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trichinosis)为旋毛虫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进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生肉或未煮熟的猪肉而感染本病。
【诊断】
1. 近期有进食未煮熟的猪肉或野生兽肉史。
2. 感染后约一周可出现斑丘疹、风团、紫癜、水疱以及眼睑浮肿等症状。
3. 重症患者出现肌炎表现(以腓肠肌最明显),有疼痛、发热、肿胀及衰弱,可出现咀嚼吞咽和语言障碍,甚至心血管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机能紊乱。
4. 肌肉活检可发现旋毛虫幼虫包囊。
5.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
6. 于感染后2~4周皮内试验和血清反应呈阳性。
【鉴别诊断】
1.皮肌炎:为以上眼睑为中心的淡紫红色水肿斑,以及四肢近端肌群的自发性肌痛,肌无力。尿肌酸、心肌酶谱升高。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外周血液和骨髓中嗜酸性你细胞均增多,无寄生虫感染的依据。
3.硬皮病:常有Raynaud现象,为局限性或皮肤对称弥漫性浮肿性硬化。
【治疗】
1. 噻苯咪唑,50mg (kg.d)(最大量不超过3g d),分2~3次口服,连续5~7天。
2. 甲苯咪唑,100mg口服,每日3次,连续5~9天。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旋毛虫是一种前细后粗的白色小线虫,雄虫长1.5毫米左右,雌虫长3~4毫米,肉眼勉强可以看到它们寄生在小肠的肠壁上。当动物吃了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肉后,包囊被消化,幼虫会逸出,钻入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粘膜内,约经1.5~3天即发育为成虫,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钻入肠腺或粘膜下淋巴间隙中产出幼虫,大部分幼虫随血液散布到全身。
横纹肌是旋毛虫幼虫最适宜的寄生部位,刚进入肌纤维的幼虫是直的,随后迅速发育增大,逐渐卷曲并形成包囊。犬体内的包囊呈圆形,大小为0.25~0.30毫米0.40毫米,呈白色针尖状。包囊内含有囊液和l~2条卷曲的幼虫,个别可达6~7条。包囊在数月或1~2年内开始钙化,钙化包囊的幼虫仍能存活数年。
自然感染的病犬,症状不明显,可用活体组织检查,也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间接血凝反应试验诊断,死后肌肉中发现有幼虫则可确诊。一般采取腿肌左右角(或腰肌、腹肌)各一小块,再剪成麦粒大的小块,用厚玻片压片,25~50倍镜检。病犬表现出心神不定、水肿、肌肉疼痛、全身皮发热。
首要的预防方法是:消灭鼠类,搞好清洁卫生,将病死犬尸体烧毁或深埋,喂犬用肉必须煮熟。治疗可试用丙硫咪唑,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25~40毫克,分2~3次口服,5~7天为、疗程。
猪对旋毛虫耐受力比人强。当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道时,病猪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和腹泻。当旋毛虫在猪体各部位形成包囊时,病猪表现为疼痛或麻痹,行动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咀嚼和吞咽困难,体温逐渐升高,体表消瘦。有时病猪还表现出眼睑和四肢水肿。根据临床症状只能怀疑,猪屠宰后,切下膈肌角,撕去表面肌膜和脂肪后,两手将肌肉拉紧在光线好的地方观察,肉眼可见菜籽粒大小呈乳白色的旋毛虫包囊,即可确诊。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