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健康的追求。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心理健康方面,人们经常谈到内啡肽和多巴胺。那么,追求内啡肽远离多巴胺什么意思呢?从多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追求内啡肽远离多巴胺什么意思
一、内啡肽与多巴胺的定义和作用
内啡肽和多巴胺都是神经递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重要作用。内啡肽是一种类似吗啡的物质,可以缓解疼痛、产生愉悦感、减压等作用。多巴胺则是一种与情感相关的神经递质,会让人感到愉悦和兴奋。
二、内啡肽与多巴胺的关系
内啡肽和多巴胺有一定的关联性,它们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制约的。如果人们过度追求多巴胺产生的愉悦感,就会导致内啡肽的分泌不足,从而给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三、从营养角度看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影响
营养科学家们发现,人们的饮食与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分泌有关。例如,山楂、海带、绿茶等食物可以促进内啡肽的生成,从而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而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则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如果长期食用这些食物,就会使身体对多巴胺产生依赖,影响健康。
四、从心理角度看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影响
精神医学家们发现,人们的心理状况也会对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分泌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人们过度焦虑、抑郁或压力过大,就会导致内啡肽分泌不足,从而感到疲劳、不适等不良症状。而长期追求多巴胺的愉悦感,则会导致身体对多巴胺产生依赖,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追求内啡肽远离多巴胺就是要注意饮食和心理状况。应该多食用一些能够促进内啡肽的食物,避免长期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同时,应该保持心理健康,尽量避免过度焦虑、抑郁和压力过大。只有追求内啡肽健康的分泌,才能让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更加健康。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熬一次夜、通一次宵,虽然当时很快乐,但之后几天的昏沉和疲惫却让你后悔莫及;
跑一次三千米、读一本晦涩的书,尽管当下可能很抓狂,但完成后却总能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和畅快。
看过一个形象的类比:
多巴胺带来的兴奋感,唾手可得,却稍纵即逝;内啡肽带来的成就感,难能可贵,却经久不息。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就是远离多巴胺,追逐内啡肽。
只有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乐趣,才会拥有自由笃定的人生。
很多人总结:多巴胺产生的快感就一个字“爽”,不需要思考,去享受就完事了。
想想的确如此,刷完几十秒的短视频、吞下大量高热量的东西,都无须你消耗任何精力。
可是,长期满足于这种短暂的渴望及幻想,却会让人产生空虚和挫败感,然后是无尽的恶性循环。
日本有位 游戏 成瘾者叫滝沢拳一,他玩 游戏 几近疯狂,曾经一天2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
他的住所一片混乱,垃圾堆积成山。
在家里蹲了近10年,一直到27岁,最美好的青春就这样被一点点荒废。
低级的欲望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它会逐渐麻痹着人的神经,消磨着人的斗志,让人沦为对生活毫无还手之力的“囚徒”。
日常生活里,类似的情景并不鲜见:
明明想要早睡,却沉迷于短视频、肥皂剧,几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
明明想要 健康 ,却总控制不住胡吃海喝,到头来肠胃不堪重负。
熬夜之后的后悔、暴食之后的愧疚,让你自怨自艾,继而自暴自弃。
曾看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老鼠也疯狂”。
一只老鼠被连上了一个电极,当它按下按钮,就有微小的电流通过电极刺激它的大脑。
原以为,老鼠被电之后会迅速躲开,想不到它不但没有逃跑,反而越来越兴奋,连续12个小时疯狂地按了7000次按钮,直到最后力竭而死。
原来,电极刺激到的大脑区域是快感中枢,这里一旦被刺激会产生多巴胺,让人兴奋。
这就是多巴胺的快感陷阱。
它就像精神鸦片一样,让人行为上瘾,然而,快乐的阈值是不断增加的。
当同样的行为被反复重复后,大脑就会产生耐受性,需要有更强烈的刺激,才能激发出快感。
(
那种对快乐的饥渴,就像在沙漠中寻找绿洲,到头来徒劳无果,反倒让自己更加枯竭。
正如有句话讲的:
低级的趣味,只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我们的时光,拖垮我们的人生。
作家李思圆讲过一段话,感慨很深:
对于追求多巴胺的人而言,轻松是暂时的,但痛苦却是长久的。
而对于追求内啡肽的人来说,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却往往是美好的。
内啡肽带来的快乐,类似于品了一口苦茶慢慢回甘,随着目标不断实现,让人越来越有获得感。
网友@宁心曾分享过自己这些年保持的习惯,看上去很繁琐,却让她乐在其中。
每天早上画个精致的妆,用半小时看一章心理学;
早饭午饭保持7分饱,平时不吃零食;
下班后运动1小时,抽空再做个拉伸。
这些习惯刚开始总是很难坚持,但随着她一点点地坚持,现在做起来却毫不费力。
事实上,内啡肽也被称为“快乐激素”或者“年轻激素”。
它会让人获得沉浸式的快感,得到彻底地放松,让人不再回避痛苦,而是主动去赢得生活的掌控权。
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位马夫,刚开始他在钢铁工厂做工。
他从不妄想一步登天,而是每天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时刻关心自己跟过去相比是否更有进步。
他以最优秀的同事作为目标,竭尽所能地拼命工作。
就这样,30岁时,他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39岁时,出任全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
他就是美国知名企业家查尔斯·齐瓦勃。
真正的快乐都穿着自律的外衣,需要汗水的灌溉,需要无数日夜的努力,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
所谓幸运者,不过是懂得把追求转化为自驱力。
当别人觥筹交错时,你一个人挥汗如雨;当别人酣睡淋漓时,你一个人挑灯夜读;当别人无所事事时,你一个人默默耕耘。
就像有句话讲的:
“真正的幸福,不是狂欢后的落寞,而是努力过后满满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选择一条难走的路,刚开始步履维艰,但后边会畅通无阻。
人生最好的自律,就是学会延迟满足,去拥抱高级的、恒久的快乐。
乔布斯说:
他从不让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而是送他们去私立学校学习饲养动物、种花以及打理家务。
同样,比尔盖茨对自己孩子的要求是:14岁之前绝不允许接触手机,不允许玩 游戏 。
你看,越是快乐的缔造者,越是趋利避害,放眼未来。
想要得到长久的快乐,就要远离多巴胺的诱惑,追逐内啡肽的愉悦,产生自驱力。
科学家认为,大脑是个拥有最强力量的武器,只要你懂得与它合作,它就能帮你获得几乎你想要的一切。
如何有效地跟大脑合作呢?这里分享几点建议:
(1)跟大脑对话,调整习惯模式
大脑总想让你轻松愉快,喜欢做简单重复的事。
你要给大脑发出指令:我要突破自己,我是一个精力旺盛、执行力很强的人,我能管理好时间和体力。
要勇于面对挑战,把熟悉的事变陌生,把陌生的事变熟悉。
如果刷手机刷到睁不开眼,就把手机扔得远远的。
不敢尝试的事,立即着手去做,让大脑明白这就是此刻必须要做的事。
(2)设置目标,延迟满足
无论是读书、运动也好,还是工作也罢。
列出长远的目标,以及近期的任务,不被外界所干扰。
通过阶段性地实现,提示自己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刺激大脑释放内啡肽,让你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努力。
(3)分割任务,对大脑实施奖励
这里推荐“番茄工作法”,因为简单易行。
就是把一个任务切割成多个,每个时间段设为25分钟,25分钟后进行短暂地休息,再开始下一个任务,以此来分割压力。
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对大脑进行奖励。
(4)定期冥想,稳定心态
用5-10分钟进行冥想,放空杂念,有助于稳定大脑中的杏仁体。
杏仁体的活跃度越低,情绪越稳定。
冥想还可以提高大脑“左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它能为你提供正面情绪,让你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自媒体人@崔璀说过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人这一生想要拥有长久的快乐,就必须养成反本能体质。
你的每一次克制,都意味着自己比以前更理智、更强大。
低级快乐如璀璨烟花,短绚即散。
高级快乐如静水深流,沧笙踏歌。
没有什么快乐,比得上由自己主宰人生来得更痛快。
没有什么力量,比自律和坚持的力量更强大。
点个 「赞」 ,当你开始远离多巴胺,追逐内啡肽,相信我,你会感受到脱胎换骨的自由。
作者 | 徐小栩,吞得下烟火气,装得了文艺范。
无意当中看到s叔的视频,他主要是说要追求内啡肽,不要追求多巴胺。
他在视频里讲述了追求多巴胺可以带来快乐,但如果经常喝奶茶,虽然会很快乐,却给身体带来伤害;出去跑步锻炼可能会很辛苦,但是会有成就感,是能给自己带来益处的内啡肽。
多巴胺带来短时间的快乐享受,却可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和副作用,而内啡肽是高一级的欲望,能够让我们保持正念,拥有健康的身体、平和的心态和幸福的生活。
视频不长,只有一分多钟,但是却深深打动了我。他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容易得到的快乐往往不健康。比如,长时间的刷手机、追剧、葛优躺、喝奶茶等等……
而有明确生活目标的人,会去追求内啡肽,去追求高一级的欲望,去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可能会有短时间的辛苦和痛苦,但长期坚持下来,会有长足的进步和明显的提升,是值得为之努力的。
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欲望,光追求内啡肽会很辛苦甚至痛苦,光追求多巴胺,也会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有害,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才是正道。
人生短短几十年,过于努力也许会适得其反;但是一点也不努力,人生也会受限,从而艰难。所以,中庸平衡才是需要学习的最高境界。
愿我们在追求享受多巴胺的同时,也更加追求内啡肽的努力和正能量,这样生活会越来越美好的!
加油!
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说:
“一个有出息的人应该摆脱多巴胺,追逐内啡肽。”
单从这话的表层看,没有出息的人很难摆脱多巴胺,
做个比喻的话,多巴胺有点像外表光鲜,巧言令色,实则内里龌龊的‘渣男’,
他能给你感官的刺激,满足你在他花言巧语下的虚荣心,让你愉悦,
实则他不能带给你长久的踏实,更不可能护你周全;
而内啡肽就好比是当下家境窘迫,然而通过努力进取,未来会有前程美好的准有为青年,
你跟他在一起需要努力,克服很多困难,甚至要受很多罪,
但未来肯定是光明的,尽管有眼前的不如人意,但是预期未来的美好,
还是值得坚守和等待的。
多巴胺不叫‘渣男’ 而是化学分泌物:
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
是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它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
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多巴胺还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
内啡肽不是‘准有为青年’ 而是恒久幸福稳定剂:
内啡肽的英文名字叫‘endorphin’,中文音译为‘安多芬’,也叫脑内啡或者内啡肽,
它是由脑垂体分泌的一种内源性吗啡生物化学合成激素,
它能和吗啡受体结合,产生和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和快感,
所以内啡肽,又被称之为我们的“脑内毒品”。
内啡肽一旦释放,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感,恍惚感,对疼痛的感知就会变弱。
看来多巴胺和内啡肽是脾气性格有点相似,都是出自大脑的同胞兄弟,
难怪人们在追求他们的时候会有傻傻不能区分的迷茫感。
多巴胺和内啡肽‘貌似’而‘神离’
多巴胺和内啡肽都能给我们带来快感,
如果说前者是诗和远方,那么后者就应该是为了追求诗和远方而不得不面对的眼前生活苟且。
区别在于,
多巴胺带给我们的快乐不能持久,有点不够质实,
内啡肽支撑下的快乐持久,给人踏实的质朴感。
如果说多巴胺是谈恋爱时的卿卿我我,
内啡肽就是为了柴米油盐每日奔波的实实在在的努力身形后的踏实日子,虽然艰辛,但是质朴厚重。
不舍多巴胺的即时快慰 不弃内啡肽的恒久幸福
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把爱情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多巴胺主导的“激情之爱”,只能持续12-18个月;
第二个阶段是内啡肽推动的“陪伴之爱”,之后的爱情全靠内啡肽维持。
爱情始于多巴胺,却不会止步于此,而是转化成更持久的陪伴之爱。
我们一开始喜欢对方,喜欢ta的容颜,ta的幽默,ta的勤劳质朴,ta的风流倜傥或者睿智聪颖,这些喜爱让我们心情愉悦。
这是多巴胺的作用。
恋爱的终极目标是相濡以沫的持久婚姻生活,这个阶段就需要我们成功开启内啡肽模式。
家庭的责任和担当让我们很多时候要延迟未来的享受,
比如生儿育女,带哇的艰辛,挣奶粉的不易,职场上的拼杀,学区房的筹划等等,生活的不易有时常常是折磨人的,但是想到‘天伦之乐’‘孩子成才’,眼前的苟且就可以成为挑战,再大的困难也会成为努力克服后的过往,这就是内啡肽驱动模式下前行动力。
如果说是多巴胺点燃了我们的爱情,让我们靠近彼此,引爆我们的欲望与激情;
那么内啡肽就是要让爱持久下去的主宰者,内啡肽的作用下爱情浸润成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带给我们踏实又恒久的愉悦和幸福。
罗振宇说:
“一个有出息的人应该摆脱多巴胺,追逐内啡肽。”
我说:
“一个有理智的人应该玩转多巴胺,守得内啡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