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低估和自信的缺失,它使得人们经常处于不安和压抑的状态中。阿德勒是一位有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许多方法来帮助人们克服自卑。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阿德勒的方法,包括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改变焦点和建立关系。
阿德勒克服自卑
阿德勒认为,自卑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们不相信自己有价值。因此,他建议人们在尝试做新事物或者克服恐惧时,要不断给自己机会,并且不断实践。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此外,阿德勒还建议人们要放弃对于自己不完美处的追求,而要看到自己所有的优点,以此来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
另一个阿德勒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焦点。在寻找自己的优点和克服不安时,往往会有一些困难和挑战。阿德勒建议人们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关注别人的需要和问题。这样做有助于人们从内心开始建立对他人的情感和信任,从而减少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距离。
阿德勒提出的另一个方法是建立关系。他认为,我们的自尊心来源于我们在社交互动中的角色扮演和认可。因此,人们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阿德勒认为,人们应该关注于建立深入的关系,而不是只关注于表面上的交往。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许多方法来帮助我们克服自卑。例如,我们可以参加社交活动、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学习新技能、参加心理咨询或寻求治疗等。
总之,阿德勒提出了许多有用的方法来帮助人们克服自卑。这些方法包括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改变焦点和建立关系。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方法来发掘自己的潜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心。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自卑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就认为:人类都有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当我们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长大而自卑;当我们大的时候,却发现别人比我们更有钱;当我们有钱的时候,看到别人比我们更富年轻力壮,这些都会在我们心底里产生自卑。这样看来,自卑其实是不可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卑也是推动一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但是,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自卑,而不原去进行自我突破的话,那么自卑对你来讲就是非常有害的。1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2、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3、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4积极的与人交往5注重自我激励
学会接纳自卑;学会分析自卑,分析自卑产生的原因;学会有长期的规划,短期的行动,让行动改变自己的自卑。
自卑又称为自卑感,是指个人体验到自己的缺点、无能或低劣而产生的消极心态。与优越感相对。在阿德勒看来,是人类正常的普遍现象,源于婴儿弱小的无助感,后因心理、生理和社会的障碍(真实的和想象的)而加重。对人格发展有双重影响。适度的自卑可产生成就需要,转为奋发向上的动力。沉重的自卑感不利于人的发展,有两种情况:不适当的超补偿,会使得人得不偿失;转成自卑情结,会造成生活适应困难。
自卑感本身并非异常,它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然而,如果一个人没有鼓起勇气提升自己或寻求协作、解决问题、改变处境,而是以表面的优越感来欺骗自己,那么就可能形成“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已经成为个体心理学广为人接受的发现,很多精神有疾患的人都有自卑情结,但并不那么容易识别出来,因为自卑感的表现方式有千百种,甚至可以截然不同。
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加以说明:三个孩子第一次被带到动物园,当他们站在狮子笼跟前时,其中一个躲在了他妈妈的裙子后面,说:“我想回家。”?第2个孩子站着不动,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却说:“我一点也不害怕。”而第3个孩子凶狠地瞪着狮子,问他的妈妈:“我能向它吐唾沫吗?”?三个孩子其实都感觉到了害怕,但每个人都用了与自己的“生活方式”相符合的方式来表达。
那么,自卑情结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生活的环境总是不尽完美,所以每个人其实多少都有点自卑感,但如果一个人可以鼓起勇气,去改变现状,就能很好地消除这种感觉。
相对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信心,认为脚踏实地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同时自卑感带来的压力却无法承受,他就需要采取行动、跨越障碍,他会怎么做呢?答案是,他会力图说服甚至强迫自己凭空产生“优越感” :如果感到软弱,他不是努力让自己更为强壮 ,而是选择让他在自己眼中“显得”更强壮。 比如,当一个人感到无法应付工作上的困难时,就可能在家里成为一个暴君,以此来确认自己的重要。然而,无论如何努力欺骗自己,都不能真正消除他们的自卑感,生活仍旧是老样子,自卑感也一如既往,甚至越来越严重。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自卑情结”了。
?所以,“自卑情结” 就是当有问题出现时,一个人无法恰当地适应或应对,并且坚信他们一定没有办法解决;由于自卑感总会带来压力,他们会争取优越感来补偿,但这些举动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指向了生活中无意义的一面,真正的问题被搁置起来,置之不顾。在他们的生活中,更在乎“不要失败”而非“争取成功”。
举一个例子,就是“爱哭”的小孩。眼泪和抱怨,其实是干扰合作、奴役他人的最佳武器。爱哭的孩子很乐意承认自己的弱点,承认他们无力照顾好自己,而他们想要隐藏的,是对于支配地位的迷恋,是不惜一切代价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欲望,他们需要这样的一种优越感来补偿内心的自卑,而不是做出实际解决问题的努力。
我们发现,在学校里表现迟钝的儿童、逃避婚姻的人们、不敢面对异性和性生活的人,等等,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显示出一种自卑情结,妨碍了他们在解决生活问题上取得进展。在这里,可以理解他们的优越感诉求,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力不从心的不适感,答案就是,因为他们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太不切实际了。
每个人内心可能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感,因此,人们会设定优越目标来补偿自卑所带来的压力。
然而,就像生命的意义一样,优越目标也并非是人们可以清晰意识到的。
我们知道, “生命的意义”虽然早已在童年的经历中逐渐形成和“内置”,但我们大多都没有完全、清晰的理解,也就是我们的大脑没有意识到,只能依靠着我们所经历的、还无法完全理解的感受,依靠着抓住的点滴暗示,而得出零星的理解。
类似的,我们靠着摸索和猜测确定了自己的优越目标,它可能成为人一生的推动力,但是没有人能完整、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优越目标。职业目标仅是他们的一小部分追求而已,人们可能在不同的工作之间转换,但背后的驱动力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就是自己的优越目标,他其实是在为了什么特殊的感受而进行补偿。
举例来说,我们时常发现,成为医生的人往往在他的童年就面对了死亡的现实。死亡让他们“看”到了威胁人类生命的不安全之侧面:或许是双亲或兄弟姐妹中有人死去了,于是在他们后来的学习发展中,便致力于为自己或他人找到对抗死亡并增加安全感的方法。
可以发现,个体心理学反对仅看事物的表象,无论在医学上还是教育上。人们很多不为人理解的选择,又或者许多问题儿童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但对于他们自己的(优越)目标来讲,却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1 )懒惰的男孩。 有一个男孩,还在上学,是全班最懒惰的孩子。老师问他:“为什么你的作业做得这么糟糕?”他回答道:“只要我是这里最懒的男孩,你就会一直在我身上花大量的时间。你从来不关注那些好孩子,因为他们从不会在班上捣乱,总是好好地完成他们的作业。”由此可见,他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老师的注意力,控制老师,为此他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办法。仅仅试图改变他的懒惰是没用的,因为他需要懒惰来帮助他达到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做得完美无缺,如果改变做法,那他才是个傻瓜。
2 )彻夜不归的女孩。 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她从六七岁开始偷窃,十二岁开始彻夜不归,整夜与男孩子们厮混在一起。在她两岁那年,父母经过漫长而痛苦的挣扎之后终于离了婚,她被判给母亲,跟着母亲一起在外祖母家生活。就像隔代祖孙关系里常见的那样,外祖母对她十分宠溺和纵容。相反,由于她出生时正是父母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她的母亲并不想要这个孩子。母亲从来不喜欢自己的女儿,母女关系十分紧张。当这位女孩来到我这里时,我友善地与她交谈。她告诉我:“我并不真的觉得偷东西或者和男孩子们混在一起很享受,但我得这样做,好让我的母亲知道,她控制不了我。”“ 我问她:“你用这种方法来报复?”。她说大概是的。她想要证明自己比母亲更强大有力,但这样的目标只能说明她觉得自己是弱小的。她能感觉到母亲不喜欢她,并因此而受到自卑情结的困扰。为了维护自己的优越感,她所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制造麻烦。如果儿童有偷窃或其他不良行为,那多半都是出于报复。
自卑感本身并没有问题,很多人都有,因为人的成长环境不可能完美;而由此产生一种优越目标去补偿、克服自卑感,更没问题,这是人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之源,问题在于,有些人的目标毫无意义,比如获得老师的注意、报复父母等等。而个体心理学认为,假使一个人的优越目标里匹配了高度的社会兴趣,亲和他人、保持合作,那么虽说任何目标都难免有错失,但这个目标的不会太大。
人的自卑心理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即“我不行”。正如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自己看不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100%的事情。每次都是第一,又有谁能够做到?再有名的歌星也有唱错歌词的时候,常胜将军拿破伦最后也兵败滑铁泸。更何况我们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什么理由这样要求自己呢?过分的要求,脱离了实体,必将令人失望。
人不可能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都或多或少在某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那些伟人也毫不例外,甚至他们的缺陷可怕得很呢?拿破仑的矮小、林肯的丑陋、罗斯福的小儿麻痹、丘吉尔的臃肿,哪一样不同样令人痛不欲生?可他们却拥有辉煌的一生!
生活中智者和愚者在性格上的区别就是智者比较自信、有活力。自信使智者眉头舒展,腰板挺直,事业有成,仿佛时时刻刻都沐浴在幸福的阳光里;而愚者则不然,即使他们很有钱、很有权,但内心中总是灰暗和脆弱的。
与此同时,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人,不仅自己的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会引起变化。最敏感的就是心血管系统,将会受到损害。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下面介绍如何克服自卑,战胜自卑心理,超越自我:
第一,正确认识自己,重建自信。自卑的人往往注重接受别人对他的低估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估评价。在与他人比较时,也多半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自然产生自卑感。
第二,坦然面对挫折,加强心理平衡。要认识到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长处,必有短处;有优点,必有缺点;有成功,也必有失败。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时候,不怨天尤人,也不轻视自我,要客观地分析环境与自身条件,这样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才可以发现人生处处是机会。
第三,广泛社会交往,增强生活勇气。自卑的人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群交往,由于缺少心理勾通,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自卑者如能多参与社会交往,可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丰富生活体验;通过交往,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潭;通过交往,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打击。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意志消沉,增强自卑感。因此,凡事应不怀奢望,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生活、工作或学习,目标都不要定得过高,这样,就容易达到目标,避免挫折的发生。必须明白和做到:努力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而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每次取得的成功体验,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是十分有利于恢复自信心的。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卡耐基说:“你应坚信,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应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相信自己的潜力,你和我都具有这样的潜能。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担忧自己的与众不同。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土地;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因此,人不应该自卑,而应当有信心战胜自卑。一旦你突破了自卑的羁绊,就会对自身的内在潜能有全新的评价,而你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成就一番伟业。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