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3岁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呢

时间: 2023-11-19 06:52:37

3岁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然而,即便是最好的父母,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教育难题。比如,有很多父母会面临3岁孩子动手打父母的问题。这不仅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而且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当遇到这一问题时,父母们该如何应对呢?

3岁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呢

一、了解孩子可能的原因

孩子动手打父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孩子可能会因为身体上的不适或者情绪不稳定而动手打父母。其次,孩子可能是因为某些行为受到父母的惩罚,对父母产生了不满情绪,才会有打父母的行为。

二、及时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

在孩子出现打父母的行为之后,父母不能立即惩罚孩子或者产生情绪上的激动,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在交流中,可以告诉孩子,打人是不正确的行为,并且告诉他正确的行为,比如说可以教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给孩子打造合适的环境

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需要注重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情绪需要有一个及时有效的排解方式。孩子在得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之后,也会更加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避免对父母动手的行为。

四、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

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促进孩子的良好行为,而如何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是父母们需要注意的方面。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游戏和故事引导孩子学习“分享、尊重他人、不打人”等价值观念,帮助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

综上所述,当遇到3岁孩子动手打父母的行为时,父母们需要从了解孩子可能的原因、及时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给孩子打造合适的环境和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方面入手。只有在合适的教育方式下,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预防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智力的遗传性不可改变,适当减轻孩子的压力是很重要的,都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下面跟大家分享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1 表姐家有个六七岁的儿子,因为是家中独子,所以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子特别疼爱,对于孙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不管孙子是想买什么玩具还是想吃什么菜,爷爷奶奶都会第一时间把东西呈现在宝贝孙子的面前。

当出现无法满足的情况时,孙子就会开始生气、发脾气,有时候还会出手打人,由于孩子力气比较轻,长辈又对孩子很疼爱,所以每一次孩子发脾气和打人的时候爷爷奶奶也笑嘻嘻的乐着接受。

但是随着最近孩子的长大,男孩的力气和脾气好像也跟着变大了,每次发脾气起来连家人都管不住,还会对家人"动手动脚"。

父母也渐渐意识到孩子的行为有些过界,有些担心他的行为会演变为具有暴力和攻击性的行为。那么为什么在孩子身上会出现这种打骂父母和长辈的行为呢?

第一:孩子打骂父母行为出现的原因

1、自我意识的萌芽

孩子到3岁之后,自我意识会逐渐开始萌芽,这阶段的孩子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会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和感觉选择相应的东西和想要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

这时候如果父母经常不管孩子的自我意识,而是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孩子自然会出现强烈的反抗动作,久而久之就容易变得叛逆、暴躁。

2、父母对孩子的溺爱

像上文中爷爷奶奶对独生孙子呵护有加、有求必应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在现在的许多家庭中,因为一个大家庭中往往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中的每个人都对孩子十分宠爱。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概接受,孩子会觉得是理所当然;当父母突然不能满足孩子要求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不满的心理,对父母产生怨恨,性格也会在这个被宠溺的过程中变得骄纵。

3、父母对孩子的错误示范

有时候孩子出现喜欢动手、骂粗话的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在父母身上能够经常看见这种行为,并对这种不良行为进行了模仿。

比如说之前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中,经常出现小羊们被灰太狼绑在树上,或者被狼追逐的画面,就出现了有孩子模仿动画片中的情节,一些孩子将一个孩子绑起来的危险动作。

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进行打骂,如果任其发展,之后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第二:当孩子长期"动手"会出现什么情况

面对孩子这种行为,一般情况比较不严重时候就是导致孩子缺乏教养,孩子的性格会比较冲动和自私,但是如果情况严重时,孩子就很容易在长大后误入歧途,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

此前甚至有新闻爆出,15岁的孩子将父母打得住院只为了200元零花钱的新闻。如果孩子小时候因为得不到喜欢的玩具就会对父母产生打骂的行为,那么当孩子长得更大之后要求也会更多更难满足,那时候孩子又习惯了用直接武力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就很容易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

在孩子幼年时期对孩子任性行为的纵容,只会导致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即会伤害到自己也会对身边的人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父母要在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相应的管教,那么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三:面对"新型家暴",父母要做到这3点

1、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每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成长的家庭,所以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这个家庭环境包括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家庭里每一位成员的行为和语言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如果孩子长期生活中父母吵架或者是婆媳纷争的家庭中,也很难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除了各种亲子关系外,家庭中每个人的相处交流方式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父母要注意自己对孩子错误的处理方式和交流方式,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模板,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二、制定惩罚规则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但是有的孩子在犯错后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和教育,孩子在下一次的行为中就会减少犯错误的次数。

而有的孩子在犯错后却没受到惩罚,甚至收到了加强错误行为的信号,比如:孩子打奶奶后,奶奶还笑着接受了这个行为,那么孩子就难在之后的行为中做出改变。

所以父母要制定相应的惩罚规则,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是为了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给出警示,让孩子规避错误行为,提高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

三、重视孩子的品性修养

《法国妈妈育儿经》认为:当孩子生气中,会选择伤害父母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背后是隐喻是孩子对父母不尊重。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除了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水平和身体成长,还不能忽视对于孩子品德素质的教育。有时候许多高智商犯罪的罪犯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许多关于知识的教育,但是却被忽视了品行的教育。

父母要注重孩子的全方面发展,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和长辈,让孩子懂得孝顺和回报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会有许多益处。

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

每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就像一块未经雕塑的顽石,需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进行不断地雕琢才能让孩子长成一块有助于社会发展的"美玉"。

而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就像顽石上那些应该被雕琢出去的部分,需要父母有一些相应的举措才能保证孩子未来的发展。

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2 现如今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会玩手机、用平板,而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了大人小孩生活里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家长对孩子视力的担忧,大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眼睛都会疲劳、发干发涩,更何况小孩子呢。

于是,如何从孩子手里拿走手机,就看家长的“十八般武艺”了。

而“陷入”手机世界里的孩子,是很难心甘情愿上交手机的,更听不到家长说的“只能玩十分钟”,所以这时候如果家长动作大一点,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抗,甚至会打家长。

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孩子为什么会动手?

1、父母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行为,甚至他们还会“模仿”家长的语气、用词。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谨言慎行,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只要家长以身作则,才能建立起威信,孩子也更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教。

2、网络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最能阐述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现如今,很多孩子看的动画片都不严谨:言语粗俗、行为暴力、充满了负能量。

这就导致孩子在观看的同时,学习到了很多“臭毛病”,所以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动画片时,应该侧重于内容积极向上,并且有教育意义的类型。

3、家庭氛围的影响

如果孩子长期处在不安定、冷漠的家庭氛围中,必然会缺少安全感和温暖。

通常这类孩子为了得到关注会用乖巧来伪装,但是在其他地方会用“暴力”宣泄,或者直接用“暴力”来引起关注。

面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1、不要“以暴制暴”

如果孩子对家长动手了,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冷静下来,然后温和处理。

可以放孩子冷静一会,让大家都有一个缓和的“平静期”,既让他看到家长是如何处理生气情绪的,让他知道不是所有的生气的方式都是大呼小叫,也可以是平静的。

同时也需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来消化他的情绪,等孩子发现没有了发脾气的理由,自然会冷静下了。

2、表明底线

家长不要指望孩子会自己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更大的可能性是,孩子很委屈自己“玩”手机“玩”的好好的,却被抢走了。

家长一定要明确的告诉他:首先,手机是家长的。其次,家长已经告诉他使用手机的时间,他是否听的到是他自己的问题,而在家长收回手机的时候,是他打人的行为伤害到了家长,这个行为是错误的,是需要道歉的事情。

如果孩子想通了,道歉了,自然就成长了一步,反之,只会变本加厉的任性。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底线在哪里,也给他时间去消化。

3、不能妥协

同孩子讲道理一定要方式温和,但是态度绝对坚定,一定要把这种“暴力”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不要小看孩子察言观色和欺软怕硬的能力,所以家长一定要守住家里规矩,要有原则性,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含含糊糊,让孩子钻了空子。

同时也要有“约定感”,就是让孩子知道和家长定了约定之后是不能随意更改的,比如:妈妈说只能玩十分钟,就是十分钟,软磨硬泡都没有用。

熊孩子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长的无能。

如果家长在家里不能好好地管教孩子,那么等孩子成为“熊孩子”走向社会时,就会被别人教育,甚至被社会教育,等到那个时候,后果就不是家长能够控制的了。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