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个人对美的定义

时间: 2023-11-27 19:27:37

个人对美的定义

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定义因个体差异、文化、历史、时代等方面的影响而异。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哲学、心理学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美的本质,并给出个人对美的定义。

个人对美的定义

哲学角度:美是一种理性的体验

在哲学领域,美学研究追寻美的本质和价值。从古希腊时期开始,美学家们不断思考和讨论美的定义。

笛卡尔认为,美是一种理性的体验,与理性本身密不可分。康德则认为,美需要具备无目的的“自由感”,并通过审美经验来实现。根据他的观点,美并非单单在于对视觉的感官体验,还需要参与者的自觉和体验的内在有机结合。另外,尼采则把美简单地理解为是一种节制和秩序。

心理学角度:美是一种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研究美的本质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他们把美解释为一种情感体验。根据美感理论,美的感受发生时,人的情感和知觉设备被激活和协同工作。由于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不同的人接触同样的事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

文化角度:美是一种社会和文化价值

美作为一种社会和文化价值,在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有着特定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例如,西方文化倾向于强调神圣与理性主义,而东方文化则强调自然、涵养和内心的平衡。

个人对美的定义:美是一种和谐的整体体验

在个人看来,美是一种和谐的整体体验,强调要素之间的整合和平衡。在具体表现上,美可能是一幅画面、一首音乐、一段诗歌、一处风景、一份美食等等。在这些场景中,美会触发人的感官能力、情感和意识,并达到一种和谐的整体体验,给人带来精神和心灵的享受。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你对“美”是怎样理解的?

美,是一生的智慧。
美是顾城说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美是林清玄说的:“人间最美是清欢。”

美是林语堂说的:“优雅地老去。”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但蒋勋说: 美,是要用一辈子去完成的功课。

01 美,一种有追求的生活态度

木心先生去纽约学习绘画,

但是十分拮据贫困,

便开设“世界文学史”课程

给同班的艺术家上课来支撑生活和创作。

画家陈丹青回忆木心第一次给他们上课:

“在画家高小划的寓所里,

木心老师比我们早到。

他穿着灰色西装、鹅白衬衫,

皮鞋擦得亮锃锃,

非常绅士地坐在靠墙的沙发上。

他完全不像一个马上就吃不上饭的人。”

那时候木心,

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

但再穷再苦,也不影响木心的生活。

给他12个鸡蛋,

他能给你变出12种不同的做法。

陈丹青说:“最喜欢看木心不慌不忙

按照一道道工序做菜的样子,

根本无法效仿,因为他渗透人格。”

木心租住在“琼美卡”,

脏乱邋遢的环境也不能影响他。

无论上班多么辛苦,

也要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

自己裁剪衬衫大衣,设计皮鞋、帽子。

连搭配也很上心,

把灯芯绒直筒裤缝制成马裤,

钉上5颗扣子,用来配马靴,

精致的让很多人以为他身穿奢侈大牌。

他也会剩下一笔小钱来慰劳自己,

买凯歌的葡萄干面包,买西海的生煎包子,

咬上一口美妙的味道,

让他幸福得象个孩子。

“吃了再多苦头,也要笑着活出人的样子。”

陈丹青问过木心:“怎么成为艺术家?”

木心回答:“连生活都要成为艺术。”

我们身边却存在着大部分这样的人:

无论住什么样的房间,

都会把房间弄得很糟。

无论穿什么样的衣物,

最终品味都会很差。

给再多的钱,再富足的物质,

他们也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他们不是缺钱,是缺乏生活态度。

生活不是简单的生存,

我们要重塑生活方式。

如木心所说:

生活的最佳状态是——

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人生不容将就,世俗越粗糙,

越要活出人的样子,活得有意思

就是要活得美。

02 美,一种得体的尊重

一位姑娘通过相亲网站相亲,

到了约定见面的那一天,

姑娘精心搭配了一套衣服,

画了一个干净的妆容,

提前几分钟到达约会地点。

相亲对象也准时到达了,

交谈中,

大抵知道男士物质经济条件很好,

但姑娘却无心交谈下去。

因为,面对相亲这样的场合,

这位男士居然穿着拖鞋、大裤衩就来了。

姑娘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尊重,

这个男人太随意了。

你的言谈举止,到衣着打扮,

都清楚地告诉别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随意懒散,

那你的世界一定也是混乱的。

重要场合穿着不得体,

那你对任何事情,也都是没有礼仪的。

美,不是要穿名贵的华服。

而是懂得什么叫得体。

假设一个人可以容忍自己

衣着随便,房间杂乱,

你会认为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

有品味的人吗?

美是对别人的尊重,

更是自重和修养。

03 美,是一种难得的自律

美学家蒋勋在讲“品味”一词时说:

“日常生活一个人在吃食物的时候,

他能不能有一个自己的品味。

如果 社会 里流行山珍海味,鲍鱼啊,鱼翅啊,

可是我们知道再好的食物每一餐吃,

每一顿吃,他一定腻。

腻这个字,就是不知道节制,

已经不知道节制。

所以他必须回到一个自己的选择说,

我今天可以粗茶淡饭,

我不要那个山珍海味,

我能够把油腻的东西转换成清淡的东西。

因此我们讲taste,讲品味的时候是说,

他很充分地知道我怎么选择,我要什么。”

在蒋勋看来,

品味不是一味接受填鸭式的流行审美,

而是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寻找如茶一般回味悠长的美。

真正的美是一种节制,

不跟风,随波逐流,

拥有审美力。

04 美,是伴随一生的智慧

文物修复工作者屈峰曾感悟:

“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

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

文物工作者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

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

他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

修复工作者懂得这件文物的来由,

知道它的 历史 脉络,

才能让它继续美下去。

由此想到,民间文物修复的“惨状”

一些被“修复”的佛像,

与其说“修复”文物,不如说是毁坏。

那些眼怀慈悲、神态安静的神佛,

生生被画成了地主家的胖儿子。

美,已荡然无存。

黑格尔说: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

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比如,一朵花望过去是美的,

若你懂得花的意象,

懂得生命的生息和延续,

便能感受到一种豁达。

可以没文凭,不可以没文化;

可以不上学,不可以不读书。

挖掘更深刻的美,

与一切美的东西产生共鸣,

需要美学的知识储备,

更需要充分的自我认知

以及对美的品味。

美,是一生的智慧。

心美一切皆美,

情深万象皆深。

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

把平淡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愿意维持一颗热爱的心,

给自己和别人一点新鲜和美好。

活得有趣、活得漂亮、

活得有价值、活得美。

感谢问答,您的问题中问到你对“美”是怎样理解的?美一个形容物体,人物形象的词汇,一提到美不由的让人想起美女,美人,美若天仙等等。而美不仅仅是对形象的解释,还有:

心灵的美:一个人的外在美,突出的是个人的气质与形象,一眼看上去非常清秀,非常的养眼,而心灵的美,恰恰是反应的一个人的素养,一个人修为,和一个人的善良,还有要道德情操,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美。

气质的美:一个人不管你有多么好的容颜,多好看的脸蛋儿,就算你涂脂抹粉遮住了你点点的缺陷,看起来也是花瓶一个,而一个人的气质美,往往是表现出一个人端庄与大气,温婉与贤良,有一种秀外慧中的美。

道德的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一个人的举止优雅,完全是体现在道德的修为,看似容颜清秀,却出言不逊,满口的污言秽语,那你再美的形象,也会也会因为你的言语大打折扣,不自然的还会给你冠名“泼妇”的美称。

个性出美:一个人的穿衣打扮,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那叫个性,展示自己的独特一面,体现自己的独到之处,总是模仿来,模仿去,弄的自己也是眼花缭乱,个性是一个人的特点,是让别人一提起美就会想到你不俗的气质。

图片源自网络,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首先是外貌,很多时候真的可以从一个人的外貌知道她/他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多善待生活的人也会被生活善待。我喜欢温柔善良好看的人,我看着舒服,五官温和的人我觉得都是美的。

其次是说话。我们都不喜欢总抢人话头并且说话声音特别大的人。说话和善点,姿态放低点,有些人一张口就让人觉得是个装逼佬,外貌再好看也无一点好感。

还有就是爱干净,自己的住处需要经常打扫整理,穿着得体,没事的时候学习下穿衣搭配。随意,邋遢的人是不会和美有任何关系的。

最后是做事细节。一个做事不顾别人感受的人,是不大会被人赞为美的,比如借了别人东西要还,不要随便动别人的东西等,要是做不到这些,就算外貌美会打扮,也还是会在别人心理大打折扣的。

希望每个人都能温和些,从容些,会体谅别人,会关爱自己,做个时光中的美人~

对美的感受理解,我个人认为,让人从视觉观感,印象,交流,品味,交往,耳听等的过程中,让人舒服,开心,认可的一种体现。比如在生活中,一个人长相很英俊,漂亮,但做人自私,出口伤人,形为猥琐,冷漠不担责任等,反而让人认为是丑恶;而有的人,有的事,有的物,表面平凡,但在内外表现中识大体,扬善良,存感恩,品味爽,那这就是美。有些美是内在的,让人在倾听,品味的过程中非常享受,舒服,这些都是“美”的多种方式呈现。

“美”大致摡括:外在美、内在美两种种。外在美表现在人的视觉、感官上,俱欣赏及活跃 社会 生活气氛、促进 社会 发展等价值。与漂亮、靓近义。在:景观、环境、人、世界万物等等身上均有体现。有自然美跟人为(改变)美之分。内在美(也称心灵美),它是衡量一个 社会 群体道德文明、素质高低、人民幸福等最主要的因素。也可以说是人类 社会 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心灵美包含人的思想意识动态及行为(言行举。止)。“心灵美”决定着一个 社会 群体的发展与存亡!

个人觉得美有客观和主观之分。

客观的美,就是大家都觉得美。比如说雪天的银装素裹,金黄色的麦田,灿烂的油菜田。或者是粉嘟嘟的小婴儿呀等等。

而主观的美,就比较个性了。属于见仁见智了。最近看的一本书中,有一段话特别好:孩子,除了眼前的世界(好吃的,新衣服……)之前,还有你平时看不到的世界。这个世界的门,对有些人来说,关得很紧,就算他们力量再强,权势再大,也打不开。……然而如果我们怀着对艺术与美的爱、信仰、幻想和浪漫的情怀,轻轻一推就能推开,走进那个世界。那个世界的星空中,有着最最美丽的光辉,有门外的人从来没见识过的奇迹。孩子啊,这才是全宇宙最真实、最永恒的事物呢。――来自《与孩子一起读的艺术史》

世界上有一种美,不是所有人都会看到。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会看到美。

想到以前有个小故事,一个朋友说这些风景有什么好看的,古代人能写出这么多优美的古诗来。是不是因为现在污染严重,我们看到的风景没有古代人看到的美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