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多见于森林地带,流行于春、夏季节,病人常为森林作业人员。森林脑炎病毒寄生于松鼠、野鼠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叮咬传播给人。那么这种传染病该如何诊断呢?
森林脑炎如何诊断
1、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脑脊液常规检查,入院时一次,必要时复查。有条件者行血清或脑脊液特异性抗体或病毒核酸检测。
2、血象,白细胞1~2万,中性增高。
3、脑脊液,压力稍高,细胞计数一般在0.2×109以下,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
4、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16以上可确诊。
5、血凝抑制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320以上可确诊。
6、病毒分离,病初以血清与脑脊液分离病毒,但阳性率低,死后可取脑组织分离病毒。
7、病毒分离,有条件时,取病初血液、脑脊液或脑组织行病毒分离或动物试验。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主要生物学性状:
病毒结构蛋白有3种:M、C和E,抗原性稳定。病毒在pH6.0~6.5范围能凝集雏鸡、鸽和鹅的红细胞,在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细胞,以及AP61或C6/36蚊传代细胞中均能增殖,最易感的动物为乳鼠。
2.临床意义:
三带喙库蚊为传播媒介,形成蚊→动物→蚊的不断循环,人感染病毒后,绝大多数表现为隐性和轻型感染,少数病人表现为脑炎症状。
3.微生物学检查:
(1)分离与鉴定:
采用乳鼠脑内接种和金黄地鼠肾原代细胞及蚊传代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用交叉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进行鉴定,也可用IFA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但临床标本的分离率极低。
(2)血清学诊断:
2-ME敏感的血凝抑制试验和IgM抗体捕获ELISA实验可用于乙脑的早期诊断;补体结合抗体恢复期效价上升≥4倍时为阳性;中和试验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3)IFN快速诊断:
白细胞中乙脑病毒抗原主要存在于病程早期,可用于早期诊断。
二、森林脑炎病毒
传播媒介为森林硬蜱,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小鼠和鸡胚对其敏感;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与乙脑病毒相似。
三、登革病毒
传播媒介为伊蚊,在人蚊之间传播,轻型病人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再次感染的重型病人表现为登革出血热。病毒分离的方法有巨蚊胸内接种、C6/36细胞分离和乳鼠脑内接种。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和IgM抗体ELISA捕获法,后者有利于早期诊断。
四、汉坦病毒
1.主要生物学特性
为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单负股RNA包膜病毒,呈多形态性,包膜上有血凝素;可在A549、Vero-E6及地鼠肾细胞中生长;黑线姬鼠、小鼠、乳鼠对其敏感,鼠肺和肾中可检出大量病毒;国际上确认的血清型有汉坦病毒(HTN)、汉城病毒(SEO)、普马拉病毒(PUV)、希望山病毒(PH)。
2.临床意义
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往往与鼠类的分布和活动有关,也可经螨传播。
3.微生物学检查
用A549和Vero-E6进行分离病毒,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用RT-PCR技术进行快速诊断。
五、新疆出血热病毒
为布尼亚病毒科罗病毒属,病毒结构、培养特性与汉坦病毒相似。主要传播媒介为亚洲璃眼蜱。可引起新疆出血热,但无肾综合征。微生物学诊断主要是病毒分离和用ELISA、IFA检测抗体,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森林脑炎的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自5月上旬开始,6月为高峰,7~8月下降,呈散发状态,约80%病例发生在5~6月间。森林脑炎分布具严格的地区性,我国主要见于东北和西北的原始森林地区。人群普遍易感,所有病人均与森林作业有关,尤多见于采伐工人,以20~30岁青壮年居多。感染后可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病毒在自然界循环于蜱和野生动物中,啮齿动物如灰鼠、野鼠、刺猬等均为森林脑炎的传染源。当蜱吸吮受染啮齿动物的血液后,病毒在蜱体内繁殖,并可越冬和经卵传代,故蜱不仅是传播媒介也是重要的储存宿主。当易感者进入有森林脑炎存在的森林地带,被带有病毒的蜱叮咬后即可感染得病,大部分为隐性感染或为轻型病例,仅一小部分出现典型的症状。
森林脑炎病毒呈球形,直径为30~40nm,衣壳二十面体对称外有包膜,含血凝素糖蛋白,核酸为单正链RNA.抗原结构与中欧蜱传脑炎病毒相似,可能为同一病毒的两个亚型。单正链·RNA全长约10.7kb,分子量约为4×10^6Da,沉降系数为218S。 森脑病毒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似乙脑病毒,但嗜神经性较强,接种成年小白鼠腹腔、地鼠或豚鼠脑内,易发生脑炎致死。接种猴脑内,可致四肢麻痹。也能凝集鹅和雏鸡的红细胞。
该病毒在牛奶中经65℃、15分钟后才能被灭活,说明奶类对外界的森林脑炎病毒有一定保护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