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生活中的成长、学习、工作、交往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和身边的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里所说的相似之处,可以理解为共同特质;不同之处则是个人特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举例说明这两个概念。
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举例说明
从人类进化和基因角度来看,共同特质指的是所有人都具有的身体结构、器官、生理和心理特征等。例如我们都有头、手、脚、心、肺、胃等器官;都需要呼吸、饮食、睡眠等基本的生理需求;而在心理方面,人们都有情感、判断、思考、决策等能力。这些共同的特质是人类成为人类的必要条件。
但是,人类的多样性远超出了基因上的相似性。个人特质则是每个人独特的性格、兴趣、天赋和经历等方面的表现。以性格为例,同样是害羞,有的人表现得更明显、有的人则不太明显;同样是外向,有的人更偏向于冒险和野心、有的人则喜欢在人群中畅谈。这些个人特质是不同的成长环境、社会文化、个人选择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
再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在我们的行为和思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特质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和预测他人的行为,协同完成任务和项目等。例如我们都知道,礼貌、尊重、诚信和责任等价值观,是社会秩序和个人成长的必要基石。而个人特质的存在,则体现在我们的创造性、创新性和多样性方面。例如某些文艺从业者,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特之处,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和审美,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和认同。
此外,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还在心理健康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特质提供了一种社会认同和归属感,使得人们能够得到支持和接纳,减轻心理压力和孤独感等负面情绪;而个人特质的发扬则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和满足感,提高自信和掌控感,增强心理韧性和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特质带来了社会性和归属感,支撑着人们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个人特质则体现了人类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既关注到自己和他人的共同点和整体特征,又应该尊重和欣赏个人独特性和多样性。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卡特尔是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人格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要介绍16PF,不能不提到特质理论,因为16PF是伴随着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而发展的,二者可谓"相辅相成"。
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共同特质,它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在研究人格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同特质。个人特质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思想和情绪方式,是其内部的和外部的可以测量的特质。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的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所以相对来说的话卡特尔的人格特质,也是要根据对应的一些参数进行物质数据的一些思考,只有进行相关参数的选择或者是各方面的判定,才能正常代入相关的一些说明。
? ? ? 被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说实话内心非常的虚,不敢自诩为“学霸”,尤其是在清华这样大神云集的地方。有一句话叫做“一入清北深似海,从此装逼是路人”,清北的牛人实在是太多,不管哪个方面都有比你更强大的人存在,甚至还有方方面面都比你强的“大神”存在,所以我在清华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谦卑”。既然被邀请了,那我就回答一些我周围人的特质吧。
一、坚持
? ? ? 一个人的学习和智商其实是慢慢发育来的,那些所谓投胎直接投成天才的人是非常少的,至少我在清华没有看到。有很多人会说很多学霸学神都是天生的,靠基因决定的等等,我身边的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顶多是小有天赋,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有很多人说我也坚持努力了,但是我还是没有考上?
? ? ? 我举一个小例子,我身边大部分人无论是本科就考上清华美院还是研究生才考上,基本没事闲暇的时候都在画画。无论是抱着Ipad在画,还是画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这个习惯应该坚持了很多年。我是从3岁就开始学画画的,一直没有中断,直到现在工作,每天也有画画的习惯,不知不觉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样的坚持也可以映射到学习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因为热爱所以不会轻言放弃。
工作后闲暇之余画的
上学时候没事画的
二、自信
? ? ?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的行为,相信自己的想法,很多事全凭自己内心的想法去执行。其实很多清北人都是极其自信甚至自负的,只是在学校学会了谦卑,永远准备着从别人身上学习。所以在做重大选择时,比如择业,不会去疯狂比较和参考其他人的做法而去做决定,因为没有最正确的决定,只有如何把自己的决定变成正确。一般做决定后就不再去花费很多时间去纠结去比较,因为从小到大慢慢培养的自信,所以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相信是正确的并认真对待尽情享受。
? ? ? 所以当很多人发现清北毕业的竟然选择去下乡、去当中小学老师、去支教等等,对其表示非常的不理解甚至批判,我只想说,有人择业时可能真的只是找了一份糊口的工作,而有人真的是为了家国情怀并乐在其中。这些人骨子里有一种“笃信”,对未知的事情不会去过分纠结,无条件相信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所以全力以赴。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 ? ? 清华除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外,最让我铭记在心的是开学典礼上校长讲的“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最近看到一位学哲学的博士学长说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一个人的一生到底该如何度过?这个问题如果不想清楚,那一辈子都在和别人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曾这样回答:“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应为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和大家共勉。
宿舍楼下抓拍
三、会玩
? ? ? 如果你真的以为考上清北的都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那只能说你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过去。我身边平时聊天时,大家除了学习聊得最多就是“玩儿”,身边就不乏几个游戏大神,无论是学习还是游戏段位都吊打我。晚上在紫荆操场上走走,很多人在操场上弹吉他、唱歌。学校也全方位大力支持我们做暑期实践和寒假实践,当时有个段子不是说杨倩利用暑假实践拿了两块奥运金牌,其实也不完全是段子哈哈!
? ? ? 我在大一时去了巴基斯坦当了两个月的国际志愿者,当地政府还派了“私人保镖”来保护我,所以我的这个头像近10年都没有换哈哈。大二去了斯里兰卡支教,大三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把东南亚想看的海都看了。毕业后去了设计公司工作,我的老板是石榴,比我还小一岁,所以我说我想去外面看看,她也同意了。又自己去欧洲2个月,自己去了意大利翡冷翠看到圣母百花大教堂,看看这个文艺复兴开始的城市,突然又觉得是不是该换一种人生了?又回国考研,当时是以本专业全国初试第一名的成绩上岸。而我只是这个学校的一个小小透明而已,所以如果你以为我们只是一群只会学不会玩的人,我们会不开心的哈哈!“Work hard,play harder!”
微信头像,当地政府给我派的两个保镖
四、专注
? ? ? 我也是工作后,慢慢才发现自己做事的效率确实还行。再回忆回忆我的舍友们,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专注”。记得当时天天抢图书馆座位,有时比较投入,以致于经常错过饭点,现在工作后,经常是同事提醒我“该吃饭啦!”“该下班啦!”,不是我刻意内卷,只是太专注太想把这件事快速完成。
? ? ? 所以那些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低的小伙伴,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为什么一到要做事的时候,就会感觉全世界的风吹草动都是诱惑?书上看到过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其实勤奋能决定的只是下限,真正决定人与人差距上限的是,你能否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并全身贯注。
? ? ? 最后我想说,那些所谓的“学神”,其实都是一名现实世界的普通人。他们只是略微稍早的时候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该努力学习的时候努力学习了,该玩的时候也通通快快玩了。也从来不是只有天赋异禀聪明努力的鲜衣怒马少年才能考上清北,天资卓越的人可以,天资驽笨的人也可以,你也可以。
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在于问题的把握不同侧面,共性是一类事物与另一类的区别,而个性是同一类事物中不同个体的区别。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在很多教程的讲解中,一般都会提到水果和苹果的关系,以此为例来阐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的确是个浅显易懂的例子,但是正是因为浅显易懂,如果在讲授的过程中没能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上面我们提到的几个重要概念则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对此,我们要提出来的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事例),巧取事例。教材对于这几个概念的讲解都有相关的事例,我们可以前后联系,充分利用。先来看共性与个性的内涵该如何理解。
所谓共性就是指事物之间的共通性,普遍性,比如中外文化关于爱情的表达和描述总有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个性则是指事物自身具有的与别的事物与众不同的特质。
哲学常识中的“共性”与“个性”- - 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即普遍性,"个性"即特殊性,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如何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即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无不体现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统一,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
如哲学与具体科学、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普遍联系与具体联系、运动与具体事物的运动、辩证矛盾与具体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关系等等,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下面,举几例加以说明。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即体现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世界某一领域或环节的具体知识,研究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特殊规律。
人们在调节自身的关系中,在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积累了许多具体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这些具体科学知识讲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揭示的都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
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经过长期的积累,人们以各种具体知识为基础,思考和研究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以及人与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质关系,还有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共同规律,即共同性质。当人们把这些认识系统化、理论化就形成了哲学。可见,具体科学知识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反过来会给具体科学的发展、研究以指导。
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首先,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紧密相连的。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不会抽象出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其次,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又是有区别的。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时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属性。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杰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统—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个性与共性? ? ?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