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害怕什么越是来什么”这一定律,是比较有趣的认知心理学原理。略加思考,它不仅仅是原则,更体现出了我们在生活中的一系列心理反应。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原则的实际应用及影响,并且提出一些方法来克服这一趋势。
越是害怕什么越是来什么,什么定律
1. 心理学角度的分析
在心理学中,这一定律亦被称为“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指个体或团体对情境作出的期望态度,通过类似于自我认同的过程,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所以,当我们害怕某种情况时,我们往往会通过我们的言辞或行为,加以印证或实现,进而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例如,当一个人害怕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他可能会更加缄默,这种行为可能会使他们失去与其他人沟通的机会,从而导致他们更加焦虑或孤独。实际上,这种情况只是你脑海中的虚构,所以我们需要学会调整我们的想法,以及主动挑战这种害怕。
2. 社会学角度的分析
社会学家们认为,这种定律不止体现在个体的内部,更体现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中。人们之间的差异以及社交方式的不同,也能够形成越是害怕什么越是来的情形。
例如,在学校里,往往会有一些学生害怕在公众面前发言,而这种害怕往往只是因为他们在强化了这种思路之后形成的。如果学校中的社交环境鼓励这种言谈的交流,那么这种害怕就会逐渐减弱,从而发展出一种新的习惯和文化。
3. 处理方式
面对这种定律,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正面的行动来改变心理影响。以下是一些方法来处理这种情况:
- 带着自信去面对:在任何挑战或困难的时候,要养成自信心,以增强你的自我领导能力,并通过积极自我表达来减少害怕所带来的影响。
- 对抗自己的恐惧:通过挑战自己的恐惧,以及多次重复情况,你进行的工作会有所改变,并且逐步减弱你的紧张感。
- 寻求支持:在你面对困难的时候,找到那些可以支持你、引导你的人,从而在外部帮助的带领下,你会更加知晓如何应对困境。
总之,人们经常预言自己失败或者不幸才会出现。但是,也可以采取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数,而决定你的成败不是手气,而是你的心态和态度。因此,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极其重要的。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定律:
01.墨菲定律:你越害怕发生什么,就越发生什么。
02.韦奇定律:很多人反对这件事,再有主见也会动摇。
03.福克兰定律:不知道怎么做,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做。
04.费斯诺定律:说的太多,说话就会成为行动的阻碍。
05.沃尔森定律:你得到多少,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06.真相定律:对事情(事物)从不喜欢到喜欢的改变。
效应:
01.蝴蝶效应:就是在小的事物,不断放大它,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02.青蛙效应:最舒服的环境,最容易致人死地,自己却没有察觉。
03.鳄鱼法则:方向错了,停止就是止损,不要有任何侥幸。
04.手表定律:同一事物不能同时设置两个标准和两个目标。
05.二八法则:抓住20%的关键点,才能带来80%的效果。
06.木桶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一定要发现并补足它。
07.羊群效应:盲目的效仿从前的,有时候会摔大跟头。
墨菲定理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理,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我们再举个例子:你兜里装着一枚金币,生怕别人知道也生怕丢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用手摸兜,去查看金币是不是还在,于是你的规律性动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没有被小偷偷走,那个总被你摸来摸去的兜最后终于被磨破了,金币掉了出去丢失了。
这就说明了,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的原因,为什么?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近半个世纪以来,“墨菲定律”曾经搅得世界人心神不宁,它提醒我们: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事故照旧还会发生,永远会发生。“墨菲定律”忠告人们:面对人类的自身缺陷,我们最好还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的灾难和损失。归根到底,“错误”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会使我们自讨苦吃,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接受错误,并不断从中学习成功的经验。
所以我认为,墨菲定理不是悖论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