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中医如何调理失眠

时间: 2023-11-03 03:04:23

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历代医家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为病之本,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睡不着觉,睡不踏实容易醒,醒了以后就再也睡不着,睡完了不解乏,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想必现在很多人都遇到过上述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为此困扰不已。事实上,若能通过不同表现,将失眠正确归因于五脏,就能有效缓解。

中医调理失眠:

1、太烦躁而时睡时醒是因肝,若您的症状为时睡时醒,精神欠佳,乏力面白,眼干,舌淡等,就属于肝血亏虚,虚烦失眠,可选用酸枣仁汤缓解。通过食疗也可以有效预防失眠。比如自觉压力大时,可多吃点绿色及口感带酸的水果,如柠檬、猕猴桃、梅子等。肝火旺时容易口渴,需要喝充足的水。玫瑰花茶、熏衣草茶,再加入些有安神作用的酸枣仁一起喝,效果很好。

2、睡着易做梦,睡醒不解乏是因为心,经常熬夜加班,会一点一滴耗损体内的“阴气”,变成“阴虚”体质,就算精疲力竭,上了床也睡不着,要不就是脑袋里连番上演各种梦境,觉得没法好好休息。时间长了更会发现,记忆力在不断下降,同时伴有心慌、面白、头晕等表现。此种情况必须“滋心阴、养心神”。建议选择桂圆和适量的红枣、莲子及糯米一同煮成粥,早上食用;或用6颗桂圆肉、10克莲子及芡实,加500毫升水煮成茶,每天早晚温热喝一次,能养心安神。但感冒时或有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吃桂圆。

3、体弱者失眠多因肾,年老体弱、久病不愈、劳累过度,或先天体质不足都容易导致人出现睡不安、时睡时醒、腰酸腿软、潮热盗汗等表现,这多是肾阴虚、心火旺所致,应滋阴补肾。食疗可选用山药、枸杞、粳米一同煮粥,安神助眠。

4、腹胀胸闷而难眠是因脾胃,中医有一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指的是肠胃没顾好,造成胃气失和、消化不良、腹胀不适,就很难一夜好眠。此时需要消食导滞,佐以安神。此类失眠主要以预防为主。晚餐掌握“77”原则,即尽量晚上7点以前(睡前3小时)进食,7分饱,菜品清淡。要少吃豆类、青椒等胀气食物,以及辣椒、大蒜及生洋葱等会让人感觉烧胃的辛辣食物。用餐之后稍微走一走再睡觉。

5、病中或病刚好时不能安睡,需清肺火,感受外邪后,人体正气虚弱,易心烦,夜间辗转反侧不能安睡。这多因肺热所致,还会伴有口干身热、小便短赤等表现。可多吃胡萝卜、木耳、蜂蜜、梨、枇杷等,尤其是枇杷效果较好。

中医药治疗失眠有哪些方法呢?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 健康 ,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

中医学认为, 失眠的病因 主要有外邪所感,七情内伤,思虑劳倦太过或暴受惊恐,亦可因禀赋不足,房劳久病或年迈体虚所致。

主要病机 是阴阳、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神明被扰,神不安舍。 主要表现 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中医药治疗失眠强调 以辨证论治为原则 根据 急性、亚急性、慢性失眠 病程各阶段的证候动态变化随时变换用药 。急性期以镇惊安神、健脑养神、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以交通心肾、补益心脾等方法。

1、肝郁化火证

主症:心烦不能入睡,性情急躁易怒,或入睡后多梦易惊。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卫生宝鉴》)

2、痰热内扰证

主症: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

推荐方药:温胆汤《备急千金方》加减

3、阴虚火旺证

主症:虚烦不眠,入睡困难,夜寐不安,甚则彻夜难眠。

推荐方药: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加减

4、胃气失和证

主症: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

推荐方药:保和丸(《丹溪心法》)

5、瘀血内阻证

主症: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6、心火炽盛证

主症:心烦难眠,五心烦热。

推荐方药:导赤汤(《小儿药证直诀》)合交泰丸(《韩氏医通》)加味

7、心脾两虚证

主症:头蒙欲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

推荐方药:人参归脾汤(《正体类要》)

8、心胆气虚证

主症: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

推荐方药: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9、心肾不交证

主症: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

推荐方药:交泰丸(《医方集解》)、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1、 柏子养心丸 :适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等症。

2、 枣仁安神液 :临睡服。适用于心肝血虚引起的失眠、健忘,头晕、头痛等症。

3、 天王补心丹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4、 归脾丸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 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

5、 朱砂安神丸 :清心养血,镇惊安神。用于胸中烦热,心悸不宁,失眠多梦。

1、用药前要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患者的疾病状态是属于何种中医证候类型,依照判断的证候类型,选择对应的中药。

2、感染、中毒、颅脑损伤引起的失眠及由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引起的失眠,不宜自行选择药物治疗。应当及时到医院由有关专科医生治疗。按照说明书使用,必要时,可以与其它中成药联合使用。

中医治疗失眠除了服用中药汤剂、中成药外,还可通过 针灸、推拿、刮痧调理、药浴及心理治疗 等。根据不同病期的临床特点和患者病情选择上述方法,以综合治疗方案为宜,配合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失眠症恢复期给予 养生 指导,可进一步促进心身 健康 的恢复。夏季炎热,人易出汗,可选菊花蚕砂枕,以清热除烦,安神助眠。睡前多听柔和的音乐,温水泡脚并配合足底按摩,都有助于睡眠哦。

#药事 健康 超能团## 健康 科普排位赛#

中医怎么样治疗失眠

现在许多人因为压力太大,导致失眠越来越严重,每天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是难以入睡。晚上睡眠不足,白天就会昏昏沉沉,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此时通过一些中医疗法可以有效的缓解失眠症状,那么,中医如何治疗失眠呢?
一、针灸治疗失眠
如果失眠比较严重,可以找有经验的中医给自己进行穴位针灸,能起到很好的助眠作用。建议针灸内关穴,神门穴,安眠穴,足三里穴,后溪穴等穴位。
二、耳针治疗失眠
耳针也有很好的助眠作用,如果失眠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可以用胶布把绿豆或者凤仙花籽贴在耳后的安眠穴上,能起到很好的助眠作用。如果失眠症状比较严重,用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处,也能起到很好的助眠作用。
三、中药治疗失眠
1.黄连温胆汤:这种中药方剂的组成成分包括枳实,半夏,陈皮,甘草,茯苓等,对于情绪异常导致的失眠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而且常喝这种中药方剂还能减肥、降脂。
2.龙胆泻肝汤:这种中药方剂中包含龙胆草,山栀子,泽泻,生地黄,当归等多种中药材,可以清心火,去肝火,因为肝火上亢导致的失眠,服用这种药物能起到很好的助眠作用。
3.归脾汤:这种中药方剂中有白茯苓,当归,酸枣仁,甘草,人参,白术等中药,能起到养血安神,补心益脾的作用,如果是气血亏虚导致的失眠,服用这种药物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四、食疗缓解失眠
1.参味汤:用太子参,五味子加水煎煮,最后加入适量的糖浆,一天服用两次,每次服用15毫升,对于失眠,心慌乏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生百合汤:把生百合加水,用小火炖煮,最后加入适量的白糖,每天服用两三次,对于心阴不足导致的失眠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中医是怎么治疗失眠的?

中医有关失眠主要有4种理论: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心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虽然临床上有“脑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争论,但是医家在承认心脑共主神明的同时,往往依据临床各有所侧重,现代关于失眠机理的中医论述都基于此。
基于以上理论,中医睡眠学说可以概括包含为阴阳睡眠学说、卫气运行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
一、阴阳与睡眠。
大自然有以一天为单位的变化规律,早晨阳气渐渐旺盛;到了中午,阳气最盛,之后开始减弱;天黑后阴气占上风。一天之中天地阴阳盛衰消长,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与之相应的也有以天为单位的阴阳变化。阴阳睡眠说认为,人体阴阳消长与出入变化,决定了睡眠和醒觉的生理活动。阴主静,阳主动;阳气衰,阴气盛,则发生睡眠;阳气盛,阴气衰,则产生醒觉。于是早晨阳气渐长,我们起床活动,晚上阳气潜藏,我们上床睡觉。这与现代医学说的“生物钟”很多地方不谋而合。
阴阳睡眠学说是中医睡眠学说的总纲领,告诉我们睡眠和觉醒的基本原理。以下学说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二、卫气与睡眠。
阴阳睡眠说中说的阳气,实际上指的就是卫气。那么卫气又是什么呢?
解释卫气,就要把它的老伴营气也拉出来一起说一说。营气和卫气都来自五谷精微,却是性质性格相反的一对,营气属阴,运行于血脉之中,主要和人体的营养物质有关,和血紧密相关,性质柔和;卫气属阳,运行于血脉之外,活动力强,流动迅速,性格刚悍不受血脉约束,所以遍布全身。卫气有很多功能:可以保卫肌表,防御外邪侵入;温养脏腑、肌肉、皮毛;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营气和卫气在各自的领域昼夜运行,循环不息,会在半夜的时候在内脏中汇合一下,然后继续为调节人体生物机能的事业而奋斗。
卫气运行睡眠学说认为白天的时候卫气运行于阳经二十五周,人体阳气盛于外,人睡醒起来活动;夜间卫气入里,运行于阴经和五脏二十五周,人则卧寐休息。卫气通过行走于阴脉、阳脉之间的昼夜运行规律,来管理人体的睡觉和活动。
卫气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说明了睡眠的运动本质。
三、神与睡眠。
神主睡眠说认为睡眠觉醒是由神的活动来主宰的,这里的神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又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中医理论中,神被分成了五个,即神、魂、魄、意、志,分别藏于五脏之中,心是其中的主宰。现代睡眠学认为,人的睡眠中枢在大脑。中医神主睡 眠说,则认为睡眠和醒觉由神的活动来主宰,神统摄于心,关乎五脏,也就是说睡眠和人体全身的功能活动状态有关。
神主睡眠强调了睡眠是人体整体的生活活动形式,它也特别强调阴阳的主导作用。此外,人的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属于心、脑神经活动的范围,而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以心、脑、肝与睡眠都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失眠的病机可以概括为阴阳失调,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有了这些理论基础,中医在治疗失眠上积累了丰富的辨证论治法,比较常见的是分成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这两种实症导致的失眠,以及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这三种虚证导致的失眠.

中医怎么调理失眠?

失眠的调理方法有很多,其中中医就可很好的改善失眠现象,所以对于一些长期失眠的患者,可试试中医调理法。那么长期失眠中医是如何调理的呢?有四个中医妙招可以很好的改善失眠现象。下面来给失眠患者介绍一下,希望能帮助失眠者消除失眠困扰。

改善失眠的四个中医妙招:

一、药膳食疗方:失眠者可常服百合龙眼莲子汤,可取适量的百合、龙眼肉、莲子,一起洗净后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汤后加白糖饮服,其中百合可安心定眠,龙眼能益智宁心、养血安神,莲子则可补中养血,配合起来可很好改善失眠症状。

二、中药处方:乌梅、附子、细辛、肉桂、黄连、党参,干姜、茯苓、当归、酸枣仁、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各适量,加水煎服,一天一剂,十天为一个疗程,可治失眠。

三、捏捏耳垂:失眠者可捏耳垂,为什么捏耳垂可治失眠呢?按中医来看,人的耳朵上有很多的“窍门”,捏捏耳垂,可有很好的助眠、补阳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代谢循环、分泌作用。所以失眠者可在睡觉前用拇指与食指拉住两侧的耳垂,进行轻轻的按摩,直到耳垂发热、发红。

四、按摩脚底:脚底有一个养生穴叫涌泉穴,失眠者可通过按摩涌泉穴来改善睡眠质量,它位于脚底正中央,按摩时我们可以把手部握拳,用手背凸起的骨头来按压涌泉穴,按压时有一点疼痛感,不过对改善失眠效果却是很明显的。

长期失眠中医如何调理?上面四个中医调理法就可以很好的改善失眠现象,建议长期失眠的患者不妨可以选择其中的方法试试,相信可取得不错的效果。长期失眠对健康危害是很大的,建议如果失眠严重的,最好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来合理调治,以恢复正常的睡眠。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