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极端的自残行为,自残割到白肉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许多人往往会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那么,自残割到白肉算深吗?下面我们将从心理、社会和医学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看看自残割到白肉到底有什么影响和风险。
自残割到白肉算深吗
心理角度:自残割到白肉说明一个人在心理上极度扭曲和紊乱,这种行为通常与心理疾病有一定关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割到白肉的程度也表明这个人对疼痛的忍耐力很高,但同时也说明其精神障碍非常严重,需要及时得到治疗。
社会角度:自残割到白肉可能引起家庭、朋友和社会的关注和担忧,很多人会担心其安全和心理健康,而患者自身也可能因此遭受到歧视、孤立和排挤。此外,如果遇到无法控制的情况,自残还可能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并发症,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医学角度:自残割到白肉存在巨大的生理风险,例如引发感染、失血、肝功能异常等。如果伤口无法及时处理,还可能引起疤痕增生和畸形,给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医学专家建议,如果出现自残行为,患者应该尽早得到专业诊断和治疗,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和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自残割到白肉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其影响和风险是多层面的。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会因为压力和困难出现自残行为,因而我们应该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不断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她自残的 目的三个
一 以痛止痛。 用肉体的痛来平衡心理的痛。 我也试过,我炒股输了钱,我就谈恋爱,失恋了来平衡那种丢了钱的痛。
二 想让她男友内疚。这种念头最傻了,没用不说,还显得挺NC 脑残~~
三 缺少爱吧。 因为刚丢了很重要的一份爱,她总是要找弥补的。 所以就是通过自残,让别人,让自己 都可怜自己。
所以她自残目的这三个加起来是属于复杂,我是不懂那种自残的人的心理的,肯定很复杂。
这时候很多安慰都是苍白的,可能会因为安慰更厉害。
至于怎么做,我觉得得满足或彻底让她知道她这三种心理没用,就可以了。
就看你选择哪种了,是满足她呢,还是否定?
你怎么做 我们不能说了,我只能说,如果是我,我不会再围着她转了,是生是死,割断了手我都不会劝慰了,因为人要学会自己疗伤,这是一种锻炼免疫,你闺蜜16岁,不像我26了,懂这些,所以做出割自己这个行为。
反正如果她不死,以后会后悔的,毕竟手上有条条也不好看。
换我十六岁,我可能会打我闺蜜-。- 告诉她别学电视里了,咱们都是正常人,好好生活不行吗?打完了和她说 我一直在你身边,你以后会发现现在离开的人不算什么,你看看在你身边的人,需要我联系我,现在开始我不会再找你了,你自己学着疗伤吧,随便你割多深,割断了我还是在你身边。加油。
之后你就等她联系你吧。
陈妈妈一年前接受身体 健康 检查,发现血液胆固醇数值为210mg/dL,比正常值偏高,她听说红肉较油、胆固醇含量高,因而选择避开不吃,不料一年多下来开始出现贫血现象,经常头晕目眩、身体不适,到家医科抽血检查发现白蛋白和血色素数值偏低。虽然拒绝吃红肉让她的血液胆固醇降到正常值,却也变得营养不良,在营养师的建议下调整饮食,终于恢复 健康 。
在日常生活中,肉类是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受到 养生 风潮影响,很多人在挑肉类食材时,会在红肉与白肉之间思量再三,究竟要吃什么肉比较 健康 ?也常听人说白肉比较 健康 ,红肉比较不 健康 ,真的是这样吗?这两种肉到底有哪些不一样?
红白肉的区别,主要看烹调前的肉色色泽,较红的称红肉,反之则是白肉。肉色之所以偏红,是因为肉内的肌红蛋白比例高,肌红蛋白是存在肌肉内的蛋白质,负责贮存氧气于肌肉内。一般所称的红肉主要是指哺乳类动物,包括猪、牛、羊,也就是四只脚的家畜类为主;白肉则是鸡、鸭、鹅等两只脚的家禽类为主,以及多数的鱼虾贝类。
红白肉的区分大致如此,但也有例外,比如说鲑鱼肉色呈现橘红,不过并非红肉,鲑鱼的红色不是来自肌红蛋白,而是含有类胡萝卜素的虾红素,因此属于白肉。还有人爱吃的鲔鱼,虽是鱼类,但肉色呈现暗红色,归属在「红肉」家族;而鸡肉虽大部分属于白肉,不过鸡腿肉色泽较红,也偏属红肉家族。因此,红白肉不一定是以动物种类区分,还要视不同的部位而定。
红白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各不相同,若以牛肉火锅片代表红肉、鸡胸肉代表白肉,依据食品营养成分资料库分析,就会发现红白肉各有优点,对人体的好处也各不相同。
就对牛肉火锅片而言,每一百克含有250大卡的热量、饱和脂肪8.9克、蛋白质19.1克、铁质1.8毫克、锌3.7毫克、维生素B12 2.53微克、叶酸7.1微克;去皮鸡胸肉则含有每一百克含有117大卡的热量、饱和脂肪0.6克、蛋白质23.3克、铁质0.4毫克、锌0.9毫克、维生素B12 0.37微克、叶酸5.2微克。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出,红肉富含各类矿物质及造血元素,包括铁、锌、维生素B12等,是相当好的补血圣品,贫血者、怀孕妇女可以多摄取;而白肉的蛋白质含量稍高、热量仅一半,是想要减重、增加肌肉量的好选择。
红肉的营养成分不少,更是贫血者的救星,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红肉比较不 健康 ?这是因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属的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曾将加工肉品,比如培根、香肠、火腿跟热狗列为1级致癌物,而红肉(牛肉、猪肉、马肉及羊肉)则被列为2A级的可能致癌物。依据WHO定义1级致癌物为对人体具有显著致癌效果;而2A级为对人类为很可能有致癌性,但对动物确定具有致癌性。
红肉除了被列为可能致癌物,又因为饱和脂肪含量高于白肉,摄取过多饱和脂肪增加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的风险,造成血管内壁增厚、血管弹性降低,使血压上升,增加血栓、中风、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日饱和脂肪摄取量为建议摄取总热量的5 6%。
基于上述各种原因,白肉比红肉 健康 的观念深植人心,红肉易致癌(尤其是大肠癌)、会造成心血管疾患的想法也变得根深蒂固。然而,近来的一些研究,却改变了这些既有观念。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奥克兰儿童医院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显示,食用红肉和白肉对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数值的影响并无不同,这项研究报告于2019年7月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
此外,也有研究团队分析显示,红肉和加工肉品如火腿、培根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无显著关联,不必刻意少吃。各种各样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不过,站在 养生 的立场,只要掌握 健康 烹调和均衡摄取等两大原则,红肉白肉都是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很多人一听到红肉致癌,便果断放弃,甚至不再食用。实际上,当我们考虑减少或消除家人的红肉菜肴,一定要考虑自己的选择。实际上,如果我们在吃红肉时,掌握以下3个原则,则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健康 危害。
1、注意烹饪方式
很多人吃牛肉喜欢用烧烤或高温煎炸的方式料理,听到牛油在锅内滋滋作响,香味扑鼻而来觉得很过瘾,事实上,这很可能就是红肉被认为致癌的最大原因。当富含蛋白质的肉类经摄氏150度以上的高温烹调会产生异环胺,临床研究显示,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异环胺可能增加肠癌、乳癌等的发生机率,国际间目前虽未有订定食品中的限量标准,但民众应改变饮食习惯,减少摄取异环胺。
不论红肉白肉,建议都不要采取高温煎炸的方式,最好以少许食用油低温拌炒,更好的做法是把肉类与青菜一起炒,例如兰牛肉就是一道很营养的料理,同时可以吃到蔬菜里的叶酸、矿物质,搭配牛肉的丰富铁质,美味又 健康 。
2、红白相间1:1摄取
还有一个重要的饮食原则是红白相间,以1:1的比例,均衡摄取。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一周7天,固定一天吃素食,其余6天之中,肉类的选择采用两天吃猪牛羊、两天吃鸭鸡鹅、两天吃鱼虾贝类的方式,如此一来摄取的营养素组成最为均衡多元。
每天最佳的肉类摄取份量,以170厘米的成人来说,一天建议吃肉类6份到8份,一份指的是瘦肉煮熟30克,未煮前37.5克,大约就是一两的重量,每天最多不要超过8两肉。如果以成人的手掌计算,女性手掌大小大概是2 3两肉;男性手掌约3 4两,每餐吃1个手掌大的肉量,就是刚好。
3、依据个人情况合理食用
只要掌握这样的饮食原则,红肉白肉都是有益 健康 的食材。临床上会看到有些民众过度自我控制,例如得癌症之后完全不敢吃红肉,结果严重贫血,影响治疗效果。事实上,营养也是一门专业的学问,要如何调配、什么该多吃、什么该少吃,也最好询问家庭营养师,提供专业建议。
若是有三高慢性病的患者,或罹患心血管疾病,可以参考专业意见,减少油脂较高的红肉部位,挑选较瘦的部位,控制脂肪摄取量,不要完全舍弃不吃。整体来说,饮食视个人情况,有不同的目标要补充或减少摄取,重点仍在均衡,建议采用 健康 烹调法,才是最佳的饮食之道。#谣零零计划# #头号周刊# #宅家涨知识#
【 往期阅读 】:
葡萄酒是青春之泉?少吃真能延缓衰老?提醒:牢记4点有助抗衰老
经常吃香菇不仅可以降低三高,还可以防癌抗癌?真相告诉您
每天坚持喝咖啡,不仅可减少中风几率,还可降低痴呆症?真相来了
每天坚持吃一个鸡蛋,不仅可远离中风,还能修复肝功能?真相来了
每天坚持喝点肉桂好处多,既可稳定三高,还能预防肝病?真相来了
脚底抹油按摩真的可以缓解头痛、背痛、脚痛?如何看待?真相来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