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拖延磨蹭是什么

时间: 2023-11-23 09:00:32

拖延磨蹭是什么

从多个角度分析如下。

拖延磨蹭是什么

1. 心理学角度

心理学家将拖延磨蹭定义为“意识到自己需要做某事,但却无法按照计划完成这件事情,并且还容易将此加重,导致感到内疚、焦虑甚至麻烦不已。”拖延磨蹭往往会引起心理压力,进而影响个人的情绪和健康状况。

2. 社交角度

拖延磨蹭还会影响我们的社交生活。在工作和生活中,拖延会导致我们错过重要的机会,错失与同龄人竞争的机会。同时,拖延磨蹭也会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比如错过约会、聚会等活动。

3. 效率角度

拖延磨蹭也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在工作时,拖延会浪费大量时间,导致工作量积压,而且短期内难以追回失去的时间和效率。同时,频繁拖延也会引起自己的心态波动,进而导致更多的拖延甚至拖延成为一种习惯。

以上是从三个角度分析“拖延磨蹭是什么”后得出的结论,以下是文章的全文摘要和3个关键词。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孩子拖拉爱磨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做父母的要明白

孩子做事拖拉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一件事,经常听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吃饭 时磨磨蹭蹭, 等吃完饭菜都凉了。”“做作业磨磨唧唧,常常折腾到半夜。“去洗脸刷牙,结果牙没刷,在卫生间玩上水了”“, 真的是让家长操碎了心,其实,每个孩子拖拉都是有原因的,家长不能简单地批评,要认真观察和分析,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1. 家长对孩子的事承揽过多,孩子动手能力差。 或者家长性子急躁,不愿耐心等孩子自己做。在这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之处一动手能力差, 一旦轮到自己做时,就会显得笨手笨脚、无所适从,做事效率自然就低了。比如,早上起床穿衣服,胳膊半天伸不进袖子里,扣子哆哆嗦嗦地总是扣不上。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经常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一开始,他们可能需要用很长时间,完成的效果也不好,但是经过了这个阶段,到后面做起事情来就会逐渐熟练了。


2. 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做事缺乏条理性 。很多事在家长眼里是院平常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安排做事的顺序和时间,因此做起来就不一定简单了。 比如,让孩子扫地倒垃圾,如果不给他讲清楚,他很可能这里扫一点儿,撮起来倒了,那里扫一点儿,撮起来倒了,就是不知道先把垃圾扫成一堆,再一起倒掉。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家长耐心地进行讲解,并做适当的示范,使孩子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3.孩子对所做事情缺乏兴趣。 当一个孩子对事情缺乏兴趣而又非干不可的时候,他就会尽量推迟开始做事的时间。孩子越是找各种借口躲避,家长就越要及时提醒和严格要求,不能给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4. 孩子自制力差,做事专注力不够。 拖拉的孩子最常见的情况是做作业“磨洋工”,这可能与孩子不能连贯完成任务有关。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能连贯完成任务与因速度慢造成的拖拉是有区别的。同样是写一个字,速度慢的孩子虽然每写一 笔都很慢,但他始终在写这个字;而动作不连贯的孩子,他写字的速度也许并不慢,可是写一半就会停下来去干别的,干完之后再回来写,所以时间自然也就延长了。不能连贯完成任务的孩子,写作业时通常需要大人在旁边督促,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改正这个坏习惯,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把有数的时间划分成几个小单位,孩子在超一个小单位里保持精神集中,最后,要让孩子有“日事日清”的思想,帮孩子确立明确的时间观念,使孩子从内心有一种紧迫感。

总之,孩子做事拖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一味的吼孩子,否则孩子的逆反对抗心理会越来越重,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还很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拖拉、磨蹭,深层次原因你知道吗?

亲子关系与成长:孩子拖拉、磨蹭,深层次原因不重视或毁孩子一生。

一直以来,我都为孩子磨蹭拖拉、软硬不吃而烦恼,甚至焦虑。本该10分钟写完的作业,他能写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你跟他急,他不急,你跟你轻声细语讲道理,他左耳进右耳出。

身边太多跟我一样的长家,每天都在为孩子的拖拉、磨蹭、不听话伤透脑筋,有被孩子气得住进医院的,有被气得失眠焦虑需要心理干预的。

我以亲身经历跟各位家长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们误解孩子了!

拿我的孩子来说,他机灵古怪,脑筋转得很快,知识一学就会,但做作业却很磨蹭,我之前一直很困惑,这些题他明明都会,只要做就能做得很好,但他却不愿意动笔,东抠抠,西瞅瞅,任由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任由你在旁边急得直到不断催促甚至对着他大喊,他才会发挥他的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完作业。

后来我上网听讲座,买 书来看,再不断地跟孩子进行沟通,我才发现,孩子拖拉磨蹭只是表象,真正的内在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1、家长催促太多。 家长不断催促,事实上是一种代劳,代替孩子去掌控时间了。孩子大脑中对时间的感知和对时间流逝的压迫感没有了,他当然不着急。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一个思维惯性:反正妈妈还没催我,慢一点写或一会儿再写还来得及。

2、缺乏自信。 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凡事都不敢去尝试,做作业也一样,他不认为自己能很快、很好地完成作业,于是在这种不自信的潜意识下,一再拖延作业时间。

在了解了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真相之后,我综合采取了孩子各科老师的建议,分别从提升孩子自信心、尊重孩子、爱孩子三个方面,采用了以下几个小妙招,很庆幸,一周左右初见成效,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我的孩子在学校各项表现都不错,今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所有作业都要求在课内完成,每天都有几个没完成作业的被老师留下,我的孩子每天放学会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我今天是我们班第一个完成作业,而且还得了优。下面我就来说说经我实测有效的几个小妙招。

1、夸!对,就是夸孩子·!

多对孩子说这些话:

你真是个好孩子!

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你今天作业完成得很快,很多同学羡慕呢!

你们老师今天跟妈妈表扬你了,说你在某某方面进步很快!

你作业写得真认真!

这道题你做得很细心,竟然能发现这些细节!

今天上课你一定认真听课了,看这笔记做得多详细!

……

夸的方法: 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或者你希望他在哪方面有改变就夸那方面。当你总是夸他时,他也会觉得自己真得不错,做事情时就会在愉快的心情中力争做到更好。我们大人其实也一样,当你的工作得到领导的夸奖,你是不是工作劲头更足了,心里会想着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孩子也一样的。

夸的技巧: 多夸细节和行为,不要泛泛地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之类的,这些泛泛之词只会让孩子骄傲,并不会让他有实质性的进步。

2、给孩子写纸条,传递你的爱!

作为家长,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去爱你的孩子。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是的,为人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我们中国人传统骨子里总会有“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爱孩子就不能给他好脸色,要给他点苦头吃才好。殊不知现如今的孩子已经不似我们小时候了,他们的视野、生长环境、心理完成跟我们80后、90后小时候不一样了,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一代孩子。

孩子事情没做好,甚至犯错了,你对孩子大声地指责和批评,你以为是为孩子好,其实你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继而你的情绪会影响和转嫁给孩子,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一点好处,甚至还会毁了孩子。

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一直反正提及“温和而坚定”。你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真正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温和而坚定地跟孩子讲清利弊,孩子虽小,但他能从你对他的态度中感受到你是爱他的。

在过去的大半年,我买了心形的便利贴,每天给孩子写一句话,这句话是夸孩子的、肯定孩子的,或者对孩子的美好期望,末尾会加上“妈妈爱你哦!”再画上小红心。这样的纸条我已经写了好多,每天早上上学前我给他装文具袋中,晚上回来他就拿出来贴在书桌对面的墙上,到现在已经贴满整面墙了。第一天放学回家,他告诉我当他看到我写的字条时,他有点想哭,妈妈爱他让他觉得很幸福,他很期待每天都能收到妈妈写的字条。

这样坚持一周后,孩子在学校的暴躁、不听话、不服管教就改变了很多。班主任老师也开始采取了这样教育措施,当然她不是写字条给孩子,而是时不时跟孩子说几句类似的话。

慢慢地,孩子变得自信了,阳光了。现在俨然就是一个阳光大男孩的形象,做作业、做家务、交朋友等很多事情也越来越主动了。

爱让人更加柔软,也会让人更加自信,对孩子倾注爱,他会收获幸福的人生。

3、不催促、不指责,把主动权交还孩子

做家长的要时刻谨记,孩子是和你平等的人,“他是你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跟孩子的交流沟通时,请放下你做为家长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孩子平等的交谈、交流。

拿写作业这件事来说,请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不要一放学就催孩子:赶紧去写作业!一看孩子写作业慢,就指责:你咋这么慢?你能不能快点?

让孩子自己确定一个心甘情愿的时间点,你可以帮孩子合理调整时间,把计划好的开始写作业的时间、完成的时间记录下来,并邀请孩子和你一起监督自己来完成,最好放个计时器给他,让他明确的感知到时间的紧迫感。

然后你该干啥干啥,看书、健身、做家务、甚至休息,干什么都可以,就是别去干扰孩子。

这样做能让孩子建立很好的时间、时限感,还能让他对自己的事情有掌控感,一旦孩子感觉自己能掌控自己的事情,他做事就变得积极主动。比你跟在他屁股后边一直催一直催效果好千百倍。


每个孩子性格各不相同,每个家庭教育模式千差万别,但永远别忘了家庭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环境,是孩子教育中远远高于学校、 社会 的最重要一环,做父母的也需要不断学习、实践、摸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最后,祝所有父母都心想事成,祝所有孩子都学有所成。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