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旋毛虫病的症状体征

时间: 2023-11-03 16:09:10

临床症状的轻重与食人包囊的数目、生活力,幼虫侵犯的部位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于感染后3~7周内死亡。在侵入期由于脱囊幼虫及成虫钻入肠壁引起胃肠道症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以及乏力、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在移行期幼虫经血管侵入肌肉形成梭状包囊可引起血管炎、肌炎症状,临床出现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尤以腓肠肌为甚,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眼睑和面部水肿,荨麻疹及甲下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说话、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心肌炎、肺水肿、肝、肾脏器的损害,进一步发展呈恶病质、毒血症而死亡,国内报告病死率可达3%。

急性炎症期消退之后,肌痛可维持数月之久,包囊在肌肉内死亡后可钙化。感染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可显著增高。

莫扎特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究竟是谁或者究竟是什么给予了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致命一击?中毒、肾病、感染……这个问题至今仍然众说纷纭,难下定论。两位美国学者提出的“失血说”及“维生素D匮乏说”令这位早逝的天才在死后220年再度成为学界的焦点。那么?

莫扎特才华横溢却不幸英年早逝,这不光让世界震惊和心痛,也引起了无尽的猜测。关于他的死因,200多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当年莫扎特患病后,维也纳最好的两名医生对他进行了救治。他们试图通过放血和冷敷的方式使莫扎特退烧,但疗效并不理想。莫扎特英年早逝后,这两名医生并未对他的尸体进行解剖,这无疑为查明莫扎特的死因增添了难度。尽管其中一位医生注意到莫扎特四肢肿胀,并据此得出了莫扎特死于汗热病的结论,但后人认为这种观点不足以服众。

莫扎特的死亡原因:从莫扎特的信推断其死于旋毛虫病

事隔两百多年后的今天,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医学专家简·赫希曼在美国《内科学文献》杂志上撰文指出,莫扎特很有可能死于旋毛虫病,这种病是吃了生的或没有煮熟的含有蠕虫的猪肉而引起的。旋毛虫病的症状是四肢肿胀、发烧,并且身体发痒。在莫扎特生活的年代里,严重的旋毛虫病可以致命,而生前莫扎特也抱怨过说身上很痒。

赫希曼是根据1791年10月7日莫扎特写给妻子的一封信推断出莫扎特的死因的。莫扎特在信中写道:“猜猜我闻到了什么味?猪排味!多么好闻的味道啊,我要去吃,并祝你身体健康!”写完这个便条45天后,莫扎特就撒手人寰。旋毛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0天,从时间上而言,也与旋毛虫病吻合。赫希曼说,如果莫扎特确实因染上旋毛虫病而死,那么他就在无意中自己揭露了他的死因之谜。

莫扎特的死亡原因:发烧时吃错药而中毒

1991年,一位英国医生对莫扎特之死提出新结论,称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可能是在医治抑郁症和发烧时服用了水银和锑中毒而死。据路透社报道,这位名叫詹姆士的医生将其研究成果报告给英国一家医学协会时说,莫扎特1791年显然是死于肺炎和肾功能衰竭。医生在治疗时很有可能使用了水银和锑。现代医学认为水银是一种肾毒剂,而锑在当时的维也纳常常受到砷的污染,锑砷化合物则有致命的危险。

头骨之谜

1791年莫扎特去世之后,被埋葬在维也纳圣马克公墓一个寒酸的墓地里。最初并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位置,直到1855年,这个装饰有表情悲伤的小天使的墓地被确认为是莫扎特的墓地。这还缘于一位掘墓者发现了莫扎特的尸体,并将其头骨偷偷带出墓地。几经周折,这具丢失了下颌骨的头骨辗转到了萨尔茨堡的莫扎特国际基金会手中。

莫扎特国际基金会是1880年由萨尔茨堡居民成立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是为了保护莫扎特的遗物。“莫扎特头骨”是众多专家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法国人类学家普奇对头骨进行检测之后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莫扎特可能死于头部受伤的并发症。他之所以提出这种观点,其根据是头骨左侧太阳穴附近的一处骨折,这同时也解释了莫扎特死前有长时间持续头疼的传闻。

也有科学家对头骨和被认为是莫扎特亲属的遗骨进行了DNA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但并没有得出确切结果。专门研究德国和奥地利名人尸骸的法国病理学家赫伯特·乌尔里希博士说,基金会收藏的莫扎特头骨肯定是假的。“那个头骨所显示的特征都是女性才有的。因为莫扎特的草草下葬,没有人能够真正确定莫扎特的墓究竟在哪里。”实际上,按照当地的风俗,莫扎特被安葬之后,坟墓会被再次掘开,在墓室中会放入另一具尸骨,而真正的莫扎特遗骨则会分散四处。因此,任何有关莫扎特死因的说法都是没有有力证据支撑的。

看来,困扰了世界近百年的“莫扎特头骨之谜”还会继续让人困惑下去,或许当我们找到了真正的莫扎特头骨之后,才能揭开深藏了几百年的谜底。

怎么防治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旋毛虫是一种前细后粗的白色小线虫,雄虫长1.5毫米左右,雌虫长3~4毫米,肉眼勉强可以看到它们寄生在小肠的肠壁上。当动物吃了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肉后,包囊被消化,幼虫会逸出,钻入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粘膜内,约经1.5~3天即发育为成虫,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钻入肠腺或粘膜下淋巴间隙中产出幼虫,大部分幼虫随血液散布到全身。

横纹肌是旋毛虫幼虫最适宜的寄生部位,刚进入肌纤维的幼虫是直的,随后迅速发育增大,逐渐卷曲并形成包囊。犬体内的包囊呈圆形,大小为0.25~0.30毫米0.40毫米,呈白色针尖状。包囊内含有囊液和l~2条卷曲的幼虫,个别可达6~7条。包囊在数月或1~2年内开始钙化,钙化包囊的幼虫仍能存活数年。

自然感染的病犬,症状不明显,可用活体组织检查,也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间接血凝反应试验诊断,死后肌肉中发现有幼虫则可确诊。一般采取腿肌左右角(或腰肌、腹肌)各一小块,再剪成麦粒大的小块,用厚玻片压片,25~50倍镜检。病犬表现出心神不定、水肿、肌肉疼痛、全身皮发热。

首要的预防方法是:消灭鼠类,搞好清洁卫生,将病死犬尸体烧毁或深埋,喂犬用肉必须煮熟。治疗可试用丙硫咪唑,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25~40毫克,分2~3次口服,5~7天为、疗程。

毛囊虫病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疾病分类4疾病概述5疾病描述6症状体征7疾病病因8病理生理9诊断检查10治疗方案11预后及预防12特别提示附:1治疗毛囊虫病的中成药2毛囊虫病相关药物 1拼音 máo náng chóng bìng

2英文参考 trichocryptosis

3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疾病概述 毛囊虫又称蠕形螨,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的毛囊和皮脂腺中,是一种永久性的寄生虫,如虫体繁殖增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之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虫崩解物的 *** ,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有时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炎症加重。毛囊虫寄生于人体的皮脂腺和毛囊内引起慢性炎症时称之为毛囊虫病或脂螨病。毛囊虫病多发于青年人的面部,开始时局部皮肤轻度潮红,以后红斑逐渐明显,持久不退,由鼻尖蔓延至鼻翼、额、面颊、颏部,甚至扩展到胸、背、头皮等处,在红斑上逐渐出现丘疹、脓疱、结痂及脱屑,日久鼻部皮肤增厚,毛囊口扩张,毛细血管也随之扩张,形成持久性红斑,临床上出现类似酒渣鼻或寻常青春痘的表现。

5疾病描述 毛囊虫又称蠕形螨或毛囊螨,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的毛囊和皮脂腺,是一种永久性的寄生螨。已知有120种,寄生在人体内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腺蠕形螨两种,这种人蠕形螨俗称毛囊虫。寄生在人体的皮脂腺和毛囊引起的慢性炎症称之毛囊虫病或脂螨病。

蠕形螨属于蛛形纲,真螨目,蠕形螨科。生活史分卵、幼虫、稚虫(若虫)、成虫四期。

6症状体征 人蠕形螨常栖居在正常人的毛囊和皮脂腺内,一般不引起症状,如虫体繁殖增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之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虫崩解物的 *** ,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有时再继发细菌的感染,可使炎症加重。

本病多发生于青年人的面部,初发时局部皮肤轻度潮红,以后红斑逐渐明显,持久不退,由鼻尖蔓延至鼻翼、额、面颊、颏部,甚至扩展到胸、背、头皮等处,在红斑上逐渐出现丘疹、脓疱、结痂及脱屑,日久鼻部皮肤增厚,毛囊口扩张,毛细血管也随之扩张,形成持久性红斑,临床上表现为酒渣鼻或寻常痤疮样的表现。有的病例鼻部皮肤正常,仅在口周或两口角出现红斑、丘疹、脱屑,个别人可表现为眼睑炎或头皮脱屑的症状。

关于酒渣鼻的病因是否是由毛囊虫感染所引起尚有争论,有人认为与毛囊虫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是宿主的个体差异与皮脂腺的分泌量有关。

7疾病病因 虫分长短两种,毛囊螨长,皮脂螨短,虫体呈蠕虫状,长约0.1~0.4mm,雌虫稍大,有腭体和4对足,蜇脚呈短针状。雌雄虫在毛囊 *** 配,交配后雄虫死去,雌螨利用其锐利的口器鉆入毛囊皮脂腺内产卵,孵出幼虫,经两次蜕皮变为若虫、成虫,约需2~4周,雌虫寿命2月左右。

8病理生理 蠕形螨多寄生于皮脂腺发达的面部,尤其多见于鼻、颊、颏等处,严重者可侵及眼睑、口周甚至全面部。少数可寄生于头皮、肩、胸、背、耳道、 *** 或 *** 处。毛囊螨寄生在毛囊深部,一个毛囊内可生存数条螨,多时可达200多条。皮脂螨寄生于皮脂腺内,通常只有一条,部位较浅,两种螨均以上皮细胞、腺细胞和皮脂为营养。

9诊断检查 凡面部多油,出现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及脱屑,或表现为毛囊性栓塞,毛细血管扩张伴有细薄的白色或脂性鳞屑,或者是在红斑脓疱的基础上伴有干性脱屑,要考虑有本病的可能,如查到毛囊虫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毛囊虫的检查方法:在扩张的毛囊口挤压出一点皮脂或用一只有弹性的钢片稍加力刮出些皮脂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液体石蜡或甘油加上盖玻片轻压一下,使皮脂变薄,放在低倍镜下可查到活的毛囊虫。

本病易和寻常痤疮、酒渣鼻样结核疹、脂溢性皮炎等病鉴别。此外,还要和口周皮炎相鉴别,后者对称发生于口周,并在距唇红缘0.5cm范围内无皮疹。

10治疗方案 目前尚无满意杀灭毛囊虫成虫、幼虫和虫卵的药物,可试用如下药物:

1.甲硝唑? 每次0.2~0.4g,1日3次,连用15d为一疗程,间隔半月要再用第二疗程。对孕妇及白细胞降低者禁用。

2.有继发感染者用美满霉素,每日2次,每次50mg,连用15d为1疗程,或用红霉素0.25~0.5g,每日3次。

3.外用药? 在保持面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下药可获得一定的效果。

(1)20%苯甲酸芐酯加5%硫磺乳剂或油膏外搽,每日2次。

(2)5%过氧苯甲酰酯乳剂或洗剂,每日2次。

(3)甲硝唑霜搽,每日2次。

(4)γ666霜剂外搽,每日2次。

11预后及预防 注意面部的清洁卫生,不要公用面盆、毛巾,发现有本病的可能要早期治疗,以防炎症进一步的扩散。

12特别提示 γ666(丙体六六六)

治疗毛囊虫病的中成药 囊虫丸[剧] 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囊,镇静止痛。用于人的猪囊虫病,脑囊虫及脑囊虫引起的癫痫。用法与用量:口服,...

囊虫丸 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囊,镇静止痛。用于人的猪囊虫病,脑囊虫及脑囊虫引起的癫痫。用法与用量:口服,...

更多治疗毛囊虫病的中成药
毛囊虫病相关药物 阿苯达唑片 旋毛虫病,一次400mg,一日2次,连服7日;囊虫病,按体重每日20mg/kg,分3次口服,10日...

阿苯达唑颗粒 旋毛虫病,一次400mg,一日2次,连服7日;囊虫病,按体重每日20mg/kg,分3次口服,10日...

阿苯达唑胶囊 旋毛虫病,一次400mg,一日2次,连服7日;囊虫病,按体重每日20mg/kg,分3次口服,10日...

甲硝唑乳膏 药约低100倍左右,可忽略不计。【适应症】治疗毛囊虫皮炎、疥疮、痤疮。其他如滴虫性 *** 炎、外阴炎等...

吡喹酮片

旋毛形线虫的实验诊断

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由于病程的发育可有不同的表现,故单从临床症状及时作出准确的诊断较为困难。应结合询问病人有无食入过生肉或未熟肉的病史,以及有群体发病的特点,并能从患者肌肉内活检出幼虫囊包为确诊依据。血清学方法可协助诊断。 旋毛虫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因此免疫诊断有较大意义。目前国内研究较多,一些方法效果较好,已开始用于实践。一般多用幼虫制备抗原。
⑴皮内试验:用幼虫浸出抗原(1:5000~10000)作皮内注射,15分钟后丘疹直径>1cm,红晕直径>2cm,并出现伪足,即为阳性。此法简便易行,敏感性高,一般在感染后第2周阳性率可达90%。但病后5年或更长,部分病人仍可为阳性反应。与其它蠕虫病尚可出现交叉反应。
⑵环幼沉淀试验:取活幼虫50~100条,放入凹载玻片内,加待检病人血清,封片,置潮湿容器内,37℃孵育24小时,镜检在虫体口周或肛周表皮出现泡沫状或颗粒状沉淀物为阳性反应。此法有助于轻度感染的早期诊断,一般在感染后第3周末即可呈阳性反应,但活虫来源较困难。
⑶皂土絮状试验:用吸附幼虫抗原的皂土(bentonite)颗粒,与待检患者血清作用,若有特异性抗体存在,即呈现凝集反应。一般在感染后两周可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可高达97%,且假阳性反应极少。
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人体感染后17天,即可检出患者血清抗体,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急性期病人的诊断效果较佳。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体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国外也将此法列为商品猪宰杀前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此外,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及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等,均可用于本病的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如有条件,最好是2~3种方法同时使用,以提高其可靠性。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