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一般心理问题有哪些类型

时间: 2023-11-29 03:35:16

一般心理问题有哪些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了解心理问题的类型,对我们如何正确地面对心理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般心理问题的类型。

一般心理问题有哪些类型

1. 焦虑和抑郁

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焦虑是一种担心过度且难以控制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不安、紧张、恐惧和烦躁。抑郁是一种情绪低落,常伴随着无力感和缺乏兴趣或乐趣的感觉。这两种问题都能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 自尊心问题

自尊心问题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出现偏差,通常是以自我否定或自我评价过高为主要特征。这种问题可能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有关。如果自尊心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心理问题,如抑郁和焦虑。

3. 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是指由于某些外部刺激或事件,如严重的事故、失恋、失业、严重疾病、伤害或虐待等,导致个人精神上的创伤。这种问题通常表现为恐惧、痛苦、不安全感,甚至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4. 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长期的非理性行为或思维模式。这些行为或思维模式会占据患者的时间和注意力,并影响其日常生活。强迫症常表现为重复检查、清洗和计数等行为或思维模式。

5. 精神病

精神病是指一组严重的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与其他心理问题不同,精神病可以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感情和行为,人们可能不具备正常工作和社交能力。

结语

总体来说,解决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人紧张自律,愿意倾听,接受社会支援,了解情况并寻求相关帮助。对于某些更严重或复杂的问题,需要咨询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常见的心理障碍种类有哪些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因为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产生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进行行动,导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
轻度心理异常:主要是指神经官能症,包括焦虑症、神经衰弱、恐怖症、强迫症以及抑郁症和疑病症等。

重度心理异常:有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以及病态人格和性变态,还包括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

身心障碍:因为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跟肾脏、心脏、肺脏、肝脏以及血液等疾病、代谢营养病、内分泌疾病或者是产后精神障碍等有很大关系,会出现心理异常。

大脑疾患、躯体缺陷导致的心理异常:包括感染性精神病或者是脑器质性以及中毒性精神病,还包括颅内感染或者是脑血管病导致的精神障碍、老年性精神病等导致的心理异常。

心理疾病大概有哪些分类

一、抑郁心理

表现: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兴趣,明显的表现:懒得理你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兴趣,就连最基本的“今天中午吃什么”这样的话题都觉得很无聊,对工作、生活和恋爱等等都觉得没意思。

二、强迫心理

表现:对无关紧要的小事必须以自己的原则或者习惯去做,否则觉得很难受。物品强迫,所有的东西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放,用完之后得物归原地。行为强迫,不能看见书本卷边折角,不能看见衣服气球,等等,表现形式比较多。

三、焦虑心理

表现:对所有问题表现的焦急,紧张,不知道如何是好,遇到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

四、分裂心理

表现:对身边亲近的人表现外向,大大咧咧,对陌生人表现内向,不愿意沟通;情绪反复,一会儿一个样,上一分钟开心,下一分钟难过。

五、适应障碍

表现: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

六、社交恐惧症

表现:惧怕和外界人和事务,内向的人觉得自己不合群,不会和别人说话;外向的人觉得自己的张扬让人嫉妒,有人会暗中加害,猜不透别人的心,好像都是自己的错。

七、选择困难症

表现: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

八、习惯性否定心理

表现:否定别人 ,否定自己,否定全世界,做错事情不会承认,一味的找借口,对美好的人和事物视而不见,只看见不足的地方,一味的找不足,太过于要求完美。

九、应激性创伤心理

表现:面对天灾人祸,离别失去,会将悲伤情绪放大,觉得一切不幸的事物离自己太近,每天的积极努力都没有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学

心理问题可以划分为哪些程度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从严重程度来分,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笔者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一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己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2.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3.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如:社交焦虑考(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4.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4.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五个属于精神障碍;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 在中国,保 守估计,大概有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据调查, 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瑞华研究员认为,缺乏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才是造成我国自杀率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心理咨询与压力管理专家郝滨老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当您遇到生活中的困扰,准备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走入咨询室时,应选择具有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中有着众多的流派,其中最常见的有“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现实疗法”、“行为疗法”、“交互疗法”、“格式塔疗法”及“理性情绪疗法”等。据美国心理咨询协会的统计,现已记录在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疗法已有300种之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美国心理学家朗敦(Perry Landon)认为,所有这些疗法可大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知领悟”(insights)疗法,旨在通过改变提高人的认知方式来缓解其心理困惑和障碍。另一类是“行为矫正”(behavioral modification)疗法,旨在以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来矫正人的不良行为方式。其实,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常常是两者兼用,互为补充的。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