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如何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时间: 2023-11-23 02:45:45

如何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为中心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如果太过程度,就会导致人们变得自私、孤立和毫无同情心。我们往往会因为自身的快乐、利益、优越感等因素,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如何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如何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思维模式

首先,我们需要从思想和观念上转变自己,拓展我们的思维模式。试着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理解他们的立场和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有效的减少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同理心,感受到并体验他人的情感,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关心别人。

以责任为导向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将责任视作一项重要的导向。我们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包括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对别人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要避免依赖别人的关注,而是应该更多地帮助他人,并用行动告诉别人,我们是一个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与人相处

另外,我们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聆听对方的话,并理解他们的意思。遇到不同的意见或观点时,我们需要尊重别人的想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尝试寻找共同的理解。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保持友好和亲切,这样就能够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心理平衡

最后,我们应该保持心理平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但我们需要学会掌控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经常陷入情绪的波动中,就会使自己的世界及行为变得越来越自我为中心。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以保持心理的健康。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如何克服自我中心倾向

我们成日都会形容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其实以自我为中心究竟是心理疾病么?自我中心是怎么形成的?怎样克服自我中心的心理?本文将做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自我中心及其表现

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一点“本我”的私心,只不过有些人只有“本我”,没有“他我”,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中心是人的一种个性特征,在交往中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自我中心者为人处世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考虑别人的兴趣或利益,完全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似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就是他人的认识和态度,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1)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由于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顾别人,有事则登三宝殿,而不求于人时,则对人没有丝毫热情,似乎人人都是为他服务。实际上,人类的交往是互惠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于这种自我中心的人,任何人都不愿以大的代价去获得小的收益。

2)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这种人在人群中总是以自己的态度作为别人态度的“向导”,别人都应该与自己一样的态度,而且这种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态度,因而难以从态度、价值观的层次上与别人进行交往,整个交往的水平很低。

3)自尊心过强、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这种人有很强的

自尊心、事无巨细、不愿损伤自己的自尊、强烈地维护着自己,因此他们不希望或不愿意别人在自己之上,对别人的成绩、成功非常地妒忌,对别人的失败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

二自我中心的成因

作为一个人个性特征的自我中心,显然它的产生是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随着个性的发展而形成的,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畸形产物。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以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其前提的,从知道我与外界的区别,到自我评价,再到自我理想。这其中,个体进入青春期而引起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是自我意识发展突变的里程碑。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些人死守自己的一切自尊,将自己困在狭窄的自我圈子里,竭力为自己建立一个完美的形象却又无力“独立作战”,而强烈的自尊使得他们不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援助之手,自以为是,将自己当作成熟的大人,由此而在人际交往中处处表现为自我中心。

三自我中心该如何克服

人际交往都讲求互惠的原则,希望别人对自己好,那么自己也应该有相应的付出。如果在交往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处处维护自己的自尊,与其他人造成对立,最终只能将自己封闭起来,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处于自我封闭和自我隔绝的状态。

对有自我中心这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来说,应该正视社会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加

强自我修养,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自我中心是一种人格缺陷,在社会交往中碰壁后回陷入懊恼和痛苦之中,从而诱发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怎样纠正强烈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首先,要认识到具有强烈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是十分有害的。这种思想意识,会使人在对待任何事情上都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半径去判断是非得失,发展成极端的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行为。它容易损害自己同他人的友谊,容易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最终损害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损害自己的利益,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必须加以纠正。

其次,要摆正个人在集体、社会中的位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他人和社会,这无形中把自己孤立于集体和社会之外。我们知道,人是社会的人,人不能脱离集体和社会,离开了集体和社会,个人的才华是不能发挥的,也无法生存下去。这就如同树叶与树根一样,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才能促进根深,树根离不开树叶,树叶更离不开树根,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需要人,但人更离不开社会,这是因为:

一、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在社会的支持下实现的

人类生存需要各种生活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这些东西主要不是自己创造的,多数是靠社会提供的,没有社会的支持人就不能生存,更得不到发展。人为了生存就必须要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劳动本领不是生而知之的,而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培养下才能学会,而且人不是单个孤立进行生产的,是在社会的配合支持下才能进行的。

二、人只有在集体和社会中,才能发展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人们的才能是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没有前人的实践、探索,没有前人对后人的传授、教导,就没有人的聪明才智,离群索居是不行的。人的才智也只有在集体、社会的帮助下,才能发挥作用。有名的演员,只有在众多的配角和舞台工作人员的配合帮助下,才能显示才华。因此我们时刻要牢记自己是社会的普普通通的一员,做任何事情不能仅仅只考虑个人就行了,更不能凌驾于集体和社会之上,应将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考虑。这样,我们看问题的出发点就不肯能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了。

三、要和利己主义的人生观作斗争,克服患得患失心理

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也乘虚而入,致使有些人把个人利益绝对化,一切“向钱看”,把“对我有利的就干”、“不占便宜等于吃亏”作为自己的生活信条,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积极去干,而对社会对人民有利但自己捞不到好处的事就不干。应当讲,这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的人生观,和我们社会要求时代步伐背道而驰的。

四、向雷锋式的英雄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雷锋是人们尊敬和爱戴的英雄,他虽然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的一生是光荣伟大的,他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雷锋心里想到的不是自我,而是他人,想到的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像这类人物学习,对于我们改正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无疑也是有利的。

只要我们做事多从大局考虑,多为集体着想,正确摆正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两者利益不能兼顾时,宁可牺牲自己的小利益。如果有了这样的境界,那么我们也就纠正了“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