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究竟是局灶性还是全身性的癫痫及其综合征

时间: 2023-11-03 03:27:29

1.兼有全身性和局灶性发作的癫痫及其综合征

(1)新生儿发作 新生儿发作与年长儿童及成人不同,发作形态比较隐蔽,这类发作包括强直性发作,眼水平性偏移伴或不伴眼睑眨动、抽搐、吸吮、咂嘴、眼球跳动或蹬脚动作,偶有呼吸暂停;另一种新生儿发作表现为肢体强直性伸直,酷似去脑强直,亦可见游走不定的阵挛发作,从一个肢体转移到另一个肢体或躯体其他部分。脑电图呈抑制暴发活动形式。强直性发作预后不良,常伴脑室出血;肌阵挛发作的预后也不佳,经常是早期肌阵挛性脑病综合征的一部分。

(2)婴儿期严重肌阵挛癫痫 1岁以内起病,发病前发育正常,有癫痫家族史,表现全身性或一侧性发热、阵挛发作,继之表现肌阵挛和部分发作,脑电图呈广泛性棘—慢波和多棘—慢波。2岁开始出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并出现共济失调、锥体束征以及发作间期的肌阵挛。此型治疗无效。

(3)在慢波睡眠相有持续型棘—慢波的癫痫综合征 是一种特殊的临床下的非抽搐的癫痫状态,在慢波睡眠期有持续广泛型棘—慢波放电,临床上还伴有短暂的神经精神功能障碍,为单侧运动性

发作、部分性或全面性癫痫发作,面肌和下颌抽搐伴意识丧失,觉醒时有典型失神发作,本综合征不出现强直性发作。主要临床特点:①在儿童期发病;②主要在夜间发作,部分性或全面性;③脑电图示广泛的棘—慢波,慢波睡眠期放电指数≥85%;④清醒状态时脑电图显示局灶或广泛性棘—慢波;⑤常有智能活动的衰退;⑥预后良好,在青春期(20岁前)癫痫发作和棘—慢波放电停止。本症为年龄依赖性疾病,多见于3~10岁儿童。患儿在发育正常情况下,在已获得与年龄相当的智能前提下,出现全面的智能衰退,可在发作前后表现为言语困难、记忆力下降、空间定向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怒、攻击行为等,智力评估智商在正常水平以下。此症属于自限性疾病,良性过程,10—15岁前消失(不超过20岁,脑电图在此之前恢复正常),认知功能和精神障碍也多能恢复正常,极少数病人留有较轻度的高级脑功能障碍。其特征脑电图包括:慢波睡眠时出现持续性弥漫性棘—慢波,具体分为:①睡眠:非快速眼动相睡眠(NREM)期,出现广泛的长程以至持续的棘—慢波,以第一睡眠周期的浅睡期最为明显,在快速眼动相睡眠(RNM),棘波消退,出现阵发性发放或局灶慢波,多见于颞叶;②清醒:背景节律基本正常,清醒后可有棘—慢波发放或出现局灶性慢波。

(4)后天性(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症 一种儿童期疾病,多发生在3~5岁,其特点是获得性失语症、多灶性棘波以及棘波和慢波关,有遗传因素。凡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外伤、出血、脑炎、脑膜炎、占位性病变及脑水肿、严重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新生儿期惊厥均不包括在内。

①发热惊厥的临床表现 a.典型发作多出现在原发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体温多在39℃~40℃以上;b.急性发热性疾病出现全面性的强直一阵挛发作,或强直性或阵挛性发作,极少呈失

神发作,无先兆,发作持续时间大多短暂,仅数分钟,3/4患儿在一次热性疾病中仅发作1次,1/5可发作2次,极少数发作3次或3次以上;c.发作后大多数患儿在数分钟内清醒,不遗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d.脑脊液正常,腰穿的目的是为了与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等鉴别,因18个月以下婴儿脑膜炎的脑膜刺激征不明显,需行腰穿术加以除外。

②发热惊厥的临床分型 临床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发热惊厥:a.单纯性发热惊厥: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间,惊厥发生在发热初24小时内,体温38℃以上,发作呈全身性,持续时间短,通常数分钟。发作后清醒,无合并症,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24小时内大多仅发作一次,7—10日后脑电图正常。b.复杂性发热惊厥:首次惊厥发生于任何年龄,生后6个月内或5岁后才发病。低热(

(2)与其他特定的因素如紧张(应激)状态、内分泌改变、药物、酒精或剥夺睡眠有关的发作。

2。孤立的、无明显诱因的癫痫发作

3。反射性癫痫

少数病人,在特定的外界因素刺激下,如突然的声音、光线强度的改变、皮肤受刺激、突然起立和行走速度加快,甚至复杂的思维活动时,可以有癫痫发作,多数表现为全身肌阵挛、强直—阵挛性发作或失神发作,仅占癫痫的1%。反射性癫痫常见的临床类型及特点是:

(1)光敏性癫痫 患者常在室内光线变化到特定的亮度及阳光下有反复肌阵挛样抽动,节律性闪光刺激可见觫—慢波发放,观看电视时,在特定亮度时亦有抽动发作,而约有2/3光敏性癫痫患者都有观看电视时的癫痫发作史,称为电视性癫痫,总称为视觉反射性癫痫。有的病人可能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如精神发育不全,脑电基本活动偏慢等,不管引起发作的刺激如何,都是以全身性发作为开始的癫痫发作,如全身肌阵挛、强直—阵挛发作或失神发作等,偶见精神错乱状态或复杂自动症。

(2)电视性癫痫 属视觉反射性癫痫,由注视电视荧光屏所诱发的癫痫,在日光下不一定有发作,据报道主要在离电视机很近、电视机状况不佳及调节图像或调换频道时容易发生。其临床特点是:①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学龄儿童(6~14岁)为多;②发作类型可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阵挛性发作、失神发作及复杂部分性发作;③用15~20Hz间歇闪光易于诱发,而一半左右的患者做脑电图描记时属正常;但节律闪光刺激可以诱发异常放电,可藉以作出诊断。不少患者光刺激单眼时,不易诱发异常放电,因此,这些患者若脑电图正常,只有闪光刺激可诱发出异常者,可以不必用抗,晾厥治疗。

(3)乐源性癫痫 属听觉反射性癫痫,由听音乐引起的癫痫。

其临床特点是:①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内,患者多为有音乐天才者;②部分患者仅易被某种乐器如小提琴、钢琴演奏的特定乐曲,甚至其中的某一段落诱发发作,有的患者即便不听音乐,仅谈及音乐或想到音乐亦可诱发,说明这是与情感反应有关的条件反射性发作;③其发作类型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④发作时多伴有颞叶病灶性脑电图异常。

(4)运动诱发性癫痫 此为躯体感觉反射性癫痫,一般发生在久坐后突然起身,或在奔跑中加速时出现肢体僵硬的一侧或双侧强直性痉挛发作,有少数还伴有上肢舞蹈痉挛样发作,越是精神紧张或自我暗示等情况下越能诱发发作,下肢重于上肢,多不伴意识丧失。据报道此类发作有一定遗传家族史,也可存在脑皮质与基底节之间局灶病变。本病根据发作情况,有部分病人伴其他类型癫痫发作史,脑电图证实有痫样放电,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故应属癫痫范畴。

(5)触觉惊愕性癫痫 属躯体感觉反射性癫痫,由外界突如其来的接触、抚摸或打击引起的癫痫发作。其临床特点是:①掏外耳道、挤压睾丸或碰触牙龈等均可诱发;②发作多在受刺激的一侧,多为部分性发作,亦可为全面性发作;③脑电图可呈局灶或双侧放电。

(6)进餐性癫痫 属内脏诱发性反射性癫痫,其临床特点为:

①为进餐时或进餐后发生的癫痫;②发作形式可为复杂性部分发作、单纯,陛部分发作和继发性全面发作,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7)计算、弈棋、纸牌癫痫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已有报道计算、弈棋、玩纸牌等高级神经活动引起的癫痫,属精神反射性癫痫,是最复杂的反射性癫痫。据报道无论是观看还是直接参加下棋,或打纸牌,脑电图检查均有典型痫样放电,在脑电图上放电均有统计学差异;也可由于计算而诱发发作,认为思维本身是导致癫痫的诱因,而空洞思维过程也可诱发,但有人认为结果性思维是游戏性癫痫的诱因。弈棋或纸牌癫痫可能与视觉和触觉有关,因有理解、计算、注意等活动,且都有胜负结果,情感因素也有一定作用,本体感觉刺激不停地传向中枢可能也起某些作用。视觉刺激诱发癫痫多半与光敏强度、闪光频率、闪烁光源与周围光度的反差、光刺激的形成条件等有关,可能多种因素通过特异系统或非特异系统,皮质—皮质下等神经生理、生化等改变影响脑的兴奋性或感受阈;另一方面可能是弈棋或玩牌所要求的分析、综合等过程特殊,有关的神经元组合中的某一环节功能失调,可能为兴奋性提高。

4.儿童期慢性进行性部分性癫痫连续发作

发病在2—10岁间,先为部分性运动发作,部分逐渐不固定,并在睡眠时持续发作,以后渐有运动障碍并不断加重,伴有智能下降,脑电图除局部癫痫性放电外,背景有弥散性不规则慢活动。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