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辨证分型治疗癫痫

时间: 2023-11-03 08:10:37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对癫痫病人应根据不同证候予以相应治疗。由于癫痫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因此在辨证时要首先辨清病情之轻重、证候之虚实、标本之缓急。发作期以豁痰熄风、通窍定痫、开窍醒神为主,恢复期和休止期则以健脾养心、化痰安神、滋阴补肾、祛邪补虚为主。而判别病情的轻重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病程持续时间之长短,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短则病轻;二是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间隔时间短暂则病重,间隔时间久则病轻。轻者仅有呆若木鸡、不动不语、不闻不见等表现而无抽搐,或短暂眼睛上翻,或两眼上视,手中物件突然落下而不知,或头突然倾下复又迅速抬起,经数秒或数分钟即可恢复,有的患者对当时发作情况完全不知。重者来势急骤,卒然号叫,抽搐流涎,小便自遗,昏不知人,苏醒后对发作情况一无所知,常遗有头昏、乏力、懒言等。一般间歇期或久病不愈多虚,发作期多实;痫病之痰火扰神、风痰闭窍、瘀阻脑络属实;而血虚风动、心脾血虚、肝肾阴虚属虚;阳痫发作多实,阴痫发作多虚。一般痰浊、瘀血为标,正气亏虚为本。

历代医家对癫痫的认识各有见的。近年来对癫痫的认识不断深入,许多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提出了不同的分型治疗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就几种代表性的分型治疗方法作一简介,以供参考:

一、分型论治

(一)《中医内科学》(六版教材)的分型方法

此种分型言简意赅,易于掌握,临床应用较多。

1.发作期

(1)阳痫

症状:病发前多有眩晕、头痛且胀、胸闷乏力、喜伸欠等先兆症状,或无明显症状,旋即仆倒,不省人事,面色潮红,紫红,继之转为青紫或苍白,口唇青紫,牙关紧闭,双目上视,颈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鸣,或发怪叫,甚则二便自遗。移时苏醒,除感疲乏、头痛外,一如常人,舌质红,苔多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

方药:急以针刺人中,十宣,合谷等穴以醒神开窍。或以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或灌服黄连解毒汤,方以黄芩、黄连、桅子泻上、中、下三焦之火,或以此汤送服定痫丸,方中竹沥、贝母、胆南星苦凉性降,用以清化热痰;半夏、茯苓、橘皮、生姜相合,用以燥湿化痰。兼以健脾开胃,以助祛痰之力;天麻、全蝎、僵蚕相合偏温,功善熄风止痉;麦冬、丹参、茯神偏凉清心。朱砂、琥珀偏凉质重而镇心;上五味相合,以奏安神之功。石菖蒲辛温芳香,同长于通心气而祛痰之远志相合,则能化痰浊,开心窍,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配寒热相宜,燥中有润,共奏豁痰开窍,熄风止痉之功。

(2)阴痫

症状:发痫则面色晦暗青灰而黄,手足清冷,双目半开半合,昏聩,偃卧,拘急,或抽搐时作,口吐涎沫,一般口不啼叫,或声音微小。也有仅为呆木无知,不闻不见,不动不语,或动作中断,手中物件落地;或头突然倾下,又迅速抬起,或二目上吊数秒乃至数分钟即可恢复,病发后对上述症状全然无知,多一日频作十数次或数十次。醒后周身疲乏,或如常人,舌质淡,苔白腻,脉多沉细或沉迟。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温化痰涎

方药:急以针刺人中、十宣穴开窃醒神,继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或灌服五生饮,方以生胆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辛温祛痰,半夏降逆散结,川乌大辛大热,散寒除积滞,黑豆补肾利湿。合二陈汤健脾除痰。诸药共行温化除痰定痫之效。

2.休止期

(1)痰火扰神

症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诸症加重,甚则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多沉弦滑而数。

治法:清泻肝火,化痰宁神

方药:当归龙荟丸

方以龙胆草、青黛、芦荟直入肝经而泻肝火,大黄、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通泻上、中、下三焦之火,尤以大黄推陈致新,降逆而不留邪,以化痰散结;配以木香、麝香走窜通窍而调气,使清热之力益彰;又恐苦寒太过,以当归和血养肝。诸药相合,使诸火得泻,气血宣通,阴阳调顺,神安志宁而病向愈,本方当加茯苓、姜半夏、橘红健脾益气、化痰,以助药力。

(2)风痰闭阻

症状:发病前多有眩晕,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治法:涤痰熄风镇痛

方药:定痫丸

方以天麻、全蝎、僵蚕平肝熄风;川贝母、胆南星、姜半夏、们沥、菖蒲化痰开窍而降逆;琥珀、茯神、远志、辰砂镇心安神定惊;茯苓、陈皮健脾益气化痰;丹参理血化瘀;麦冬甘寒,清肺补心安神;姜汁、甘草温中和胃化痰。

(3)心脾两虚

症状:反复发痫不愈,神疲乏力,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汕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治法:补益心脾为主

方药:六君子汤合温胆汤

方以六君健脾化痰而益气;温胆汤治胆以通心神,加人参、枣仁、黄连以润养心神,兼清心火而安魂魄。

(4)肝肾阴虚

症状:痫病频作,神思恍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疲软,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沉细而数。

治法:滋养肝肾为主

方药:大补元煎

方以人参、炙甘草、熟地黄、枸杞子、山药、山茱萸、当归、杜仲补气益心,补养肝肾,加鹿角胶、龟板胶养阴益髓,牡蛎、鳖甲滋阴潜阳。

上述各证的处方中,加入适量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以熄风解毒、活络解痉而镇痛,可提高疗效,一般研粉,每服1~1.5g,每日2次为宜,小儿酌减。再者本病的发生与气血瘀滞有关,尤其久病和外伤者,适当加活血化瘀之品实属必要。

(二)《实用中医内科学》(方药中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的》型方法

此分类与上述分类总的治则基本一致,但一些具体证型的划分和治疗又各有见的,临床上颇有指导意义,故摘录于下:

1.发作期

(1)阳痫证

症状:常有头晕头痛、胸闷、善欠伸等先兆症状,旋即昏倒不起,不省人事,面色先潮红,紫红,继之青紫或苍白,口唇青暗,双目上视,颈项侧扭,手足搐搦,抽掣,喉中痰鸣,或口吐涎沫,或发时有类似猪羊的叫声,甚则二便自遗,不久渐渐苏醒,除感疲乏无力外,起居、饮食如常,舌质红,苔多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熄风定痫

方药:清热镇惊汤化裁。方用生石决明平肝熄风,紫石英镇心定惊,龙胆草泻肝经之实火,与山栀、木通同用有通达三焦利湿之效。用生大黄泻热,反佐干姜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又助天竺黄、胆南星清热豁痰。远志、菖蒲逐痰开窍,天麻、钩藤熄风止痉,柴胡为引经药,又能疏气解郁,配用朱砂、麦冬可防龙胆草等苦燥伤阴,兼可安神。

此外,尚可用汤药送服定痫丸,方中天麻、全蝎、僵蚕平肝熄风而止抽搐;川贝母、胆南星、半夏、竹沥、菖蒲化痰开窍,而降逆气;琥珀、茯神、远志、辰砂镇心安神而定惊;茯苓陈皮健脾理气;丹参、麦冬理血育阴;姜汁、甘草可温胃和中。服药后如大量咯痰,或大便排出黏痰样物者,均属顽痰泄化现象,为病情好转的表现。

(2)阴痫证

症状:发痫时面色黯晦萎黄,手足清冷,双眼半开半阖而神志昏愦,僵卧拘急,或颤动抽搐时发,口吐涎沫,一般口不啼叫,或声音微小。也有仅表现为呆木无知,不闻不见,不动不语,但一日数十次频作。舌淡,苔白厚腻,脉沉细或沉迟。醒后全身疲惫瘫软,数日后逐渐恢复。

治法:温阳除痰,顺气定痫

方药:五生丸以二陈汤送服。五生丸中胆南星、半夏、白附子。辛温除痰,半夏兼以降逆散结,胆南星兼祛风解痉,白附子祛风痰、逐寒湿,川乌大辛大热,散沉寒积滞,黑豆补肾利湿。合二陈汤顺气化痰,共奏温阳,除痰,定痫之功效。

2.休止期

(1)脾虚痰盛

症状:神疲乏力,身体瘦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咯痰,或痰多,或恶心泛呕,或胸满痞闷,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或细弦滑。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若痰多再加制胆南星、瓜蒌,呕恶者加竹茹、旋复花;便溏者加薏苡仁、白扁豆;若痰黄量多,舌苔黄腻者,可服用温胆汤加减。

(2)肝火痰热

症状:平素情绪急躁,每因焦虑郁怒,诱发癫痫,痫止后,仍烦躁不安,失眠,口苦而午,便秘,或咯痰胶稠,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方以龙胆草、山栀、黄芩、木通等泻肝经实火;半夏、橘红,胆南星、菖蒲化痰开窍。若项强直视,手足抽搐者,可兼用化风锭1~2丸。

(3)肝肾阴虚

症状:痫病频发之后,神思恍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双目干涩,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酸腿软,大便干燥,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枸杞子均为滋养肝肾之品,还可酌情加用鹿角胶、龟板胶、阿胶等补髓养阴,或加牡蛎、鳖甲以滋阴潜阳。若心中烦热者可加竹叶、灯芯草以清热除烦;大便干躁者,加肉苁蓉、当归、火麻仁以滋液润肠。也可用定痫丸,滋补肝肾,而熄风止痫。在休止期投以滋养肝肾之品,即能熄风,又能柔筋,对防止痫证的频发具有一定的作用。

以上三种证候,临床上可互相转化。因癫痫总属神志疾患,故五志化火常是主要诱发因素,心肝之火可以动痰,火与痰合则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