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是由于肺吸虫幼虫在肺内游动、成长和产卵形成的疾病。流行于亚洲东南部。我国见于浙江、台湾、长春及延边等地区。
多有咳嗽、胸痛、咯血或咯果酱样痰。痰中可查到肺吸虫卵。
[影像学表现]
1.出血破坏期表现为中下肺野片状、圆形或椭圆形浸润阴影,密度较淡,边缘模糊,约1~3cm大小。
2.囊肿期表现为肺门周围和下肺野浸润阴影内单房或多房性透明区,其周围可见索条状阴影伸向肺野,此为肺吸虫的较特征性麦现.
3.囊肿后期,肺野内散在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阴影,境界注楚。结节中心部可见透明区,也可聚集成片或团块状。
4.病变愈合期见病灶缩小,呈大小不等的结节影,密度高,边缘清楚。部分可呈点状、环状或小片状钙化。
5.常有两肺门阴影增大、肺纹理增多紊乱。常有少量胸水与胸膜肥厚粘连。平片、体层摄影与CT为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
肺吸虫病又称肺蛭病、并殖吸虫病,是由隐口科并殖属的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猫、犬及人的肺组织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病原体在脑、脊髓和其他器官中也偶有寄生。本病的特征为支气管肺炎的症状。在我国主要流行于浙江、台湾及东北地区。
〔病原和传播〕
本病病原是卫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又称肺吸虫,背部隆起,腹面扁平,红褐色。体表具有小棘,口、腹吸盘大小相近。体长7.5~16毫米,宽4~8毫米。
虫卵呈金黄色,不规则椭圆形,有卵盖,内含10余个卵黄球。大小为75~118微米42~67微米。
肺吸虫发育过程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各种淡水产或半咸水产的螺蛳,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产或半咸水产的螃蟹和虾。
肺吸虫在虫囊里产卵,卵通过与支气管的通道进入支气管和气管,随着宿主的痰液进入口腔,而后被咽下,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
在春夏季节,虫卵发育成毛蚴大约需16天,毛蚴在水中非常活跃,当它遇到中间宿主淡水螺蛳时即钻入其体内发育,成胞蚴,又需3个月再由胞蚴繁殖成为二代雷蚴,最后又繁殖成许多棕黄色的尾蚴。尾蚴离开螺蛳软体在水中游动,最后钻入螃蟹或虾的体内,变为囊蚴。
当猫误食含有囊蚴的螃蟹或虾,囊蚴便在小肠里破囊而出,穿过肠壁、腹膜、隔肌与肺膜,一直到肺脏,在肺脏内发育为成虫。
肺吸虫以终宿主的血液和组织为食,虫体寿命长达6~20年。
〔病候特征〕
病猫常出现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气喘、痰带腥味,有时呈铁锈色或棕色,呈支气管肺炎的症状,并可伴有腹泻、腹痛、发热、黑便等。
取病猫血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中白细胞增多,核右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到感染后的第4~8周逐渐恢复正常值。
虫体多寄生于肺外,还可寄生于肝、脾、胰、脑、腹腔和胸腔等部位,有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虫卵可引起心脏、脑和脾的栓塞症。当虫卵在心脏冠状动脉处栓塞时,往往导致急性死亡。进入脑组织的幼虫可使猫发生抽搐、截瘫等。
在病猫的唾液、痰液及粪便中有虫卵出现便可以确诊。
〔预防和治疗〕
治疗本病可选用吡喹酮、丙硫苯咪唑、芬苯哒唑等。
加强日常管理注意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干燥,禁止喂生食或未煮熟的蟹和虾等均可预防本病。
前面我为大家介绍了生吃海鲜会得肺吸虫病,这次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到底什么是肺吸虫病,已经一些症状和治疗方式,感兴趣的可以来关注下哦!
什么是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是一种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浙江等地区是肺吸虫病主要流行区域,以卫氏吸虫为主。肺吸虫的卵进入干净的淡水水源后会寄生到第一宿主川卷螺上,发育成尾蚴后脱离螺体入侵第二宿主如螃蟹、蝲蛄等节肢动物,发育成囊蚴,主要寄居在腮里。
如果人进食了生的带有肺吸虫囊蚴的河蟹、蝲蛄等河鲜,囊蚴会在肠壁上长成幼虫,随后便在人体组织游走入侵脏器。大部分是爬进肺里,也有在胸腔部位造成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如果继续游走向上钻入大脑,会诱发癫痫等疾病。
肺吸虫可以在人体存活6-20年,并产卵,不过不会孵化,必须经过第一第二宿主才会成虫。
最后,徐主任为小叶开具了抗肺吸虫的药物,小叶恢复很快。不过遗憾的是,从此以后肺上的这些“隧道”会永久留下,肺纤维化,功能减弱,咯血可能还会出现,并且更容易受到感染。
肺吸虫病的症状
(一) 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最短可于食蟹后4小时发病,多数在15~30天。
(二) 急性并殖吸虫病:初发症状为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继之出现畏寒、发热,稍后出现咳嗽、胸痛、咳痰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到肺部病变、胸腔积液等。
(三) 慢性并殖吸虫病:大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已进入慢性期。主要症状是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并伴有乏力、消瘦、盗汗等。
肺吸虫病能治好吗
您好,这种病一定不要拖延要及时治疗,在轻微的初期治愈相对简单,不要让它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再治疗就比较麻烦。
1.病原治疗
(1)硫双二氯酚(别丁):为首选药物,毒性低,口服易吸收,近期治愈率84%~100%,远期疗效80%~90%。剂量:成人1g,每日或隔日口服3次,10~20个治疗日为1个疗程。脑型可重复2—3个疗程。副作甩有头晕、头痛、消化道反应、皮疹等,偶可出现赫氏反应。发生肝脏损害,应立即停药。有严重心脏病、肾病及妊娠时禁用。
(2)吡喹酮(EMBAY一8440):疗效高、疗程短、服用方便、副作用少,仅有轻微头昏、头痛、乏力等,是一种治疗肺吸虫病有希望的药物。剂量:每次25mg/ kg,3次/日,口服,连服2~3天。脑型患者间歇1周后再服1个疗程。
(3)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对肺吸虫病也有良好疗效。剂量:30 mg~50mg/kg,每日或隔日服用,10~15个治疗日为1个疗程。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和头痛、头晕等,偶有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精神症状。有精神病史,严重肝、肾疾病及孕妇均禁用。
(4)阿苯达唑:8mg/kg(1次量不超过400mg),分2次口服,连服7天。
2.抗生素
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加用抗生素。
3.手术
对慢性脑型、脊髓型,合并有压迫症状,药物治疗效果又差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
该病可在流行区或到达流行区内,通过生食或半生食石蟹、蜊蛄、沼虾、红娘华或饮用生的溪水及食具(刀、砧板)的污染获得。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切实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及生水等以预防感染,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便,避免虫卵随雨水冲入溪流污染水源。患者一旦得病,应彻底治疗。
流行区的脑型肺吸虫病病人可多达2%~5%,尤其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在脑中寄居的虫体破坏脑组织形成囊肿,虫体还可游走窜行,造成多处损害,形成多发性囊肿。如侵及基底神经节内囊或丘脑等部位则后果更为严重,其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盘水肿等,多见于早期病人。畏寒、发热、脑膜刺激症等,多见于疾病早期。癫痫、视幻觉、肢体异常感觉等,多因病变接近脑皮质所致。瘫痪、感觉消失、失语、偏盲共济失调等。
犬肺吸虫病又名肺蛭,由于病原体属于并殖吸虫属,故又称并殖吸虫病;肺吸虫临床症状为咳嗽,并可伴有咯血,气喘,发热和腹泻,粪便为黑色;犬肺吸虫应用吡唑酮驱虫,用量为50毫克 千克体重,口服,连用3~5天。或用硫双二氯酚。 犬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又名肺蛭,由于病原体属于并殖吸虫属,故又称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为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犬、猫的肺脏、脑膜和气管中,主要流行于浙江、台湾和东北地区。在广东、四川、江西和贵州等省还发现一种斯氏并殖吸虫,通常寄生于皮下结节中,较少侵害肺脏。
犬肺吸虫病病原及其生活史 卫氏并殖吸虫呈暗红色,长7.5~16毫米,宽4~8毫米,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很像半粒红豆。虫体常成双寄生在肺组织所形成的囊里,虫囊与支气管相通。虫卵随宿主痰液被咽入消化道,通过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出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分裂繁殖,经过胞蚴、雷蚴各发育阶段,最后发育成为大量尾蚴。由螺体内逸出,侵入第二中间宿主(蟹),变为囊蚴。犬、猫吃了含有囊蚴的生的或半生的蟹,便在小肠里破囊而出,穿过肠壁、腹腔、膈肌与胸膜一直到肺脏,然后发育为成虫。
犬肺吸虫病诊断要点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并可伴有咯血,气喘,发热和腹泻,粪便为黑色。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于痰液和粪便中检出虫卵便可确诊。
犬肺吸虫病防治措施 第一,应用吡唑酮驱虫,用量为5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连用3~5天。或用硫双二氯酚,用量为10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或隔日给药儿,10~20个治疗日为一个疗程。
第二,在本病流行地区,应禁止以新鲜的蟹作为犬、猫的饲料。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