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治疗的缺点

时间: 2023-11-21 01:52:00

认知行为治疗的缺点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心理健康领域的治疗方法,它通过改善患者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来达到治疗目的。尽管CBT在治疗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障碍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与此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限制。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CBT的缺点,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其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认知行为治疗的缺点

首先,CBT是一种针对个体的治疗方法,因此需要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式,而且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心理背景、家庭背景和人际互动情况等因素,以制定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治疗计划。这需要医生有足够的时间和联系来了解病人,但是现实中,由于越来越多的医生被迫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病例,这样的需求常常难以满足。

其次,CBT治疗过程需要患者对治疗过程全力配合,并对治疗计划有深入的认识。换而言之,“治疗效果长短不仅仅取决于医生,还与患者配合度成正比”,这意味着如果患者不愿意配合,或是出现中途放弃的情况,CBT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无法实现治疗的目标。

第三,尽管CBT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它并不是一种全能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心理障碍,CBT往往无法实现治疗的效果。例如,对于那些患有精神分裂症或是人格障碍等疾病的患者,CBT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弱,而其他的治疗方法,比如药物治疗和精神疗法等,可能显得更为适合。

最后,CBT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很多的技巧和技术,这要求医生必须具备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但是实际上,由于CBT的应用非常普遍,许多缺乏经验或是尚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可能会参与其中,这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和治疗质量的不稳定。

综上所述,CBT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虽然在治疗许多心理障碍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限制因素。针对这些缺点,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和不断改进和完善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认知功能损害的表现有那一些方面

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是机体认识和获取知识的智能加工过程,涉及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情感等一系列随意、心理和社会行为。

认知障碍:
指与上述学习记忆以及思维判断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严重学习、记忆障碍,同时伴有失语或失用或失认或失行等改变的病理过程。认知的基础是大脑皮层的正常功能,任何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认知障碍。由于大脑的功能复杂,且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互相关联,即某一方面的认知问题可以引起另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的认知异常(例如,一个病人若有注意力和记忆方面的缺陷,就会出现解决问题的障碍)。因此,认知障碍是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临床表现
1.感知障碍,如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不适、感觉变质、感觉剥夺、病理性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2.记忆障碍,如记忆过强、记忆缺损、记忆错误;
3.思维障碍,如抽象概括过程障碍、联想过程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等。
上述各种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强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郁症等等。

认知行为治疗的适应症

认知行为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神经性厌食症、性功能障碍、药物依赖、恐怖症、慢性疼痛、精神病的康复期治疗等 。
其中最主要的是治疗情绪抑郁病人,尤其对于单相抑郁症的成年病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短期治疗方法。 认知主题:剥夺、挫败、失落。
不合理认知:
极端化-抑郁者受挫后会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
自责-把全部责任归咎于他们自己,表现出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
消极思维:在他眼中的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他常常坚信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失败的原因全在于他自己。他坚信自己低人一等、不够聪明、不够称职、不够好看、不够有钱等等。总之干什么都不会成功,都没有希望。抑郁症患者的这些观点常常是扭曲的,与现实不相符合的。
核心信念:我不好,我不受欢迎,别人不喜欢我。
核心信念和个人经历、他对重要人物的认同以及对别人态度的感知等因素有关。。如童年有过重大丧失体验的人,孩子不能理解事情是跟他无关的,相反会认为和他有关,并且是由于他不好造成的,会形成“我不好”的核心信念。
抑郁症最大的风险是自杀。
自杀的认知主题:
一是高度的绝望感(贝克认为“绝望”指“对未来的消极观念,消极期待或悲观”),绝望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自杀;
二是感到不能应付生活问题,断定所遇到的问题不可能解决,会感到无路可走。所以危机干预中让他们了解到事情有解决的可能性和可实行性,可以纠正不合理认知,降低自杀风险。 焦虑症出现的认知主题:
1、夸大危险:对自己知觉到的危险过度夸大的反应;对事物的失控作灾祸性的解释。其认知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身体或心理、社会的危险,如怕死去、怕发疯、怕失控、怕晕倒、怕被人注视、怕出错、怕发生意外等,他们会有选择性地注意那些集中筛查身体或心理的威胁性信息。
例如,当事人的一个亲友患心肌梗塞死去,她在目睹抢救过程之后,头脑中出现了“要是生心脏病就太可怕了”的想法,当夜睡梦中惊醒,感到心跳、胸闷,于是认为“已经得了心脏病了”,这种灾难性的想法和解释将焦虑推向了高峰,形成了第一次惊恐发作。
焦虑患者的核心信念:
我没有信心,我无能,外界是危险的。核心信念中多以”危险”为主题。危险的核心信念在躯体感觉和认知错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危险的核心信念带来危险的自动想法,进而引起焦虑。 认知模式:
(1)、过高的不适当的责任感
对责任的错误理解这一模式是强迫症特有的表现形式。他们具有对事件的过高的责任感,惟恐失职与过高的使命感、内疚与罪恶感。
(2)、对威胁的评估
强迫症患者对危险及伤害性后果估计过高及对个人应对能力的估计过低。
(3)、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思维方式——控制和减少伤害的一种方式,也是强迫症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因素,此认知模式会增加对危险的过高评价。强迫症完美主义的形式包括:对事情的了解必须十分完美;什么都必须作到恰到好处;绝对对称,确定并在思想上能控制。
(4)、思维的至关重要性
强迫症患者因为害怕对不良后果负责,过分关注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思维与行为的界限不清,认为有某种思维将导致产生某种行为。
(5)、过分要求控制
强迫症的核心是他们的生活需要外部的控制,需要绝对地控制他们的环境,通过一切都做的十分完美来减少危险和避免批评的一种方法,强迫症患者还要求自己的思想以避免危险和伤害,强迫观念是过分控制不容许的思维的正常的精神系统的崩溃。
(6)、万事要求确定
强迫症患者不能耐受对完美和危险知觉的不确定,对自我效能的怀疑是强迫症的认知方式之一。当事人苛求确定性的时候,他会反复说“我可能就是万一出问题的那个人”,认知治疗师承认这种存在的可能性而且不能被排除,其实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当事人难以接受不确定性?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就会引出其采用确定性来预测事物的需要的探讨,它表明了当事人有完全控制的需要,否则灾难就会降临。 认知主题:集中在对自身外形、面庞、体重等方面的不合理认知。“我很胖”,“我不漂亮”,“瘦就是美”。
核心信念:
外形决定一切,我不漂亮,就没有人喜欢我。我没有吸引力。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