作出肯定的结论。

地方病名词解释

地方病意思是经常发生在某一地区的疾病,例如我国东北的克山病。

是指具有地区性发病特点的一类疾病。地方病往往只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地质、地貌、水质、气候、食物、居住条件等。

地方病的分类地方病按病因可分为自然疫源性和化学元素性两类。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的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类传染性的地方病,如鼠疫、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包虫病等。

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地方病的最主要类型,也是预防医学研究的重点,包括元素缺乏性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元素中毒性地方病,如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地方性钼中等。

流行特点:

疫源地会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开发而日趋缩小,但是也会由于交通便利和人口流动等社会因素使某些生物源性地方病扩散。如新疆本不存在流行性出血热,但随着褐家鼠通过人员流动被带到哈密、大河沿和乌鲁木济,而成为新的自然疫源地。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