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片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隐痛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体软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也在早期出现。腹痛多在上腹部或右季肋下部或脐部。一般早晨空腹或餐后出现隐痛,也可是剧痛或绞痛,类似于溃疡病样疼痛,进食后疼痛可缓解。患者腹泻一日多次,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者较多。此症状晚期以慢性腹泻为主,大便量多且含有不消化食物,奇臭。血性下痢者少见,隐血试验呈阳性。腹部膨隆,肠蠕动亢进,肠鸣音增强是本病的特殊体征。少数患者可自然排虫或可吐出姜片虫。重症患者出现眼睑以及全身浮肿,并伴有腹水,易与肾病混淆不清。但是,姜片虫病患者尿液无异常改变。浮肿的出现率约占患者总数的0.4%~65.7%。可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粪便虫卵计数来衡量姜片虫病患者感染的轻重,一般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每毫升粪便中虫卵数少于2000者为轻重感染。患者只有比较轻的消化系统症状,此型约占患者总数的62.4%。中型,每毫升粪便中虫卵数在2000~10000者为中度感染。患者经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失眠、面部有轻度浮肿等症状和体征。此型约占患者总数的36.1%。重型,每毫升粪便中虫卵数在10000个以上者为重度感染。患者出现倦怠无力、食欲减低、消瘦、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浮肿、腹水、胸水、全身衰竭等重症症状出现。此型约占患者总数的1.5%。对儿童患者来说,其身体和智力发育将受到不利影响。
寄生虫,动物,扁形动物,吸虫纲,复殖亚纲。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Lankester,1857)Odhner,1902]简称姜片虫,是寄生于人体小肠中的大型吸虫,可致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祖国医书中早有“肉虫”,“赤虫”等记述。姜片虫病的流行常常与种植水生植物和养猪业有密切关系。本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故又称亚洲大型肠吸虫(giant asian intestinal fluke)。
姜片虫的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可使被吸附的粘膜坏死、脱落,肠粘膜发生炎症、点状出血、水肿以至形成溃疡或脓肿。病变部位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肠粘膜分泌增加,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感染轻度者可无明显症状。寄生虫数较多时常出现腹痛和腹泻,并表现消化不良,排便量多,稀薄而臭,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甚至发生肠梗阻。在营养不足、又反复中度感染的病例,尤其是儿童,可出现低热、消瘦、贫血、浮肿、腹水以及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等,少数可因衰竭、虚脱而死。
寄生虫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的,会对健康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需要及时调理恢复,那么吃哪些食物容易感染寄生虫?有虫也能吃的食物有哪些?容易感染寄生虫的食物有很多,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哪些食物有寄生虫吧。
1、易患寄生虫的食物
一、小龙虾肺吸虫病
小龙虾在南方的河流湖泊里随处可见,连水田、溪沟、脏水里也有很多,因繁殖力极强,捕捉十分容易。近年来,香辣小龙虾红遍大江南北,有些地方还开出专吃龙虾的餐馆。但由于小龙虾生活水质较差,小龙虾体内多寄生着肺吸虫。
人若是生食或半生不熟地吃了小龙虾,就极有可能感染上这种寄生虫,从而引起肺吸虫病。肺吸虫主要寄生于人的肺部,轻者可表现为咳嗽、胸痛、咯血,严重的可能引起肺部大出血,使器官阻塞,导致死亡。曾有3名北京人因为食用小龙虾中毒而出现了“急性骨骼肌溶解症”,险些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食用前把龙虾背部的筋去除,烹饪时必须煮熟煮透,吃的时候最好不要吃小龙虾的头部。
二、生鱼片肝吸虫病
鱼肉去骨,切成薄片,蘸芥末生吃,味道鲜美。外裹一层面粉油炸,既脆又嫩。正当享受这样的美食时,可能祸根也因此种进了肚子。因为这些淡水鱼体内常常寄生了肝吸虫病,比如麦穗鱼、棒扁鱼。
广东、广西等地淡水鱼寄生虫平均感染率高达六成。肝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损坏人体肝部,患者常感肝部疼痛、腹胀、腹部不适,检查时可查出肝功能异常。
三、广州螺管圆线虫病
管圆线虫幼虫长期在某些陆生或水生螺体内发育。有人为了贪食鲜嫩,只是开水汆一下即食,人若生食或吃了不熟的螺肉就可能被感染管圆线虫。
一旦感染了管圆线虫,它就会在人体内游走,钻入脑部,病变集中在脑组织,除大脑及脑膜外,还包括小脑、脑干及脊髓等处。轻者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狂躁甚至死亡。患者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以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为特征。
四、菱角姜片虫病
秋季是菱角、荸荠采摘时节,刚摘下来有鲜又嫩,忍不住吃进嘴里。这时就极有可能感染寄生在菱角、荸荠上的姜片虫。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消化道及全身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等,重者可发生贫血、浮肿和发育障碍等。
专家提醒:尽量不生吃菱角、荸荠、莲藕,也不要用牙齿啃皮。在生吃时一定要充分洗擦,并用开水烫泡几分钟或在阳光下晒过一天后才吃用。要讲究卫生,不喝生水,接触过水生植物或污水时要洗干净手,防止囊蚴污染。
2、有虫能吃的食物
1、桔子生虫能吃吗?
长了虫子的桔子吃起来确实有点吓人,但桔子生了虫并不是整个桔子都生虫,拣掉几瓣,其余部分是不受影响的。
2、杨梅生虫能吃吗?
因为杨梅养分高,又没有果皮保护,自然成为虫类幼仔的主要寄主,杨梅中钻出的白色小虫就是蝇类幼虫。因为幼虫体绝大部分成分是蛋白质,所以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市民在购买新鲜杨梅回家后,应放到较高浓度的盐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再食用。
3、腐乳有虫能吃吗?
乳腐里的虫不是苍蝇的蛆,因为它生在素的,咸的食品里,只要这种东西不是在肮脏的环境或条件下生出的,就对身体不会有大碍,所以人吃了没问题。
4、绿豆生虫能吃吗?
能吃,先用太阳晒一晒,活虫会爬走,有些躲在豆子里面的虫只能靠煮沸杀死,也没什么害处!可以放心食用!
3、吃龙虾注意事项
1、虾背上的虾线,是虾未排泄完的废物,假如吃到口内有泥腥味,影响食欲,所以应除掉。
2、色发红,身软,掉头的虾不新鲜,尽量不买。腐败变质的虾一定不能吃。
3、虾与部分水果同时吃时应注重,虾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若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山楂、石榴、葡萄等同吃,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结合形成鞣酸钙后刺激胃肠,惹起不适,出现呕吐、头晕、腹泻腹痛等症状。
4、食用海鲜时最好不要大量喝啤酒,因为那样会产生过多的尿酸,而惹起痛风。吃海鲜时应配以干白葡萄酒,因为其中的果酸具有杀菌与去腥的作用。
5、虾的背部呈青黑色是新鲜的表现。一般虾壳坚硬,头部完整,体部硬朗、弯曲、个头大的虾味道比较鲜美。
6、对吃虾过敏及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哮喘患着,应慎食。
很高兴能帮您解决问题;人体如果患上了寄生虫病,那根据不同的寄生虫,人体所表现的病态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寄生虫为蛔虫的,那严重时可表现为人体虽然食欲正常,可仍然表现为消瘦、皮肤缺少光泽感等情况,还可能出现腹痛等情况,如果是蛲虫感染,那多会在肛门处出现搔痒的情况,特别是晚间更明显些。还有很多寄生虫的症状,有的会出现偶吐、腹水(比如血吸虫病)甚至是脑部疾病症状(比如猪肉绦虫进入脑部后)等,所以不是每种类型的寄生虫感染都有相同症状的。如果感到自己的身体不舒服的话,就一定要到医院好好看看哦!!!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蛔虫病·三虫5蛲虫病·三虫6姜片虫病·三虫7参考资料附:1治疗三虫的方剂2治疗三虫的穴位3治疗三虫的中成药4三虫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三虫 1拼音 sān chóng
2英文参考 three kinds of parasitos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三虫指小儿三种常见的肠寄生虫病,即长虫、赤虫、蛲虫[1]。《诸病源候论》卷五十:“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
4蛔虫病·三虫 蛔虫病为病名。蛔虫又名蚘、长虫、蚘虫。状如蚯蚓,寄生在小肠内。静止时无自觉症状。在初期或有发热、咳嗽。肠蛔虫病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流涎,腹痛,易激怒,梦惊,夜间磨牙,鼻痒,偶有惊厥等症。蛔虫具有一种鉆入各种孔道的特性,当肠内发生某些对蛔虫生活不良的条件时,其活动的能力增加,扰动时腹痛阵发,如虫多可引起肠梗阻,窜入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治疗以驱蛔虫为主。宜用乌梅丸。胆道蛔虫症,治宜先安后驱;肠梗阻则应配合通利腑气,当蛔虫驱去以后,再予健脾。驱虫用使君子、苦楝根皮等;健脾用异功散加减[2]。
5蛲虫病·三虫 蛲虫病为病名。蛲虫,九虫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二:“夫小儿蛲虫者,此是九虫内之一虫也。形甚细小,如今之蜗虫状,亦因脏腑虚弱而致发。”其虫寄生于肠下,晚间爬出 *** 产卵,而致 *** 奇痒。病久长期抓痒而致 *** 周围炎症、湿疹,并有面色萎黄,易怒,嗜食指甲等。治以杀虫止痒为主。内服可用苦楝根皮、百部、榧子煎剂;外治可用韭菜煎汤每晚洗肛,或用大蒜打烂成泥状,加菜油涂拭 *** 周围。 *** 湿疹,可用青黛散调黄连油膏外敷[3]。
6姜片虫病·三虫 姜片虫病为病名。我国地方病的一种,因其虫形似姜片,故名。虫色赤如生肉,故又叫赤虫。在东南沿海各省和华中某些地区都有流行,长江以北很少。本病可引起腹痛,腹泻,浮肿,贫血等症状,甚至引起小儿生长发育,但预后一般良好,姜片虫驱除以后,患者迅速恢复。若反复感染又不治疗,可导致重度营养不良,有造成全身衰竭的危险。本病因食生菱角、荸荠等吞入姜片虫的囊蚴所引起。成虫寄生肠道上部,上犯胃气,下扰肠道,导致胃失和降,脾失健运等症。治疗用槟榔煎水,早上空服,不须另服泻药,连用2~3天。病情严重,气血亏虚者,则宜补脾胃,先服参苓白术散;待全身症状改善后,再予驱虫[4]。
7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