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医五味园
心肾阴虚证:外邪入里伤及心肾之阴,七情欲火内伤心肾之液,久病心肾阴液渐耗等均可导致心肾阴虚证。心肾阴虚也可由心阴虚而渐及肾阴虚者,也可由肾阴虚而兼及心阴亦虚者,还可由一般阴虚证而渐至突出表现于心肾阴损者。心肾阴虚表示心肾阴液不足,脏腑功能衰弱,也表示有一定程度相火偏亢而阴阳失调、机能紊乱。
(一)主症:心悸、健忘、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二}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健忘、失寐、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盗汗、颧红、口咽干燥;瘦黄便干、遗精带下,舌红少津,脉细数。
(三)证情分析:心与肾同为少阴之脏,经脉相通,水火相济。肾阴虚,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健忘、失寐多梦。肾虚故腰膝酸软肾脉夹舌本,心脉通于舌,心肾阴虚,阴液无以上潮,故口咽干燥。虚热内扰而五心烦热、盗汗、颧红、溲黄、便干。火扰精室故遗精。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四)本证的发展及影响:本证可因心火亢炽而转化为心肾不交症。还可因精伤较甚而兼见肾精不足证。也可因阴损及阳而兼见肾附虚、心阳虚等证。
(五)本证与相关证候的鉴别:本证与心阴虚、肾阻虚证之区别在于本证兼有而彼则单纯。本证与心肾不交证不同在于心肾不交证有心火亢盛的表现,而本证着重于心肾之阴虚,心火不明显。本证与心血虚之不同在于心血虚证多有面色不华、唇舌色淡等症,本证则无此等见症。
(六)辨证要点:心阴虚和肾阴虚同时并存是本证审证基础。只要掌握,1.有心病共同见症,2.有肾虚共同见症,3,有虚热证,三者同时出现即可确定为本证。尚需注意本证略有心火偏亢和虚热内扰,但皆不甚明显。
由于心气虚证是单纯心功能减退或不全,因此,治疗心气虚证的方法是补益心气,兼以养血安神。 由于心阳虚证既有心气虚,心功能减退,也有热能减少,心功能衰竭之虚寒的征象,所以,治疗心阳虚证,则应以温补心阳,或温通心阳,兼以安神,方如保元汤或桂枝甘草龙骨汤加减。 心阳虚证,多胸阳不振,易导致心血淤阻,胸痹不宣。在临床上,心阳虚,常与心血淤阻证并见;发作时心前区憋闷疼痛或阵痛。所以,治疗心阳虚证,宜加用行气活血化痰药,如元胡、桃仁、红花、三七、降香、乳香等。 心阳虚脱证,则宜急用回阳救逆固脱法治疗,常用参附汤、独参汤,或加用磁石、龙骨、牡蛎等药以重镇安神。 心血虚证,一般为单纯的心血虚亏,而无阴虚阳亢虚热之象。因此,心血虚证的治疗方法是养血安神,方用四物汤加减,并可配用安神定志药,如远志、柏子仁、朱砂等。 心阴虚证,除有阴血亏损外,由于阴不制阳,虚阳亢奋,多伴有虚热之象。因而,心阴虚证的治疗,宜用滋阴清热安神法,方如补心丹,滋阴以清虚热。常用药为生地、元参、天冬、麦冬等药物,配以知母、黄柏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