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白带

时间: 2023-11-03 15:42:10

白带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黏稠液体,如涕如唾,绵绵不断。如王孟英所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女子在发育成熟期,或经期前后,或妊娠初期,白带可相应地增多,不作病论。若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变化,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即为病态。但由于其致病因素的不同临床所表现带下的气味也不一样。古代医家对白带的论述颇多,如《女科经纶》引缪仲淳语:“白带多是脾虚,肝气郁则脾受伤,脾伤则湿土之气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输为荣血,而下自滑之物,皆由肝木郁于地中使然,法当开提肝气,辅助脾元,盖以白带白属气虚,故健脾补气要法也。”又《妇人秘科》说:“带下之病,妇女多有之。赤者属热,兼虚兼火治之。白者属湿,兼虚兼痰治之。年久不止者,以补脾胃之主兼升提。大抵瘦人多火,肥人多痰。”

①臭秽

【闻诊】带下臭秽,其色黄而稠黏。

【临床意义】此为湿毒带下。常由湿毒内侵,损伤冲任之脉,以致蕴而生热,浊秽下流所致。

【治法】宜清热解毒,除湿止带,方用止带方加减。

②腥秽

【闻诊】带下日久,其气腥秽,其色黄白相兼而量多。

【临床意义】此为寒湿下注带下,日久略微化热所致。多由外感寒湿,或脾阳虚,寒湿内生,蕴久化热而致。

【治法】宜除湿止带,佐以清热,方用完带汤加黄柏、黄芩等。

③腥臭

【闻诊】带下腥臭,其色黄或赤,黏稠而量多。

【临床意义】此为肝经湿热下注所致。

【治法】宜清肝除湿止带,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④腥味

【闻诊】带下气腥,色白稀薄而量多。

【临床意义】此为肝经寒湿下注或为脾肾阳虚,带脉失约所致。

【治法】寒湿下注者宜散寒除湿止带,方用完带汤加减;脾肾阳虚者宜温肾健脾,固涩止带,方用内补丸加减。

⑤恶臭

【闻诊】妇人带下恶臭,其色黄绿夹红,为“五色”带下。

【临床意义】此多为胞宫腐败。可见于子宫颈及子宫体癌患者。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